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鉴赏大典-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陇西行》是陈陶的传世名篇 ,共四首 ,这里所选为其二 。诗中通过对爱国将士在前方勇敢战斗、 为国捐躯的感人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们英勇为国殉身的精神和征人思妇的情怀。 
  首句“誓扫匈奴不顾身 ”,是写征人的内心世界 和战斗表现,成功地揭示出戍边将士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敢于消灭来犯之敌的坚强信念和气冲霄汉的爱国豪情。次句“五千貂锦丧胡尘 ”,则描绘出了爱国将士慷慨激昂 、英勇悲壮 、以身殉国的壮阔悲剧画面 ,从这幅悲剧画面中 ,我们可以看到战斗的激烈、残酷,想象到将士视死如归的情态。三、四句“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是用通感的方法写 这些爱国将士虽然血染沙场,抛尸边疆,其家属却并不知道他们的死讯,他们的复活也仅仅是在其年轻遗妻的睡梦中。 
  这首诗虽然仅有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其容量却远非一般短诗所能比拟。从这首诗中,我们既可以触摸到爱国将士那勇于为国捐躯、泼泼跃动的赤心,又可以感受到征人思妇的痛苦之甚;既可以体味到人民对边境不宁、战乱经年不息的怨艾,也可以倾听到诗人渴望和平,盼望征人团聚以安居乐业的呼声。。 
  诗歌的容量大小与否,除受诗人思想境界的制约外,与诗人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技巧也大有关系。善于巧妙地措置时、空观,当是这首诗得以扩大容量的重要手法。从时间的角度讲,战争发生于昔日,而白骨却是现存的,其间时距久远;从空间的角度看,征人在边庭 ,“春闺”在故乡,其空间跨度迢遥;从人物 心灵“ 空间 ”来考察,将士是“誓扫匈奴不顾身”,“春闺”少妇则是梦里犹思做古人。正由于诗人在有限的笔墨中能够纵横捭阖,结想神思,所以诗中就能容进无限的内涵。            
曹邺诗鉴赏 
  生平简介 
  曹邺(yè 业)(816— 875?),晚唐诗人 ,字 业之 ,一作邺之 ,桂州(州治在今 广西桂林)人。 举进士 ,屡试不第,作《四怨三愁五情诗》,为舍人 韦悫(qu è却)所悉,极力向礼部侍郎裴休加以推 荐,这样 ,曹邺便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登进士第,初为天平节度府幕僚 ,咸通二年至六年间(861—865)任太常博士 ,后以祠部郎中出为洋州(现在 陕西省洋县)刺史 。又入朝为吏部郎中 ,后免官归里。与刘驾、李频、郑谷等友善。曹邺诗工五古,文笔简洁洗炼,意深情烈,语言质朴通俗,善采民间口语入诗,在唐诗中独树一帜,颇有影响。 
  《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零八首,编为二卷,数量虽少 ,但题材多样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曹祠部集》。 
  捕鱼谣 
  曹邺  
  天子好征战, 
  百姓不种桑。 
  天子好少年, 
  无人荐冯唐。 
  天子好美女, 
  夫妇不成双。 
  曹邺诗鉴赏 
  以“官仓老鼠大如斗”著称的曹邺,如果生于现代,很可能是个优秀的杂文家。他的诗从民间歌谣吸取营养,美刺比兴。本诗从表面看,似是汉乐府《城中谣》仿作,(“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袖,四方全疋帛。。”)但两者只有形式的似点。《城中谣》是顺向推导,把同类现象从外部加倍放大,产生正比的讽谕效果 ;《捕鱼谣》则为逆向反讽,突出 相反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 。《城中谣》批评“上 有所好 ,下必甚焉 ”竞尚效仿的奢靡风气,矛头向下 ;《捕鱼谣》则锋芒指向最高统治者“天子 ”,揭露社会祸乱所由因。《城中谣》富于喜剧色彩;《捕鱼谣》则充满悲剧意味 。在封建社会 ,作为“大中进士,官祠部中,洋州刺史”的曹邺,竟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可说是石破天惊了。 
  本诗脱胎民谣,针砭时事。全诗三章六句,分述三个并不相关的内容,用两种方式组合:一是不同内容的排比,拓宽外延;二是同一内容的对比,深化内涵,并集中在一个焦点(主题)曝光。丰茸其辞而凝炼其意,正是民间歌谣的普遍特色。远者汉桓灵时童谣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 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黾。”近者如民歌:“种田郎, 吃米糠;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老婆喝淡汤,编凉席的睡光床。。”其语虽浅显,事虽明了,作者仅仅作客观叙写,不加褒贬,而事实提供的强烈对比,却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鲜明的憎爱态度。 
  进一步考察,《捕鱼谣》所列举三端,非同泛泛。 
  首句写农桑为立国之本 ,废于征战 ;人才为兴邦之道,囿于偏见;夫妇为人伦之先,乱由上作。天子所好虽不过尔尔 ,其影响却至巨至大,诚如司马迁言: “其称文小 ,而所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 原列传》)即以冯唐而论,据《史记》所载 :文帝拜 车骑都尉,景帝以为楚相,武帝求贤良,举冯唐而时年已九十余。。(《张释之冯唐列传》)冯唐向以不遇于时作为典故人物流传,在汉时尚数次有人举荐,如今竟至于荐引无人,可悲可叹!曹邺对晚唐社会的病态症结作了深刻揭露,既具有针对的时事性,又有深厚的历史感。 
