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往事-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权利相争,以卫立煌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的任期内,连年受到控告。军统、中统特务早就看这个大权在握的卫立煌不顺眼了,以卫立煌“袒护*,怀有异心”为由,告到蒋介石那里。特务头子戴笠还飞到洛阳来搜集卫和*人往来之间的所谓“材料”,又逮捕了一些进步的无辜的青年。

汤恩伯、蒋鼎文对着河南省主席这一“美缺”馋涎欲滴,一再告状。蒋介石于1941年夏,革去了卫立煌陆军上将衔。同年岁末,蒋介石又用明升暗降的手法,免去了卫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本兼各职,调任西安西北行营办公厅主任。任命蒋鼎文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汤恩伯为副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总揽第一战区军政大权。

1942年春,卫立煌离开洛阳去西安就任西安西北行营办公厅主任时,当他乘车离开洛阳长官司令部前往火车站途经市区时。曾受到洛阳各界群众十余万人,焚香夹道相送,情况至为热烈为这位因战功显赫而遭削去兵权的抗日虎将饯行,这种事情只有在前清的一位道台离任的时候才发生过!卫立煌本人,也有留恋不舍之情。当他的车子开出洛阳西车站后,他又命令司机,将坐车折转到原住处的东花园兜了一个大圈子才离开。

卫立煌对他调任西北行营主任一事,明知是蒋介石使的一套手法。他虽想撒手不干,但蒋令难抗,就不得不去西安就职,以避免事态僵化。卫离洛阳去西安后,他的亲属、故旧和高级幕僚,纷纷迁往成都居住。这是卫立煌事先选定好的退居地点。卫立煌在西安任职仅一个月,便到成都赋闲。

4月27日,卫立煌接到电报,要求他出任远征军总司令一职,虽然卫立煌对老蒋这种挥之则来乎之则去的的行为很不感冒,甚至十分的不高兴,不过事关民族危亡他也不得不答应了。不是为了蒋介石,而是为了中华民族。

不过在卫立煌还在家赋闲之时,在英国人南线大溃败之时,北面腊戌的200师则在紧张的搜寻日军的身影,4月25日200师搜寻小分队与日军突击队交火,双方各有死伤,而其他的小分队也发现了日军的突击小队,所有人都知道,日军的追部队不远了。

4月27日,李志鹏的36师一部分抵达腊戌,滇缅公路挤满了运送物资的车辆和逃难的华人华侨,军队都被冲散了,不过又一部分到来200师的压力也就小多了。

而日军方面原本想偷袭腊戌,切断远征军的退路,夺取远征军的后勤基地,没想到远征军实现发现了,于是他们也就放慢了速度,从25日到27日双方都是小股部队接触战,56师团的人知道腊戌的守卫部队就是昆仑关战役、同古战役的200师,200师的大名他们早就如雷贯耳了,因此,他们并不敢轻装前进,200师的战斗力,没有重武器他们时不敢轻易去住那个霉头。

不过双方派出的前哨部队之间打的却是非常的惨烈,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是鬼子倒霉,日军除了机枪,其余的就是三八大盖类的步枪,但是200师的搜索部队携带的多是冲锋枪,强悍的火力,比日军更悍不畏死的意志,打的鬼子鬼哭狼嚎,也是的鬼子对于贸然进攻腊戌感到恐惧,所以他们一定要等重武器一起前行。

而56师团的谨慎行为也为他们后来的覆灭埋下了祸根,同时200师则由更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工事等。

4月28日,卫立煌飞往曼德勒接人远征军总司令,王汉章知道是卫立煌接任,整个人轻松了很多,卫立煌堪称蒋的“战场救火车”,每到战局不好解决时,蒋总是派出其解决问题。卫立煌之所以没有得到重用是由于自身并非出自黄埔系,并且对蒋的政策颇有微词,处处偏袒*,所以蒋对其并不信任,不到不得已时是不会使用的,蒋介石连卫立煌拉出来,足以证明蒋介石的决心了。

第007章 冷枪冷炮战

缅甸现在有1600万人,而腊戌只有4万人口,不是大城,至少在中国不是,整个个腊戌只有东南面是敞开的,其余都有河流包围。

之前200师兵力不足,因此只能在腊戌城周围防守,避免此地陷落,现在36师大部已经到来,200师将会把城池交由他们守卫,自己的部队则则在外围和日军作战。现在的情况似乎不必把腊戌打成渣子,所以尽量没事不把鬼子引到这里决战,当然主要还是这里的房子大多数都是木制的,打起来反而会不便,不但不会带来什么好处,要是房子烧起来,反而会害了200师。

56师团自从25日被发现之后,就一直被200师的小股精锐部队袭击,根据王汉章制定的战术,“冷枪冷跑”被用的出神入化。

所谓“冷枪冷炮”战术其实是从抗美援朝中学来的。1952年至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线部队组织步兵、炮兵,采取固定或游动方式狙击“联合国军”和韩国军暴露的有生力量,摧毁其武器装备的战斗活动。

