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格物致道-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眼三个月过去了,罗老师发现自己已没有什么可教。柳致知可算罗大师出师最快的弟子,柳致知重礼感谢,罗大师甚至为柳致知专门邀请自己一些好友,将柳致知介绍给众人相识,这对罗璜来说,是平生第一次。
罗璜不知道实情,并不是柳致知天赋好,而是柳致知在修行有一定水准,其他方面不过是一种外相,也算是一法通万法通,柳致知对物性的感应,对自己控制不是普通人所能想像,才造成这个结局。
出乎柳致知意料的是,罗大师好友中居然有柳致知的熟人,当日柳致知做慈善时认识的孙老和唐老也在其中。这也合理,作为一名玉雕大师,与这些上流社会的富豪有交往也正常,毕竟玉雕作品并不是一般人所能消费。
这有点出罗大师的意料,但想想也正常,柳致知能与宋琦交往,在罗大师印象中,宋琦可是一个奇人,柳致知怎么会平凡。
在这次聚会上,孙老谈到众人准备去一趟扬州,并不是为做慈善,而是去烧香,申城离扬州并不远,现在有高速公路,半天左右就到了,在华夏,许多富人都是佛教信徒,孙老等人也不例外。
扬州地理上居江北,紧依长江,大运河穿城而过,成就扬州千年以上的繁荣,虽位于江北,人们却将之划为江南城市,提到扬州,人所想就是一派柳色烟雨的江南城市。
历史上繁华,造就扬州佛寺众多,历史上有二十四丛林之说,后来因为建国后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大部分寺院早已消失,剩下两座名寺,一是平山堂上的大明寺,一是三汊河畔的高旻寺,均是名扬海外的名寺。
这次孙老他们去扬州,就是去这两座古刹。这本来不关柳致知的事,倒是罗大师孙女罗宛琪动了心,现在是暑假,呆在申城也有些厌,便也想去,便找了一个理由,还拉了一个人。理由是扬州的玉雕闻名天下,便拉住柳致知,陪她一起去。
柳致知知道她想去扬州玩,敬香朝拜的居士基本上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有男有女,却没有什么年轻人,年轻人在社会上打拼,没有时间去烧香拜佛,年纪大时,往往对人生有所思考,才考虑信仰问题,华夏人中年纪大时不少人信道信佛,如在不论道还是佛,华夏传统诸神相对宽容,并不是对非本宗教的神一棍子打死,而是相互包容。
罗宛琪拉上柳致知,柳致知也想到扬州去一趟,理由正是罗宛琪所说,他倒是真心想见识一下扬州玉雕工艺,扬州玉工天下闻名,而且扬州也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名城,文化积甸也厚,能给柳致知有所启发,便同意了,大家约好时间,各自准备。
柳致知回到家中,宋琦打来电话,他从终南山回来了,上次在九华山得到的灵药五毒果却已炼成丹药,出手是他师傅,准备了两瓶给柳致知,让柳致知到茶楼一趟。
柳致知到了茶楼,宋琦交给了柳致知两瓶丹药,其中一瓶却是五毒果所炼的五行丹,是一种在修行到一定层次,让人体五体平衡,推向五气朝元的丹药,玉瓶之中不过三颗,此丹很是珍贵,柳致知目前却用不上;另一瓶很普通的丹药,是一种治伤丹药,比世间伤药强上不少,宋琦说用灵药所换,柳致知谢过收下。
柳致知对修行界目前有什么动静想了解一下,他算是一名散修,消息并不灵通,问了一下有什么新闻。
“还是老样子,并没有什么新鲜事,修行界许多人往往是一心修行,很少关心别人,听说皖省一个考古工地出现一具完好的僵尸,那边有懂行的人,一出土便被烧掉,让不少考古学家大叫破坏文物!”宋琦说到。
“普通人哪明白这些东西,说实话,我倒想见识一下僵尸,这种东西究竟属于什么类别?”柳致知说到。
“世间僵尸除了自然生成,茅山术往往擅长养僵尸,与你有矛盾的言家听说就养有僵尸!”宋琦说到。
柳致知眼前一亮:“有机会得见识一下!”

第97章古刹点拨,禅意本非口头谈(上)

高旻寺座落在运河西畔,运河在此一分为三,一条向北通向扬州,一条向南通向瓜洲进入长江,一条向西通向仪征,并由仪征入江,在高旻寺西南的停车场,一辆豪华大巴正在下客,柳致知和罗宛琪下了车,天不亮就从申城出发,到扬州时还未到中午,天上云很多,太阳被云遮住,天气很闷热,从空调车下来,大家都感到热,柳致知倒没有在意,他现在寒暑不侵。
“我是买冷饮!孙老、唐老,你们吃不吃?”柳致知问到。
“我们年纪大了,带着杯子,喝茶就行!你们自己去吃!”孙老答到,车上除了柳致知和罗宛琪,其他都是老年人,还有一位司机师傅是中年人,车上老年人都是富人,到这个年纪很注重保养。
高旻寺周边并没有什么大的商店,地处农村,也不是旅游圣地,加上高旻寺也不收门票,正常没有什么游客来此,来此多为信徒,他们捐献的香火钱远比门票多,特别是海外华侨,一捐就是上百万,因而高旻寺并不同于那些作为景点的寺庙,大门是敞开着。
柳致知在边上一个显然是农家小店中要了三支和露雪冷饮,一支递给了罗宛琪,一支递给司机师傅,另一支当然是自己的。司机师傅谢过柳致知,锁好车门和众人一起向高旻寺南门走去。
还未到门口,几个农村妇女围了上来,手臂上挽着竹篮,里面放着香:“老板,买一把香敬敬菩萨,菩萨保佑你们!”