  至于题作《捕鱼谣 》,而诗却无相关内容,或以 为怪异 。盖民歌民谣向有特殊调名 ,如近世“杨柳青”、“马灯调”、“莲花落”、“无锡景”可以推知;起先可能抒写直接内容 ,后来渐渐失去联系。水路山 歌,渔夫樵子,“牧笛无心信口吹 ”,只取其自由洒 脱。文人词原亦由民间词发展而来。其词调最初大抵有来历,尔后创作渐多,遂与内容分离;犹如时新名酒仍以百年老窖陈酿作商标,示其古朴醇正而已。顺便再说一说章法 ,前两章如正形方阵 ,纵横悉成对衬;第三章奇数陡起 ,便觉欹兀 ,戛然而止,锐其锋芒。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 
  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 
  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 
  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 
  十二玉楼非我乡。 
  曹邺诗鉴赏 
  诗人曹邺的作品似乎被他的民谣风名诗 《 官仓鼠》所掩盖,今人的一些选本多只选他的《官仓鼠》,或者加上他的《捕鱼谣》等二、三首。其实诗人曹邺所存的一些咏史诗、赠别诗乃至写景诗,都有一些佳作 。其中一些作品亦曾受到历代读者的热爱。《送进 士下第归南海》一诗是曹邺送别诗的名作,晚唐诗人韦庄在他的著名唐诗选本《又玄集》中,选录了这首诗。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就受到人们的欢迎。 
  景色明丽的初冬傍晚,夕阳斜照,天边飘着几片红霞,和夕阳相互映衬着 。诗人和即将南归的朋友, 手挽着手 ,在路边设酒宴送别 。他们饮了一杯又一杯,送了一程又一程。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诗的后三联是关怀劝勉友人的诗句 。“行人莫叹 碧云晚 ”借江淹“ 日暮碧云 ”之语 ,一是表示惜别 ,一是劝勉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感叹 。语气委婉舒缓 ,使失意的朋友感到友谊的温情。“上国每年春 草芳”承接前一句,进一步鼓励朋友,诗意仍然是委婉含蓄。“上国”是京城的代语,“每年春草芳”用暗喻手法,意思是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正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这一句描绘了明丽美好的春光,对前途充满信心,给友人更大的鼓励与安慰。 
  颈联中诗人转而想念友人此行之前途 。“雪过蓝 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情意深长。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必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 ;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这里既关怀友人漫长途程,又以体察入微的态度理解友人心情,给人如获知音的亲切感。 
  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十二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此处借指出世隐居。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 ,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这里回应了“上国每年春草芳”一句,对友人充满了期冀、祝祷的真情厚意,使整首诗的含意更为超凡、脱俗。 
  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曹邺这首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悲叹,不仅仅沉浸在别离的凄苦中 ,它在色泽明丽的背景下,有安慰、有关怀、 有理解、有鼓励、有期待。。,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作。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曹邺诗鉴赏 
  曹邺与皮日休 、聂夷中 、杜荀鹤等身处晚唐衰世,面临着危机四伏的社会矛盾,他们敢于直面严酷的现实,把批判的锋芒直指上层封建统治者,表现了非凡的勇敢气概。 
  曹邺并非豪门世族,加上早年的遭遇一生极为坎坷,因而使他比较能够接近下层百姓,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心声 ,同时 ,也能够明晰地洞察官场的黑暗腐败 。这是他诗歌创作所依赖的深厚生活基础。《唐诗 纪事》中还记载:“邺能文,有特操。”蒋冕在《曹祠部集序》中则称赞他“持正守职”,“公忠刚直,能言人之所不敢言 ” ,因而曾“ 负重名于时”。《 官仓鼠 》一诗就是他“自以为魏武之后”“能言人之所不 敢言”的代表作。全诗将贪残暴虐的老鼠拟人化,并赋之以贪官污吏的本质特征,揭露尖锐深刻,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贪官污吏的憎恶之情。 
  “官仓老鼠大如斗”一句,落笔不凡地勾画出官仓鼠那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