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旌旗-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一见到李重,周瑜就将芜湖防线的战况讲述一遍,当然,周瑜着重讲述的是连弩的恐怖之处,什么羽箭密如暴雨,连绵不绝,所至之处无坚不摧等等夸张的言辞。

当然,夸张这个词之时对于李重来说的,李重作为一个现代人,欣赏过无数战争大片,对连续火力不怎么感冒,甚至觉得周瑜有些大惊小怪。

这不怪李重,两个人有两千年的意识形态差距,比如说:李重觉的打巷战没什么问题,但在三国时期,一旦城门失陷,兵卒的士气就会一落千丈,全军崩溃。

“不就是连弩而已!”李重低声嘟囔一句,问道:“公瑾,既然连弩这么厉害,你有没有抢过一支连弩看看啊”

周瑜摇了摇头,苦笑道:“子龙将军曾经冒险冲阵,想要抢夺一只,却被刘备用乱箭射伤,功亏一篑。”

“哦……赵云受伤了?”李重皱眉问道。

周瑜点点头,说道:“不过主公放心,子龙将军并没什么大碍,还能领兵断后呢。”

李重听到连弩连赵云都能射伤,急忙问道:“如此说来,刘备的连弩岂不是没有缺点了。”

周瑜连忙答道:“当然不是,刘备的连弩也有缺点,据周瑜观察,所谓的连弩很是笨重,重新上弦也很是困难,只能用于军阵伏击之用。”

李重闻言,顿时沉思下来,如果按照周瑜所说,真让让刘备杀入石城,自己想要攻克石城,就非常困难了。

沉思片刻,李重沉声叫道:“来人,请马均过来。”

马均就是那个大发明家,如今正在李重军中研究如何改进投石机呢,听到李重召唤,立即来到军帐。

李重也不和马均废话,直接就问道:“马均,你知不知道有连弩这东西。”

马均一愣,奇怪的问道:“连弩很厉害吗?”

周瑜叹了口气,急忙将连弩的威力讲述一遍。

马均听过,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这才问道:“有没有实物可看?”

李重和周瑜同时摇了摇头,马均又问道:“那箭杆总有吧?”

周瑜点头道:“箭杆应该能找到,马先生稍等片刻。”说罢,周瑜急冲冲的出了营帐,片刻之后,周瑜就拿着一根连弩的箭杆回来。仔细看的话,箭杆上面还有血迹,想来是在哪个伤兵手里拿来的。

马均接过箭杆,放在手里颠了颠,随即就开始在地上写写画画,沉思起来。

科研人员都是疯子,一旦陷入思索状态就不知道多长时间能清醒过来了,所以李重也不理他,直接就和周瑜商议如何布防,抵御刘备军队一事。

居于现在的形式,周瑜认为,想要对付刘备的连弩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绝对数量的弓箭手压制。连弩不是一匣十箭嘛,咱们就用十倍的弓箭手压制,依照李重现在的兵力,还是勉强能做到这一点的。

对于这种极度浪费兵力的做法,李重并不是很赞同,但李重暂时也拿不出别的办法来。

在李重的心目中,对付这种弩手很简单,重甲步兵可以了,可李重军中并没有重甲步兵这个编制。原因就是重步兵太费钱,不光装备费钱,兵卒为了能承担重甲的重量,必须要体格魁梧,还要一天吃好几顿饭,打仗的时候还要吃肉才可以,比骑兵都费钱。

重骑兵也可以对付连弩,不过重骑兵更费钱,现在重骑兵这个编制,也就曹操手里还有千把人。

有必要的话,李重倒也不是养不起重步兵和重骑兵,不过时间也来不及了,李重只能采用周瑜所说的办法,用大量的弓箭手御敌了。

而弓箭手的缺点就是只能防守,不能进攻。

就在周瑜和李重商议的差不多了的时候,赵云也带着断后部队回到军营,自己来到李重的营帐复命。

一见到赵云,李重就非常关切的问道:“子龙,听公瑾说你受伤了,可曾找过随军郎中诊治,嗯……对了……华佗有几个徒弟也在军中,待会仔细检查一下。”

赵云急忙谢道:“多谢主公关切,赵云只是一时不慎,中了两箭而已,也没伤在要紧之处,不出三五天,即可痊愈。”

“子龙坐吧……想来还没用过晚饭,就在我这里吃一口吧。”说罢,李重大声说道:“来人,给子龙将军备些酒食来。”

就在这时,一直沉思的马均忽然站起身来,摇头叹了口气。

周瑜心里顿时一沉,当然,他也知道,让马均拿着一根箭杆就仿制连弩,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但周瑜还是不死心的问道:“那个……马先生,看出什么名堂没有?”

马均低声道:“那个连弩具体有多大,什么样子?”

周瑜看了看赵云,赵云一笑,接口道:“长约二尺,看样子很重,别的就不清楚了。”

赵云已经是距离连弩最近的了,他看不清,别人更看不清了。

听了赵云的话,马均这才摇了摇头,说道:“略显笨重啊,如果让马均来制造发射这么大弩箭的连弩,绝对不用那么笨重,哼哼……能发生十只弩箭的连弩……那也叫连弩吗?让马均来做的话,最少要发射五十支!”