柳致知见此一笑,他们这帮人在来之前,已和高旻寺方面通过电话,孙老他们也是老香客,香自然由寺中供应,不会买这些在门口兜售的香,不过倒有几个散客向她们买香。
柳致知随着众人入寺,有知客僧接待,浏览了一下寺内,寺内甚至连他们的斋饭都准备好了,显然孙老他们算是大施主,柳致知虽是修行人,对佛经也有一些研究,但其修行大多走的是道门,佛门修行除了密宗,大多数不以身体为意,着重精神之超脱,柳致知虽借鉴其一些思想理念,但本质上与柳致知所行并不一致,到此,也是随众。
和寺庙里僧侣一同用过午饭,柳致知对这一套用餐仪式并不陌生,饭前念经祈祷等等,柳致知以前就被爷爷带到过玉佛寺用过斋饭,倒是罗宛琪很是感到有趣,见那些小和尚并不比她大,一个个一本正经念经,吃饭时目不斜视,不发出一言声音,感到很是有趣,眼珠直转,东张西望,见没有理她,也只好今天低头吃饭。
吃过饭是休息时间,便拉着柳致知在寺中乱转,与寺中青年和尚谈谈心,和尚建议他们可去两处看看,一处是天中塔,当初寺由塔建;另一处是放生池,是高旻寺中善男信女放生的地方。
两人谢过这位和尚,天中塔暂时不对外开放,但他们身份是来朝拜敬香的居士团队,不在此限制。
罗宛琪边走边说:“柳致知,那个和尚好像与一般人不同,在什么方面不同?我怎么说不出。”
“有什么不同?不过比一般人光着个脑袋。”柳致知没有留意,顺口回答,庙中能进入这条路人并不多,大多数是与本寺僧人熟悉的居士。
“不是,是他的神情,没有普通人那种,怎么说呢?浮躁!不是!”罗宛琪一时找不出词来形容。
柳致知恍然大悟:“安祥!”
“对,对!就是这种感觉,与他交谈,好像浮躁的心一下子平静下来!”罗宛琪一下子找到了感觉。
“你们说的不错,这个寺里和尚可是有真修行,寺里戒律很严,现在还好,以前有规矩,打坐一支香,如果支持不下来,没资格参禅打坐。”旁边几步远的一个中年居士说到。
“有这回事?”柳致知来了兴趣,“我们来自申城,随长辈来此敬香,我叫柳致知,她叫罗宛琦,跟我们说说这里的事。”
罗宛琪也很好奇,一脸期望看着这名居士。
“两位居士,我叫王元良,是本地人,也是一名居士。高旻寺的传说很多,但打坐一支香却是真正的规矩,并不是乱说。”王元良说到,“现在寺里每年‘打七’十个,一个七为七天,称为禅七,自农历十月十五日起七,到腊月二十五日解七,共七十天。每个七的首日,由方丈开示讲经说理,参禅者以此静思、静虑。参加打七的信众每天凌晨四点半闻板而起,四点五十分进行早课香。一支香完后,众人绕佛颂念片刻,再点第二支香,每天每人要静坐九个小时。”
“这么严格?”罗宛琪不禁吐舌。
“既然出家,当然严格修行,不然出家干什么事,高旻寺不像有些寺庙,那里和尚与俗人无异,仅仅是光着一颗头而已。”王元良说到,柳致知不禁点点头,这才像一个修行人。
“还有没有其他事?”罗宛琪问到。
“以前有过一些真正的有修行的高僧,庙中曾有肉身菩萨,可惜在建国后破四旧中被毁。”王元良叹息到。
“什么是肉身菩萨?”罗宛琪又问到。
这个问题却是柳致知接过了话头:“肉身菩萨是指高僧圆寂后,肉身不经任何防腐处理而不腐,一如身前,说明已修成正果,往往刷上金粉供奉,接受香火,称为肉身菩萨,九华山就有一具地藏王菩萨的肉身。”
“真有这么神奇?说说肉身菩萨的事。”罗宛琪好奇心大作。
“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不过有一个传说,说是这位菩萨圆寂前,年龄并不大,功行很深,一天,他感到自己该成佛了,便对师傅说:‘师傅,三天后我要走了!请你帮我塑金身。’他师傅是一位老和尚,一听,脸一板:‘为师还没有找到成佛的边,你胡说什么?’三日后,小和尚果然沐浴端坐而逝,老和尚一见,心中有些嫉妒,将小和尚放入火化缸中,又盖上另一个缸,七日后打开缸,小和尚端坐其中,栩栩如生,老和尚不服气,挑了半天毛病,最后说:‘你头向左边歪,不挪正了,就不为你塑金身!’说完,又盖上缸,七天后开缸,老和尚又找了一个毛病:‘头又歪到右边!’缸一盖,又过了七天,这次老和尚再也找不出毛病,只好为他塑金身。”王元良说了一个在当地流传的故事,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