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空观”,还只是一时之方便。由“真空”而再证“妙有”,才是最后的
究竟。

 至于空非真实,有非实有,即空即有与非空非有等,双边对等互破而建立
“中观”

 的理论,那都是净化对本际知见的理念问题,在此也暂且不谈。但因此可知
密宗修法的理论依据,实以唯识学的体系作为基础,和达摩禅有同出而异名,
目标一致而方法运用各别的微妙关系。

 总之,大小乘的佛学,大体上,都以净化意念(意识)入手,最后达到无得
无依归。因此必须空了心念,舍妄归真。而密宗的知见,依据“唯识”的“识
变”理论,认为“空”与“有”的境界,也都是“唯识”的净与污的变化现象,
而此心、意、识的究竟体相,“有”即是“幻”,“空”亦非“真”,而且即
此意念,也便是心识的本体实际的妙密功能,所以只要直接去“转识成智”,
便可“超凡入圣”,甚至便可“即身成佛”了。老实说,不但密宗理论的基本
依据是如此,即如中国佛教所创立的净土宗之基本依据,也并不外于此例。

 有关心意识修法的粗浅说明如果我们推开佛学的理论,但从现在通常易懂的
方法来说明,首先便须了解我们这个现有的心、意、识的状况,也可以说先要
明了这个“心波”的现状。便如一、二两图的表示。图一显示通常人心意识活
动的状态。图二则为修习佛法人观察心意识波动的状态(A 虚线表示“心体”,
B 波线表示“意念”,C 波线中音的凹点表示“意静心空”)。

 了解了这两图以后,便可知中国佛学,综合大小乘与显教、密教的理论,认
为“全波是水”,“全水即波”的简要原理了。由此原理的推衍,便可知道密
宗运用意念(意识)作观想的修法,与禅定“心一境性”修法的原则,以及般
若空观的作用,完全不二。显教是以“波平境净”为教理的究竟;密宗是以
“净化心波”为教理的极果。如果独以“波平境净”为究竟,偏之毫厘,便成
一潭死水,再不能繁兴大用,而建立升华生生不已的功用。如果只认为“净化
心波”,无妨起用为究竟,倘有丝毫偏差,习染于有,也会致于“动则易乱”
之迷。因此藏密修法的系统,便有不同于东密之处,以“生起次第”与“圆满
次第”作为密法的旨归。“生起次第”,以净化意念而繁兴幻有的大用。“圆
满次第”,以止息心波为归真返噗的究竟。其实,这与天台的三种止观,“空、
假、中”的修法次序,也只有是名异实同,理论的着眼点与修法入手的起点略
有差别而已。归根究底,毕竟无异也。

 |下一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第九章意识的神秘之研究再论“意密”

 “意密”,这是密宗的特有名称,无论“东密”或“藏密”,都是它列为三
密之一的主要因素。这个名称的内涵,究竟是指人们的意念具有无上的神秘力
量呢?

 还是说密宗利用意识作观想的修法,具有另外秘密的道理呢?倘使从一般修
学密宗的习惯来说,提到意密,自然就会生起神秘恭敬的心理,不敢去碰它,
也不敢去多想它。认为依照上师们的传法去作“观想”,就是“意密”的道理。
至于意念的本质,是否具有神秘的功能?或者另有密意而叫它作“意密”?那
都不去管它,只自根据密宗传统的习惯,而不敢多事研究。现在为了介绍密宗
和西方神秘学的微妙关系,同时也因时代文化的观念不同,必须要剖析“意密”
真正的内涵意义,因而改头换面,从一般世俗知识对于“意念”的认识说起,
进而探索密宗的佛学内涵。这样不但容易了解“意密”的道理,而且对修学密
宗的人,可能也有切实的帮助。

 与现代心理学有密切关系的意识意识、意念、意想、思想、思维、灵感、心
灵、第六感等等的名称,在现代科学观念的分类方法上,和确定名词内涵的逻
辑(Logic )观念上,应该各有各的定义,各有各的所属范围。如果从普通一
般心理学的立场来说,所有这些名词,统而言之,都是心理作用的不同观念,
同为心理上主要作用的一种功能而已。我们都知道从现代的机械心理学,和唯
物思想——物质和物理的实验结果的生理学与医学来讲,由身体感官对外界事
物所反应的知觉和思维作用,便叫做意识。但从现代机械心理学的观点来说,
这种心理所产生的意识状态,都由机械式的反应习惯所构成,如果离开生理感
觉上的反应作用以外,就没有一个超越生理、超越特质作用的意识和精神。

