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鉴赏大典-第4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郑付扰绦D侵钟挛聪碌木俣僖晌肪宓男睦恚吹孟改迦胛ⅰ?梢钥闯觯髡呤前炎约汗缕嗟那楦腥壑诠卵闵砩狭耍佣钩梢桓鐾骋坏囊帐踅峁埂。晾慈绱吮普娑恕3先缃擞岜菰扑担骸 叭缱苤陨砘嗜肭槿肜恚逃皆а熘莘盅痰河袒厥住。欢珊烈嗖⒎伞嬖а熳畔耄浴∶钊牒恋咭病!保ā妒城乘怠罚!
  颈联“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是承颔联而来,写孤雁穿云随月,振翅高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聊 。“渚云低”是说乌云逼近洲渚,对孤雁来 说,构成了一个压抑的、恐怖的氛围,孤雁就在那样惨澹的昏暗中飞翔 。这是多么令人担忧啊 !这时作者是在注视并期望着孤雁穿过乌云 ,脱离险境。“关 月”,指关塞上的月亮,这一句写想象中孤雁的行程,虽非目力所及,然而“望尽似犹见”,倾注了对孤雁自始至终的关心 。这两句中尤要注意一个“低”字, 一个“冷”字。月冷云低,衬托着形单影只,就突出了行程的艰险,心境的凄凉;而这都是紧紧地扣着一个“孤”字。唯其孤,才感到云低的可怕;唯其只有冷月相随,才显得孤寂凄凉。 
  诗篇的最后两句,写了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担虑。从语气上看,像是安慰之词——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实际上却是更加操心了。因为前面所写的怕下寒塘、惊呼失侣,都是惊魂未定的表现,直到此处才点明惊魂未定的原因,一句话,是写孤雁心有余悸,怕逢矰缴。诗直到最后一句“孤飞自可疑 ”,才正面拈出“孤”字 ,“诗眼”至此显豁通明 。诗人飘泊异乡,世路峻险, 此诗以孤雁自喻,表达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清人刘熙载说:“ 五言无闲字易,有余味难。” (《艺概·诗概》)崔涂这首《孤雁》,字字珠玑 ,无 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言律诗中的上品。    
  春 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崔涂诗鉴赏 
  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除夕有怀》)。《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 
  诗一开始,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 ,岁月无情 。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楚城”,泛指湘鄂一带。诗人把春光(“东风”) 
  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在此,不是春风送我回故乡,而是我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怎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引发的思乡之情,笼盖全篇,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颈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故乡。然而,这只不过像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 ,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 醒来之后 ,蝴蝶还是蝴蝶 ,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 ,家园依旧远在万里之外 ,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 ,月光如水; 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 :“子归 !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悲伤 ,真如李白诗句所谓“ 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 ,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 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楚、愁惨的气氛,令人触景伤情。读着这样的诗句 ,谁能不为异乡漂泊的诗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一联以景传情,下一联则直接诉说思乡之苦。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颔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是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怎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呢!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叹的复杂的心理 ,逼真地表达出来了。“书动经年绝”暗示当 时社会动乱不安 。诗人愁家忧国到“ 华发春唯满镜生”。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将何以解脱?诗的最后两句更耐人寻味。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尾联是倒装,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 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语,深刻地传达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做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徬徨的心理。 
  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 。 诗中没有直接说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 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陈玉兰诗鉴赏 
  生平简介 
  陈玉兰,王驾之妻,生平不详。 
  寄 夫  
  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 
  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 
  寒到君边衣到无? 
  陈玉兰诗鉴赏 
  此诗突出的特色表现在句法上。全诗四句的句法有一个共同处 :每句都包含两层相对或相关的意思。 在大致相同的前提下 ,又有变化。“夫戍边关——妾 在吴”,这是由相对的两层意思构成的,即所谓“当句对 ”的形式。这一对比,就突出了天涯相隔之感。 这个开头是单刀直入式的,点明了题意,说明何以要寄衣 。下面三句都从这里引起。“西风吹妾——妾忧 夫 ”,秋风吹到少妇身上 ,照理说应该引起她自己的寒冷之感 ,但诗句写完“西见吹妾”一层意思后, 接下去不写少妇自己的寒冷之感,而是直接写心理活动“妾忧夫”。前后两层意思中有一个小小的跳跃或转折 ,恰如其分表现出少妇对丈夫体贴入微的心情, 十分形象。此句写“寄衣”的直接原因 。“一行书信 ——千行泪”,这句通过“一行”与“千行”的强烈对照 ,极言纸短情长。“千行泪”包含的感情内容既 有深厚的恩爱,又有强烈的哀怨,情绪复杂。此句写出了“寄”什么 ,不提寒衣是避免与下句重复 ;同时 ,写出了寄衣时的内心活动。“寒到君边——衣到无?”这一句用虚拟、想象的问话语气,与前三句又不同,在少妇心目中仿佛严冬正在和寒衣赛跑,而这竞赛的结果对她很关紧要,十分生动地表现出了少妇心中的操心 。这样,每一句中都可以划一个破折号, 都由两层意思构成,诗的层次就大大丰富了。而同一种句式反复运用 ,在运用中又略有变化,并不呆板, 构成了回环往复 、一唱三叹的语气。声调对于诗歌, 比较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具有更大意义。所谓“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嗟叹”、“永歌”都是指用声调增加诗歌的感染力。试多咏诵几遍,就不难领悟这种一唱三叹的语气在此诗表情上的作用了。 
  构成此诗音韵美的另一特点是句中运用复字。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词的重复。但是,有意识地运用复字,有时能使诗句念起来朗朗上口、动人心弦,造成音乐的美感。如此诗后三句均有复字,而在运用中又有适当变化。第二句两个“妾”字接连出现,前一个“妾”字是第一层意思的结尾,后一个“妾”字则是第二层意思的起始,在全句中,它们是重复,但对相联的两层意思而言 ,它们又形成“顶针”修辞格, 念起来顺溜,有“累累如贯珠”之感,这使那具有跳跃性的前后两层意思通过和谐的音调过渡得十分自然。 
  而三、四两句重叠在第二、第六字上,这不但是每句中构成“句中对”的因素,而且又是整个一联诗句自然成对的构成因素,从而增加了诗的韵律感,有利于表达那种哀愁、缠绵的深情。 
  此外,第一人称的表现手法也值得提出。诗中的“妾”(古代女子自我称呼)当然并不等于作者自己。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 ,并完全用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 通过寄衣前前后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从念夫,到秋风吹起而忧夫,寄衣时和泪修书,一直到寄衣后的挂念,生动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此诗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来表现主题,是运用得比较成功的。            
齐己诗鉴赏 
  生平简介 
  齐己,僧人,益阳人。晚唐著名诗人。存诗十卷。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齐己诗鉴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