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6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也不是说什么都满意了。比如说,他的“宣抚处置副使”,杭州行朝为什么把权力都jiāo给他了,却不愿意把那个“副”字抹掉,他猜测着,这可能不光是“扬文仰武”政策的表现,可能还夹带着对他个人的一种提防。

此外,虽然完全控制着陕西,现在又接管了四川的权力,但徐九并没有大功告成的成就感。此外,虎儿军中很多中下级军官都是两河子弟。在陕西全境收复以后,这些人就盼望着有朝一日能重返故乡,打过河东去的声音时常在军中响起。

这还不算,自从萧合达这件事情出来以后,徐卫就发现一个问题。西夏完全没有他想像中的那么强。他刚到陕西时,一mén心思想着对付nv真人,而且当时他的地位也没必要去关注西夏。后来地位一天天上升,权力一天天护大,防区一天天增涨,再加上党项人不断蚕食西北边境,他才留意了一下。但是,他读书的时候至多就学了一些关于两宋的事情,对西夏很陌生,只知道一个“李元昊”,一个“岁币”,仅此而已。那时候,他潜意识里认为,一个能把北宋打得jiāo“岁币”的国家,再怎么不济,也不该是纸糊的吧?

但现在,他觉得西夏虽然不至于是纸糊的,但想要收拾收拾它还是有可能的。之所以支持萧合达,当然首先是为了掣肘nv真人,其次是为了恶心党项人。但这些都不是他的最终目的。

徐卫自认,他跟历史上那些打xiǎo就牛bī的人不一样。因为他读史书,经常发现里面记载古圣先贤的时候,总喜欢说一句“少有大志”,好像这些人从娘胎出来,就已经xiōng怀天下了。但他不一样,他穿越过来的时候,最先还想着重cào旧业,因为他发现宋代经济繁荣,所以第三产业也相应发达,搞老本行有前途。

后来发现,他刚好穿越到金军南下灭宋之前。而他的“家”,河北,正首当其冲。老本行是干不了了,于是乎跟张三、杨大、马二几个愣头青鼓捣队伍,走上了抗金的道路,但当时想得很简单,打块地盘,养点兵,nòng个官当。慢慢发展起来,又尤其是xiǎo种经略相公去世之前给他的信,对他启发很大。于是乎,他开始长远规划,定下了先在陕西壮大,接着渗透四川的策略。

为了这个目标,他奋斗了十来年,流了无数的血,断了无数的头,现在终于有了大体的眉目。他现在在西部的地位举足轻重。不敢说跺一跺脚川陕就要地震,但他任何一句话,在川陕地界没人敢当成耳边风。

但徐卫也清楚,他的地位还没有牢固到“不可动摇”的地步。于是他考虑着怎么巩固。要想在川陕牢牢立足,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让杭州那帮人离不开他。怎么才能离不开?川陕有军事威胁或者军事目的,你一个拥兵数十万的帅臣才有存在的必要。如果说川陕太平了,再傻的人也不会任由你继续盘踞在这里。

但现在,nv真人的战略重心转到襄汉去了。而且客观地说,nv真人现在也不再具备一举dàng平川陕的实力。这就让徐卫开始琢磨,得给自己找事做。于是,借萧合达,他去西夏捅一竿子。

但问题是,光西夏不够,于是他又想撺掇耶律大石。试想,到时陕西、西夏、契丹、nv真,咱这西部多热闹?简直是一场群英会!到那时,他的地位才会更加牢固。

但问题又来了,耶律大石离得太远,就算他本人有复国的愿意,但客观条件实在太差。让他不远万里从中亚发兵进攻nv真,实在困难。

徐卫遂决定,打通河西走廊,说得简单点,拿下西凉府。河西走廊一畅通,就可以直接和耶律大石取得联系,不再借道西夏。到时,横山一线又控制在西军手里,大石就有了落脚地。

到时,nv真人就得焦头烂额,疲于应付了。

第六百三十六章 任得敬

“宋建武八年一月,夏主李仁孝派静州都统军任得敬,及其弟任得聪率兵数万平叛,夏军在萧合达撤退以后,直扑往夏州。两军对峙,一时却未开打。萧合达见任家兄弟兵强马壮,人多势众,更因为任得敬特殊的身份,遂秘密派出使看到任得敬军营与之会晤。

在会晤的同时,萧合达没有忘记他的靠山,派人前往延安府将这个情况向徐洪通报。当时,府州夏军经过数月围困,粮尽援绝,不得已只能献城投降,徐洪和马扩已经回到延安府。当他们得知这个情况后,飞马报给徐卫知道。

兴元府,川陕宣抚处置司。

“任得敬?汉人?”徐卫看罢马扩的报告,随口问道。

张庆摇了摇头,表示不知情,而张浚则莫名其妙地冷笑一声。徐卫放下公文,问道:“德远因何发笑?”

张浚在椅子上一拱手,致歉道:“下官失态,只是听得,任得敬,三字,不免耻笑一声。”

“你知道这个人?”徐卫起身,从案桌后走了出来。

张浚叹了口气,无奈道:“当时,下官在枢密院任职,处理过这件事情。任得敬乃是陕西叛臣!”

