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世界好些了吗 作者: 吴虹飞-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于吴虹飞在没有发问之前,就已先天让文字与提问有了卖点;而且,我们也可以认定,吴虹飞也基本属于“好玩的”人,虽然在提问中时常故作深沉,但本性难移,“好玩”对“好玩”,于是文字便闪了光。 
        
        一直忘了说的是,吴虹飞乐队的名字,也和幸福有关,叫“幸福大街”。或许,阿飞姑娘是希望走在音乐的道路上,能不断看到幸福的风景吧!但不知,和这么多“好玩的”人问答之后,会不会转变一些看法?其实,走在“好玩的”人群中间,才是走在真正的幸福大街上,美好的人生与人性才是最好的风景。当然,吴虹飞会继续针对幸福发问下去。但其实关于幸福,从别人那里获得的诠释,只是答案的一方面;最关键的,是来自自己内心的回答。而内心的回答,是在音乐中,还是在文字里,或是在忽然安静时?或许哪一天,吴虹飞会说给我们听。 
        
        2006年10月     
     
      第55节:马晓春序       
        马晓春序   
        一个“笨”记者和一个聪明人   
        认识吴虹飞大概是在2004年夏天。那时《南方人物周刊》刚创刊,我也刚刚出了一本新书——《黑白之间: 
      十二败局反思》。杂志社让她来采访我,而她并不认识我,绕了几道弯才找到我。我们约了在棋院见面。   
        看得出她不懂围棋,因为她一边拿着我写的书,一边拿着密密麻麻的采访提纲,有时提的问题的确很外行,不过还算顺利。   
        将近一个小时,采访宣告结束。令我吃惊的是,她在临走前送给我一张CD: 眼前的这位记者居然是一位摇滚乐队的主唱!关于这位主唱的介绍是: 
      清华大学的双学士、硕士,作家,出过好几本书……   
        访谈后来发表在《南方人物周刊》上,据说非常成功,被不少杂志报纸转载。通过这篇报道,吴虹飞在体育界,至少在棋界变得小有名气了。   
        她是一个诚实的记者。就当今的体育界而言,她往往要吃亏。我记得去年她有一次飞到湘西凤凰,奉命采访李昌镐。当时记者们都围着李昌镐七嘴八舌地问问题,第二天反正都见了报,吴虹飞却不知所云,半天没有吭声。我嘲笑她说,有些人根本就没采访,也能编出一整版,你这又是何苦?她却很认真地说,我听了那些问题了,都是不中要害的,我觉得还是要坐下来好好谈。那一次因为李昌镐太忙,她没能约到专访,结果据她说,因为没能完成任务,自己出了路费。 
        
        其实,在当今新闻界尤其是体育记者圈里,不要说问几个问题就编出一篇长文来,还有些根本没有此事就完全造假的报道。而吴虹飞是问了很多的问题,却不是很懂得“引经据典”,自由发挥,做了许多“无用功”,实在是有些“笨”。 
        
        但也许正是因为“笨”,有些不容易采访到的人,却坐到了她面前。我想,不管初衷如何,她对待职业的态度是诚恳的、充满耐心的。《南方人物周刊》近几年成了一本很受读者欢迎的刊物,这和吴虹飞们的努力和诚恳是分不开的。 
        
        去年夏天,她去了美国旅行。我就很奇怪: 
      一个单身女子,没有任何公派,属于最难通过签证的那类人,不知老美是怎么放心让她去的?后来她告诉我,她一进去就对签证官说,我是一个摇滚歌手,也是一个作家,我想去美国看摇滚乐演出。大概别人是看到了她的诚实,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给她签了。 
        
        十一月份她过生日,曾给我打电话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她同月同日生。我就开玩笑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我知道,我看过他的《罪与罚》;但你的小说,一会儿这个死了,一会儿那个死了,我一直没看明白,看来你和陀氏太不沾边了。 
        
