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资治通鉴全译_004-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追赠郎岌、燕钦融谏议大夫。

  '18'唐睿宗将郎岌和燕钦融追赠为谏议大夫。

  '19'秋,七月,庚戌朔,赠韦月将宣州刺史。

  '19'秋季,七月,庚戌朔(初一),唐睿宗追赠处士韦月将为宣州刺史。

  '20'癸丑,以兵部侍郎崔日用为黄门侍郎,参知机务。

  '20'癸丑(初四),唐睿宗任命兵部侍郎崔日用为黄门侍郎、参知机务。

  '21'追复故太子重俊位号;雪敬晖、桓彦范、崔玄、张柬之、袁恕己、成王千里、李多祚等罪,复其官爵。

  '21'唐睿宗追复已故太子李重俊的爵位和名号;为敬恽、桓彦范、崔玄、张柬之、袁恕己、成王李千里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平反昭雪,并且恢复他们生前各自担任的职务和爵位。

  '22'丁巳,以洛州长史宋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岑羲罢为右散骑常侍,兼刑部尚书。与姚元之协心革中宗弊政,进忠良,退不肖,赏罚尽公,请托不行,纲纪修举,当时翕然以为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22'丁巳(初八),唐睿宗任命洛州长史宋为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岑羲被罢免为右散骑常侍兼刑部尚书。宋和姚元之齐心协力地革除唐中宗时期的各种弊端,提拔任用忠正贤良之士,贬黜斥退奸邪不肖之徒,行赏施罚完全依据公理,行贿说情的不良风气没有了市场,各项法度重新得到整饬,当时朝野上下一致认为国家又恢复了贞观、永徽时期的良好风尚。

  '23'壬戌,崔罢为尚书左丞,张锡为绛州刺史,萧至忠为晋州刺史,韦嗣立为许州刺史,赵彦昭为宋州刺史。丙寅,姚元之兼中书令,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峤贬怀州刺史。

  '23'壬戌(十三日),崔被降为尚书左丞;张锡被贬为绛州刺史,萧至忠被贬为晋州刺史,韦嗣立被贬为许州刺史,赵彦昭被贬为宋州刺史。丙寅(十七日),姚元之兼任中书令,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峤被贬为怀州刺史。

  丁卯,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唐休致仕,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张仁愿罢为左卫大将军。

  丁卯(十八日),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唐休退休,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张仁愿被降为左卫大将军。

  '24'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崔日用与中书侍郎、参知机务薛稷争于上前,稷曰:“日用倾侧,附武三思,非忠臣;卖友邀功,非义士。”日用曰:“臣往虽有过,今立大功。稷外托国姻,内附张易之、宗楚客,非倾侧而何!”上由是两罢之,戊辰,以日用为雍州长史,稷为左散骑常侍。

  '24'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崔日用与中书侍郎、参知机务薛稷当着唐睿宗的面发生争执。薛稷说:“崔日用为人不正,过去他依附武三思等人,说明他并非忠臣;这次又为了邀功请赏而出卖了朋友宗楚客,表明他不是一位义士。”崔日用反驳道:“臣虽然以往确有过错,但此次为朝廷立下了大功。薛稷外表以陛下的亲家为依托,暗地里却依附张易之、宗楚客,这不是为人不正又是什么!”唐睿宗因此罢免了他们两人的相职,戊辰(十九日),任命崔日用为雍州长史,任命薛稷为左散骑常侍。

  '25'己巳,赦天下,改元;凡韦氏余党未施行者,咸赦之。

  '25'己巳(二十日),唐睿宗赦免天下罪囚,改年号为景云;凡未被处罚的韦氏余党,都被赦免。

  '26'乙亥,废武氏崇恩庙及昊陵、顺陵,追废韦后为庶人,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

  '26'乙亥(二十六日),唐睿宗废掉武氏的崇恩庙及昊陵、顺陵,又将已故的中宗皇后韦氏追废为庶人,将被杀的安乐公主追废为悖逆庶人。

  '27'韦后之临朝也,吏部侍郎郑贬江州司马,潜过均州,与刺史谯王重福及洛阳人张灵均谋举兵诛韦氏,未发而韦氏败。重福迁集州刺史,未行,灵均说重福曰:“大王地居嫡长,当为天子。相王虽有功,不当继统。东都士庶,皆愿王来。若潜入洛阳,发左右屯营兵,袭杀留守,据东都,如从天而下也。然后西取陕州,东取河南北,天下指麾可定。”重福从之。

  '27'韦后临朝的时候,吏部侍郎郑被贬为江州司马。郑曾秘密地经过均州,与均州刺史谯王李重福及洛阳人张灵均密谋起兵诛除韦氏集团,只是未等他们发难,韦后集团就已被李隆基翦除。随后李重福改任集州刺史。在他上任之前,张灵均向他游说道:“大王您是先帝的嫡长子,理应继承皇位。相王虽然有功,但不应当继承大统。东都的士民,都希望您能到洛阳来。如果您潜入洛阳城,调集左、右屯营兵,出其不意地杀掉东都留守,进而占据东都洛阳,无异于神兵从天而降。然后再向西攻取陕州,向东攻取黄河南北两岸地区,则天下就可传檄而定。”李重福采纳了他的建议。

