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柏杨曰(三)-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世纪中叶以后,香港政府成立「廉政公署」,就用这种方法,使举世诟病的贪污政治,焕然一新,香港因之成为海外少数以中华人为主,而官员却相当清廉的地区。希望有一天,中国本土也能实施这种早在九世纪韦案中,就证明有效的肃贪手段。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清廉的政府。

  应不应向侄儿叩头

  国务院文官部长(吏部尚书)李景让上疏说:「穆宗(十五任帝李恒)是陛下的老哥,敬宗(十六任帝李湛)、文宗(十七任帝李昂)、武宗(十八任帝李瀍),都是陛下的侄儿。陛下向老哥叩头还可以,难道向侄儿也叩头?而且这样的话,也使陛下不能祭祀七代祖先(仅老哥和侄儿就佔了四代),所以四位皇帝的牌位,应迁出皇家祭庙,而迎回代宗(十一任帝李豫)以下的牌位(参考八四六年六月)。」李忱命文武百官讨论,很久都无法作出结论,才算停止。当时的人因此看不起李景让。

  儒家学派的丧礼、葬礼、祭祀,真是博大精深,一辈子都弄不通,它的繁文褥节和违反人性,更是造成社会争端的主要原因,十一世纪的「濮议」,十六世纪的「大礼议」,都使人叹为观止。即以李景让认为叔父不应向侄儿叩头,竟受到当时一些人轻视,奴性之深,应算是儒家文化一大奇观。

  唐王朝的皇帝服毒求寿

  八五九年,唐帝(十九任宣宗)李忱,吞服医师李玄伯、道士虞紫芝、隐士王乐的药,背上长出大疮。不久溃烂,日夜睡在寝殿,宰相以及政府官员,都不能见面。

  唐王朝很多皇帝,包括英明盖世的李世民,都死於道教的长生不老仙丹,他们用自杀方法,去追寻健康和长寿!吞食毒药,好像吞食糖果。奇怪的是,前人的失败,对后人竟然毫无影响,谁要是告诉他真相,反对他吞食毒药,他可能把这个救命恩人,恨入骨髓。连野兽都不会犯的错误,豺狼一旦发现猎人的饵是有毒的,牠绝不会再吃,还会阻止小狼吃。只唐王朝的皇帝老爷,屡犯不改,而且代代相传,越犯越勇。

  从四世纪晋王朝开始到九世纪唐王朝末叶,是道教外丹术盛行时期,他们用「铅」「汞」之类重金属,和「硫」「砷」之类的化学元素,当作仙丹,而完全不管它们所含剧毒,像「铅」,即令吸收一点点,也会在体内凝聚,引起慢性中毒,轻则改变一个人的性情,重则瘫痪不起,神精错乱。而「汞」中毒更为惨烈,首先是口腔麻痹、四肢麻痹,接着是中枢神经损害,肌肉抽搐痉挛,失去平衡。「硫」「砷」更能迅速致命。以这些为主的道教仙丹,连道教自己的高士,都不敢下肚。孙道胤已经炼出「仙丹」,可是自己不肯下肚。名震天下的陶弘景,还严加斥责说:「世界上哪有白昼升天的仙人!」不过,晋王朝的知识份子和唐王朝的皇帝,却深信不疑。皇帝紧闭深宫,临死时是什么模样,外人不知,史书更语焉不详。但我们却可引述两段文字记载,代作说明:一是韩愈撰写的李于墓志铭,记载李于在吞服仙丹后:「往往下血,经四年而毙命。」一是国务院工程部长(工部尚书)归登,自述吐血十年的惨景:「有如烧红的铁棍,从头顶直插,像火炭一样强行而下,火焰焚烧七窍,狂痛如割,哀号大哭,乞求一死。」我们可以想像唐王朝那些尊贵的皇帝老爷,在宫中受的是何等酷刑!世间的事,往往如此,有一百个理由绝对不可做的事,只要有一个理由动心,就会全力以赴!那个理由不过是可告人或不可告人的一点私欲而已,能不毛骨悚然。

  李忱小太宗

  唐王朝十九任帝(宣宗)李忱,性情聪敏,明察秋毫,又沉默寡言,判断中肯,执行国法,大公无私,接受臣属的劝告,自然得如同流水,非常看重官位,珍惜赏赐,虔敬谨慎,俭省节约,爱惜人民的物力财力,所以在位时的施政,直到十世纪初期唐王朝灭亡,人民对他仍十分讚美,称之为「小太宗(二任帝李世民)」

  李忱是唐王朝最好的君主之一,旧唐书称他:「使权豪敛迹,奸臣畏法,宦官收敛,刑政不滥,贤能致用,十余年间,颂声载路。」但因他排斥李德裕之故,李党把他批评得一钱不值,甚至认为唐王朝之亡,亡於李忱,暴露出李党本质的凶恶。

  任何一个王朝,代代相传,帝王品质一定一蟹不如一蟹,再高的聪明才智,跳不出他的环境,东方式的宫廷生活,更只能使人堕落,不能使人长进。李忱幸亏早年并不如意,对帝国才有这样的贡献,使唐王朝的灭亡,不致提早来临。他的儿子李漼、孙子李儇,才是摧毁帝国的杀手。李忱的「大中之治」,虽不过是一种回光反照,然而,即令是回光返照,也带给中国人十三年的和平,从此之后,直到通鑑结束后的十世纪七○年代,一百二十年间,每年都充满血腥屠杀,使人越发怀念这十数年的幸福岁月。环新设定边战区

