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太子说,这部宋军戈甲鲜明,步伍整肃,较之以前所遇宋军大不一样。”

郭药师是行家,自然看得出来。种师道乃沙场宿将,自己臣事契丹时,已闻其名。此时一见,其军容之鼎盛可谓平生仅见,且排兵布阵极得章法,无愧于名将之称。若说南朝军队还有哪一支能让女真铁骑忌惮几分,怕只有西军中的种家军。

“殿下,宋军已布好阵形,不可强攻。当移师增垒以自卫,待入夜以后,遣铁骑偷袭,方可成功!”郭药师建议道。西军能战的威名他是早就听过的,据说当年种家军与党项人作战,夏军派出精锐重骑“铁鹞子”,满以为十打十的胜算。却让种师道的步兵杀了个人仰马翻,统军元帅仅以身免,狼狈逃回。眼下,攻夺浮桥已经受阻,士卒锐气尽失,若再强攻种师道部,万一失利,军心必将动摇!

斡离不闻言不语,半晌之后,断然摇头!女真铁骑自起兵抗辽以来,每战必先声夺人,从无消极防御一说。眼下,这部宋军虽已布好阵形,却也吓不倒我百战余生的精锐之师。只要先攻破这一路援军,南岸守军一见,必然胆寒而无心应战。到时候浮桥唾手可得,再进逼东京,则事半功倍!当即回阵,拔出腰间弯刀,号令骑兵全力冲锋!

南岸,徐卫并一众军官立在城头,满腹疑问地望向北岸。今天这一战,可以说是连日来金军攻势最顺的一次,不少人都以为浮桥即将失守,甚至有部分禁军士卒开始逃跑,徐卫连斩十余人方才弹压下去。可女真人怎么刚一受挫,就停步不前?这可不像是金军的风格,难道又想出了什么新战法?

“莫不是种公援兵到了?”孙正突然说道。

众将一阵欣喜,若真是如此,那黄河之危可算是解除了。连日苦战,虽然凭借地利,部队伤亡不大,但将士们日夜戒备,十分劳顿,是该休整休整了。徐卫神情肃然,即便种师道援兵已至,靖绥营也不可大意。这座浮桥实在太过紧要,不容有失。当下命人加紧重设障碍,又令诸军不得懈怠,严阵以防。

“徐副使!徐副使!”一个欣喜的呼声远远传来,不多时,靖绥营都头李贯窜上城来,满脸喜色,手指西面,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张庆几次催问,他才吞了一口唾沫,大声道:“援兵!朝廷援兵到了!”

他这话一出口,城上欢声雷动!拨开云雾见青天呐!朝廷总算派出援兵了!咱们靖绥营终于坚持到最后了!徐卫也不禁有些激动,忙问道:“现在何处?多少人马?”

李贯喜形于色,笑道:“先锋部队已到三里之外,说话便到!”

徐卫总算松了口气,这几天他一直保持高度警惕,每日睡不到两个时辰。此时听闻援兵已到,竟有些虚脱症状。强打起精神,命副指挥使张庆前去迎接援兵,其余各将,坚守岗位,仍旧不能大意轻敌。

张庆带着几名士卒打马向西,不多时望见一彪军马疾速而来。双方相隔数步停住,只见那为首一将,年约五十,端得是威武不凡!两道浓眉直入鬓中,一双眼睛几能洞人肺腑,脸颊一道疤痕,颌下一把短须,身披重铠,手提大刀,勒住缰绳后厉声问道:“你等何人?”

张庆一个激灵,在马上欠身道:“大名靖绥乡勇营副指挥使张庆,没请教……”

那战将不等他将话说完,一口打断:“徐九何在?”

张庆一愣,难道连朝廷也知我靖绥营之名?前几日方才派人向东京求援,算算时间,应该还没到才是。正疑惑时,又听那战将喝问:“我问你徐九何在?”张庆慌忙回答,那战将听罢也不多说,带领部下直奔浮桥而去。前脚刚一走,张庆等人便望见西面一片人海,只见刀枪林立,战旗飘扬,人吼马嘶之声不绝于耳。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把援兵盼来了!

壁垒之下,徐卫命杨彦所部重装步兵严阵以待,防备女真人随时可能发起的突然袭击,一面又监督着士卒加紧增设障碍。正忙得晕头转向,忽闻马蹄声急促,回首望去,数十骑飞奔而来。那为首一人,马未停稳便吼声如雷:“徐卫何在?”

徐卫上前拱手道:“我便是大名靖绥乡勇营指挥使徐卫,敢问……”

那战将跳下马来,上前几步,面对面站着将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个遍,直看得徐卫云山雾罩,不明就里。对方继而大声道:“我乃泾原路副都总管,奉命率军来援,你部可即刻交割防务,就地休整。”当真是声如洪钟,震耳欲聋。

徐卫心知他这是体恤靖绥营连日苦战,遂感激道:“多谢大人体恤,只是金贼仍在河中凤凰山壁垒未退,若见我交割防务,必然来袭。还是等金人兵退再行交割不迟。”

那战将听罢,点头表示赞同,又将他打量一番,扔下一句话:“安排完毕后,即来营中见我。”说完,便领人自去。

徐卫也不疑有他,继续忙活。好大一阵后,方才安排妥当,本来筋疲力尽,想稍事休息,但想起方才总管相公所言。便只身一人前往大营,这才多大会儿功夫,原本空荡荡的大营又热闹起来。无数士卒往来穿梭,一派大战在即的氛围。徐卫问那总管所在,士卒回答说在中军大帐聚集将校议事。

来到大帐之前,只见守备森严,帐外士卒执枪挎刀拦住去路。这么短的时间,援兵已经就绪,看来这位副都总管倒算是统兵有方。通报了名号后,士卒进去禀报,不多时便唤徐卫入内。刚踏进帐里,便见方才那位副都总管手指着自己,大笑着对一众将校说道:“此吾家千里驹也!”



