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家修炼的事,并非禅宗的术语,如果有人弄错了,应当注意。

 那么,道家所说的神,究竟又是什么呢?这在战国时期的子书中,存有很多
同异的说法,姑且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易经。系传》:“神无方,而易无休。”
后来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说:“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者,
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司马迁在《律书》中,更加发挥地说:“神使
气,气就形。”“非有圣人以乘聪明,孰能存天地之神,而成形之情哉!”司
马氏父子所说的形神问题,与《黄帝内经。太素本神论篇》中,歧伯所说的形
神论,原则一致,如:“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痛,索之于经,慧然在前,
按之不得,复不知其情,故曰形。”又:“神乎神,不耳闻,目明,心开,为
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见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
神。”这些有关道家思想所说的神,都不是宗教性质所谓的神,而且这些神的
理论,是科学的,也不是纯粹哲学的,但是它不是物理的唯物思想,它是神能
驭物,作为生命根源心物一元的思想。到了道教《黄庭经》的手里,这种原始
道家生命的神论,便被它穿上道袍法服,绘上鬼神的脸谱,站在人身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的每一穴道里去了。于是,依照《黄庭经》思想的观念,我们这个生
理的身体,简直成了一个神的神秘世界。如果用它来解释儒家思想、《大学》、
《中庸》戒慎恐惧的理论,培养诚敬的心志,倒是最好的注解,倘使从纯粹道
家原始科学思想的观念看来,这种贯串生理与宗教性质的学问,实在为世界宗
教思想史上独一无二的境界,在此不及细说。

 (二)养气与炼气论者的先声:在周穆王之后,到东周开始,至于春秋期间,
道家方士们的修养方法,是偏于养神的。到了战国时期,因为医药的进步,药
饵、炼丹的方术盛行,因此道家修炼的方法,从专门主张养神的阶段,便进入
兼修“形神俱妙”,偏重服气、炼气的阶段了。在这个时期,为道家代表者的
庄子,便随处并论“形神俱妙”的方法与理论。所以同为道家宗祖的老子和庄
子,他们的学术思想,虽然脉胳相承,而在理论的旨趣与方法上,便有异同之
处了。庄子说的养神原理,大致不外忘物忘身、视生死为一贯,齐物吾于无形。
而在方法上,却特别提出“斋心论”与“坐忘论”,为养神合道的根本,使其
能够到达“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的境界,然后才可以“乘天地之正,而御六
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比起《老子》的道妙理论,已经演进得相当具体。可
是他在养神以外,又同时提出养气的方法,说明“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
喉”,以及“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等理
论,随处说明气机存在的作用,与生命关键的道理。庄子这种学术思想的发展,
显然是受到“方士”思想的影响,不但庄子是如此,与他先后同时认为是直承
孔子,行仁由义,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孟子,在他的学说之中讲到修养的方
法,也显然是受到道家“方士”养生思想的影响,与孔子原来平实的学说,已
经大异其趣,与曾子的“慎独”与“诚意”,子思的“诚明”和“明诚”的养
神方法也大有不同。孟子在修养方法上,干脆提出养气的言论。所谓“夫志,
气之帅也。”乃至特别提出由养其夜气而至于平旦之气的气象,然后可养到至
于浩然之气,而充塞于天地之间,而且更具体地说出养气进修的程序。如: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
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等言论。无论如何,在孔子、曾子、子思传承的
修养方法理论中,实难找出类似这种线索。

