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鉴赏大典-第4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一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诗人笔墨更为浑然一体 。“行不得也哥哥”声声在浩 瀚的江面上回响,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这是颇富想象的。 
  “湘江阔 ”、“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 象也越发幽静悲切。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而在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园呢?终篇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清代金圣叹以为末句“深得比兴之遗 ”(《圣叹选批唐才子诗》),这是很有见 地的。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络,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难怪世人誉之为“警绝”了。    
  海 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郑谷诗鉴赏 
  在大自然的百花园里 ,海棠花素以娇美著称。 春风仿佛着意吹来一种特别鲜艳的颜色染红她,打扮她。难怪惹得诗人郑谷为之销魂,禁不住要饮酒对赏,赋诗赏赞了。 
  大地春回 ,诗人放眼望去 ,只见微风过处,洒下一阵阵雨点,海棠新沾上晶莹欲滴的水珠,尘垢洗尽,花色格外光洁鲜艳。此时此刻,诗人惊奇地发觉,“新著雨”的海棠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人们知道,海棠未放时呈深红色,开后现淡红色,它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刚着雨珠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娇艳,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 ,娇娆而妩媚 。前人形容海棠“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明王象晋《群芳谱·花谱》),唐人誉之为“花中神仙 ”。诗人善于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 那种秾丽娇娆的丰姿神韵,着意刻画,把花的形态和神韵如浮雕般地表现出来。 
  第三联诗人又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染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末联“朝醉暮吟辰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写诗人面对海棠,饮酒赋诗,留连忘返。看不足,写不完,甚至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偎依抚弄而产生了艳羡之情,简直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从艺术家对海棠的审美活动中突出花之美与魅力 ,用的是一种推开一层、写对面的旁衬手法。 这种手法从虚处见实,虚实相生,空灵传神,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情物相交,人花默契,真不愧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前人谓“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正道出此诗的艺术特色。            
金昌绪诗鉴赏 
  生平简介 
  金昌绪,生卒年不详,余杭(今浙江)人。《全唐诗》存其诗一首。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诗鉴赏 
  这首诗的题目又作《伊州歌》,据《乐府诗集·伊州》题解,此曲乃是“西京节度盖嘉运所进也。” 
  可见此诗原是金昌绪为西域地区所进的地方乐曲《伊州歌 》配的歌词 。后来五代人顾陶将此诗选入他所编的《唐诗类选》(已佚)中 ,据诗意并将题目改为 《春怨》。 
  它的第一个优点在于篇幅虽短但结构曲折,含蓄隽永 ,韵味悠长。四句诗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式结构。 “打起黄莺儿”是起,且起得突兀,平空写下了一个极不近情理的行动,让人一下摸不清头脑,埋下引人入胜的伏笔 ;“莫教枝上啼”是承,续写第一句行为 的目的,且把这一行动推向更加乖谬的极致——黄莺之所以可爱正在于它有婉转的歌声,如今这位春闺中的少妇为什么反倒不让它唱了呢?这就为下面的转折提供了语势 ;“啼时惊妾梦”,同民歌惯用的顶针格 句式进行转折,一下子把前文悖谬行为的原因揭示出来,使人恍然大悟:原来少妇有更美好、更温馨的春梦,这比黄莺的歌喉更令人神往,难怪她要嗔怒它的打乱了 ,“不得到辽西”是合,以画龙点睛之笔收拢 了全篇之意,原来这个少妇思念的正是他远在辽西的丈夫,这就更难怪少妇对这场美梦如此珍惜了,因为她只有在梦中才能和他相聚啊!正象王尧《唐诗合解》所评:“ 梦既惊断,辽西便到不得,连梦见良人 也不能矣,写闺情至此,真使柔肠欲断。”但我们不妨对此作进一步理解:当时唐与高丽、契丹的关系时有顺逆,因而总要征发大量戍卒到辽河一带屯御,很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此事。这首诗中的夫婿也许正是远戍的士兵,因而这首诗的主题乃含有借闺怨来反映征戍之苦。 
