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8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接,到行在,更有宰相候驾,一路都是欢呼声,随处都是崇敬的目光,像是心如铁石之人,也不禁自喜。

房中,折郡王脱去了铠甲,穿上了官袍。他是文阶,除紫色公服以外,金带、鱼袋、玉剑那是一样不少,彰显着他位极人臣的荣耀。他以科举取得进士出身,作到枢密使,与宰相对掌文武大权;又率领军队,南征北战,以一路宣抚大使,都督诸路兵马,收复中原,战功显赫,名震天下。作大臣,作到这个份上,足够了。

想折家世镇府州数百年,代代忠良,我折彦质勇赴国难,力挽狂澜,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皇恩浩荡。

折郡王怀种这种满足的心情,轻快地叹了一声。正想着,忽然隐约听得一阵嘈杂声从外头传来,初时他不以为意,但又一阵,听得有人高声说话,心里疑惑,便出门看去。

第七百七十九章 意在两河

第七百七十九章意在两河

折郡王暂住的这里是一个独幢的小院,外头有一溜矮墙,他立在楼上倒可以一览无余。瞧见正在他院子外头,有五六个人正有说有笑地经过,都身官袍,显然是朝中大臣。他看到其中一个,是军器监的主官,从前他作枢密使时,常有公务上的往来。因此,他立在楼上叫道:“几位哪里去?”

听到他出声,几人齐齐望过来,随后都走进他的院子,拱手高声笑道:“给折郡王道喜!”

折彦质满面笑容,还礼道:“不敢当,不敢当。”

那军器监因为跟折仲古熟悉,更道:“此番大王领军北伐,克尽全功,可谓功在朝廷,名震四夷!下官等与有荣焉呐!”

“客气客气,来来来,几位上来坐坐,吃杯清茶?”折彦质见人家亲自来道喜,因此热情地邀请道。

谁知这话一出去,那几名这员却有些犹豫,面面相觑之后,军器监对几人说了些什么,那几个都拱起手来,对折彦质道:“我等还有些事,就不打扰大王了,先请一步,晚上庆功宴到时再多敬大王几杯。”

折彦质此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仍笑道:“也好,诸位有事,但去忙。”说罢,那几个都出院子而去,只军器监上得楼来。折郡王此时注意到,几名官员出了他的院子,都朝左手边去,看到这场景,他眉头一皱,好像猜到点什么。

军器监上来,还是连声道喜,折彦质迎入厅上,两人因为早年就相识,因此倒不客气,分宾主坐下之后,军器监着实地颂扬地他一番,又道:“大宋中兴,史官当书大王功第一!”

折彦质不怀疑他这话是出自真心,但神情渐渐没有方才的欢喜了,岔开话题问道:“陶监,那几位同僚因何事来馆驿?”

听他问起这个,军器监含糊地说道:“听说好像是拜会故人吧,也不太清楚。”

折彦质冷笑一声,一语戳破道:“如果我没记错,我这旁边住的是淮西刘太尉。”

军器监脸上顿时露出尴尬的模样,心知折郡王识破,也感觉到了他的不快,赶紧圆道:“大王不要多心,那几位跟刘太尉都有旧,因此来见见,没有别的意思。”

折彦质越发不满,哼道:“你欺本王是外官?我在中枢任职多年,凡升朝官就算不认识,也是个脸熟。那几位是哪部哪司的,我心里有数,他们能跟刘光国有什么交情?”

军器监显得有些窘迫,再三宽慰道:“大王真多心了,事情不是这样……”

折彦质之所以不满,原因就在于。此番北伐,他是宋军的统帅!至少,是南方宋军的统帅,他的功劳第一,满朝没有异议吧?可现在,这朝中的官员去拜会刘光国,却不来拜他,为什么?不就是因为刘光国是皇亲国戚,生了个皇后女儿么?

刘光国算得老几?三路宋军中,打得最差的就是他淮西军,显摆什么呀?如果不是因为国丈的身份,他刘光国凭什么挂个副帅的头衔?

心中怒归怒,但折彦质却没有多说,只道:“你也不用解释,这是人之常情。”

军器监没打算在这个话题上过多纠缠,忽道:“朝中同僚们私下议论,都说此番折郡王功大,收复中原,光复东京,意义又极其重要,官家和朝廷必然要重赏。但大王已经位极人臣,获封郡王显爵,这回要再升,估摸着……”

折郡王闻言轻笑道:“高官显爵,非我之意,只是我折家世受国恩,历代替朝廷镇守边疆。府州故地一度沦陷,多承徐九一力收回,等到了却君王事,圣上和朝廷或能让我们折家回家乡去,余愿足矣。”

军器监闻弦歌知雅意,折家还镇府州,这于情于理都是合适的,正当的。但以折家今时今日的地位和声望,若朝廷只予府州一地,你折家能答应么?不说别的,你如今爵封郡王,位极人臣,在江西也作个宣抚大使,让你回府州去作个知州,你能愿意?就算让你作个麟府路的经略使,你只怕都得关起门来骂娘。你说这话,不过是替折家子弟争取罢了,你志不在此。

心里这么想,但嘴上却道:“大王高风亮节,居功不自傲,尚思激流勇退,下官实在钦佩。只是,虽说收复中原,但国家仍是多事之秋,朝廷怎能少得了大王?”

