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鉴赏大典-第3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丛率车纳狻⒏丛玻骸啊〕趼栋敫鲨担ネ侣制恰!闭饬蕉问枋隽巳帐车娜碳捌渥匀痪跋螅愦吻宄靼祝蜗笊扔谢肪晨袒钟衅蘸嫱校⒅厥烁惺艿谋硐郑纭澳プ倜鸺P媵Ъ洌闼仆蚬挪豢煽敝唷R磺卸际且允酥魈宓囊帐醺芯跷行牡挠谢澹晾从猩砹倨渚持小!
  据天文学的有关记载,整个月全食的过程,从初亏到复圆往往需要两三个小时,最长的近四小时之久。 
  其间从既食(月亮最后一点光芒被地球本影遮挡的瞬间,即全食开始)到生光(月亮光芒重新露出的瞬间),所需时间通常达一个半小时多。这是一段“空黑”,作者便腾出笔墨来洋洋洒洒地写了两段文字: 
  “玉川子洒下”,“玉川子又洒下”;情感强烈,议论妙生。这便是全诗的第二、第三段。 
  我们注意到,第一段写月亮被“有物吞食”,但此“物”是什么作者没有说明,这是一个伏笔,悬念。第二段即以“念此日月者”领起下文,对“月食”的三种说法作了考察。第一种为阴阳家的说法,从今日天文学角度看有一定道理,但作者不取,因为这同诗人把日月比作天眼的基本艺术构思相抵触。第二种说法因老子的理论而生:“吾恐天似人,好色则丧明”。然而现在幸非春时,“万物不娇荣”,“花枯无女艳”,这个疑虑可以排除。诗人取第三说法:“食月虾蟆精”。《史记·龟蓍传》即云:“日为德而君于天,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俗称癞蛤蟆)。”月宫蟾蜍(即虾蟆)更是家喻户晓的古老传说。诗人强调的不是虾蟆食月本身,而是一个更为发人深省的问题: 
  “如此痴騃(愚昧无知)阿谁生?”作者认定它原是小小虫豸,其“化成”有一个发展的历史。当其初生之际,虽有“二帝悬四目”而不能为祸;既长,虽有尧天十日为患,却不能为民解愁。当食不食,何其痴騃,而今不当食,却食天之眼以养其逆命,又何其“奸非”!诗人最后说:“ 安得上帝请汝刘(刘,刑也)!”盼望将食月的丑类绳之以法,这使人想到段平仲等人请斩吐突以谢天下。 
  如果说第二段是向食月的虾蟆请刑问罪,那末第三段则是对整个天官刑法不修提出了严厉的谴责,从根本上说这是虾蟆得以养成为患的更深刻背景。在古人看来,天、地、人是相通的,天上的星像和地理分野、国家制度以至人世兴亡治乱都有一种神秘的关联,天文和人文是密不可分的。司马迁的《史记》有《天官书》,“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司马贞“索引”)。天官有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等名目,国家制度和朝廷职官的设置是与之相应的,所谓“众星列布,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位,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张守节“正义”)。 
  第三段正是在这种天文观念的基础上作艺术构思和想象的,诗以“告诉帝皇天”领起全段,对刑政失修、奸非为乱提出指责,表达了自己惩除凶顽、整顿纲纪的强烈主张。这可以从三个层次来解读。 
  首先,第一个层次指责四像二十八宿失职。东方苍龙七宿“月蚀不救援”;南方朱雀(火鸟)七宿“毒虫(虾蟆)头上吃却月,不啄杀”;西方白虎(攫虎)七宿偷吃祭品,对虾蟆食月的逆行“似见不见”,孰视无睹;北方玄龟(寒龟)七宿:“藏头入壳”、“蛇筋束紧”,真是“高第良将怯如鸡”!对这些尸位素餐,贪婪胆小的高官显要,诗人以“地上虮虱臣”的身分,提出了激愤的质问,对他们表示了高度的轻蔑和深刻的诅咒。比如一向被人视为神物的玄龟,在诗人看来,除了肉可以和鳖一样一饱口福之外,死壳连做占卜的龟板都不够格! 
