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缔造中国富豪:盛大成功之谜-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游戏厂商的实力都非常小,一个公司根本无法同时完成这三个任务;第二个原因是多年的游戏软件销售基本上都采取这样一种方式,所以当时的网络游戏市场也基本上是采取了如此的模式。
  同样盛大也选择了这种方式。《传奇》的开发是由韩国公司完成的,而盛大只负责运营,至于市场销售盛大则交给了育碧公司。育碧是一家享誉世界的游戏公司,而上海育碧多年来所负责的一直是游戏代理,多年的代理经验使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泛的渠道推销自己的产品。应该承认在双方合作的初期,育碧公司是非常支持和合作的,客观上也为盛大节约了人力与资源成本。如果没有后来的争执,双方可能会一直合作下去,盛大也不会想到独立去开发新的销售渠道。
  《传奇》的火爆是盛大没有预料到的。从9月28日公测开始,在线人数就不断增长,丁聚岗回忆说,那时候每天都兴奋不已,每天都会看见在线人数在蹿升。11月28日,正式收费开始,同时在线人数迅速突破10万和40万大关。但在这时,育碧的销售却没有及时跟上。盛大当时负责销售的人员回忆说,那时育碧根本就没有想到传奇的人数增长会如此快,所以他们准备的销售卡非常少,根本供不上玩家的购买,而盛大方面提供的资料他们反馈得特别慢,总是比我们预期的数量少,造成了很多省市的断货。另外当时育碧给各地分销商一个很长的账期,现金回流的速度又非常慢,这更加深了双方的磨擦。到2001年底,育碧电脑出现高层人事变动,新任的领导不愿意承认原来和盛大签订的合作协议,当然也很不愿意把销售款按约交给盛大。游戏卡资金迟迟不回笼,盛大的利润大受影响,陈天桥决定和育碧解除合作,自己卖卡!
  现在看来,盛大虽然创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虽然成功地避开此次销售渠道的危机。但在当时的环境下,盛大选择与育碧分手单干绝对是一次冒险。2001年底,《传奇》的同时在线人数已经超过20万人,全国所有的省市已经铺开,每天的供货量是非常大的,这时候突然与主销售商分裂自己重起炉灶,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辐射全国进而流畅地进入每个玩家的消费终端,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当时盛大的危险系数是非常高的,如果一段时间内不迅速建好一个全国性的销售系统,将会马上使《传奇》的几十万玩家买不到点卡,如果持续时间超过三天,《传奇》所开创的声誉、玩家忠诚度就会降低,再想挽回影响,则是难上加难。
  当时盛大一共才50多人,其中市场和销售人员加起来也就三四个人。更要命的是这些人里,都非常欠缺游戏销售和推广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他们真正经营一款网络游戏可能遇到的困难,是当时的陈天桥所无法预知的。因为网络游戏其主体不是网络,而是游戏本身,它不是一种存在于市场并需要摆在柜台上的产品。因此,它的销售需要渠道的支持,而盛大在此前没有任何渠道商的关系,也因此在当时才会有人将盛大的转型看作是一种盲目的、自杀性的行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盛大开始了他危机之中的无奈创新。
  ● 劫后余生
  以后说起这件事,陈天桥都认为这是盛大当年遭遇的一劫,是一个关口,更是一场危机。当时盛大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重新选择一家类似于育碧式的公司,双方进行合作。但和育碧合作为前车之鉴,盛大从最开始就否定了这个策略;第二个选择就是自己建销售网络,但如何建?怎么建?当时的意见却是非常不统一。
  就在此时,盛大开始注意到网吧的功用。当时玩《传奇》网络游戏的玩家基本集中于网吧。而网吧,一方面是玩家的集散地,另一方面又是实质的终端销售商,直接面对客户。经过一番讨论,盛大确定了以网吧为中心建立销售渠道,以各地的网吧为纵线,以各省、各地的总代理商、分销商为横线建立盛大自己的销售中心。
第三死:不创新等于死(2)
  后来有媒体说选择网吧作为销售渠道的建设中心是基于陈天桥的灵机一动,这一点陈本人是持否定态度。他说,当时选择网吧作为核心销售渠道,绝对不是盛大的一次心血来潮,而是基于盛大对网络游戏的了解和对网吧非常周密的市场调查,要不然盛大绝对不敢轻易来赌这个局,道理很简单,盛大输不起。
  想到了网吧这个70%游戏用户玩游戏的地方后,盛大开始和各地的网吧协会联系,希望通过网吧的渠道来摆脱困境。
  当时的网吧中,打局域网游戏的玩家占大多数。网吧的老板们除了赚点机时费,就没钱可赚了。陈天桥说服这些网吧;“用互联网游戏代替局域网游戏,你们代卖点卡,大家的收益都会更多。”在现实的利益面前,天府热线控制的成都网吧很快接受了《传奇》。仅一年后,这次合作就翻番了天府热线的年度收入。盛大自然也获益匪浅,凭借对一个城市几乎所有网吧的垄断,一举坐上了中国网络游戏运营的头把交椅。
