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鉴赏大典-第4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鹩幸环缥叮簧钜怪螅拍芸吹饺怂醇那樘L乇鹗堑彼氲桨滋焓⒖幕ǘ洌搅嗣鞒残砭徒溆㈢头住⒉泻毂榈兀恢侄悦篮檬挛锏纳羁塘袅楸阌腿欢偈顾プ≌庾詈蟮氖被郎托薪诺拿溃谑牵阌辛恕案趾熘蛏筒谢ā闭庖荒弧T谝股手校诤熘虻恼沼诚拢庑薪蛄愕牟谢ㄔ谏淖詈笏布浞路鸪氏殖鲆恢制嬉斓墓饣览龅孟褚桓鑫宀淑头锥忠茧实拿尉场J艘簿驮诔种蛏筒谢ǖ墓讨械玫搅诵碌囊彩亲詈蟮奶兆怼R股罹菩押蟮摹吧汀保恰白怼钡母徊降谋硐郑缫ε嗲担胺绞前隆保ā独钜迳绞阕ⅰ罚G迦寺砦凰担骸袄钜迳绞蜕⒕菩焉钜购螅趾熘蛏筒谢ā醒湃松钪拢凰兆诱啊豢忠股罨ㄋィ呱找蛘蘸熳薄懈还笃蟆6影ㄐ烁床磺场保ā肚锎八姹省罚!把湃松钪隆庇搿案还笃蟆敝溃裉煳颐且残碛兴A簦榻岬健鞍ㄐ烁床磺场保蚴峭耆非械摹!   
  正月崇让宅 
  李商隐 
  密锁重关掩绿苔, 
  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 
  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 
  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馀香语, 
  不觉犹歌《起夜来》。 
  李商隐诗鉴赏 
  这是诗人悼念亡妻之作。崇让宅是诗人的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宅邸,诗人和妻子曾在此居住。诗人的妻子卒于大中五年(851)夏秋间。此诗作于大中十一年正月洛阳时。 
  昔日返回崇让宅,见到可爱的妻子,该是多么幸福和欢乐。这次返归,却是触景生悲。宅门牢牢上锁,重重关闭,地上长满青苔,说明久已无人居住,成了废宅;因为寂无一人,回廊楼阁非常冷落,显得特别深远;妻子已死,无人与语,诗人只好在此独自徘徊。夜幕降临,月忽生晕,不但月光蒙上一层阴影,似有无限哀愁,而且月晕则多风,天气也要变得更加凄冷;露寒风冷,春花也不绽开。诗的开头两联,首联扣住题中崇让宅,写其荒凉冷落,伤心惨目;颔联扣住题中“正月”,写“风露花月,不堪愁对”(清屈复《李义山诗笺注》)。这四句,用环境的凄楚,衬托出诗人心境的凄楚。何焯说:“三四覆装,月晕多风比妻身亡,下句则曾未得富贵开眉也。”(《李义山诗集辑评》)也就是说,这两句是兼用眼前之景,隐喻过去的情事,第三句是说妻子去逝之前,诗人已看出不祥的预兆;下句谓王氏婚后,诗人一直穷愁潦倒,生计艰辛,从未使妻子眉目舒展过一日,于内疚中含着深厚的哀悼之情。 
  “帘旌”为帘端之帛,以其形状似旌(旗),故称,这里即指帘子。“展转”、“惊猜”,都是诗人的活动。“展转”用《诗经·周南·关雎》“展转反侧”语,指翻来复去,不能入睡。“窗网”是张挂在窗外檐下以防鸟雀入室的网。“惊猜”句非常逼真地表达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深夜诗人全神贯注地怀念亡妻,忽听到鼠翻窗网之声,还以为是妻子到室中来了。“小”字形容心中微微一怔,措词极有分寸。一“惊”、一“猜”,连下两个动词,体物精细入微。这两句以动写静,因为如果在风雨喧嚣的夜里,是不会觉察出“蝙拂帘旌”、“鼠翻窗网”这样微细的声响的。而夜愈是寂静,愈是使人感到寂寞孤独,愈是加重对亡妻的思念,因而才“展转”、“惊猜”,终夜不能成眠。 
  最后两句,写得更加沉痛。因为“惊猜”妻子来了,所以立刻翻起身。然而却又没有见到妻子。此时诗人神智已经恍惚,还仿佛听见她唱起《起夜来》的哀歌。“背灯”,状诗人向室内四处寻找;“馀香”是亡妻所遗之香气;闻着馀香,仿佛妻子犹在,故与之语。《起夜来》是乐府曲调名,《乐府解题》说:“《起夜来》,其辞意犹念畴昔思君之来也。”是妻子怀念丈夫之辞。此诗不说自己思念妻子,却说亡妻思念自己,这样从对方来说,其言更加沉痛,更见出自己的思念之深沉,思情之惨苦。这两句一字一泪,一字一血,读之令人伤心不已。 
  悼亡诗,常用的艺术写法是睹物思人,由物见情,或者思念往事,由事见情。此诗用的则是由景见情的手法,全诗从白天到夜晚,由门外到宅内,再到室中,通过对环境的层层描写,衬托出诗人悼念妻子的悲痛心情和复杂的内心活动,不叙一事,不发一句议论,情真意切,非常感人,张采田就称它“情深一往,读之增伉俪之重,潘黄门后绝唱也。”(《玉溪生年谱会笺》)    
  曲 江 
  李商隐 
  望断平时翠辇过, 
  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 
  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 
  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 
  若比伤春意未多。 
  李商隐诗鉴赏 
  曲江,是唐代长安最大的名胜风景区,“开元中疏凿为胜境。。花卉环周,烟水明媚。都人游赏,盛于中和上已之节”(康骈《剧谈录》)。安史乱后荒废。 
  唐文宗颇想恢复升平故事,于大和九年(835)二月派神策军修治曲江。十月,赐百官宴于曲江。甘露之变发生后不久,下令罢修。李商隐在事变后第二年春天写的这首诗。 