  这首诗的第二个优点是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其主题虽不离借闺怨以写征戍的传统,但作者能别出手眼,另辟蹊径。他没有直接抒发情感,也不以春草秋月等传统意象作象征,而是设计了一个极富戏剧性场面的特写镜头,将女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转移到窗外的鸟儿身上,埋怨鸟儿打乱了她与丈夫的梦中幽会。于是女主人公思夫之情的深切与缠绵,思夫而不得的种种懊恼与愁怅,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了,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种由奇特的想象而形成的巧妙构思,深具民歌的特色。敦煌词中有一首《鹊踏枝》词云:“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 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 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也是借无端在鸟儿身上节外生支,来抒发 女主人公的内心哀愁,和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此诗更为简炼含蓄。 
  金昌绪虽然只留传下这一首诗,但影响颇为广泛。 
  苏轼在著名的咏物词《水龙吟》中,将柳絮飘荡的情态比作思妇悠悠的梦境 ,曰:“梦随风万里,寻郎去 处,又还被莺呼起”,就是点化这首诗的,可见这首诗的意境影响深远。            
王驾诗鉴赏 
  生平简介 
  王驾,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大顺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全唐诗》存其诗六首。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驾诗鉴赏 
  这是一首极富巧思的即兴之作。写的是人们习见的雨后花落的残春小景,但平淡中却见奇崛,诗趣盎趣。 
  花是春天的象征,诗的前两句即从花着眼。雨前,含苞欲放的花儿蕴藏着一片生机和希望;雨后花已凋谢,空有满枝的绿叶。字句间流露出对春光短暂的惜春情思。如果只写出雨对春光的摧残,那实在是太平常了,再高超也不过“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人不止于此,他摄取了骤雨方晴之后一群蝴蝶的活动,通过蝴蝶对花落春残的反应,映托出诗人自己的感受。被苦雨久困的蝴蝶,终于盼到大好春晴,便翩翩飞舞,到小园中寻觅花的芬芳。遗憾的是小园无花空有叶,在失望和懊丧之中只能悻然飞走。百花凋谢,已足使人伤感 ,何况连蜂飞蝶舞的情景也不复可见, 越发加强了惜春之意。这里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拟人化手法 ,赋予蝴蝶人的情感。蝴蝶觅花原是它的本能, 此处花落自然飞往别处 ,但诗人不作如是观 ,而以“却疑春色在邻家”来作“蛱蝶飞来过墙去”的注脚,造语奇峰突现,令人耳目一新。邻家小园里自然也不会得天独厚,等待着蝴蝶的仍然是“全无叶底花”的失望 ,因此,诗人用了“却疑”二字,将蝴蝶犹豫、 疑惑而又充满向往的神态表现出来,从中透露出深藏着的惜春隐痛 。大诗人白居易曾有类似之句:“长恨 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山来。”(《大林寺桃花》) 相比之下,王驾的诗丰神更显。 
  受当时通俗诗派的影响 ,王驾的诗风极其通畅, 如首二句以“雨前“雨后”相对 ,“花间蕊”与“叶 底花”相对,颇具民歌意味。末二句富于巧思,而且动用因果倒装句式,妙趣横生而又蕴藉含蓄。当时杰出的诗评家司空图曾称赞他“ 长于思与境偕”(《与 王驾评诗书》),此诗便是极好的例证。    
  社 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王驾诗鉴赏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古代百姓不但通过作社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以开展娱乐。在社日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集体欢宴,非常热闹。宋代诗人杨万里《观社》写道:“ 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 年。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王驾《社日》虽没有一字正面写作社的情景,却描绘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 
  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 。湖的名字使人想到鹅鸭成群 ,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 。春社时属仲春,“稻粱 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外风光如此迷人,那么村内呢?到处是一片富裕的景象,猪满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