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软件工程思想-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评论:这是梦话。有一篇评论说中国老百姓通过Internet获取信息所付出的代价是美国人的1000倍以上。看一个简单的算术就能明白:中国老百姓的工资不及美国人的十分之一,中国网站的有用信息远不及美国的十分之一,中国Internet传输速率不及美国的十分之一,电话费用又比美国的高。仅此几项乘积,代价已是美国人的1000倍以上。
这个数字说明,很多事情在美国能成功,在中国就难以成功。在Internet这个问题上,存在1000倍的难度,足以扼杀普通公司。
我和同事都是软件专业的博士生,Internet对我们而言就象眼睛与耳朵一样重要。可是连我们也没有条件使用Internet,成了专业的瞎子与聋子,普通老百姓更不用说了。如果没有群众用户,ISP广告给谁看?过不了一年,ISP就得饿死,怎么去产生全球影响?怎么去迎接不久将来的滚滚财源?

三、对“引资方案”第三段的分析与评论
(1)我们经营的网站有2年多历史了。…年经营成本9万元,我只找了一个助手。…全年收入近10万元,虽说不亏,但我无法满足现状。…希望吸取资金200万。…预计年收入1200万至2000万。
  评论:可以看出,他的经营能力为10万/年,是个单干户。怎么能一下子就可以经营“年投资200万,并且预计年收入达千万的企业?”刚学会走路,就夸口能跑得跟子弹一样快,神仙?
(2)增加网站每日求购信息的整编工作,做到任何其它一个网站有的我们都有。
  评论:这句话雅虎公司都不敢夸口。
(3)增加中国及世界经济新闻版块,由每周更新到每日更新。
  评论:他能做到的,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的网站应该早做到了。
(4)建立网上信用卡收帐系统,一旦需要,可立即投入使用。
  评论:这种事情,必须是公安部门、税务部门、银行、系统集成商等一起商量好了后才可以做的。

四、对“引资方案”第四段的分析与评论
   他说自己是萧山人,万向集团也源于萧山,因此他首先选择万向集团。
   评论:他建议万向集团投资互联网,可不是为了万向集团,也不是为了萧山的老百姓,这一点连我们做学生的都明白。商业投资不应该带有太多的感情色彩,即便是万向集团的人提出的方案,如果不可行,也要否决。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全盘否定了该“投资方案”,并建议万向集团不要投资ISP。可惜当初没人否定我开公司时的方案。

