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8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虎似乎没听着大人的话,愣头愣脑地问道:“娘,爹几时得回来?”

“你还盼着你爹回来?他要是知道你成天地不务学业,看怎么收拾你。”张九月吓唬他道。徐虎一趔一趔来到母亲身旁,倒不像给吓着了,只道:“我去大哥家了。”

“你去大哥家作甚?”徐嫣在旁边问道。

徐虎抬头看了一眼姐姐,又把脑袋耷拉下去,道:“前些天大哥还教我们骑马……”

“爹不让你骑马,你不知道么?”徐嫣责怪道。

“还教我们骑马,可前天昨天都不见他,我今早去大哥家,见大哥病了。

”徐虎道。

张九月倒有些紧张:“病了?什么病?”

“不晓得,马太公也没告诉我,我问大哥,他只说我不懂。”徐虎说话间,坐上了胡netg,一双小脚直扑腾。这孩子有时候顽劣不堪,有时候看着又像早熟,别人家娃娃六岁时只怕还扑鼻涕泡,他有时说话却像个大人一般。

他说的“大哥”不是徐家子弟,而是指马泰唯一的骨血。当年马泰阵亡,留下一独子。这个孩子在徐卫、张庆、杨彦、马泰这个异姓弟兄的子女中年纪最大。因此,马二阵亡后,其他三个的儿女都管这孩子叫大哥。

张九月听在心里,暗思,那侄子向来身强体壮,如何突然就病了?

虽说官人不在家,自己这个作婶婶的,得去看望才是。当下,便把这事放在心上了。说了一会话,她又训诫了儿子几句,便命他回书房去看书,大雪天,不要四处乱跑。徐虎极不情愿地答应下来,遂出了母亲房门,索然无味地往书房而去。

刚转出后堂,还在那回廊上耷拉着头,忽听得脚步声急促,转头看去,却是门房上的门子正往里窜。那门人也看到了徐虎,一边招手一边喊道:“衙内,衙内,大王回来了!”

徐虎一听,两个眼珠子登时放光!那小tuǐ都迈出去了,又赶紧收回来。父亲回家,这自然高兴,但方才母亲还在“威胁”说要是不听话,等父亲回来便让他整治自己。这时候,如何去见得他?于是,不敢奔大门去,麻溜地杀奔了书房。

却说那门人火将徐郡王回府的消息传到后堂,张九月喜出望外,带着女儿便迎了出来。她母女二人跨出大门时,徐卫都还没有上台阶,正跟门前指挥随从搬东西。一口一口的大箱子,也不知道装的是啥。徐嫣头一个迎了上去,雀儿般扑到父亲身旁,欣喜地叫道:“爹,可算回来了。”

“哎呀,好大雪!好大雪!”徐卫抖着身上的雪hua,看着出落得越标致的女儿,心情大好。他本四十出头,正当壮年,可这带兵在外,也顾不得体面。胡子拉渣的,看着张九月心疼。

“姐姐,看看,但凡不着家,就是这般模样。”祝季兰的声音在旁边响起。a。

第七百一十三章遍植党羽

“嫂子还好吧?”徐卫问道,因为徐王氏近年岁数大了,身体一直不太好。

徐胜微微摇头:“快五十岁的人,能好到哪去?只能说遵医嘱,在家多休养。”

徐卫听到这话更加郁闷,他一家子都是河北人,江南纵然山川秀丽,繁荣富庶,但上了年纪身体又不好的人恐怕难免水土不服。可这事朝廷已经作了决定,没法更改。

“四哥,我刚才收到了杭州来的省札,是六哥亲笔写的。”徐卫说着,便把札子取出来,起身上前递到徐四手里。

“老六来的?什么事?嘉奖西军战功?”徐胜笑问道。见弟弟一脸严肃,他也收起笑容,取过省札翻开来看。先看到朝廷恢复九弟“便宜黜陟”的权力时,他挺高兴,但往看,现朝廷指名道姓要自己去杭州献俘,又不禁意外。

他当然知道能去行在献俘,这是件优差,少不得要加官晋爵,赏赐钱物。但这素来是下级和晚辈作的事,指定自己去,这有些不合适吧?一念至此,向弟弟道:“老九,朝廷让我去?”

徐卫坐在他身旁,默默点头。

“这倒怪了,怎么说也不该我去,这得几时动身?”徐胜疑惑道。

“不会太晚,最近就得开始准备。”徐卫答道。

徐胜沉默片刻,似乎没有觉个中的蹊跷,道:“罢,去就去,正好借这个机会去拜见三婶,也跟老六见个面。”

徐卫听在耳里,叹道:“哥,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嗯?怎么说?”徐胜一边问着,又低头看起那道札子来。

“据我估计,朝廷这次让你去行在。献俘倒是其次,很有可能会把你留在江南。”徐卫终于捅破这层窗户纸。

徐胜吃了一惊,失声道:“什么?留我在江南?为何?”

