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6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碍。可以说,陕西全境,已告光复!”

徐处仁一时无言,徐六看过去时,只见老人家靠在椅背上,双手握着,一双浑浊的眼睛望向上方,若有所思。也不去扰他,又把堂弟这份战报看了一遍,心中是五味杂陈。

想当年,李纲和父亲两任宣抚使,都誓言光复陕西,驱逐北夷过黄河,可他们都没有办到,反倒是徐处仁碰上了,这岂不是运气?若论本事,李纲和父亲都有雄才,只不过受大环境制约,难以施展。

如今在徐处仁支持下,九弟立此殊勋,这肯定比折彦质的功劳来得分量重吧?折仲古一保江南,二保襄汉,功劳确实是不小,但“功盖当代”未免就言过其实了。坦白说,老九若是文阶,如今的地位,当不在折彦质之下。

“昔日,我受命危难之时,历年来苦心经营,原本没有想过这光复全陕会在我任内实现。不想如今成真,唉,陕西光复,我也走得安心。”良久,徐处仁叹道。

徐良起初没听真切,还点点头表示赞同,一阵之后才反应过来,惊讶道:“,宣抚相公此言何意?”

徐处仁脸上lù出笑意:“常德,老夫已是行将就木之人。难道我非要在任上作到死么?这两年目疾时常发作,双目昏聩,本司日常事务多赖你和王宣抚,坦白跟你说,若非想看到陕西光复,老夫早两年便上奏请求致仕了。如今带着光复全陕之荣光告老还乡,此生足矣。”

徐良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尽管,这不是徐处仁头一次提到致仕退休这个话题。但是宣抚司里,像徐处仁王庶这种老前辈,哪个不是经常说起这个话?也没人当真,但观徐宣抚今日态度,似乎不是在开玩笑?

川陕宣抚处置使,可以说是如今大宋国内,权力最大,辖区最广,管军最多的差遣。一千多万军民的父母官,这是什么意义?徐处仁如今一句话要退,那谁来接手?谁又有那个资格接手?

“常德,依我看,可以复函徐宣抚,西军进退让他视情况而定。

毕竟他在前方,熟悉情况,宣抚处置司还是不要多加干涉,你意下如何?”徐处仁问道。

徐良走了神,徐处仁却也不多说。他虽然是个忠厚长者,但却是作过宰相,在宦海中沉浮数十载,看人还是有些眼光的。徐六在想什么,他大概猜得到。

果然,他刚刚想起身回案桌,徐六开口了:“宣相,这几年来,相公呕心沥血,经营这川陕两地,劳苦功高。别看如今徐制置光复陕西全境,若没有相公在背后鼎力支持,他纵是有通天之能,也绝难办到!川陕可以没有徐九,却离不开相公。相公若是致仕退休,谁又能主持大局?”

徐处仁轻笑一声,叹道:“这却轮不到老夫操心,若是朝廷看高我一眼,多问一句……”

徐良眼睛都不眨一下,直视着对方,等待下文。徐处仁若是致仕,与李纲和父亲都不同,后两者都是被迫下台,但他是自请致仕。他一旦从川陕长官的位置上退下去,朝廷必定询问他继任人选,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却也不好说。”徐处仁笑道。

徐六脸上分明lù出失望的神sè,他也不怕对方看到。本来,在他猜测中,徐处仁一旦致仕,朝廷若问他继任人选,他多半会在川陕宣抚司里推荐。

徐良最希望徐处仁推荐的人选,就是现在的宣抚副使,王庶。可没想到,对方一句“不好说”把话题给挡回来了。正思索时,又听徐处仁道:“大战广毕事务繁杂,我纵使想清闲,也得收了尾才走。”

徐六听出来他言下之意,轻咳一声,起身道:“那下官这就去命人复函徐卫。”

建武四年十一月,在同州光复以后,关中平原上就已经没有战事了,西军还在作一些收尾的工作,但徐卫仍旧把十万大军屯在同州,暂时没有撤回去的意思。

十一月中旬,他率领多位要员由同州进入廊州,重临当年的战场。嘟州是西军的失心地,昔年那一仗,数以万计的西军勇士hún断此地,如今不能安息。徐卫这次来,不只是凭吊,更要还清一桩欠债。

当年血战之后,金军一直追杀宋军到坊州边境上。勒兵之后,金军将阵亡西军将士的遗体堆积成来,筑城“京观”。所谓的“京观”就是指为了炫耀武功,集集敌尸,封土而起的高冢。史书中常提到的“坑杀”就是这个意思,并不是指将俘虏挖坑活埋。

徐卫到达嘟州后,命部队起出忠烈遗骸,集体掩埋,立碑为志。并亲自宣读了祭文,又向阵亡英烈告知了西军收复全陕的消息,以求得英灵安息。

当他廊州回到同州时,便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一日,徐卫本在朝邑县里处理一些善后事务。同刚刚城所在的冯翊县虽然光复,但他不喜欢住在那里,仍居朝邑。

“宣抚相公,府外有人投来拜帖。”一名亲兵入了房,报告道。

拜帖?徐卫有些奇怪,若是故人来访,那不用着拜帖,通传即可。既用拜帖,说明是生人,而且对方还比较讲究。他本以为是本地的乡绅之类,因为手里活太多,没有见客闲心,遂道:“你识得字,替我看看,若是本地头面之类,去回绝了他。”

那亲兵展开拜帖一看,顿时sè变,合上帖芋惊道:“西京留守,判耳南府秦桧!”