听到这句,徐卫来了兴趣,在他芳边坐下问道:“哦?还有这事?详细说说。”

“昔年,任得敬本是泾原路西安州(今宁夏海原)的通判。靖康元年,夏军趁西军勤王之际,出兵突袭西安州,攻破了城池。知州以下文武官员皆死难,独任得敬投降。

这就罢了,任逆投降西夏以后,把他的nv儿献给当时的夏主李乾顺”他被任命为静州防御使,供卫夏都兴庆府。后来,他这个nv儿生了李仁孝,也就是现在的夏主,被立为后。任得敬水涨船高”作了静州都统军,类似于我们的兵马总管。他还有两个兄弟,一个名叫任得聪,一个名唤任得恭,反正都是蛇鼠一窝。”张浚极为不屑地说道。

徐卫听罢,问道:“也就是说,这个陕西叛徒任得敬,是现在夏主的外祖父?”

“正是”估计也正因为如此,李仁孝才派他率兵平叛。”张浚答道。

张庆此时质疑道:“按说,任得敬此人jiān猾,萧合达跟他眉来眼去,这不是与虎谋皮?”

徐卫一笑:“还真是。萧合达也不想想,人家是夏主的外公,你跟他密谋?哼“哼,被卖了还替人数钱!”

“谁说不是?看来萧合达终究是个莽夫,难成大事。”张浚叹道。

“莽夫倒无所谓,如果太聪明了,我们也不放心呐。是这理吧,太尉?”张庆笑道。

徐卫点点头:“不错,他不需要有多明智”我们扶持他只是为了掣肘党项和nv真。不过话说回来,他要是让任得敬绕进去了,我们可能就再也找不出这样一个人来。”

张浚闻言看向他:“那依宣抚相公之意”此事如何处置?”

徐卫略一思索,道:“任得敬是从兴庆府以南的静州出发,直接扑往夏州。这样吧,让刘光世从龙州往北拱一拱,给任得敬提个醒。”龙州,在夏州西南方向,如果环庆军往北一供”那就将直接威胁到任得敬的军队。

张浚张庆都表示赞同,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开年后”徐卫一面cào控西夏局势,一面关注襄汉战局。按时间算算”兀术应该知道西夏动luàn和西军攻占麟府的消息。但不晓得是不是他不为所动,根本没有撤军。因为徐卫在正月中旬收到的最新消息显示,金军和宋军在唐州又打了一仗,这一次,是折郡王与何太保联手,最终以宋军获胜告终。徐卫判断规模应该不大,因为宋军的收获,仅仅是斩级一千三百余,并且并没有攻下唐州城。不过,经此xiǎo败,兀术应该考虑撤兵了。因为,他不可能坐视西夏继续luàn下去,也不可能无视西军进据丰州,将枪头捅到燕云十六州地界。最多一两个月之内,一定会收到金军北撤的消息,徐卫相信这一点。

西夏,夏州。

夏州,即后世陕西靖边县一带。这座城市最早可以追溯到晋朝,当时赫连勃勃称“夏王”,筑了一座“统万城”作首都,后来北魏灭其国,改“统万城”为镇,不久改为夏州,这便是得名之始。隋置朔方郡,唐复称夏州。唐末,拓跋思恭镇夏州,他就是元昊的先祖,西夏王室的祖先。

但是,到了眼下,这个党项拓跋部的发迹地,已经不复往日盛况。它的四周已经被沙漠侵蚀,基本上只能作为军事用途,不适合人口繁衍生活。萧合达之所以能据夏州起事,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边陲军民对上面的不满,以及他用“复辽”为号召,联络河东和yīn山的契丹旧部共同举义。他攻西平府之前,先要拿下石州和银州,也跟夏州的自然环境有关系。

现在,夏州的外围,如大沙堆、三岔口、万井口等地,已经扎满了平叛的部队,逐渐对夏州形成合围之势,但却迟迟没有进攻,似乎在等待什么。

任得敬身在万井口,那里还残存着一片被沙漠包裹的绿洲。这些日子以来,萧合达不断派人跟他通气,双方使者也是往来不断。

在连营之中,一处大帐里,坐着不少秃顶结发的党项战将。党项人素来剽悍,这种xìng格在这些夏军将领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没一个不是面相凶悍,身材高大之辈。

而最上首,坐着一人,年约五旬上下。其衣着发饰,如党项人一般无二。但身上穿一件华丽的袍子,一打眼就知道是四川织造的蜀锦。身材有些féi胖,一张脸上,两侧的赘ròu几乎往下垂,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厮一对眼珠子好似被挤得往外凸,让他看起来有些狰狞。

此时,他正身体前倾而坐,双手手指jiāo叉,顶着下巴,正听帐下的人汇报。

“xiǎo人进得夏州城,只见城墙因为“地裂,的缘故,崩塌了一部队,萧合达正在使人抢修。城中军民对大军压境深感俚恐,哀声四起。另外,据探,萧合达的粮食至多只能再坚持大半个月,估计他会向石银二州征粮。”帐下那人说道。

第六百三十七章 翻手为云

第六百三十七章  翻手为云

任得敬听罢,一双往外凸的眼睛凶光暴shè,切齿道:“萧合达异想天开,竟然妄图拉拢我同叛。此等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