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鉴赏大典-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的首联是严整的对句。“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指出交战的双方,又介绍交战的地理背景。能征善战的单于冒顿,杀父自立,灭东胡,逐月支,征服丁零,侵入秦之河南(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势力强盛。西汉初年,不时进一步南下侵扰,严重影响西汉王朝。这里以“冒顿”对“将军”,冒顿既已如此勇猛,那么“将军”自然也是身手不凡的。这里为下文的酣战作铺垫。“乌贪”与“紫塞”相对,说明是在异域的。“紫塞”是古代人们对长城的习惯称谓。 
  紫色,象征着高贵、庄严,不可侵犯,正与乌相对。 
  “乌”字后再加以“贪”字,更易使人产生鄙薄感。 
  诗歌利用字词的形、义及色彩在人们心中的定势,巧妙地造成一种邪不压正的气势,既为下文作铺垫,又表现必胜的信心。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照应首句,指出“将军出紫塞”的原因。敌人如此猖狂,汉军自然要奋起抗敌。下句的“阵翼龙城南”也因此有了着落。 
  不但正面迎击,还左右包围,两翼的战阵已达“龙城南”—— 直捣敌巢。足见我军之强大,英勇抗击外敌的浩然正气充斥字里行间。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进一步描写抗敌将士的战斗生活。他们严阵以待夜不释弓,晨不离鞍,随时准备飞矢跃马,追奔逐北。比起“枕戈待旦”,“夜抱玉鞍”这样的描写新颖而有气魄。“宛转”“参驔”,既恰当地表现了前方将士紧张而又镇定自若的心情,又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诗里虽没具体说明这次交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白日即将结束,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将士们等待迎接决战的胜利,因此从心底发出了呼唤:太阳呀!请您留下来,让我们与敌军决一雌雄!日出日落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应须驻白日”的呼唤,表面悖理而近痴,实则生动地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斗志。这是由“安得长绳系白日” 诗句变化来的。结尾以“战方酣”三字,并未直说战争的胜负,但孰胜孰负已然明了,因为第二联已表明直捣敌巢—— 阵翼龙城南了。 
  这是一首裁乐府以入律的佳作。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说:“ 卢之音节颇类于杨。”陈僅在《竹林答问》中也说:“六朝之有唐,四杰之力也。中间惟卢升之出入《风》、《骚》,气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 
  盈川‘愧在卢前’,非虚语也。”    
  春晚山庄率题 
  二首(其一) 
  卢照邻 
  顾步三春晚, 
  田园四望通。 
  游丝横惹树, 
  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 
  花狂不待风。 
  唯余诗酒意, 
  当了一生中。 
  卢照邻诗鉴赏 
  诗的头两句“顾步三春晚”,点明正是暮春三月,诗人不正面刻划春天的美丽,而用“顾步”两字,似乎春亦有灵性,顾影自怜,不忍离去,两个字将春天刻划得栩栩如生,新颖逼真。次句“田园四望通”,放眼四望,通达辽阔。这质朴的诗句,简洁地勾勒出一个平坦、畅达的山村背景。这种幽远宁静的小山村,最是为诗人们向往的。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写的是昆虫活动的状态:那浮游的丝缕悬挂在树间,吐丝的蚕儿自由自在地爬行。那飞舞嬉戏的蝴蝶逍遥地停歇在草丛间,无拘无束。一个“惹”字、一个“乱”字,拟人化地表现出那些小动物的活跃、繁忙,而又各得其所的自在场面。这几句具体描写山村风光。“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写的是植物的绚丽多彩的姿态。那慵懒的修竹在绿水旁舒展,那狂放的花心如痴如醉。“懒” 
  字、“ 狂”字,生动地表现了竹、花的繁茂与恣肆。这里所描写的景物,并非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而只是山村常见的虫蝶竹花。诗人却将它们刻划得精灵可爱。 
  这四句诗紧扣“春晚”,将山村生机勃勃、恣态万千、逍遥自在的田园风光美。 
  面对自然美景,多愁善感的诗人却发出了迟暮的感慨:“唯余诗酒意,当了一生中。”诗人赋诗离不开酒,“当了”二字抒发心中愤懑之情。诗人在《释疾文·序》里曾说:“先朝(高宗)好吏,予方学于孔、墨;今上(武则天)好法,予晚受乎老、庄。彼圆凿而方枘,吾知龃龉而无当。。。故吾甘栖栖以赴蜀,分默默以从梁。”万物都逍遥自在各得其所,诗人却怀才不遇,未能展其志,这当然令人感伤与失落了。    
  昭君怨 
  卢照邻 
  合殿恩中绝, 
  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 
  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 
  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 
  年年一度归。 
  卢照邻诗鉴赏 
  据史书记载,汉元帝后宫嫔妃众多,难以选择,于是靠画像召幸。嫔妃们争相贿赂画工,只有王昭君貌美心高,分文不奉。画工将她丑化了许多,使她入宫五六年未能见皇上。正逢匈奴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塞。当她盛装向皇上辞行时,光彩照人。元帝悔恨莫及,怒斩毛延寿等画师。此后诗人多借此事抒发幽怨的情怀。汉乐府有《王昭君》,晋有《王明君歌》,《琴操》有《昭君怨》等。卢照邻这首《昭君怨》比起当时上官仪的《王昭君》清新刚健,引人注目。 