折彦质听到这话脸上笑容更盛,只是仍道:“你是军器监,当知道这仗总有打完的一天。”

军器监立即还道:“大王可是科举正途,进士出身。”折彦质闻言大笑。

当晚,在禁中大庆殿,举行了***的庆功宴会。除皇帝和文武百官以外,包括太上皇赵桓,皇室宗亲,耆老元勋,尽皆出席。气氛是热烈的,隆重的,喜庆的,最出风头的,当然是领导这次北伐的汾阳郡王。太上皇和皇帝,都亲自跟他走了一个。其他朝中同僚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宰相徐良给敬酒时说的话,另有深意。徐六说,希望折郡王“不骄其志,益励军情,以全莫大之业”。

这话从口气上说,有点大了。因为若论资历,折郡王恐怕还是要比徐六高那么一点半点。你想当年徐绍作枢密使时,折仲古就是副使,他俩搭班子,这么论起来,徐六都算是后辈了。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人现在是朝中独相,以宰相的身份叮嘱一个地方宣抚使,还是合情合理的。

折彦质因此并没有多心,倒是徐相话中的意思,当时就引起了折郡王的注意。不骄其志,益励军情,就是说希望宋军戒骄戒躁,厉兵秣马,不能松懈。“全莫大之业”,就是说要完成我们的鸿图伟业。

现在中原已经光复了,山东也是迟早的事,徐六所说的“莫大之业”指的是什么,那还不是一点就明?中原虽然收回来了,河东呢?河北呢?燕云地区暂且不说,最起码,这俩地你得拿回来,才算是全功吧?

第七百八十章 拿什么封赏你?我的大帅们

第七百八十章 拿什么封赏你?我的大帅们

在一系列近乎狂欢般的庆祝活动之后,朝廷终于要干点正经事了。大战结束,最紧要的是什么?安抚百姓,恢复秩序?不错,这是很打紧,但有另外一件事情也不能含糊。那就是奖功罚过。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疆场搏杀为的是什么?为国尽忠,保境安民,这当然也是目的,但未免空泛了些,还是要来点实际的。

很多将士投身行伍,说白了,就是为了有饭吃,有钱拿。这就跟做工一样,我给你干活,你付我工钱,做得好,你还得给我奖励。收复中原这么大的功业,不重赏说得过去么?作为南方宋军统帅,折彦质在庆祝活动结束以后,就该往上报功了。

这是一个相当繁杂的工作,因为此次出征,南方宋军出动了十八万马步军,不说士卒,单是有军功的军官,就数以千计。统计起来,很费了些时日,不过折彦质具体负责的,则是宋军高级将领的叙功。再分得细一点的话,就是三路大军中,各正副宣抚使、正副安抚使、正副都统制的军功。

折郡王倒也没有明显的偏袒自己家的子弟,他首先报的,就是荆湖宣抚司的战功。韩世忠岳飞二将在此次北伐中,遵守节制,指挥有方,为收复中原立下大功。尤其是岳飞,作为宋军先锋,战果辉煌。不过,折彦质不喜欢他的个性,再加上韩世忠又是岳鹏举的上司,因此书韩世忠军功第一,岳飞次之。

折家军作为南方宋军的中流砥柱,军功自然也不会小。彦文、彦适、彦若、彦野几兄弟都榜上有名。至于淮西军,让折郡王有些为难。若论战功,淮西军是三路宋军中最差的,进军途中还遭受一次挫败,差点没让金军给撵回去。数来数去,也只有淮西安抚副使李显忠上得了台面。可刘家是皇亲,据说当今天子很宠刘皇后,皇帝的老丈人,不能让他难堪啊。

折彦质将淮西军排在最后,当然,也有一些赞美之辞,然后报了上去。有司就根据他的奏报来叙功,写成建议,送到中书,请徐良定夺。

徐六和几位参知政事共同商议,拟让韩世忠建节,岳飞晋升从三品,另外再给予物质上丰厚的奖励。折家军里彦字辈的几兄弟,也是该建节的建节,该晋升的晋升,没有什么异议。头疼的就两件事情。其一,是折郡王来怎么嘉奖?其二,就是淮西军应该如何打赏?

折彦质现在已经是郡王爵位,大宋的祖制,异姓大臣一般不封王。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开国元勋中,有些就封了王爵,后来为了激励大臣们收复燕云,神宗皇帝曾有遗训,说是“有复燕云者,胙本邦,疏王爵”,正是因为神宗皇帝这句话,童贯虽然只是从女真人手里赎买了几座空城,但还是被封为广阳郡王。

宋金事起,忠臣良将勇赴国难,为了表彰这些功劳卓著的大臣,朝廷再次破例封王。得封王爵者有四人,清河郡王徐绍、广安郡王何灌、汾阳郡王折彦质、东莞郡王徐卫。以异姓封王,大宋朝来说,那是莫大的荣耀。

此四人,俱是威震天下,功劳足以留名青史,当之无愧。但徐六等人为难的地方在于,郡王已经是一品,而折郡王这次功劳是明摆着的,不重赏说不过去。议来议去,宰执大臣们有两个意见。

要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