秦桧?这个名字徐卫是绝对不陌生的,但那是他前一世。这一世来到宋代,虽然知道秦桧在朝为官,但几乎没有任何来往,甚至面前没见过。只前些时期听闻,说朝廷派了一位曾经作过参政的高官来坐镇河南府,负责修缮皇陵,那人便是秦桧。

此外,便是偶尔与徐六谈起朝中局势,听他说秦桧一直是主战派大臣,又是三叔的坚定支持者,让徐卫觉得很不可思议。如今秦桧从洛阳跑到同州来,意yù何为?!。

第五百八十五章 金国求和

徐卫左思右想,也想不出秦桧能跟自己有半毛钱联系。最多就是河南府是自己收复的,现在由秦桧主政,仅此而已。一阵之后,他吩咐道:“请他进来。”

卫兵外出后,他仍旧埋头批阅着公文。不久便听脚步声响起,抬头看去,堂外走来一人。年纪当在五十左右,身上的紫色公服显示他高人一等的地位,披件皮裘,神态从容。再观他面貌,虽无甚出彩之处,但尚算堂堂,体格较瘦,显得有些单薄。

徐卫起身上前迎接,只因秦桧是作过“参知政事”的,正二品大员,属于宰执之列,高过自己节度使半级。不等他开口,秦桧已经上前一礼,客气道:“久闻徐宣抚大名,只是无缘得见,今日会面,实乃有幸。”

“彼此彼此,秦参政客气了,请坐。”徐卫也淡然道。宋代宰执大臣出判地方,是要带着原衔的,所以对秦桧的称谓应该是“判府秦参政”徐卫为图省事,因此简称。其实宰相出判地方,如同远窜一般,基本上没有回中枢的可能。比如当年范仲淹以“参知政事”身份安抚陕西,在路上碰上一位故交,自称是暂时出来办事,那位朋友直言不讳地说“参政岂复可还”后来果然。因此,秦桧此时可说是虎落平阳,不复在〖中〗央时的荣显。

两位分宾主坐定,徐卫命人奉上茶水,各饮一口,便问道:“参政自洛阳入陕西,不知所为何事?”

秦桧听他问起,放下茶杯笑道:“本相在河南,听得宣抚少师举大兵光复陕西,喜不自胜,近日视察各县,顺道来见。嗯陕西分裂已十数载,今宣抚相公一举收复,功勋彪炳,可谓诸帅之首!”他口中的诸帅,自然是指折彦质、何灌、赵鼎这样的方面统帅。

折彦质在夺回襄阳,挫败兀术之后”被誉为“功盖当代”内外皆知。现在秦桧丝毫不加掩饰地称赞徐卫为“诸帅之首”显然有示好亲近之意。

徐卫却不愿接他的招,自谦道:“此卫职责所在,算不得甚。折郡王力挽狂澜,若非要论,他才是诸帅之首,这在朝中早有公论。”

秦桧闻言大笑:“宣抚相公一举光复全陕”收府州县数十,巩固西陲半壁,便是与复燕云相比,也不逊色,何必过谦?

徐卫笑笑道:“参政此来,该不会只是为在下唱讼歌吧?”

秦桧见对方不甚亲近,也不介意,叹道:“往日在行朝”将赴河南,太师曾嘱咐于我,若有机会要和宣抚相公多多联络。只是桧肩负主政地方,修缮皇陵大任,事务繁杂脱不开身”一直也没有机会。此来,一是道贺,二是有一事相告。”

三叔让他多和我亲近?什么意思?

徐卫知道”三叔徐绍台上执政,他如此嘱咐肯定是有原因。莫非,他认为秦桧是栋粱之臣,如今出判地方,让他和自己搞好关系?可有什么用?

“哦,不知何事?”徐卫问道。

“掩公耳知,正尊称友兵脚延之时”北面正遣使欲与我朝修好?”秦桧问道。

这个徐卫确实不知道,收复陕西是宣抚处置司决定的”徐处仁上报〖中〗央以后,朝中曾有意见认为,应该暂缓,以和议为重。但天子赵谌几经权衡,还是决定不干涉,因此川陕军政长官都不知道南北和议这事。

听他提起,不免吃惊,摇头道:“全然不知。”

秦桧点点头:“金人多年征战,力有不逮,因此有意归还部分土地,与我朝议和。本相将此事告知,就是希望宣抚相公能看清局势。”

徐卫一拱手:“恕徐某愚钝。”

“宣抚相公试想,金人正与我朝议和,然此时相公已一举收复陕西,再加上此前折郡王等在襄汉挫败兀术,宋军可谓连战连捷,金师则屡战屡败,这和早年宋金开战时相比,局面已经大为改观。而折郡王是守,宣抚相公是攻,意义自然不同,这事必然让我方在谈判上占据一定的优势。”

这个道理徐卫当然懂,遂点了点头。

“在我看来,宣抚相公宜将剩勇再立新功,为谈判争取主动。”秦桧此时才道出了真正来意。

徐卫装作不知,疑惑道:“陕西全境已然光复,再立新功?却往何处立?”

“中原!”秦桧目光闪动,振臂说道。“自古群雄逐鹿,莫不以中原为尊。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