  按照这一思路,盛大开始和各地的网吧协会取得联系,上海、武汉等游戏重镇纷纷落入盛大囊中。在最顶峰的时期,武汉的上千家网吧里,一半以上的人都在打《传奇》。
  到2003年,盛大在内地30余个大中城市开辟了41个服务区共231组游戏服务器群组,服务器总数超过3000台,所需要使用的带宽超过7000M,有数千家分布全国各地的网吧分销商。
  与天府热线的合作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传奇》在最高峰时,同时在线人数曾经超过65万人。这意味着那时候盛大的付费用户至少要在70万人以上。实际上,有人推测盛大鼎盛时期每个月的现金流高达数千万元人民币,而各地的网吧就像印钞机一样,不断地向上海的盛大总部输送利润。以至于在2002年整个中国网络游戏市场9亿多元人民币的总规模中,盛大的收入竟然占了60%。
  但在“盛大”的“传奇”之前,没有任何一家游戏运营商在网吧销售“游戏点卡”,他们所依赖的还是传统的软件零售店。一家游戏公司老板说;“在软件店里卖游戏点卡就好比在葡京外面卖筹码一样。”此外,在网吧进行游戏推广,效果也远好过软件零售店。网吧多位于居民小区或大学附近,很有社区杂货店的特征。顾客与网吧业主住在同一小区,容易形成常客关系,所以彼此的了解要远大于顾客与位于市中心电脑城软件零售店店主。基于顾客对网吧店主的信任,游戏在网吧推广可谓事半功倍。此外,顾客有一种“羊群心理”,倘若网吧内有一、两个人在玩一款新游戏,很容易会吸引几十人加入,加上网吧便于近距离交流,网络游戏的社会娱乐性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
  ● 无心之举:缔造中国最成功的电子商务系统
  盛大与育碧的分手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当时的回款慢,拖欠严重。事实上这也是当时整个软件销售市场的一个通病,如果盛大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另起炉灶,开发出新的销售回款模式。但当时国内基于网络的收费问题恰恰是个瓶颈,现在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短信代收费系统还没有出现,而当时网上银行根本就没有开通,只是一个概念论证阶段。
  那个时候国内的很多软件企业虽然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但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虽然此时电子商务概念被炒作得如火如荼,8848网站、阿里巴巴等网站常常被媒体包围,但真正的电子商务实际应用并不多,更别提每日产生现金流了。
  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盛大自己做了一个线上销售系统,开发出一个叫做“e…sales”的网络营销系统,实现数据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网上互动。把销售渠道直接铺进了网吧当中,把网吧从一个消费场所变成了销售场所。
  这套系统把各地的网吧作为销售终端,网吧老板只要在盛大网站上登录注册,就可成为盛大在各地的经销商,而玩家也可以在网上直接获取账号。
  陈天桥曾经这样解释这个销售系统的优势:“第一,网吧成为我们的销售加消费点,而店堂广告是最有效的;第二,用户玩完了卡上的时间,不用跑到书报厅去买卡回来,网吧老板可直接为他充值,节省了时间;第三,我们的“e…sales”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判断能够保证不出现各地区冲货现象;第四,这种方式不但节省成本而且保证卡上的密码不会因为在制作中被泄露。”
  用户在装有盛大系统的网吧里,只需告诉网吧老板他需要购买多少时间,交钱以后网吧就可以在2分钟内把时间打到用户的账号里。网吧老板通过这个系统可以从盛大那里得到不同游戏时段的账号和密码,这样就可以最直接地卖给在网吧的玩家和附近的人,而资金流则通过传统的邮政汇款或者信用卡划帐的方式解决汇集到盛大的账户。这样,不仅减少了分销渠道,降低成本,而且解决了公司资金回收不灵的核心问题。在2002年的销售统计中,网吧充值的销售份额占据盛大网络总销售额的65%。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15万家网吧成为盛大的零售商,每天都有3万家左右的网吧为盛大卖卡。这就是盛大之所以在传统经销商渠道无法打通的情况下却得到了更大发展的最根本原因。至今加入盛大销售系统的网吧已增长到了25万家,每天都有5万家网吧在盛大的电子购物栏里活动。盛大公司的这个系统完成了其整个业务收入的60%以上。现款现货(时间),毫不拖欠,每天在这个系统上滚动的资金上千万,称得上是中国最实用的电子商务系统。
第三死:不创新等于死(3)
  在盛大剩下的游戏点卡销售业务中,经销商也是现款现货。由以上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盛大公司是在根本看不到前途的情况下,在不得已和被逼无奈的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