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鉴赏大典-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⒎可嵋约般滔铩⑻镌埃以慈艘餐粘龆鳎杖攵ⅲ源纯痛酒印⑷惹椤⑶浊校醒笠缱湃思涮镌吧畹钠ⅰK从吵銮嗄晖跷蕴镌袄秩さ淖非螅悦篮美硐肷畹南蛲!
  诗人舍去了一些纯粹交代事件的细节,将原作的故事情节予以精简、浓缩,并加以抒情,使之诗化。 
  例如,诗一起笔就展现“两岸桃花夹去津”的春景,改变了原作开头的“晋太陵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的叙述文字。在散文中,先写“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后写“忽逢桃花林”。诗中则浓缩为一句“坐看红树不知远”,把忘路之远近与欣赏桃花紧密联系,从而突出了桃源景色之迷人。又如原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一段文字,在诗中浓缩成了“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两句,就将桃源的来由交代清楚了。 
  诗人还在叙事中夹入情韵悠长的咏叹,如“峡里谁知有人事,世间遥望空云山”。尤其是原文结尾:“(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文字简洁,但基本上是叙事。而在诗中,则使情、景、事水乳交融,抒写出渔人离开桃源、怀念桃源、再寻桃源之“事”,峰壑变幻、青溪曲折、云林恍惚之“景”,以及渔人遍寻不得、无限怅惘之“情”。此外,还在字里行间传达出诗人对渔人轻易离开“灵境”的惋惜,对云山路杳的“仙源”的向往,诗意比散文浓了。为了开拓诗境,加浓诗意,王维充分发挥想象,在诗中相继展现出一幅幅流动变幻的形象画面。诗的开篇四句,描绘远山近水,红树青溪,一叶渔舟,在夹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进。这幅“渔舟逐水”的画面,色彩明丽,景致清幽,春意盎然,把人引入优美的诗境之中。“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两句,描绘远处高大的树木仿佛攒聚在蓝天白云间,近处满眼是遍生于千百户人家的繁花、茂竹。画面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云、树、花、竹历历在目,相映成趣,缓缓展现在我们面前。“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一联,写桃源夜景,月光、松影、房栊沉寂,一片恬和静谧气氛;写桃源晨景,朝阳,云彩,鸡鸣犬吠,则是一片喧闹,生机勃勃。写生活情景的“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以“惊”、“闻”、“争”、“集”、“竞、“引”、“问”等一连串动词,逼真传神地表现出桃源人待客的纯朴、热情和对故土的关心,同样荡漾着诗情画意。结尾“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两句,与开头遥相呼应,融情入景,以景结情,渲染出迷茫意境,令人惋惜感喟不已,回味无穷。整首诗的意境,美丽、静谧、闲适、虚幻、奇妙,非常迷人。 
  这首长篇七言歌行,全诗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换韵,韵脚平仄相间,转换自然有致。起、结及中间抒情浓郁的地方均用悠扬悦耳的平声韵。全篇音节和谐,韵致清新,语言婉转流畅,易于上口成诵。很明显,王维吸收了正在发展中的今体诗格律,受骈偶化影响较大,诗中有不少符合今体格律的句子,这就是前人所谓的“运律入古”。同时又发挥古体诗的长处,形式比较灵活,骈散相间,自由转韵,时而用典,采用比较浅近而又华美的语言,带有清新活泼的民歌风味。这种七言歌行,上承“初唐四杰”、刘希夷、张若虚之风,下开中唐白居易、元稹叙事歌行体之先河。前人赞扬说:“王维之作,如上林春晓,芳树微烘,百啭流莺,宫商迭奏。。。非妙于丹青者,其孰能之?矧逎辞情闲畅,音调雅驯,至今人师之诵之,为楷式焉。”(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附录二引《史鉴类编》。 
  清人王士禛对这首诗评价很高,他说:“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维)、韩退之(愈)、王介甫(安石)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池北偶谈》) 
  翁方纲更盛赞说:“ 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 (《石洲诗话》)    
  洛阳女儿行 
  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 
  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 
  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 
  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 
  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 
  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 