此时战线稳定,双方长期处于对峙状态,最近距离约100米。1952年1月29日,志愿军司令部为大量杀伤、消耗“联合国军”有生力量,向第一线部队发出战术指示,要求普遍组织特等射手,对敌单个目标进行狙击活动。从5月起,志愿军一线部队全面开展群众性的“冷枪冷炮战”。其方法是:在每一块阵地有选择的位置上,配置特等射手、神炮手捕杀或摧毁对方之暴露目标。狙击作战日益活跃,有效地限制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在基本阵地上的昼间活动。至1953年7月,步兵狙击作战,共歼“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5。26万余人。

当然到了王汉章这里就不一样了,因为现在敌人在运动,我们也在运动,虽然都是伏击鬼子,但是现在的伏击不一样,都是打完一炮立马闪人,或者冲锋枪一梭子之后闪人,又或者步枪神射手暗中打一枪就走。

神射手的目标主要是鬼子的军官,步枪的设计距离远,精确度高,同时大量杀伤鬼子的军官比杀伤鬼子兵效果更好,更能降低鬼子的战斗力。

冲锋枪手,基本三个人、两个人一组,2、3个人的目标不大,容易隐藏,逃跑时也好掩护,他们埋伏在路边,鬼子的部队一到伏击圈,对着人群就是一梭子。因为距离比较近,为了逃跑,他们还会在自己埋伏的位置装上一两个诡雷,当然有的是用手榴弹改造的,被袭击的鬼子通常都是试飞恼火的冲上来,一般至少会有一个小队,甚至多个小队,然后毫不知觉的冲上来触动诡雷,或者引爆手榴弹,把他们炸的人仰马翻,损失惨重,吃亏上当之后要是慢慢的冲上来,那伏击的中国军队就可以从容的逃跑。

而炮的话,因为要运动,要逃跑,所以使用在昆仑关缴获的日军的掷弹筒,日军的掷弹筒重量只有2。7公斤,而迫击炮最轻的也有6公斤,一杆步枪的重量一般是四公斤左右,而掷弹筒的重量比步枪还要轻的多,因此十分好携带。

掷弹筒的别名又叫超轻型迫击炮,主要装备二战中的纳粹德国和日本军队,口径在50mm以下。单兵携带,不占编制。德国掷弹筒口径50毫米,弹头重1千克左右,射程250米左右,射速25发/分,杀伤半径在5米左右。

日本掷弹筒口径50毫米,有两种型号,主要区别在于抛射筒长度,侵华日军主要装备抛射筒为254毫米的掷弹筒,每个日军步兵小队(相当于中国的排,人数在50人到70人之间)都配备一个机枪小组(有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小组(有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班。后期为一个小队一个掷弹筒,一挺轻机枪。

中国军队缴获掷弹筒后加以仿制,因根据地条件限制,无法给抛射筒刻上膛线;因此采用滑膛结构,为了不影响射程,抛射筒加长至400毫米。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曾大量仿制这种掷弹筒,给日军造成杀伤。

因为发射准备时间短,还被广泛用作指挥部自卫火器。弹头重800克左右,射程300米,射速30发/分,杀伤半径5米左右,掷弹筒重量相对德国的要轻一些另外还有中国,当然中国是仿制的。

掷弹筒的优点很多,比如重量轻,易于携带,可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世界同口径的迫击炮一般至少要超过6公斤,八九式掷弹筒只有不到3公斤,居然比一把步枪的重量还要轻的多,非常适合单兵携带。

九一式手榴弹也不过0。45公斤,一个弹药袋装弹八发也不过3。6斤,加上掷弹筒整个作战系统一共不到7公斤,比一挺捷克式轻机枪还要轻的多。由于重量轻,掷弹筒小组不会像迫击炮组或者重机枪组一样由于负重大——无法及时随一线步兵作战。实战中,掷弹筒小组甚至可以随着步兵冲锋。

再比如威力不错,造价低。一般来说,掷弹筒的杀伤半径大约在5到8米,一发榴弹如果落在人群中可以杀伤数十人,这个威力对于50毫米口径来说还是不错的。掷弹筒对技术成熟的日本来说,造价只有步枪的四分之一,而九一式榴弹和普通步兵手榴弹基本相同也是极为廉价。如此的价格相对掷弹筒的不错的战绩来说,简直是太便宜了,在二战期间仅仅国民政府就制造了4万多具,大量装备国军部队。

另外它还可以发射化学武器。大家都知道日军在二战中曾经普遍使用化学武器,直到今天还有数十万枚化学炮弹留在中国东北没有处理。日军中一般把化学武器叫做“决胜武器”,他们认为化学武器对于防守非常顽强但是基本没有装备防毒面具的中国军队效果极佳(日本士兵每个人都配有防毒面具),可见其重要性。在最为艰难的攻坚战或者防御战中,日军采用迫击炮和掷弹筒大量使用化学弹头。

在1937年的凇沪会战中日军首次使用掷弹筒发射催泪性气体和喷嚏性(呕吐性)气体,造成中国守军很多士兵失去意志。到了1938年的武汉会战期间,由于日军遭遇国军多次围歼和更为顽强的阻击,日军使用毒气更加肆无忌惮并开始使用剧毒的糜烂性毒气芥子气和路易氏气,造成中国士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