 就以精神这个名词本身来讲,它也只是生理机能的抽象名称而已,同神经和
内分泌(Endocrine )等等的总和,而得名。这便是现代科学对于意识的认识
和定义,包括心理学、生理学、医学、精神学等等的综合观念,可以说也都是
偏向于唯物思想的路线的。也许明天科学的发现又有进步而不止于此,那又另
当别论了。由于这些理论观念作基础,反观有关宗教和神秘学的信念,都可以
说是精神变态,或心理变态,自然而然就不受重视了。甚至,认为哲学上的唯
心思想,也只是心理作用上一种不同的观念而已,并无真实的证据可言。直到
现在,举世滔滔,一般的科学立场,无论是人文科学或自然科学,大体上都是
倾向于这种思想和理论的。只有笃信宗教和神秘学的人,才墨守成规,一成不
变地固守一隅。

 此外,正在世界科学暗潮中新兴的一门学科——灵魂学,它的基本信念,绝
对是超越唯物思想的。可是灵魂存在的理论和信念,也正想利用许多科学的方
法来求证明,并未完全确定。而且灵魂的存在,它与意识究竟有什么关系?目
前,一般研究灵魂学者,还没有注意及此。因此灵魂学的研究,在现代的科学
观念中,它同神秘学一样还都是科学的外围科学,并没有被纯粹的科学研究所
接受。

 我们现在既由意密的开端而牵涉到现代心理学等的认识,就必须把密宗所依
据的佛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首先作一番介绍。无论东密与藏密,它的基本学
理依据,就是印度后期佛教的唯识学。所以过去在西藏修学密宗的严格规定,
必须先要花十多年的时间,研究精通了大小乘全部佛学以后,才能正式修习密
法。

 有人认为佛教的唯识学才是真正的佛学心理学,这个观念实在不敢苟同。因
为唯识学虽然是从心理的体验开始入手,但它的终极理论,却是透过人们的心
理现状而笼罩身心一体,进入心物一元的形而上的本体论。它与发展到现代为
止的心理学,大有相互径庭之处,绝对不可以混为一谈。从唯识学的观点来说,
现代的心理学仅能了解“第六意识”的正反两面作用,至于作为人我生命中枢
的“第七识”,以及能为宇宙万有自主的“第八识”,也就是精神世界和物质
世界根据的“阿赖耶识”,绝非现代心理学所能认识了解的。

 建立在唯识学上的意密唯识学所谓的识,依一般传统观念的解释,它是具有
“识别”的作用。其实,这也只是从名词上所作的注解。如果真实了解全部唯
识学的道理,它之所以称谓“识”者,是有别于一般“唯心”的笼统观念。因
为它的基本功能,便自具备有造作“意识”的分别作用;同时又具备与物质感
应的触觉,而构成心理状态的感受,以及生起粗浅浮动的思想作用,和静止清
寂的思维等功能。

 因此,它指出一般所谓的生理感官如眼睛、耳朵、鼻子、口舌以及整个的身
体,都各自具有各别对外界反应接触的识别作用,而以“前五识”称之。也可
以说,在生理感官的本身上,还没有与“第六意识”配合而生起作用时,这种
“前五识”的本身,它本自具有反应事物的鉴觉功能。它是造作“意识”分别
的先驱,同时也自具有感受的连带功能。例如一个人碰到特别的遭遇,心理有
所专注时,虽然他的眼睛面对事物,耳朵听到周围的声音,但却不会像平时一
样,由于声色的反应而立刻引发心理“意识”的思维分别作用。虽然当时他对
现实在前的声色,是有反应感受的,但是因为心不在焉,所以没有像平时一样,
立刻和“意识”作用配合起来,而对境思维分别,引起情绪上的种种变化。因
此,也可了解当一个人在刚刚死亡的刹那间,其时“意识”的作用丧失,而将
生理官能某一部分另加移殖,仍然会有延续复活的生命功能,便是这个原因。

 “前五识”是“第六意识”的先驱,譬如用兵,“意识”是全权的指挥官,
“前五识”犹如各个不同兵种的前哨。“第六意识”主要的任务是前通于“前
五识”,后接于“第七识”、“第八识”。一切思维分别和情绪等等的作用,
都受它的支配左右。它也相当于现代公司组织的总经理,上面接受董事会(第
八识)和常务董事(第七识)的决策,下面指导督促“前五识”达成各种业务。
一个婴儿的入胎之初,和生下来成为婴儿的时候,“第六意识”的功能虽然存
在,但并未成长而发生作用。

 到了成童以后,“意识”受“前五识”的影响逐渐形成,而且愈老愈形坚固,
便构成为固定心理形态的一种力量——“业力”。

 “第六意识”在清醒的时候,它便代行“第八识”、“第七识”的权能而起
思维分别等等的作用。如果进入睡梦的时候,它就发起“意识”反面的潜在功
能,不需“前五识”的现场工作,只凭借“前五识”原本收集的资料,就可生
起“独立”

 的潜在作用。因此,唯识学把“第六意识”的这种潜在功能,命名为“独影
意识”,又叫做“独头意识”。这种“独影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