4。2。2 可行性分析案例之三
  看了第一个案例,你可能会惋惜。看了第二个案例,你可能觉得好笑。如果看了第三个案例,你肯定会生气。
  1999年1月,有一个民营企业家G先生向我请教一个问题:“我给一个年轻人投资了100万元,建立一家从事环保信息应用开发的软件公司。他曾许诺一年内创利润上千万元,可是才过去5个月,他就把100万元用完了,什么也没挣到。我实在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请你帮我分析分析。”
  这位G先生年龄有我的2。5倍,曾在西北当过几十年的技术兵,性格豪爽。他投资的那个年轻人叫Y(以下称Y经理),自称有英国的管理学文凭,能对公司的市场、技术、管理一把抓。G先生喜欢说“钱我没问题”,于是想也不想就投了100万元,并且给Y经理40%的股份。
  G先生请Y经理到家里坐谈。我那时突然狡猾起来,自称是G先生的远房亲戚,在浙大读半导体物理,特羡慕那些做软件的同龄人,渴望听听Y经理的高见。Y经理果然信口开河,滔滔不绝,连绵不断,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我激动地想去参观他的公司和产品,并表示要抛弃物理专业,立马转向软件专业。Y经理得意而笑:“对于IT行业你就不懂了,我们经营的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产品,这是国外最先进的思想。你可以来参观我的公司,但你看不到具体的东西,只能用心去领会。”这屁话比曹元朗(《围城》)的诗还臭。我搞软件只有8年功夫,说我不懂IT行业并不过分。可我读了10年大学都没听到过如此“先进”的思想。如果这是英国管理学教育的成果,我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这个曾经是“日不落帝国”的衰败的真真原因,有必要找英国首相切磋一番。
  我对G先生说:“Y经理根本不懂技术,为人极其浮夸。应马上关闭公司,以绝后患。那100万元你也亏得起,就买个教训吧。”
  G先生说:“钱我没问题,那100万元就算我在澳门赌博输掉了。”
  1999年5月,G先生又来找我请教另一个问题。
  他说:“小林啊,你上次说得很有道理,我接受了教训。”
  我说:“那是好事,不论年龄大小,知错就改总是好孩子嘛。”
  他叹了一口气:“最近几个月,Y经理又花了我100万元。”
  我当时差点给噎死,气凶凶地训G先生:“我早跟您讲过,Y经理不是好东西,叫你关闭公司你不听,你老说钱没问题,亏你200万元活该。”
  老先生象犯了错误的小孩子:“Y经理每一次向我要钱时,都拍拍胸脯保证下个月就有利润,所以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掏钱给他,希望能救活软件公司。现在该怎么办?”
  一个有20名职员的软件公司,程序员只有三四个,连“十羊九牧”都不如。200万元的财务报表中,有100多万元用于吃喝玩乐和行贿。这种公司完全无药可救。台湾的李敖曾说过:“当你没法扶一个人上马时,也许应该拉他下马”。从5月份到8月份,我行侠仗义,替G先生清理软件公司,根除Y经理这些败类。
  可是难哪,因为G先生投资的公司根本不把G先生放在眼里,又岂能让我插手。就在我想方设法卡住Y经理的脖子时,Y经理总能从G先生那里挖出钱。G先生就象被吸血鬼附身,却仍存幻想:“如果吸血鬼能治好我的病,就让它再吸些血吧。”
  Y经理又和一个来自深圳的骗子H想了注意,教唆G先生再投资100万元新建一个“指纹”公司,说利润将比环保信息的应用开发更加可观(估计要用亿来度量)。就在他们准备鉴合同之际,我偶而路过,发现异常,便强行阻止。
  G先生是个好人,但太顽固。好几次我气极想撒手不管,但又不忍心好人被坏人欺负。我曾请求G先生:“我求您别再说钱没有问题,您的私人财产会被人骗光。请让我把这漏洞堵住吧,好让我安心地回学校做完博士学位论文。”
  到8月份,我和G先生的两个儿子,伙同黑社会的朋友,强行把那个软件公司搬回G先生的工厂中,辞退所有员工。现在那个软件公司被别人接管,仍然半死不活,好在每月亏损不过几万元,G先生承受得起,我就不再去碰G先生的伤疤。
  我以前从未玩过与人勾心斗角的游戏,此三个月的经历让我疲惫不堪。那个软件公司的员工曾透露,Y经理的英国文凭大约是在上海或杭州某个大专培训班里混来的,《围城》中的方鸿渐买美国克莱顿大学博士文凭尚知羞耻,而Y经理却趾高气扬。害得我平白无故为英国教育界担心,回想起英国鬼子曾打劫过中国,倍感耻辱。
  G先生是正人君子,不防小人,实在不是现代的商人。我和他成了忘年交。G先生第一次见到我时问我工资几何,我答曰:“300元,够买几本书。”G先生甚为着急:“这样的条件怎么能生活?你就搬到我家来住吧,我家条件好,你可以安心地学习,将来可为国家多作贡献。”后来他几次相邀,我就看在国家的份上住入他家。自从读中学以来,我第一次享受食来张嘴,不用洗衣的奢侈。唯一的麻烦是我得向很多朋友解释:“我不是被别人养起来了,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不得已才这么做的。G先生是男的不是女的,并且没有待出嫁的女儿。”

4。3 需求分析为什么困难

  有几种原因使需求分析变得困难:(1)客户说不清楚需求;(2)需求自身经常变动;(3)分析人员或客户理解有误。

4。3。1 客户说不清楚需求
  有些客户对需求只有朦胧的感觉,当然说不清楚具体的需求。例如全国各地的很多政府机构在搞网络建设,这些单位的领导和办公人员大多不清楚计算机网络有什么用,反而要软件系统分析人员替他们设想需求。这类工程的需求是如此的主观,以致产生很多贪污腐败现象。
  有些客户心里非常清楚想要什么,但却说不明白。读者可能很不以为然。就举日常生活的事例吧,比如说买鞋子。我们非常了解自已的脚,但没法说清楚脚的大小和形状。只能拿鞋子去试,试穿时感觉到舒服才会买鞋(居然也有神通广大的售货员,看一眼客户的手,就知道应该穿什么样的鞋)。
  如果客户本身就懂软件开发,能把需求说得清清楚楚,这样的需求分析将会非常轻松、愉快。如果客户全不懂软件,但信任软件开发方,这事也好办。分析人员可以引导客户,先阐述常规的需求,再由客户否定不需要的,最终确定客户真正的需求。最怕的就是“不懂装懂”或者“半懂充内行”的客户,他们会提出不切实际的需求。如果这些客户甚至觉得自己是上帝的爸爸,那么沟通和协商都会很困难。

4。3。2 需求自身经常变动
  唐僧曾说:“妖要是有了仁慈之心,就不再是妖,是人妖。”(《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连妖都会变心,别说人了。所以喜新厌旧乃人之常情,世界也因此变得多姿多彩。
  软件的需求会变化吗?
  答:据历史记载,没有一个软件的需求改动少于三次。唯一只改动需求两次的客户是个死人。这个可怜的家伙还是在运送第三次需求的路上被车子撞死的。'Cline 1995'
  让我们先接受“需求会变动”这个事实吧,免得在需求变动时惊慌失措。明白“需求会变动”这个道理后,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就要留点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