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联合舰队的覆灭-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军所拥有的全部兵力,决心一举将麦克阿瑟的登陆部队歼灭于莱特湾滩头。为实现这一极其重要的作战目的,在兵力安排方面,水上部队出动“大和”、“武藏”自不必说,小泽的机动部队也全力参战。另外,还投进了西村舰队、志摩舰队以及潜艇部队的大部分,进而,基地航空兵部队还动员了大西中将的第五军、福留繁中将的第六军等精锐部队出击。因此,以其作战规模而言,是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斗。
  这次海上战斗是在三个不同的海面上展开的,它不但要求各舰队之间要有密切的配合,还迫切地期望能够得到基地航空兵和潜艇部队的协助。因此,要做到统一指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当然,最理想的是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战况来决定各舰队和各部队如何前进或后撤,如果指挥官们能够依靠肉眼观察战局,迅速下达命令,自然是美不胜言。然而,由于战场广阔,肉眼实际上是无能为力的,但是,若能及时进行电讯联系,抓住时机果断行动,肯定能够奏效。而实际上,各支舰队在根本不掌握友军行动的情况下,盲目行进在数天前所制定的作战路线上,这样,怎么会取得理想的战果呢?
  再说,当时小泽的机动部队已经巧妙地把敌机动部队诱至北方海域——完全实现了预订的作战目的——以减轻栗田舰队的压力,协助栗田突进莱特湾。遗憾的是,栗田舰队对此一无所知。昭和19年10月24日至25日,在这两天的激战中,如果栗田得知小泽舰队诱敌成功的消息,他也许会采取更加理想的作战行动。结果,正因为小泽的旗舰“瑞鹤”号的桅杆过低,通讯能力薄弱,关于“诱饵”已经成功地吸引了哈尔西舰队的重要情报没有到达神奈川的日吉台,因而,日吉台方面没有通报给栗田舰队,这也是很自然的。同时,栗田在两天的苦战中也没有从驻菲律宾的日本航空兵基地那里得到任何情报和支援,它完全是一支孤立无援的舰队,只好自行其事,因而导致一败涂地的结局。
  四)美军指挥官坐镇陆地——海上指挥还是陆地指挥
  鉴于上述战况,加之一般的军事常识,专家们极力申述,认为在马尼拉或达沃建立司令部直接指挥海战才是正确的途径。于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准备飞往菲律宾群岛。
  当时,海上有4位中将,陆地有两位中将,他们作为司令长官肩负着指挥莱特湾决战的重任。10月25日战斗进入白热化的那一天,这些司令长官都位于直径为200海里的圆内各点,但他们相互之间却无任何联络,各自为战。而作为战斗指挥中心的联合舰队司令部却在离开战场2000海里以上的日吉台发布作战命令。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进行统一的指挥,不失时机地发布切实可行的命令,是完全不可能的。据闻,丰田大将曾一度准备亲自飞往菲律宾指挥战斗,但是,参谋们苦口婆心地向丰田说明日吉台拥有有利的通讯条件(此事发生在丰田从台湾回来不久)。就这样,丰田被劝阻了。从丰田本人的斗志来看,这也是完全可能的。
  另外,莱特湾作战采取的方式是驱使整个舰队“杀入港湾”,实施史无前例的鲁莽作战。为此,在栗田舰队官兵中发生了强烈的反响。当时,司令部把剩余的全部力量——战列舰9艘、航空母舰4艘、重型巡洋舰11艘、轻型巡洋舰6艘,驱逐舰35艘、潜艇9艘——拼凑起来,以“沉没”为前提下达了这一道最后的战斗命令,企图使负有盛名的日本舰队“光荣地去死”。因此,舰队司令长官说,如果是那样,就应该让将旗高高地飘扬在全舰队的旗舰上,做好果断地战死沙场的思想准备。
  虽说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在当时,官兵们的认识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作为全军的指挥,不论是乘坐第二舰队的“大和”还是第三舰队的“瑞鹤”都将是片面的。大多数主张还是以进抵马尼拉,掌握全面战况为最佳方案。然而,到昭和20年4月的“菊水作战”时,情况则完全不同了。尚能称作“舰队”的仅有第二舰队,其阵容是:战列舰1艘,轻型巡洋舰1艘,驱逐舰8艘——可谓衰败不堪,这就是“联合舰队现有的全部作战实力”。他们奉司令部之命参加冲绳之战,而这一战实际上就是最后的自杀。以军事常识来判断,只供给单程燃料,要想到达冲绳之后再返回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一旦到达了冲绳,“大和”必定陷入与数十艘敌舰作战的困境,“大和”除被击沉之外,别无他途。实际上,这一战只不过是为帝国海军的最后覆灭举行葬礼。只有海军将官们乘坐“大和”光荣地战死于第一线,这才是粉饰帝国海军覆灭的最好途径。象这样的议论当时在海军中几乎沸腾了,至今尚有余音。“正成未抵凑川”的讽刺之语至今还在流传着。
