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明史-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广了很多,毕竟不是每一个科学家都能够成为帝国科学院的院士。而“工程学家”这个词汇也是新出现的。这两个词汇都被保留了下来,并且是很多人毕生所追求的理想!

这一百多人,就是帝国第一批科学与工程学人才,他们也都是当时帝国所涌现出来的同类人才中的佼佼者。毫无疑问的,第一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后来的院长)就是段灵,她还兼任了帝国工程学院的首席工程学家,而段灵也是当时唯一一个能够荣获两项头衔的人。这除了她的特殊身份之外,她后来所做出的贡献,也确实让她配得上这两大名衔!

当天,朱祁钰要求科学院六大学科,工程院三大学科的首席科学家共进晚餐。晚餐虽然很简单,不过对这些自律性很强的科学家来说,他们并不放在心上。加上段灵,这十个人都是朱祁钰培养出来的学生,而且都是大学第一批学员中的佼佼者,他们更看重的是在朱祁钰这里所能够吸取到新的知识。

宴会上,朱祁钰没有说什么科学的重要性,什么工程学的重要性。

他只提了一点,即人的理想。这个话题确实很能打动人,也很能吸了人,最后朱祁钰用理想结尾,做了一番演讲,一番精彩异常的演讲。而这次的演讲内容被纪录了下来,并且保留在了史册之中,成为了朱祁钰这一生无数次演讲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五次演讲中的一次!

第七卷 航海时代

第十三节 遍地星火

帝国科学院与工程院的成立,在当时是件很不起眼的事情,除了朱祁钰将原本属于皇宫的一部分建筑群,以及帝国两院所在的位置引起了一些人的争论之外,其他的几乎无人问津,无人知晓!当然,帝国两院真正的被世人所了解,还要等到大量的科学成功被应用到了生活,生产中之后。而当后人回想起朱祁钰成立帝国两院的创举时,无不叹服朱祁钰的长远目光,无不叹服朱祁钰的宏大理想!

当时,随着朱祁钰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战争(也有人说是两次,这主要是将援朝抗日作战与第一次渡海东征算做了一次战争)结束,帝国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不可否认的,即使是在战争期间,帝国的发展速度也不慢,战争本身就是刺激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在战争期间涌现出来的一些新技术,在很大的程度上带动了帝国工业的发展。不过,战争期间的发展是畸形的,是不完善的,主要都是以战争为目的的进行的发展创新。而现在,战争结束,帝国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的序幕拉开了!

在内政方面,朱祁钰与于谦的配合几乎是天衣无缝的。朱祁钰负责制定,推广新政策,而于谦则主持政府工作,为新政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有这两名舵手,再加上朱祁钰超前培养起来的大批新政人才,整个新政在一种最好的条件下茁壮成长了起来。

当时,朱祁钰新政的中心已经由商业转化为了工业。特别是在经历了这几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之后,朱祁钰也认识到了商业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商业是建立在工业基础之上的。虽然,商业在很大地程度上能够带动工业的发展,商业需要直接转变成了对工业发展的推动力。不过。工为本地基础是不会改变的。在战争中,帝国工业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时也让朱祁钰吃了不少的苦头。

以军事工业为例。当时明军的火器性能几乎达到了极限,如果没有技术上的提高,没有工业上的提高,根本就不可能发展出更为强大的火器来。而在对日作战中,明军地火器并不能成为战场上的绝对主宰力量,甚至在战场上遭到了日寇地弩炮与强弩的压制。究其原因,工业技术的落后是最为主要的!

朱祁钰回国之后就想全面主导工业发展。不过,他的计划还没有实施,于谦就病倒了,让他不得不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政务上来。随着于谦病愈复出,朱祁钰这才将重点放到了帝国的发展上来。从根本上讲,朱祁钰首先成立帝国科学院与工程院。这也是在为后面的大发展打下基础。

当时,朱祁钰着手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纺织业。

“也就是说,从现在地情况来看,虽然工厂建了不少,不过销售情况却不怎么样?”朱祁钰皱起了眉毛。目光落到了郑梦秋的身上,“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布匹以及成品衣服的销路不好呢?”

“陛下有所不知,大部分帝国百姓都是自家织布裁衣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成品!”郑梦秋本来向回江南的,不过被朱祁钰给留了下来,“帝国现在的八成人口还是农民,城市居民只占很小地一部分,而且其中真正富有者的数量更少。而对大部分的农民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成品!”

朱祁钰点了点头,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基本情况。要想保证帝国的粮食产量达到基本需求,而农业生产技术又没有得到多少进步的情况之下,根本不可能将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而农民的性质决定了自然经济仍然是帝国的主要经济体系,而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根本就无法让工业产品全面推广!