(蜘蛛也不相信有人能看见弩杆就能改进连弩,但书上就是这么写的,想来马均以前对弓弩就有过研究。)

尼玛!周瑜气得差点一口血喷出来,马均你会做连弩还摇头叹气干什么?

马均这里还在自我吹嘘,李重、周瑜、赵云三人却已经目瞪口呆了,李重还好一些,算是“见多识广”之辈,周瑜和赵云两个乡巴佬却已经不知道马均在说什么了,满脑子都是这句话:能发生十只弩箭的连弩……那也叫连弩吗?让马均来做的话,最少要发射五十支!

片刻之后,三个人清醒过来,没等李重发话,周瑜立即问道:“马先生,那你快做出一个样品来,好让军中的工匠赶制啊!”

马均闻言皱了皱眉,捏着指头算计一下,摇头道:“不行……”

“为什么?”三个急切的声音同时响起。

马均眨了眨眼睛,说道:“因为我正在研究投石机,没工夫做这种小东西。”

“噗……”

“噗……”

“噗……”

 第四百一十三章 你来我往话宛城

雅安安好!为雅安祈祷,神州到底怎么了?多灾多难啊!

李重和周瑜赵云三人软磨硬泡,也没能让马均改变主意着手制作连弩,对付这种科研疯子,谁也没有办法,最后李重被逼无奈,只好出了一个下策,只要马均能在三天之内拿出连弩的样品,那这个连弩就叫马均连弩了。

古人对名声的重视出乎李重意料,马均立即就答应下来,屁颠屁颠的回去搞研发了。

到了第二天中午,刘备的军队姗姗来迟,李重想了一下,还是派魏延带领五千兵卒前去试探一下,看看周瑜口中的连弩成色如何。

当然,李重也一再提醒魏延,一定要多带盾牌手,魏延点头应是,五千兵卒足足带了三千盾牌手,雄赳赳杀向刘备的军队。

李重领着一众将领站在高台之上,目不转睛的观察战况,结果和周瑜预料的一样,刘备用精锐步兵开路,撬开魏延的军阵,然后就是一连串的连弩射杀,射的魏延抱头鼠窜,狼狈不堪。

想要派大军接应魏延,石城之内的张飞却带兵出城,做出两向夹击之势,李重无奈之下,只等命令魏延撤军,眼睁睁的看着刘备进入石城。

反正马均答应了,三天以后就能拿出连弩的样品来,李重也不着急攻城了,转而开始准备木料,胶漆等物,只等马均成功的消息了。

就在这时,曹操的使者到了,来人是崔琰,现居尚书一职。

李重对崔琰这个人很感兴趣,原因是这样的,崔琰这个人长得声姿高扬,眉目疏朗,是个难得一见的美男子。

和李重一样,曹操也对北方游牧民族频加征讨,所以这些少数名族很害怕曹操,有一次匈奴的使者带着大量的钱财来求见曹操,前来拜山,曹操就让崔琰代替自己接待使者,自己带着钢刀,站在崔琰身边装作护卫。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握、提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后来,人们便将代替别人做事称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代人捉刀的成语由此而来!

当然了,曹操并没有对眼光卓绝的匈奴使者玩什么惺惺相惜,小说的情节是不会出现在历史里的,曹操将匈奴使者干净利落的一刀砍了,了却后患。

见到崔琰之后,李重觉得崔琰长得果真不错,比周瑜还有范。不过李重也知道,崔琰早晚会死在曹操手里的。

崔琰一见到李重,就躬身施礼,说道:“下官崔琰见过赵王。”

李重心中暗笑一声,崔琰只是自称下官,而不是外臣,看来还是对汉王朝心怀顾念的,估计曹操篡位的时候,崔琰能给曹操带来一些麻烦。

想到这里,李重顿时高兴起来,连带着对崔琰的语气也亲热了许多:“崔尚书一路辛苦了,却不知道有何事赐教本王呢?”

崔琰也没想到李重的态度居然这么好,本来他那句“下官”是想刺激一下李重的,没想到却一拳打在棉花上,定了定神,崔琰朗声道:“逆贼刘备……魏王与赵王合力击之,实为天下之幸也,然关羽败走许昌,太史慈将军和曹仁将军都有功劳,为何太史慈却独占许昌、宛城二县,让魏王空费军力呢?”

前面都是废话,刘备是不是逆贼崔琰也不在乎,他就是个传话的,具体就是谴责一下李重,吃独食是不对的,小心和你兵戎相见啊!

对于这种情况李重早有预料,在李重的设想里,为了维持和曹操的盟友关系,宛城是可以送给曹操的。

当然了,李重也不会上杆子奉送宛城,矜持一下还是应该的,所以李重犹豫了一下,这才慢慢说道:“周瑜,你给崔尚书解释一下。”

周瑜很是擅长双簧表演,闻言立即说道:“崔尚书此言差矣,刘备作乱,不听王命,奉天之之命(这是胡扯),我家主公与魏王共同讨伐刘备,皆出兵出力,但众所周知,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