  起初,丰田、草鹿(参谋长)并没有同意这一自杀作战。之后,鉴于冲绳一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上那些强调冲绳之战重要意义的主要参谋们持强硬态度,这才不得不点头同意。而且,丰田一再主张亲临战场指挥作战,但是,由于参谋们的劝阻,终于作罢,最后,丰田决定在九州指挥——这就是当时的内幕。而战场的现实情况是,被称之为“菊水作战”的“菊水”之旗没有飘扬在“凑川”的战场上,没有激发起官兵们的斗志。
  说起“菊水”之旗,它和“Z旗”有类似之处。众所周知,“Z旗”的含意是:“皇国兴废,在此一战,我军将士务必全力奋战”。这对年轻人来说也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这是在日俄战争中,双方舰队在对马海峡的激战中,东乡元帅挂在联合舰队旗舰“三笠”号桅杆上的战旗。这面颇负盛名的旗帜象征着日本海军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奇怪的是,这面“Z旗”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一次也没有在联合舰队的旗舰上出现过,而代之挂“Z旗”的方法是打电报。战争中,联合舰队司令部曾在下列海战中拍发过3次电报,命令舰队挂“Z旗”,即奇袭珍珠港、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奇袭珍珠港时,山本五十六司令长官正在广岛湾;马里亚纳海战时,丰田司令长官在孤舰“大淀”上;莱特湾海战时,丰田司令长官在日吉台。
  以电报命令悬挂“Z旗”,给人的感觉就宛如联合舰队司令部在陆地上一样。当然,如果接到司令部挂“Z旗”的电报,收报舰队的司令官将以代理人的身份在旗舰上挂起“Z旗”,但是,如果在“Z旗”下面凝视敌人的指挥官不是东乡元帅的继承者,那么,要激起官兵们奋起作战的斗志,也许并不那么容易。这作为人的感情,也是不难理解的。
  我们再来看一看敌方。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在夏威夷的司令部里指挥作战,美国海军司令金上将经常在华盛顿坐镇,在前线,美机动部队的司令官不是以航空母舰为旗舰,而是乘坐护卫部队的战舰。这样看来,日本海军把司令部设在日吉台是采取了美国海军的作法,这倒是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战争指挥方式。因此,似乎还是不要太拘泥于联合舰队的盛名及其历史为宜。
  五)世界第一流海军的崛起——加快步伐,急起直追
  回顾过去,日本竟然能够建立起居世界第三位的海军。不!所谓第三位,只是从平均数的角度来计算的,实际上,在海军战斗力的各项中,日本海军保持着若干项“世界第一”的纪录。仔细分析起来,就日本国力而言,在“生产力”、“持久性”、“资源”这三大方面均处于劣势,因而,就其海军实力而言,落后于英美,但日本在“造舰”、“武器”、“战术”等方面则比英美要高明得多。
  假如在一年内便可决定整个战争的胜负,也许日本海军能获全胜,至少也能打个平局。在昭和16、17年的战局中,日本还稳坐胜利者的宝座。然而,当战争打了3年零9个多月的时候,上述三大要素对于日本来说,正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科学技术方面,日本海军早在开战前的两年就准备研制雷达了,甚至在开战前不久峻工的航空母舰“瑞鹤”号上,就已经装上了试验性的雷达(在昭和17年5月的珊瑚海海战中就是用雷达捕捉敌机的),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和进行批量生产的设备,再加上当局对此毫不热心,事情也就被搁置起来了。回想起来,真是悔恨莫及。另外,在战前,有的青年技术军官曾信心百倍地申请建造喷气式飞机、火箭,不料被有关当局驳回,方案被葬送了。
  关于建造原子弹一事,日本早在昭和16年就以进行B研究为名开始了。昭和17年,由本部门以外的人员加上仁科芳雄、长冈半太郎等权威人士组成了委员会,并着手向缅甸和朝鲜购买铀矿石,使研制工作走出了可喜的一步。该委员会会费年额仅2000日元'译者注:原文如此,疑误。',在当时,这笔费用是不成问题的,只是由于上级机关态度冷淡,加之财力毕竟有限,试制工作终于在进退维谷中告吹。由此看来,日本对于发展科技并不是反应迟钝,只要给予重视与引导,是完全能够做出成就的。
  与此相反,就现实而言,作为海军势力最主要的标志——军舰、大炮、飞机、鱼雷等武器,不夸张地说,基本上是凌驾于美英之上的,尤其是日本的“九三式”高压氧气鱼雷,同美英的鱼雷相比,具有相当大的威力。无论是军舰、大炮、飞机、炸弹,其性能与英美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超大型战舰“大和”“武藏”以及超大型航空母舰“信浓”,则是首屈一指,举世无双的。若将日本与美英同类型舰只相比较(譬如万吨重型巡洋舰),则有明显的差别,这在绪论中已经有所介绍,但为了便于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在此,列表供读者参考。
  国名 舰名 炮数 鱼雷数 速度 防御性能
  日本 那智 8英寸炮10门 24英寸 14万马力 舷侧钢板厚4英寸
  英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