  凤翔特别市(陕西省凤翔县)副市长(少尹)李师望上疏说:「嶲州(四川省西昌市。嶲,音x【西】)地位重要,控制大礼帝国(首都苴咩城【云南省大理市】,苴,音jum【居米】)的门户。成都(西川战区总部所在府)道路遥远,难以应变。我建议另成立定边战区,在嶲州(四川省西昌市)驻紮重兵,而把总部设在邛州(四川省邛峥县)。」中央政府认为合理,遂命李师望当嶲州州长,充任定边战区司令官(节度使),兼眉州(四川省眉山县)、蜀州(四川省崇庆县)、邛州(四川省邛崃县)、雅州(四川省雅安市)、嘉州(四川省乐山市)、黎州(四川省汉源县)等州行政长官(观察使),及各蛮族部落管理总监,兼各战区道特遣兵团及军政总监等官职(这一连串官衔读起来真得喘一口气)。李师望企图完全控制一个地方政府,所以提出这项集军政大权於一身的建议。事实上,邛州(四川省邛峥县)距成都才一百六十华里(航空距离七十公里),嶲州(四川省西昌市)、邛州(四川省邛峥县)之间却远达一千华里(航空距离三百二十公里),李师望欺上瞒下,都是如此。

  传统史书最大的特徵是没有地图(二十六史及资治通鑑原书,就没有一幅),不但没有地图,司马迁於纪元前一世纪便创造的列表格式,以后也被废弃不用。历史学者迷信文字万能,以致一页表格或一幅地图,就可以说明的事,宁可写上三十页,而结果仍说不清楚,尤其关於疆域方面的记载,好像癡人倘佯云端。知识份子创造力严重退化,才留下如此不堪的痕迹。

  唐王朝政府大概没有一幅边疆地图,即令有,官员也懒得一看,否则,对李师望的荒唐建议,摊开地图瞄上一眼,便可瞭然,何至被愚弄得团团乱转。时至二十一世纪,仍有视历史为畏途的学生,恐怕就跟没有地图有关。

  周重

  变军领袖庞勋攻陷彭城(江苏省徐州市)。一位名叫周重的人,平常非常自负他的才干和智谋,庞勋迎接他到行政长官公署,尊为上宾,周重替庞勋起草奏章,声称:「我现在所有的战士,都来自西汉王朝皇家兴起的地方(西汉王朝一任帝刘邦,在徐州所属的沛县聚众起兵)。数年之前,只因战区司令官(节度使)剋扣军饷,剥削军粮,刑罚赏赐,失去公平,以至发生追逐事件,而陛下却撤销战区,消灭全军(指「银刀部队」事件,参考八六二年八月),有的丧生,有的流窜,冤滥横死,不计其数。而今听说对本道又要诛杀屠灭,将士难忍悲愤,推举我暂时代理后补作战司令(权兵马留后),用以统御十万大军,安抚四州土地(四州:徐州【江苏省徐州市】、宿州【安徽省宿州市】、濠州【安徽省凤阳县】、泗州【江苏省盱眙县淮河北岸】)。我曾经听说:『抓住有利的机会,乘势而起,是当帝王的资本。』我见到机会就立刻抓住,遇到变化决不犹豫。敬乞神圣恩慈,赐给符节印信。不然的话,我就挥动刀枪剑戟,前往皇宫朝见,相信那一天不会来得太晚。」

  庞勋此时已处绝境,唯一可以活下去的希望,是立即想办法跟附近的割据军阀,取得联系,缔结同盟;和立即贿赂及说服中央当权人物,向皇帝苦苦哀告,要求赦罪。这样做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不此之图,却写出如此高姿态的奏章,除了刺激中央更为愤怒外,不会有任何效果,中央此时仍有强大优势,岂能接受恐吓。而且即令中央想自动下台,这份高姿态的奏章,也把台阶拆除。信函,唯恐伤人。这位浅薄如纸的周重,平常自负他的才干及智谋,看起来不过一个大言不惭,只会发泄发泄情绪,出出一己鸟气的文痞而已。

  庞勋招兵

  庞勋招兵买马,民众贪图入伍后可以大肆抢劫掠夺,於是争着应募,甚至老爹送他的儿子、妻子鼓励她的丈夫,没有武器,大家就砍断锄头,把木棍削尖,拿着它前往投军。

  庞勋招兵,暴露出九世纪六○年代人性的严重堕落,对忠义的认知,从此一笔勾消。人只想到自己削尖的锄桿刺进别人的咽喉,却想不到别人削尖的锄桿也同样会刺进自己的咽喉!老爹鼓励儿子、妻子鼓励丈夫踊跃从军,不是为了保乡卫国、反抗暴政,而是为了烧杀劫掠和自己一样贫苦,甚至更贫苦的农夫小民。贪婪一旦进入无耻之境,反弹一定残酷无情,整个社会都要承担恶果。此后一百年之久使人酸鼻的种种灾难,早在这里种下恶因。

  父亲向儿子跪拜

  庞勋命他的老爹庞举直当最高统帅(大司马),跟许佶等留守徐州(江苏省徐州市),有人说:「将军正在宣扬盛大的兵威,不可以因父子之情,失去长官与部属之间的礼节。」於是命老爹庞举直用小细步跑到大庭中央,跪下向庞勋叩头,做儿子的庞勋则骑在马上,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