徐卫拍拍自己心口:“因为我,因为我们徐家。”

眉头拧成一团,徐胜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这绝对不是件小事,他是河北人,因为父亲徐彰的缘故,荫补军职,最先在大名府路安抚司任职,参加过攻辽之战,勤王之役,再后来入陕西,跟徐卫一起征战,也是一步一步升起来,作到如今的两兴安抚副使,在陕西已经多年。现在突然之间说要到南方去……

“会不会是你想错了?朝廷只是想……”徐胜还有些不相信。

“四哥,我肯定不希望你去。但有据我分析,恐怕错不了。”徐卫道。“你想想,这十几年来,我们徐家在陕西逐渐壮大。我亲掌秦凤,五哥坐镇鄜延,大伯和大哥经营几十年的泾原现在虽说是王禀挂帅,但徐成徐严两兄弟都身居要职,此外,还有你担任着两兴安抚副使。西军兵权,大半握在我们徐家手里。”

徐胜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实情。

“光是这一点还不算,尤其是我本人,宣抚川陕,你说朝廷会不会担心?派万俟卨来作宣抚判官,前些时候又收了我的‘便宜黜陟’之权,就是为了牵制。此番,朝廷虽然不得不重新把权力下放,然同时召你去行在,这几乎可以肯定,就是要把你留在行在。”徐卫合盘托出。

徐胜思索着弟弟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一阵之后,他问道:“那我去行在以后,朝廷会怎样?”

“要么就是留在中枢,安置枢密院三衙之类,要么就是两浙宣抚司供职,应该不会有其他安排。”徐卫猜测道。

徐胜听罢,默然无语,这么看来,事情应该是**不离十了。自己倒无所谓,只是一去江南,浑家肯定也免不了,但儿女怎么办?当他拿这个问题去问弟弟时,徐卫反问道:“四哥你想怎么办?”

“徐仲已经在军中有所展,他最好能留在兴元,徐亮和女儿们我想还是一同去南方吧。你嫂子身体不好,需要有儿女照顾。”徐胜道。

徐卫思索片刻:“这个我来安排,没有问题。徐亮年纪也到了,哥哥到江南以后,朝廷若是主动安排自然最好,要不然就让六哥找找路子,我也会写信给他,专门嘱咐这件事情。”

“嗯,九弟,如果事情真是这样,那徐仲我可就托付给你了?”徐胜道。

“这点四哥尽管放心,他是我亲侄子,最迟不过年底,我给他提个统领。再说了,王彦是我老弟兄,一定会照顾他的。”徐九宽慰道。

七月底,徐胜就会同韩常,以及多名投降金军将领离开兴元,启程前往江南。徐卫也知会嫂子和侄儿侄女,早作准备,相信年底之前他们也会动身。

之后,徐卫就开始着手安排河东的人事。此番西军出征,复河东数十州县,需要大批的文武官员前往河东主持局面。徐卫拟定的策略是,从河东本地的义军领袖中,挑选一部分;再从川陕两地的官员中挑选一部分;此外,一些投诚的原金国官员可以酌情留用。通过这三方面,燃眉之急应该可以得到缓解,但要真正配齐河东的班子,恐怕不是一时半儿能够办成的。

而且还有一点,义军中挑选和原金官留用,相信没有什么问题。但要从川陕两地征召,就有些难度了。河东被金人乱搞了十几年,这次又经历了兵祸,条件自然比不上四川和陕西。人家在川陕作官作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大乱之后的河东?这不仅仅是一道命令就能够解决的事情。

徐卫和宣抚处置司的幕僚们商议之后,决定对前往河东任职的官员给予一系列优待。先就是级别上的。比如按宋代官制,要作知县,最高要求是正七品,比如东京治下的各县;最低要求是从八品,比如

外地各州治下的县。

那么,就有针对性地征召一批刚踏入仕途不久,有那么几年历练,正在九品这个级别的官员。只要你肯去河东,直接提一级。

这是政治上的待遇,经济上也有补助。凡是去河东的官员,宣抚处置司另立一个名目,在本俸和津贴之外,另给一笔额外的收入。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好处,那就是凡去河东供职,任满一期,优先转官,任满两朝,只要没有过错,保证晋升。

这些待遇一开出来,还真有不少官员动了心思。尤其是那些在川陕不得志,久久得不到提拔的人,便想着,与其如此,何不去河东走一遭?只要尽职尽责,不用有多大的政绩,但凡没有过错,就能保证得到晋升。

而且这回门槛也低,非常适合那些刚刚通过各种方式踏入仕途,比如受恩荫的,家里出钱出物捐官的。这类人因为不是走科举正途出身,所以他们的起点全都是最低的九品,而且他们的仕途也不平顺,就算有缺也轮不到他们,既然这样,河东就是个好机会尽管要冒些风险,比如哪天金军突然南下,要重夺河东之类,但两相比较,还是值得一试。不过,走科举正途,有进士出身的人,对这事就不那么感兴趣了。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徐卫就征召到六十多名官员,先由宣抚处置司的幕僚筛选,然后由他和张浚等人面试,剔除其中实在上不了台面的,比如大字不识这种,然后直接到宣抚处置司领取一张徐卫亲笔签的“告身”,就可以到河东走马上任了。

一时之间,把守风陵渡的西军官兵,天天都能看到出示“告身”,要求安排过河的官员,最低都是县丞县尉之类,甚至有人“告身”一亮,不得了,知州。

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