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鉴赏大典-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谴核娜崦佬翁拖乃男谟亢坪灿斜稹S谩澳濉弊中稳荽核匀灰埠耸说脑尢局狻!吧酱骸倍旨蚪嗟孛杌娉鋈荷酵蜊稚交ɡ寐奈尴薮荷=谄幔撬到谄岷停缬暌允薄U饩涞囊馑际牵捍汗馊崦模角嗨悖欢骼龅拇汗猓蛘恰敖谄帷钡慕峁!
  这是总写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入夜以后的边镇,另是一番景象。诗人只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丝管之声不是只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毫无边警之扰的景象烘托了出来。丝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有序,虽然欢乐,却不扰嚷。因此,地虽是“穷边”,景却是美景。难怪从内地来的客人看到这种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景象,竟然不相信这是边塞之地。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将军致边地于太平之功直接赞叹一词,只是把它暗含于对美景的称颂之中,用笔显得非常婉转含蓄。结句写行人的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 
  “ 行人不信”,似乎是作为客观现象来写,然而,来来往往的行人不也包括诗人自己吗?把由衷的赞美之情写得蕴藉有味。            
李贺诗鉴赏 
  生平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唐皇室远支。因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堵塞了仕进之路,仅作过几年奉礼郎( 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 )。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二十七岁就逝世了。 
  李贺早年即工诗,很有才名,受知于韩愈、皇甫湜。他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想象丰富,语言新颖诡异。但由于仕进无路,少年失意,使他生活孤寂,性情冷僻,诗中常带有感伤、消沉的情调。他作诗态度严肃,冥索苦思,命意遣词,都力求深刻、独到。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白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诗鉴赏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幻想。 
  想象是奇特的、与众不同的。例如音乐引动鱼鸟,前人也曾写过,《列子》一书说:“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这种描写还是一种常规的思维轨迹。 
  然而,李贺却是写“老鱼”写“瘦蛟”,这样的艺术形象就十分奇异了。又如,诗中写到“教神妪”,如按一般思维程式,就会说李凭的技艺高超,是神女所传授的,这样的说法就已经是夸张了,这样的描写很多,不用例举。但李贺却说李凭教善弹箜篌的神女弹奏,这就不同寻常。再如,白居易写乐声“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样描写思维轨迹是一般读者能把握的;但李贺却说乐声把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之处震破,引出一天秋雨,这样的写法就新颖了。此外,芙蓉哭泣、香兰笑,这样的描写也不一般。我们这里可以看到李贺想象奇异,描绘意象新奇的艺术特色。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幻想、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这首诗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这样写法,既在内容上使诗的意境内蕴丰富,变幻多样,也在形式上使诗的意境具有一种流动摇曳之美。 
  神异的美,奇特的美,流动摇曳之美,这就是李贺这首诗具有的艺术美感。    
  示 弟 
  李贺 
  别弟三年后, 
  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 
  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 
  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 
  抛掷任枭卢。 
  李贺诗鉴赏 
  这是一曲人才被压制埋没的激愤之悲歌。从诗的内容看,应是李贺到长安应进士试不得第之后,返回家中所作。这是一首对仗工整巧妙的五言律诗。过去有人以为李贺只能写古体、乐府诗而不善于作律诗,这是一种误解。这首诗无论是从结构、从对仗来说都是一首极好的律诗,很有杜甫入蜀后律诗的神韵。 
  这首律诗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后四句是第二部分。 
  前四句是写“还家一日”,再简单点说是写“家”。 
  李贺约是二十岁前后赴京应试的,这场考试引起轩然大波,《前言》已述。李贺在考试之后没有马上返回家乡,而是“辞家三载”在长安“索米王门”(见李贺《勉爱行送小季之庐山》)。 
  开头两句似乎起得很平淡,只是简单地叙述了离家还家的时日。这两句单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好处,但联系下两句就可以看到它们的作用了。“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似乎也平常,但仔细咀嚼就不平常。醇香的名酒,使人陶醉;阔别三年的心爱的书籍,是那样令人神往。不但是芬芳香醇的醁醽散发出阵阵诱人的味道,散发着使人感到温暖的气息;连那浅黄色的衣书包裹着的书籍也散发出一种亲切温暖的芳香。和久别的弟弟、亲人们团聚又回到自己熟悉的书斋,那是多富有人情味的温暖的气氛啊!这是诗人“还家日”所感受到的生活的氛围。面对着自己那么熟悉的书籍,和心爱的弟弟、家人们一起饮着芬芳的美酒,这时诗人的心情该是多么愉快美好;特别是经历了三年人世间的种种情状之后,就更是这样了! 
  那么,三年别弟的时间里,人世间给诗人带来什么呢?如果说前四句是写“还家一日”或者简单点说是写“家”的话,那么,后四句就是写“别弟三年”,是写“人世间”了。李贺告别家人到长安应进士举,是为了求得一官半职,以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索米王门”(《勉爱行送小季之庐山》),但是也正像他自己所言:“ 阖扇未开逢瘈犬”大门没有打开而被疯犬唁唁而狂吠,只好“索米王门一事无”毫无所获而归。由于李贺举进士却被攻击不守家讳一事,李贺终于不能中进士第了。 
  并非李贺的才力不够,这是人才受到压抑的悲剧。 
  后四句以非常激愤的语言,控诉了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扼杀。“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这是激愤的火焰在喷发,人世中,什么卑劣的事情没有啊!可安慰者,是我这把病骨还能在经熬前后活了下来。一个“犹能在”一个“底事无”,把诗人愤世疾俗的情绪抒发了出来。最后两句以赌博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