 经历两千年来的道家炼丹学说,始终不出气的范围,一般想求“长生不老”,
效法修道的人们,吞吐呼吸,熊经鹤伸,天天在吐故纳新而炼气,做为修道的
张本。

 那么,道家所谓的气,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也经常有人问我,服气,应该归
纳到哪里才对?或为下丹田(脐下)?或为中宫(胃腔部分)?殊不知这个身
体,犹如一副内外通风的皮袋,装进许多骨骼,腑脏,全部神经系统,血液与
内分泌,牵一发而动全身,到处都是流行无碍的。譬如一个皮球,当你打气进
去的时候,你想把气集中停留在皮球的某一固定处所,是可能的事吗?如果不
可能,那么,吐纳呼吸的炼气术,等于是通风作用,借以做到吹扫清洁的运动
而已,那里可以积气炼丹,而得“长生不老”的成果呢?印度一部分瑜伽炼气
术的理论,认为空气当中,充满了日光能,以及许多不可知的物理养分,可以
增加人的寿命。殊不知血气当中,固然存有许多营养人身的作用。譬如氧气,
如果过分吸收得多了,它也会变成有害无益的,日光能吸收得太多了,也是会
改变人体的形质,乃至可以引起不良的后果。总之,这些理论,都是似是而非
的妄语,实际上,都被“依文解义”所蒙蔽,并不真能了解道家的意义。所以
魏、晋以后的神仙家们,生怕大家误解气字的意义,更独创一格,把这个气字,
改写成“炁”字,这样便是后世道家另一派的旁门,专以拆字方式传道的一种
先趋。这个从无火而组合成的“黑”,也就是道家用来说明此气非空气的道理。
另有一种观念,把氣,气,“炁三个中文的字,做了三层解释,认为无米的这
个气,是指呼吸的气,加入米字的氟,是指空气的气,只有无火的炁,才是道
家所讲的气。什么才是道家气字的真正含义呢?那便是专指生命本有的一种潜
能,并非是电,也非原子的作用,我们站在现代的观念,借用现代的知识,只
能为它借用一个物理学上抽象的名词——”能“,作为暂时的解释而已。由此
而知,所谓吐故纳新等炼气的方法,并非说它对于健康养生没有用处,只能说
道家用吐故纳新的呼吸术,不过像是借用一根火柴,靠它来点燃自身潜能的一
种方法而已。

 我们对于这些太涉专门的解释,为了节省时间,不能多说。现在继续说明战
国时期的道家,由“方士”们提出“形神俱妙”的服气、炼气的修养方法以后,
便由“方士”的观念,提升到“神仙”的境界,其中开创划时代的观念的,又
是庄子;在传统的信念中,对于道高德妙者称为先生、大人、君子乃至圣人,
无形中把它视为人位当中的至高标准。庄子由此标准再向上提升,便创立了
“至人、神人、真人”

 的名号。比如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后世道家与道教,
用以称呼得道的神仙,叫他为“真人”的,便是从庄子的观念开始。我们要知
道,在庄子全部思想的观念里,如果一个人达不到这种神人的境界,便是做人
没做到顶,所以不能称之为至人,因为做人既做不到人的最高境界,所以芸芸
众生,统统都是假人,也就是后来道家思想所谓的“行尸走肉”而已,并非
“真人”。庄子这种对于人生价值,和人格升华的标准,陈义实在太高了。在
一般人而言,可以说只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成分,所以大家便认为他和所有道家
的思想一样,只是一种理想主义。其实,把人生生命的观念,提到和宇宙的功
能一样,何尝不对,只是人类既要自尊自大,又不够伟大,所以就自卑而不敢
承当而已。那么,他提出“真人”、“神人”的境界是什么呢?如说:“藐姑
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霜,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
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疑,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像这
样描述“神人”的话,屡见不鲜,有的地方便说“神人”,是乘日月以游行,
比乘云气还要扩大,因为他提升了人的境界与价值,所以居高临下,凭空鸟瞰,
便自然而然地鄙弃世俗,卑卑不足道也,所以他说,像这一类的“神人”,只
要用他的残渣废物,就可以制造出许多圣人,其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如云:
“至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
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三)服饵者的理由:说到服饵者,在古代道家学术中,也有叫它为“服食”

 或“饵药”等等名称。总之,这是道家“方士”演变而成后世丹道派的“炼
丹”与服食丹药而成神仙的道家物理科学而哲学的正统派。也便是中国上古原
始的科学知识。对于物理的观念,引用到生物生命学的理想,企图以药物改变
身心生理的气质,延伸人的寿命。至于羽化而登仙的要求,他们是世界上打开
化学纪元的先驱者,也是初期药物学研究的主流。这种以药物服饵为主的道家
流派,才是战国时期所称为正牌的“方士”,同时也包括了医学的人士。因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儒家思想的观念出发,对于从事济世活人医药的人们,
一概叫做“方使”之士,向来把他与“方士”并重,他们在儒林中,并无地位,
也不受重视,有时还把他们列入佛、道一样,鄙视其为江湖末技。因此,在明、
清以后,有许多学者从医的,便特别标榜自己为“儒医”的招牌,以争取学术
的地位。关于服饵方士派的理论,约有两个理论,三项种类,三种程序:1。所
谓服饵丹药的两个理论:(1 )他们认为人身便是一个细菌的世界,四肢百骸,
五脏六腑,都充满了细菌的生命活动,他们以原始的观念,命名这种细菌的种
类,都叫它为虫。在中国古代相传的医药观念上,素来便把人的身体分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