第九十三章 大哥

你家的千里马?这话怎么说的?徐卫正疑惑时,那帐内将校纷纷投以诧异的目光,总管相公官拜秦州刺史,泾原路兵马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从老徐经略相公开始便在西北戍边,这后生是什么来头?莫非也是徐家子侄?

徐卫上前行了一礼,口称见过都总管相公,对方微微颔首,目露赞许之色。沉声说道:“不错,没给你父丢脸。”徐卫听得一愣,老爷子的名气还真是不小,走到哪儿人家一听自己的身份,都说,哦,徐天甫的儿子。不知到哪一天,人家一听“徐彰”二字,都说,哦,徐卫的老爹。

见他神情有异,对方只当他太过劳累忧虑,以至神情恍惚。想也难为,这厮打小就是个大虫,徐家几兄弟数这个无法无天,自己上次去拜见叔父时,这小子在县里把人给揍得半死,人家抬着伤者堵在徐府门口讨说法,结果他让叔父一顿好打!想来时间过得倒也真快,一转眼,当年的浑小子也出息了,立得如此大功!咱老徐家,愣没一个孬种!

“诸位有所不知,他是徐家老九,我们五兄弟,数他最小。”那副都总管对众将解释道。徐卫一惊,终于知道这人是谁了。自己父亲这一辈,只有三兄弟,便是已故的大伯徐茂,父亲徐彰,三叔徐绍。到了自己这一辈,大伯有独子徐原,在西北戍边。三叔有两子,据说其中五哥在山东作军官,六哥跟在三叔身边,父亲家里便是四哥和自己。女子不列族谱,只占排行。没想到,领军来援的,居然是大哥徐原。更没想到,自己这一世还不到二十岁,大哥却是一个年过五十的半拉老头?倒是从前听四哥徐胜提起,说大哥本在西北戍边,后来参与攻辽之战,事毕,又往河东征剿巨寇。想必是得了朝廷诏令,率部进京勤王,拱卫京畿。现在才率军从东京赶来增援自己。

此时,那众将官听得徐原这么一说,都奉承几句。无非是夸徐卫一表人才,年纪轻轻便做得如此勾当,他日前途不可限量云云。其中却有一人,四十出头,虎背熊腰,神情剽悍,目视徐卫道:“天甫公当年名震西北,号称西军第一虎将,不知小官人学得他老人家几成本事?”

徐卫见他有轻慢之意,笑道:“卑职才疏学浅,自不敢与父亲大人相提并论。然长江后浪推前浪,总要有超越前辈的信念才是,否则,要是一代不如一代,那这中华有史几千年来,岂不是都在倒着走?”

此话一出,顿时赢得满堂喝彩!那起先不过是敷衍几句的长官们,这会儿也对徐卫另眼相看。那出言轻慢的军官闻听,笑而不语。

徐原看样子很是满意,召弟弟到自己身边站定,朗声道:“言归正传!我奉诏率兵来援,首要任务,便是探明敌我态势,徐卫。”

徐卫应了一声,面对一众前辈长官,从容不迫地介绍道:“浮桥北岸,以及河中凤凰山壁垒,已为金军所占据。我部防守南岸,五天以来已打退金军数次进攻。这部金军,便是此次南侵的东路军,由金国二太子斡离不统率。眼下,斡离不和叛将郭药师都在北岸。”

众将听罢,那起初出言轻慢之将质疑道:“你靖绥营多少人马?”金军战力之强悍,别人不知,这些带兵之人最为清楚。连守五天,打退数次进攻,就凭你乡勇营那点人马?那几把破刀破枪?

“本部乡兵三千余人,出大名以来,沿路收留官军残部,得两千余人。金军兵临浮桥,卑职率部死守,南岸守军一千七百余人自愿留下,共计步军七千,马军数百。”徐卫回答道。

听他这么一说,一众将校都认为,必是朝廷禁军主守,乡兵协助。也就是帮忙搬运器械,收拾粮草,挖挖灶,煮煮饭之类。

徐原突然问道:“我听你派往东京求援的士卒说,你们进入相州地界后,还与金军打了一仗?”

徐卫还没回答,众将都面面相觑,说笑呢?就他那点乡兵?和女真人对着干?只怕不够人塞牙缝的,要想跟女真人硬碰硬,还得靠咱正经的朝廷禁军。

心知这些拿着优厚军饷,吃着白面肉干的禁军是看不起乡兵的,徐卫也懒得多说,只轻描淡写的一句“小有斩获”便敷衍过去。众将只当他搪塞,也不追问。徐原听取敌我态势之后,决定等到入夜即由官军接管防务,将徐卫所部换下来休整。商议完毕后,徐原见徐卫疲惫不堪,催他去歇息一阵。视察防务,由其副手张庆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