  曲江的兴废,和唐王朝的盛衰密切相关。杜甫在《哀江头》中曾借曲江今昔抒写国家残破的伤痛。面对经历了另一场“天荒地变”—— 甘露之变后荒凉满目的曲江,李商隐心中难免产生和杜甫类似的感叹。 
  杜甫的《哀江头》,可能对他这首诗的构思有过启发,只是他的感慨已经寓有特定的现实内容,带上了更浓重的悲怆的时代色彩。 
  一开始就着意渲染曲江的荒凉景象:放眼极望,再也看不见平时皇帝车驾临幸的盛况,只能在夜半时听到冤鬼的悲切声。这里所蕴含的并不是吊古伤今的历史感叹,而是深沉的现实政治感喟。“平时翠辇过”,指的是事变前文宗车驾出游曲江的情形;“子夜鬼悲歌”,则是事变后曲江的景象,这景象,荒凉中显出凄厉,正暗示出刚过去不久的那场“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残酷事变。在诗人的感受中,这场大事变仿佛划分了两个时代:“平时翠辇过”的景象已经成为极望而不可再见的遥远的过去,眼前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幅黑暗、萧瑟而带有恐怖气氛的现实图景。“望断”、“空闻”,从正反两个方面暗寓了一场“天荒地变”。 
  三、四承“望断”句,说先前乘金舆陪同皇帝游览的美丽宫妃已不再来,只有曲江流水依然在寂静中流向玉殿旁的御沟(曲江与御沟相通)。“不返”、“犹分”的鲜明对比中,显现出一幅荒凉冷落的曲江图景,蕴含着无限沧桑今昔之感。文宗修缮曲江亭馆,游玩下苑胜景,本想恢复升平故事。甘露事变一起,受制家奴,形同幽囚,翠辇金舆,遂绝迹于曲江。这里,正寓有升平不返的深沉感慨。下两联的“荆棘铜驼”之悲和“伤春”之感都由此生出。 
  第五句承“空闻”句。西晋陆机因被宦官孟玖所谗而受诛,临死前悲叹道:“华亭(陆机故宅旁谷名) 
  鹤唳,岂可复闻乎?”这里用以暗示甘露事变期间大批朝臣惨遭宦官杀害的情事,回应次句“鬼悲歌”。 
  第六句承“望断”句与颔联。西晋灭亡前,索靖预知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息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这里借以抒写对唐王朝运将倾的忧虑。 
  这两个典故都用得非常精切,不仅使不便明言的情事得到微显的传达,而且加强了全诗的悲剧气氛。两句似断实连,隐含着因果联系。 
  尾联是全篇结穴。在诗人看来,“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这场天荒地变—— 甘露之变尽管令人心摧,但更令人伤心的却是国家所面临的衰颓没落的命运。 
  (“伤春”一词,在李商隐的诗歌语汇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曾被他用来概括自己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这里特指伤时感乱,为国家的衰颓命运而忧心。)痛定思痛之际,诗人没有把目光局限在甘露之变这一事件本身,而是更深入地去思考事件的前因后果,敏锐地认识到这一历史的链条所显示的历史趋势。这正是本篇思想内容比一般的单纯抒写时事的诗深刻的地方,也是它的风格特别深沉凝重的原因。 
  这首诗在构思方面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既借曲江今昔暗寓时事,又通过对时事的感受抒写“伤春”之情。就通篇来说,“天荒地变”之悲并非主体,“伤春”才是真正的中心。尽管诗中正面写“伤春”的只·4193·《唐诗鉴赏大典》 
  有两句(六、八两句),但实际上前面的所有描写都直接间接地围绕着这个中心,都流露出一种浓郁的“伤春”气氛,所以末句点明题意,显得水到渠成。 
  以丽句写荒凉,以绮语寓感慨,是杜甫律诗的显著特点。李商隐学杜,深得杜诗这个特点。读《曲江》,可能会使我们联想起杜甫的《秋兴》,尽管它们在艺术功力上还存在一些差别。    
  骄儿诗 
  李商隐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 
  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四岁知姓名,眼不视梨栗。 
  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 
  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 
  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 
  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 
  青春妍和月,朋戏浑甥侄。 
  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 
  门有长者来,造次请先出。 
  客前问所须,含意不吐实。 
  归来学客面,败秉父笏。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豪鹰毛崱屴,猛马气佶傈。 
  截得青篔筜,骑走恣唐突。 
  忽复学参军,按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