  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 
  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 
  妆成只是薰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 
  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 
  贫贱江头自浣纱。 
  王维诗鉴赏 
  洛阳女儿:指莫愁。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中有:“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这里借莫愁泛指唐代贵族妇女。 
  这首诗,题下原注:“时年十六”,是王维青少年时在洛阳生活期间所作。当时,东都洛阳非常富庶繁华,比京师长安有过之而无不及。王维生活在大都市中,与豪门贵戚和贫寒有志之士都有交往,目睹了繁富豪华背后掩盖着的日趋腐化的社会现象,对权贵的骄奢淫逸和贫寒才士的坎坷困顿感触很深,激发他写出一些较有思想意义的作品,《洛阳女儿行》即是其一。 
  这首诗的思想意蕴相当丰富。诗中描写了两个女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揭露了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借贫时西施江头浣纱却无人理会,寄托了贫寒志士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正如清人沈德潜所说: 
  “结意况君子不遇也。”(《唐诗别裁集》)围绕着这一主题,诗人抨击了东都豪门大户骄奢淫逸的生活,谴责了一个花天酒地的青年权贵。他虽然也“自怜碧玉亲教舞”,但并不懂得真正的爱情,无非是将“洛阳女儿”当作消遣的玩物。诗人还渲染“洛阳女儿”成为贵族少妇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香车代步,宝扇送归,十分豪华阔绰。然而,她终日“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薰香坐”,生活无聊、空虚。 
  诗中先写贵族妇女的骄奢空虚生活,运用工笔重彩,细致入微又带点艺术夸张地铺排、渲染,描写她服饰的奢华,住所的富丽,迎娶的排场,丈夫的骄恣,戏娱的无度,交际的频繁。词藻耀艳华彩、富丽堂皇,语言形成与其所表现的内容高度和谐。“狂夫”以下四句,巧妙地使事用典,比类合宜,更发人深思。诗人将自己愤懑不平之情,讽刺谴责之意,融注于刻意的藻饰、渲染之中,只在“戏罢”两句委婉含蓄地点出,却使讽刺揭露的效果更为强烈,可谓入骨三分。 
  结尾写贫贱妇女虽美丽而无人怜爱,江头独自浣纱,虽然仅只淡淡点染两笔,却由于以鲜明的事实,与前面贵族妇女的骄奢生活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显出笔锋犀利,笔力沉厚,犹如异峰突起,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答张五弟 
  王维 
  终南有茅屋, 
  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长闭关, 
  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 
  君但能来相往还。 
  王维诗鉴赏 
  这是诗人中年以后隐居终南山期间写的一首赠答友人的小诗。张五弟,即张湮,唐代书画家,官至刑部员外郎,与王维友好。因排行第五,故称张五弟。 
  此时,诗人仍在朝延任职,但由于对李林甫把持下的黑暗政治不满,不愿同流合污,又不能与他们决裂,因而采取了半官半隐的方式,时常住在终南山中,在清寂的林泉中寻求精神寄托。这首小诗表现了诗人在隐居中寂静安闲的生活情趣,又表达了对志趣相投的友人的真热感情。 
  诗的主旨是要引起友人的兴致,招致他来相聚共乐。诗人首先描写他的隐居之所的清幽。虽是几间茅屋草舍,但面对着巍峨深邃、苍翠欲滴的终南山,开门即可观赏山色。头两句娓娓道来,不加丝毫藻饰,意在引起友人的联想。三、四句进而写自己的隐居生活情趣。从早到晚,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无人打扰,更无机心杂念,煞是悠闲。为了吸引友人到来,又有意写自己终年无客,门虽设而长关,流露出几份寂寞。 
  思念友人前来相伴之意不言而喻。最后两句,又以饮酒、垂钓等赏心乐事相招,直率地表达希望友人能经常来聚会的心愿。全篇以诗代书,写得朴实、自然、亲切。 
  为使友人从字里行间就能体会出自己孤寂而清幽的心境,诗中有意采用重复的字眼和相同的句式。首二句连用两个“终南”,使友人加深印象;突出出门面山的优势。三四句又巧妙地把终南山的“终”字移用来创造给人以悠长、缓慢之感的时间意象。一个“终年”再叠加一个“终日”,两个同一结构的诗句重复、排比,用以烘托寂寞、清闲的心态,使人感到诗人在山中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静静生活下去,对世事不闻不问,甚至不管岁月的流逝,惟一遗憾的是不能与张湮朝夕相处。四个“终字”,两个“长” 
  字的叠用,诗句节奏显得非常缓慢。只有心地十分散淡、安闲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散淡、安闲的诗。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王维诗鉴赏 
  这首诗描绘辋川秋日傍晚的幽美风光,抒写了诗人的隐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