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国谛造之初,对于汉藏文化沟通尤力。东来内地各省,传红教者,有诺那
活佛。传白教者,有贡噶活佛。传花教者,有根桑活佛。传黄教者,有班禅、
章嘉活佛等等。各省佛学界僧俗入藏者,实繁有徒,指不胜举。密宗风气,于
以大行。上之所举,亦仅为荦荦大者。活佛者,即呼图克图之别号,表示其为
有真实修持,代表住持佛法之尊称,实无特别名理之神秘存焉。红教徒众,集
居于西康北部者为多。

 白教徒众,集居于川康边境者为多。1949年以前,花教徒众,亦以散居于西
藏及云南边境者为多。黄教则雄踞前后藏,掌握西藏之政教权,以人王雨兼法
王,形成为一特殊区域之佛国世间矣。

 因汉藏佛教显密学术之交流,密宗修法,亦即源源公众。而且于近六十年来,
传布于欧美者为更甚。大概而言,红教以大圆满、喜金刚为传法之重心。白教
以大手印、六成就法、亥母修法等为传法之重心。花教以大圆胜慧、莲师十六
成就法为传法之重心。黄教以大威德、时轮金刚、中观正见与止观修法为传法
之重心。当其神秘方来,犹如风行草堰,学佛法而不知密者,几视为学者之不
通外国科学然,实亦一时之异盛也。

 要之,密宗之侧重修持,无有一法,不自基于色身之气脉起修者。只是或多
或少,读杂于性空缘起之间耳。大圆满之修法,例亦不能外此。所谓大圆满者,
内有心性休息一法,即如禅宗所云明心见性而是当下清净者。又有禅定休息一
法,即为修持禅定得求解脱者。又有虚幻休息一法,即以修持幻观而得成就者。
今者,自由出版社萧天石先生,先取禅定休息之法流通之,即其中心之第二法
也。其修法之初,势必先能具备有如道家所云:法、财、侣、地之适当条件。
尤其特别注重于择地,一年四季,各有所宣,且皆加有详说。至于择地之要,
当须参考《大藏经》中密部之梵天择地法,则可互相证印矣。至其正修之方法,
仍以修气修脉,修明点,修灵能,如六成就法之第一法也。其中尤多一注视光
明而定,与注视虚空平等而定之法。

 道家某派,平视空前之法,其初似即由此而来者。最后为下品难修众生,又
加传述欲乐定之简法。此即《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一书之总纲也。造此
揭论者,乃莲师之亲传弟子,名无垢光尊者所作。解释之者,乃龙清善将巴所
作。译藏文中为中文者,乃一前辈佛教大德,意欲逃名,但以传世为功德,故
佚之矣。本书旨简法要,大有利于修习禅定者参考研习之价值。唯所憾者,盖
因藏汉文法隔碍,译笔失之达雅,良可叹耳。但有宿慧之士,当参考六成就、
大手印等法而融会之,自然无所碍矣。如能得明师之口授真传,了知诸法从本
来,皆自寂灭相。性空无相,乃起妙有之用,则尤为难得之殊胜因缘。至于译
者称此法本,名为《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此皆为直译之笔,故学者难
通其义。如求其意译为中文之理趣,是书实为《大乘道清净寂灭禅定光明大圆
满法要释论》,则较为准确。其余原译内容,颠倒之句,多如此类。今乏藏本
据以重译,当在学者之心通明辨之矣。是为叙言。

 南怀谨叙于1961年客于台湾(三)密宗《恒河大手印》《椎系三要诀》合刊
序溯自元初忽必烈帝师发思巴传译西藏密宗大手印法门始,大乘密道之在国内,
犹兴废靡定。造民国谛造,藏密之教,再度崛起,竞习密乘为时尚者,尤以大
手印为无修无证之最上法,以《椎系三要诀》为大手印之极至,得之者如获骊
珠,咸谓菩提大道,独在是矣。然邃于密乘道者,又称《大手印》与《椎系三
要诀》等,实同禅宗之心印。且谓达摩大师西迈葱领之时,复折入西藏而传心
印,成为大手印法门。余闻而滋疑焉!余昔在川康之时,曾以此事乞证贡噶上
师,师亦谓相传云尔。

 等余修习此法后,拟之夙习禅要,瞿然省证,乃知其虽有类同,而与达摩大
师所传心印者,固大有差别,不可误于习谈也。盖禅宗心印,本以无门为法门,
苟落言筌,已非真实,何况有法之可传,有诀之可修也哉!有之,但略似禅宗
之渐修,困难拟于忘言舍象之顿悟心要也。倘依此而修,积行累劫,亦可跻于
圣位。如欲踏破毗卢顶上,向没踪迹处不藏身而去,犹大有事在。况以陡然斥
念而修为法门,不示“心性无染,本自圆成”,则不明“旋岚偃岳而不动,江
河竞注而不流”之胜。以“乐、明、无念”为佛法极则,而不掀翻能使“乐、
明、无念”者为何物,允有未尽。以“心注于眼,眼注于空”为三要之要,而
不明“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之妙旨。则其能脱
于法执者几希矣。今遇是二法本合刊之胜缘,乃不惜眉毛拖地,揭其未发之旨
而赘为之序。