“那么,解决的办法呢?”朱祁钰看了眼郑梦秋,又看了眼坐在桌子另外一边的于谦,丁用等人。

“陛下,除非农民的收入能够得到全面提高,不然的话,很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也许,我们应该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于谦看了郑梦秋一眼,“眼前,要全面提高农民收入几乎是不可能的,也许,我们应该考虑降低工业产品的价格,打击暴利行为,这样产品更便宜,那农民自然能够买得起!”

显然,这两人是对上了。郑梦秋代表的是工业资本家现在的利润率是很高的,于谦心里有数,而郑梦秋在不向降低产品售价的情况之下,就只能想办法提高农民的收入了。

朱祁钰一眼就看出了两人的想法,说道:“这两个办法都可以施行,而且要一起来。于大人,去年的国库收入中,农业赋税占了多少?”

“大概四成左右,现在帝国所有的税收都来自于工业与商业!”

“那么,今年的情况怎么样呢?”

“臣预计,今年的帝国税收将增加三成左右,仍然主要是工业与商业做出的贡献,农业赋税的比重大概还会降低一成到一成半的样子!”

“那么,从今年开始,农业赋税再在原有的基础之上降低一半!”朱祁钰一锤定音,没有给于谦商量的机会,“同时,商业税率提高一成到两成,工业税率提高半成到一成。具体各行业的标准不一样,于大人,你要根据各行业的盈利情况来决定赋税提高的比例。当然,赋税也不能定得太高,这几年是帝国的休养阶段,可以适当的降低政府税收的数量,以推进民间资本发展!”

于谦暗自苦笑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朱祁钰这一做法,显然是给了两人一人一巴掌。

“郑梦秋,你这小子也不够老实,你自己说,这几年下来,你赚了多少?”

“陛下,工厂大部分的货物都是外销的,我再大胆。也不敢动摇帝国的基础啊!”

朱祁钰笑了起来。“得了,这些废话少说。丁用,你立即找柴汇商量,商盟内部要订出一个新的行业标准来,规定各行各业的盈利标准。当然,这是针对国内情况而定,国外贸易。能赚多少,那是你们的本事!”

丁用连连点头。其实他也觉得,有些商人做得有点过分了。去国外捞油水,这是得到帝国政府,乃至皇帝本人鼓励的。反正那是赚的外族地钱。现在,有些商人无力到海外去发展,去赚钱,就在国内搞垄断经营,赚帝国百姓的钱。这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的耳光吗?

“朕需要你们的详细计划书与报告,等一切调查清楚之后,我们再讨论具体的实施办法!”

显然,朱祁钰在这个巨大的经济体系中,扮演的只是一个调控者地角色,而不是指挥者。商人,资本家的力量已经壮大了起来。这其中以柴汇,丁用为代表地老一代商人。以及郑梦秋为代表的新一代工业资本家的力量非常强大,这股力量产生了两种作用,一是推动帝国的发展,成为了新政地保护者与支持者,这是好的作用。坏的一面,这两股力量也在破坏着帝国原有的经济基础,将自然经济模式推到了毁灭的边缘!

旧地不去,新的不来。这个道理朱祁钰很明白,但是他更清楚一点,资本主义革命前期,吃苦受难的是百姓,而绝不是资本家!而且新旧两个社会交替时期所产生的巨大破坏力有多厉害,朱祁钰更清楚。当年,英国闹了革命,法国也闹了革命,德国打了几十年,意大利更是悲惨。可是,大明能走这条老路吗?如果因为社会变革而导致爆发革命,爆发内战的话,那么大明也许会在几百年之后强大到让全世界颤抖,不过,在朱祁钰当皇帝的这几十年里,恐怕就只能忙于内战了!

正因为有了这一认识,朱祁钰才在尽量避免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爆发革命与内战,他所做的,就是逐渐调整新旧两大势力之间的平衡,通过逐步地改革来取代革命,通过逐步解决问题,消除矛盾来避免爆发内战!显然,也只有朱祁钰能够做到一点,如果换了其他任何人,就算是换了于谦在朱祁钰的位置上,恐怕新生的明帝国都将是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而不是通过改革,在保持持续的发展中完成这一蜕变的吧!

朱祁钰的个人影响力几乎完全主导了当时帝国的发展。可以说,这场大变革本身就是朱祁钰带来的,而作为新势力的代表,老势力的传统领袖,朱祁钰这一双重身份,注定了他将成为这场大变革的主角!

朱祁钰的武器是他掌握的军队。通过数次大规模战争,朱祁钰打造出了全世界最强大的一支军队,打造出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而通过军事体制改革,朱祁钰彻底的掌握了这支军队。可以说,在当时,明军上下,从元帅陈懋,到最普通的士兵,无不对朱祁钰忠心耿耿。而军事体制改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