  灵均及密与结谋,聚徒数十人。时自秘书少监左迁沅州刺史,迟留洛阳以俟重福,草制,立重福为帝,改元为中元克复。尊上为皇季叔,以温王为皇太弟,为左丞相知内外文事,灵均为右丞相、天柱大将军知武事,右散骑常侍严善思为礼部尚书知吏部事。重福与灵均诈乘驿诣东都,先供张驸马都尉裴巽第以待重福。洛阳县官微闻其谋。

  于是张灵均秘密地与郑结谋,聚集了徒众数十人。这时郑已由秘书少监任上被降职为沅州刺史,他逗留在洛阳,等待李重福的到来,他还草拟了制书,立李重福为帝,改年号为中元克复,将唐睿宗尊为皇季叔,封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弟,他自己担任左丞相,主持朝廷内外文官事务;任命张灵均为右丞相、天柱大将军,主持武官事务;任命右散骑常侍严善思为礼部尚书,主持吏部事务。李重福与张灵均假装乘驿车到东都去,郑则事先安排布置驸马都尉裴巽的宅第以接待李重福。洛阳县吏对他们的阴谋略有察觉。 


唐纪二十六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下景云元年(庚戌、710)
  唐纪二十六唐睿宗景云元年(庚戌,公元710年)

  '1'八月,庚寅,往巽第按问。重福奄至,县官驰出,白留守;群官皆逃匿,洛州长史崔日知独帅众讨之。

  '1'八月庚寅(十二月),洛阳县吏前往裴巽家中检查讯问,李重福等人突然来到。县吏急忙跑出裴宅,将其所见全部告诉了东都留守。东都大小衙门官员在听到这一消息后全都逃走或者躲藏起来,只有洛州长史崔日知率领部下讨伐李重福。

  留台侍御史李邕遇重福于天津桥,从者已数百人;驰至屯营,告之曰:“谯王得罪先帝,今无故入都,此必为乱;君等宜立功取富贵。”又告皇城使闭诸门。重福先趣左、右屯营,营中射之,矢如雨下。乃还趣左掖门,欲取留守兵,见门闭,大怒,命焚之。火未及然,左屯营兵出逼之,重福窘迫,策马出上东,逃匿山谷。明日,留守大出兵搜捕,重福赴漕渠溺死。日知,日用之从父兄也。以功拜东都留守。

  留台侍御史李邕与李重福在天津桥相遇,发现李重福手下已经有了数百名追随者,便快马加鞭地赶到东都左、右屯营的驻地,告诉他们说:“谯王李重福获罪于先帝,现在突然无故进入东都,这一定是准备作乱,你们应当趁此机会为朝廷立功以博取荣华富贵。”说完又跑去告诉守卫皇城的将官,让他们将所有城门全部关闭。李重福先赶赴左、右屯营,但营中将士向他放箭,箭如雨下。李重福回身走到左掖门,想征调东都留守的部队,却又见城门紧闭,便气急败坏地命令手下人放火焚烧城门,但还没等火点燃,左屯营的士兵已经冲出营地向他逼过来。李重福走投无路,只好打马跑出洛阳上东门,逃进山谷中藏匿起来。第二天,东都留守派出大批军队进山搜捕,李重福投漕渠自杀。崔日知是崔日用的堂兄,他因此次平定李重福叛乱之功而被任命为东都留守。

  郑貌丑多须,既败,梳髻,著妇人服,匿车中;擒获,被鞫,股栗不能对。张灵均神气自若,顾曰:“吾与此人举事,宜其败也!”与皆斩于东都市。初,附来俊臣得进;俊臣诛,附张易之;易之诛,附韦氏;韦氏败,又附谯王重福,竟坐族诛。严善思免死,流静州。

  郑相貌丑陋,又长满了络腮胡子,起事失败后,他梳起了发髻,穿上妇女穿的衣服,藏在车中。被抓获受审时恐惧得两腿发抖,不能回答问题。张灵均则始终神态自若,他回头看着郑说:“我和你这样的胆小鬼一同举事,落得失败的结局是很正常的!”张灵均和郑一起在东都洛阳闹市被处以斩刑。当初,郑靠依附来俊臣而得以升迁;来俊臣被杀后,又依附张易之;张易之伏诛后,又依附韦后;韦后被杀后,又转而依附谯王李重福,最终还是因李重福起事失败而被灭族。严善思被免于死刑,流放到静州。

  '2'万骑恃讨诸韦之功,多暴横,长安中苦之;诏并除外官。又停以户奴为万骑;更置飞骑,隶左、右羽林。

  '2'万骑兵倚仗着讨平韦氏集团的功劳,大多横行不法,从而成为长安百姓的一大祸害。唐睿宗下诏将万骑兵全部放到京外去作官,同时下令停止从官户奴隶中选拔万骑兵,并另外设置隶属于左、右羽林卫的飞骑军。

  '3'姚元之、宋及御史大夫毕构上言:“先朝斜封官悉宜停废。”上从之。癸巳,罢斜封官凡数千人。

  '3'姚元之、宋及御史大夫毕构向唐睿宗提出建议:“先朝所任命的斜封官应当全部予以废黜。”唐睿宗表示同意。癸巳(十五日),唐睿宗免去了数千名斜封官的职务。

  '4'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裴谈贬蒲州刺史。

  '4'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裴谈被贬为蒲州刺史。

  '5'赠苏安恒谏议大夫。

  '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