 (四)影印《大乘要道密集》跋人生数十寒暑耳,孩童老迈过其半,夜眠衰
病过其半,还我昭灵自在,知其我自所为生者攒积时日而计之,仅有六七年耳。
况在此短暂岁月中,既不知生自何处来,更不知死向何处去,烦优苦乐,聚扰
其心。近如身心性命所自来者,犹未能识,逞言宇宙天地之奥秘,事物穷奇之
变化,固常自居于惑乱,迷晦无明而始终于生死之间也。审可哀矣。余当束发
受书,即疑其事,访求诸前辈善知识,质之所疑,则谓世有仙佛之道,可度其
厄,乃半疑半信而求其事。志学以后,耽嗜文经武纬之学,感怀世事,奔走四
方。然每遇古山名刹,必求访其人,中心因未尝忘情于斯道也。

 学习既多,其疑愈甚,心知必有简捷之路,亲得证明,方可通其繁复,唯苦
难得此捷径耳。迨抗战军兴,羁旅西蜀,遇吾师盐亭老人袁公于青城之灵岩寺,
蒙授单提直指,绝言亡相之旨,初尝法乳,即桶底脱落,方知往来宇宙之间,
固有此事而元无物者在也。于是弃捐世缘,深入峨嵋。掩室穷经,安般证寂。
三年期满,虽知此灵明不昧者,自为参赞天地化育之元始,然于转物自在,旋
乾坤于心意之功,犹有憾焉。乃重检幼时所闻神仙之术,并密乘之言,互为参
证,质之吾师。老人笑而顾日:此事固非外求,但子狂心未歇,功行未沛,何
妨行脚参方,遍觅善知识以证其疑。倘有会心之处,即返求诸自宗心印,自可
得于圜中矣。

 从此跋涉山川,远行康藏,欲探密乘之秘,以证斯心之未了者,虽风霜摧鬓,
饥渴侵躯,未尝稍懈也。参学既遍,方知心性无染,本自圆成,实非吾欺,第
锻炼之未足,犹烹炼之未至其候也。乃返蓉城,以待缘会。日则赴青羊宫以阅
《道藏》,夜则侍吾师盐亭老人,并随贡噶、根桑二位上师,以广见闻。既会
心于禅、密、道、法之余,复核对藏密移译法本,于其文辞梗隔,义理阻滞,
深引为憾。时前辈同参,潼南傅真吾,华阳射子厚,皆深入藏密之室,且得密
乘诸教之精髓者,咸同此见。

 乃促余肩荷整理藏密法本之责。傅、谢二公,并尽出其历年搜集密本,付予
审编。

 余乃谓欲探穷密乘之赜者,当从《大乘要道密集》求之,则于清末民初东传
内地之诸宗秘典,皆可迎刃而解,而得其游刃有余之妙矣。故拟从编年之式,
首冠其书。

 方欲编辑全帙,则适值日本投降。即因事南游,入滇转沪,遂未果所愿。乃
举昔年共同搜集密乘典籍,寄托友家,以期他日蒇事。忽焉二公作古,余亦尘
展名山。时穷势变,蜀道艰难。吊影东来,法本荡然。每于梦寐思之,常复自
笑多此结习也,壬寅之春,故交邵阳萧兄天石,发心印行藏密黄籍,商之于众。
窃谓大劫余灰,已非名山旧业,与其藏之私阁,徒资珍秘,何如公之同道,以
冀众护。但求无负吾心,何须踌躇损益,乃促其完成斯业。萧兄即不辞劳瘁,
亲赴香港搜求。有志者事竟成,终复觅得斯本,并嘱冠记其端,余以庆遇所愿,
随喜无似,遂不辞肤陋,率尔为叙。

 夫《大乘要道密道》者,乃元代初期,崇尚藏密喇嘛教时,有西藏萨迪派
(花教)大师发思巴者,年方十五,具足六通,以童稚之龄,为忽必烈帝师。
随元室人主中国,即大弘密乘道法,故拣择历来修持要义,分付学者,汇其修
证见闻,总为斯集。其法以修习气脉、明点、三昧真火,为证入禅定般苦之基
本要务,所谓即五方佛性之本然,为身心不二之法门也。唯其中修法,杂有双
融之欲乐大定,偏重于藏传原始密教之上乐金刚、喜金刚等为主。终以解脱般
若,直指见性,以证得大手印为依归。若以明代以后,宗喀巴大师所创之黄教
知见视之,则形同冰炭。然衡之各种大圆满,各种大手印,以及大圆胜慧,六
种成就,中观正见等法,则无一而不入此范围。他如修加行道之四灌顶,四无
量心,护摩,迁识(颇哇)往生,菩提心戒,念诵瑜伽等,亦无一不提玄钩要,
阐演无遗。但深究此集,即得密乘诸宗宝钥,于以上种种修法,可以了然其本
源矣。至于文辞简洁,移译精明,虽非如鸠摩罗什、玄类大师之作述,而较之
近世译笔,颠倒难通者,何啻雪泥之别。集中如《道果延晖集》、《吉祥上乐
轮方便智慧双运道》、《密哩干巴上师道果集》等,皆为修习喜乐金刚,成就
气脉明点身通等大法之总持。如:修习自在拥护要门,修习自在拥护摄受记,
则为修六成就者之纲维。如大手印顿入要门等,实乃晚近所出大手印诸法本之
渊源。其他所汇加行方便之道,亦皆钩提精要,殊胜难得。若能深得此中妙密,
则于即身成就,及心能转物之旨,可以释然,然后可得悟后起修之理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