  接着第二个层次,对五星(他们与日、月合称七曜或七政),又一一作了谴责和评判。《晋书·天文志》说:“岁星(木星)以德,熒熒惑(火星)以礼,镇星(土星)有福,太白(金星)兵强,辰星(水星)阴阳和。”但它们都违反了自己的本性、天职,或主德不仁,或执法不中,或乖性为祸,甚至主宰法律,一手遮天。虽有“太白真将军”,但在天已“失一眼”的情势下、英雄无用武之地,“ 项骨脆甚春蔓菁”,号为骁将的郦定进,头颅被人割青草似的砍将下来。语言凝练、形象而有深意,将天文人事弥合无间,虚实相生,酿造了一种独特、离奇的艺术意境。 
  总之,天官全混乱了,诗歌进入第三个层次。诗人提出:“ 如今宜,三台文昌宫,作上天纲纪。”三台、文昌皆星名。《晋书·天文志》:“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而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史记·天官书》索引: 
  “文昌宫为天府”、“文昌精所聚,昌者扬天纪。”即,这是一个文臣荟萃、立法司政的机关。法立而令行,诗人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改革计划,即整顿体制,削减冗员,除了“二十八宿”、“北斗”之外,他如“弧矢”、“天狼”、“牵牛”(痴牛)、“织女”(騃女)、“蚩尤”、“天鼓”、“枉矢”、“天狗”之属(《汉书·天文志》:“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应尽行“拂除”,归併月光。诗人说,这种大胆的举动,似乎曾经有过,但不彻底,半途而废了,以至有今日月食之殃。这大约是诗人有感于宪宗对吐突的纵容姑息。诗人认为,要张扬纲纪,不立刑法,不除弊诛奸,那就是纸上谈兵。在这个问题上若软弱与徘徊,将有“郭公”之亡的悲哀,“善善又恶恶,郭公所以亡。”“郭公”典出有二。其一是《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公羊穀梁二传皆谓古“失地之君”,然其事语焉不详;而左氏又无传。宋人刘敞、孙觉以“郭公”为“郭亡”之误,谓指僖公二年晋借道于虞以灭郭的事。其二见《乐府广题·邯郸郭公歌》,其序有“北齐后主高纬,雅好傀儡,谓之郭公,时人戏为《郭公歌》,及将败,果营邯郸,高、郭声相近。。尽如歌言”云云。总之,郭公之亡,亡国之亡;或轻信他人,或身似傀儡,都是君主立国兴邦的祸害。 
  “善善”,善其所善;“恶恶”,恶其所恶。“又”字于诗意不可解,疑当作“不”,意思是说善其所善,而不恶其所恶,即主德而不主刑,那就是懦弱的仁慈,会有奸狂为逆的灭国之祸害。 
  全诗的第五段,以设问作答的方式,说明了《月蚀诗》的创作意图。自古以来,人们有重日食而忽略月食的思想,认为两者相较,月食不是大的灾祸。《汉书·五行志》引《诗传》云:“月食非常也,比之日食犹常也,日食则不臧(善、福)矣。”所以《春秋》有日食而无月食的记载。诗人批判了墨守陈规的疑惑,反对把大唐和衰周作简单比附,表示了自己对唐帝国的肯定和信心,希望最高统治者以月食为警诫,刑德并举、政治清明。诗的结尾说:“顺天完两目,照下万方土,更不瞽(目盲),万万古。”与开篇相应,结构严密完整。 
  至于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我们仅仅指出两点,其一是散文化的写法。全诗融记述、描写、抒情、议论(第二、三、五段甚至有议论色彩太强的弊病)为一体,句式三、四、五、七言兼用,且杂以文言、口语;写法开阔、自如,但层次井然有序,章法可观。 
  其二是风格诡异险怪。全诗虽然表现了“谗邪蔽明”、“登天无航”这个自楚辞以来普遍的思想感情,但其具体构思和形象塑造却是独创新奇的,这里不是楚辞的华丽、高昂、哀怨,而是一种充满愤恨和奇气的诡异、险怪和咄咄之势。两者都体现了韩派诗歌的共同特色。诗有难读处,也有可读性(这正与当时“元、白体”的通俗不同),是一首从思想到艺术都有代表性的政治讽刺诗。长诗短说,攻难于坚,在懂得了历史背景和有关天文知识的基础上,此中妙处,读者当有更多体悟。    
  有所思 
  卢仝 
  当时我醉美人家, 
  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 
  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 
  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 
  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 
  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 
  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 
  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 
  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 
  忽到窗前疑是君。 
  卢仝诗鉴赏 
  《有所思》本是汉乐府古题,后世用此题的拟作很多,大多表现男女间的愁思。卢仝的这首诗拟写古题,诗意也与众人的拟作相同。但它的艺术成就,却是所有似作中最杰出的一篇。 
  诗落笔扣题,抓住“思”字赋写,开篇二字即进入深长的回忆之中。“当时”,乃以前与女子欢聚的日子。那时,美人韶颜丽姿,犹如盛开的鲜花一般,我为之倾慕,竟然酩酊大醉在她的家里。可见,当初两人是多么情意缠绵!而今天重游旧地,美人早已离去,无法再见面,只有过去的珠箔帷幕依然如故,一派惹人悲伤愁怨的凄凉景色。接着,由“天涯”二字拓开视野。在高远的天空中,悬着一轮皎洁秀丽的明月,它不断地运行,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三五,指十五日,月亮最圆的一天。二八,指十六日,月亮由圆开始变缺。姮娥,即嫦娥。相传嫦娥因偷吃仙药飞上月宫而成仙,故诗中称明月为“姮娥月”。明月的形象本来就很美丽,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所构成的意象使明月更加美丽。这两句写明月,实隐喻美人,而明月的圆缺,又暗寓人的离别相聚。“翠眉蝉鬓生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