  诗歌以嗟叹起句,“合殿恩中绝”,指皇上的恩德被阻绝不能下达。古诗《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诗人在此熔炼这首古诗,既交代了昭君的身世,又蕴藉着弃捐之意、艾怨之心。“交河使渐稀”,是进一步阐明“恩中绝”的。昭君初嫁时,朝廷还时常派使臣去探望,到后来连使节也逐渐稀少了。足见皇帝已经将忠义之人忘却了,恩义断绝。 
  因为“交河使渐稀”,引起昭君对往事的回忆: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当年自己肝肠寸断地辞别了汉宫,形单影只走向遥远而陌生的胡庭。她顾影自怜,一步一回首,恋恋不舍。背井离乡何其悲凉! 
  因为永世不能回去,所以就更加思念故乡,由眼前匈奴景色想到故国景色:“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一边是尘土飞扬,风沙肆虐,一边是草色葱绿春意盎然。两相对照,衬托出人物的内心忧伤。这里诗人寓情于学,以有声有色的对比诗句,将人物的哀怨忧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诗中主人公的感情闸门似乎终于打开,千般怨,万般恨,喷发而出,化作一个愿望:象雁儿一样一年回来一次。此处意由象外点:象鸿雁那样自由是不可能的,她的愿望只能空留遗恨。 
  这首五言律诗以琴曲旧题写,属对工整,音韵和谐。“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飞。”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构思精巧,用词准确而贴切。卢照邻一生怀才不遇,屡屡遭受谗言和诽谤甚多。此诗明里哀叹昭君之不幸,实则是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发感慨。    
  行路难 
  卢照邻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 
  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 
  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 
  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攀, 
  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 
  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 
  两两三三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 
  丹桂青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 
  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 
  条枯叶落狂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 
  万古摧残君讵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 
  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 
  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 
  行来行去尺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 
  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 
  惟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须换酒, 
  玉尘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 
  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 
  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 
  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 
  长作巢由也不辞! 
  卢照邻诗鉴赏 
  从汉“柏梁体”开始,叹收六朝声律对仗,七言诗逐渐赶上五言诗;并从初唐开始分流,为新兴近体律绝,和乐府歌行。初唐四杰对七言古诗也作出巨大贡献。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与《行路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行路难》是《乐府·相和歌辞》旧题,在卢照邻之前,鲍照就作过一首七言《行路难》,仄声促韵与长句宛转,充分表达悒郁不平之气。卢照邻这一首从容舒展,徐缓不迫,多次转韵;其声律、修辞、与对仗明显受六朝诗歌影响,从中也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 
  全诗共四十句,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古摧残君讵知?”“长安城北渭桥边”为虚指,即物起兴,从眼前横槎、枯木倒卧古田引起联想,“昔日”领起下文十六句,对“枯木”曾经拥有的枝繁叶茂,溢彩流芳的青春岁月,进行淋漓尽致的铺陈与渲染。围绕着它“千尺长条百尺枝”,有黄莺戏春,凤凰来巢,鸳鸯双栖,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更有香车宝马时常经过,马蹄声断续相闻;富有而轻薄的公子,妖冶的倡女,纷趋竞骛,攀龙附凤。。。诗人以工整的结构,华丽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初唐长安城内繁荣市井,骄奢生活的世态风情全卷,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