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从此,张学良遭蒋介石长期囚禁,失去自由。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学良曾致信蒋介石,请求抗日,蒋介石回信叫他“好好读四书五经”。抗日战争期间,张学良先后被囚禁于浙江奉化、贵州修文阳明洞、黔灵山麒麟洞、开阳刘育乡和桐梓天门洞。1946年被解至重庆歌乐山,不久又被解往台湾新竹。中国共产党为营救张学良做过多次重大努力,但均为蒋介石所阻而未能实现。1961年,蒋介石为平息怨愤,安抚东北籍人士,假意宣称恢复张学良自由,解除“管束”。但蒋介石临死前还叮嘱蒋经国看住张学良,“不可放虎归山”。蒋介石死后,张学良继续被软禁。1981年,张学良患病住院。住院期间,作为病友的《联合报》记者于衡曾问张学良何时能够返回大陆,张回答说:“上帝会妥善安排的。”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起初陪伴囚禁中的张学良,1940年因患病去美国治疗,从此离开了他。赵一荻女士(即赵四小姐)甘愿牺牲一切,和张学良患难与共,并于1964年7月正式结婚。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由十年内战到实现全国抗战的转折点。张学良为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实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对张学良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行动给予高度评价。1946年周恩来在延安各界举行的“西安事变”1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指出:“双十二事变本身的意义,是在它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张、杨两将军“是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1956年,周恩来在以全国政协名义召开的纪念“西安事变”20周年的大会上,再次高度评价张学良将军:“无论张学良将军是死是活,我们中国共产党都评价他为千古功臣!”1991年春,张学良在解除囚禁后携赵一荻夫人首次赴美探亲旅游。大陆人民为之欢欣,盼望他能重返久别的故乡。张学良的老部下、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专程前往美国探望。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病逝,享年101岁。(彭玉龙)


第十部分周恩来(1)

周恩来(zhou enlɑi,1898—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等职。1898年3月5日周恩来生于江苏省淮安县的封建官僚家庭。5岁起入私塾读书,12岁随伯父到沈阳就读于东关模范学校。时代及环境影响,使周恩来自觉把个人的出路及民族与国家的前途联结起来,当校长提问读书是为什么时,周恩来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1913年秋,周恩来到天津南开学校上中学。南开在当时是颇有民主与科学风气的资产阶级学校,从而为周恩来长知识、砺才干创造了条件。周恩来勤奋学习,积极参加爱国斗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他发起组织“敬业乐群会”,创办《敬业》会刊,积极演讲、演剧,唤起同学,奋力救国。当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传来后,周恩来发表演说,号召国民奋起振兴经济、救亡图强、洗雪国耻。法军占领天津老西开时,周恩来做了《中国现时之危机》的讲演,高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寻求救国济世真理,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期间,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阅读了大量进步报刊,同日本进步人士来往,并详细考察日本社会。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后,他带着极其兴奋的心情了解革命的情况。1919年5月,周恩来深感“国亡无日”,弃学返国,投入五四运动。1919年6月初,周恩来回到母校南开致力于五四运动,开始参加并领导天津学联 鹘绨?运动。他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提出革新、革心的口号,唤起民众;他大力组织演讲,并创建著名的觉悟社,以此作为领导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中坚。1920年1月,周恩来因领导爱国反帝运动,被反动派逮捕关押半年之久。1920年11月,周恩来赴欧勤工俭学。旅欧三年,他积极投入革命实践。在十月革命的启迪下,与赵世炎、陈延年等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与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积极从事理论研究,对比英法社会主义思潮,联系国内斗争实际,主编《赤光》,宣传马克思主义。1924年夏,周恩来从法国巴黎回到广州,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洪流中。他先后担任中共两广区委员会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等要职。他把黄埔军校当作造就革命骨干的基地,创建并领导叶挺独立团,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他参与领导了1925年的两次国民革命军东征。


第十部分周恩来(2)

抗日战争初期的周恩来

在北伐军兵临上海城下的时候,周恩来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周恩来提出迅速出师讨蒋的建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周恩来于1927年8月1日,与朱德、贺龙、刘伯承等领导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失败后,周恩来经香港转赴莫斯科。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周恩来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在上海党中央机关主持军事工作。1931年12月,周恩来到江西中央苏区。这时毛泽东已被“左”倾机会主义者免除军事指挥权,周恩来任红军总政委,1933年2月至3月间,周恩来采用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周恩来支持毛泽东回到军队领导岗位。此后,周恩来一直积极辅佐毛泽东指挥红军实施高度灵活的运动战。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召开,通过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议。周恩来兼任中共中央白区工作委员会书记,统战任务落在他的肩上。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中共中央决定利用事变逼蒋抗日,派周恩来等前往西安协助张学良、杨虎城解决事变。在周恩来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后,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从1937年1月至9月,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南京等地,与国民党直至蒋介石本人进行长达七个月的谈判。终于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十部分周恩来(3)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飞返延安的周恩来受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欢迎

1937年8月底起,八路军、新四军陆续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周恩来亲自领导了入晋我方的党政军各项工作,协调国共两军的共同作战。为阎锡山写了第二战区作战计划,与朱德一起研究平型关战役计划,为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做出很大贡献。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到国民政府从事统战工作。1937年12月18日,周恩来等一行人到达武汉,在长春街67号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到武汉第二天,周恩来就会见蒋介石,磋商两党关系事宜。此后,成立两党关系委员会,商定两党共同纲领;出版《新华日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38年1月,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这是整个抗战期间中共在国民党军政部门担任的惟一要职,也是国共合作在政治上、组织上的重要体现。周恩来利用职务,广交各界朋友,获取各界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与支持。他与国民党上层人物陈诚、邵力子、张治中、冯玉祥等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知名人士沈钧儒、史良、邹韬奋、李公朴等共商国事。


第十部分周恩来(4)

1938年春,周恩来和彭德怀、郭沫若、叶剑英在武汉火车站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也随后迁渝。是时,周恩来任中共中央驻渝代表与南方局书记,全面领导党在国统区的工作,奋战在陪都重庆八年。此时,抗战进入转折阶段,统一战线内部关系逆转,国民党由积极抗战转为消极抗战。由容共、联共转为限共、反共。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周恩来身居虎穴,临危不惧,大智大勇,以斗争求团结,维护统一战线的生存,直至抗日的最后胜利。周恩来在重庆注重发展进步力量。他针对武汉期间冷落了民主党派的不足,积极开展对各民主党派的工作,使当时重庆的民主党派与民主团体先后与我党建立了密切联系。在周恩来的推动下,还成立了统一建国同志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等政治团体,扩大了统一战线中的积极因素。他组织了抗敌剧社到各地演出宣传抗日,反对投降;他还经常举办茶话会,开展纪念日、祝寿等活动,争取中间势力。周恩来在重庆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威信,人们渴望一睹他的风采,聆听他的演讲。1940年9月,当时国际上德意日法西斯甚嚣尘上,国民党也更露骨地反共,民众担忧抗战局面的动荡。周恩来当机立断,发表《国际形势和中国抗战》的著名演说。地点原拟在某剧院,但人员容纳不下,临时又改在一所小学操场。演讲时,几千人的会场秩序井然。周恩来演讲了四小时,会场不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演讲横扫悲观失望气氛,鼓舞了抗战勇气。在与顽固势力作斗争时,他坚持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第十部分周恩来(5)

1939年春,周恩来在浙江绍兴

 1939年7月,在延安的周恩来骑马去中央党校做报告,不幸坠马摔伤右臂。8月,由邓颖超陪同前往苏联治伤,次年3月回国。1941年1月4日,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由此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事变发生后,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