        在这个浮夸的年代,大家都需要有主动“秀”自己的勇气。我觉得吴虹飞其实有些偏内向,不是很善于表现自己。至于她的采访写得怎么样,我推荐大家看看这本访谈录,这是从她三年记者生涯的四十五万多字里精选出来的。除了棋界,书中还写了许多文学、音乐、电影、学界里的知名人物,这些都是很宝贵的。她尽量生动、贴切、翔实地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好些了吗?》是她的第一本访谈录,我认为她写得非常精彩,希望以后能够看到第二本、第三本。 
        
        2006年11月     
      
      第56节:作者后记       
        作者后记   
        做记者是偶然。2003年的10月,一个朋友邀请我给《新京报》写专栏,当时这家报纸还没有创刊。后来文化副刊的负责人说,何不来做记者呢?   
        这个我真是没想过。那时我刚离开学校,在一个国营出版社不知所云地混日子。我就去面试了,很心跳。人家问,你有什么经验?我简直是无言以对: 
      我没什么经验,而且也不是很善于辞令。但还是做了记者,做的是最不好写的人物专访。《新京报》的口述个人史,始于我,却发扬于后来的同事们。   
        我虽然在学校辅修过一些新闻课,也假装训练过倒三角体和“5W”,而后来清华的传播学院也是发扬光大,令人始料不及,我却没有得到它的真传。我第一个采访对象是三联书店的总经理沈昌文。虽然沈公风趣幽默,人也和蔼,还用旧上海的派头叫我“吴小姐”,我还是紧张得有些哆嗦。打开录音笔,沈公滔滔不绝地讲了四个小时,我还在美术馆街蹭了他一顿饭。回去一整理,叫“不良老年忏悔录”,红白恋人的事情都写上了,八卦得很,而大家都赞赏沈公之放肆大胆。后来我还邀请沈公参加我们的唱片首发式。那个酒吧乌烟瘴气,喧哗嘈杂,各路人马都在,沈公单枪匹马前来,混迹牛鬼蛇神当中。他真不愧是见过大场面的,端的是处乱不惊,这个我很佩服。 
        
        音乐是我的最爱,不能侍奉它,怕是人力天意之不逮,而工作是另一个;我喜欢把这些截然分开。后者很像是一个过分严肃的朋友,经常让我诚惶诚恐。可是我依然感激我的工作,它帮助我渡过自我的难关,当然也给我带来过额外的焦虑。可是谁不焦虑呢?在这个神经质的世界。 
        
        我因为性格愚驽,经常口不择言。比方说,和艾未未聊天,就问,艾青是你爸爸吧?他就有些讥讽地说,他其实是我舅舅。我竟然没头没脑地顺口说,哦,我一直以为他是你爸爸。 
        
        但他还是好。他率领大队人马来看我演出,一口气买了我20张碟,甩出四张大团结来。于是我大热天的背着乐队的光盘送给他,走在路上,跟个倒卖光盘的人似的。他还担心地发短信说: 
      不要卖掉呀!   
        做人物记者一晃就是三年。我其实是一个有点内向的人,居然做了记者,而且居然做了这么久,我自己都想不到。其实到了2006年的3月份,我的主编凭着一种浪漫的、一厢情愿的想法,要给我“创作的自由”,我于是没有了薪金,在之后的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依靠那一点点的稿费(我只给一家杂志写稿,因为写稿太累了,没法写其他的了),我其实一直入不敷出,不停地搬家。我的书堆在箱子里,太沉了,有时候到了夜晚,也是惶恐地扪心自问: 
      这三年,写了47万字的采访,没有做出一张专辑,没有写出一本像样的小说,就浪费在劳碌和奔波上,值得吗?    
        所谓才华,不过是风,在最年轻的时候,浪费了就浪费了。我用的是我最不擅长的一面,和主流接洽,努力和人们对话。是否值得我不知道,但我已经尽力。我并非人情练达之人,访谈没有什么寒暄,也只是提些职业性的问题;有时东拉西扯,倒是令一些受访者有些疑惑呢!我曾经对一个同事说,其实我采访人的时候,经常大脑一片空白,别人说什么,我都记不住。那个同事很惊讶地说: 
      你是怎么修炼到这样的境界的?而在恍惚之间,完成此书,却是经过了字字推敲。这本书,其实写得都很平和,我一直想这样给这本书取名字: 这个世界好些了吗?  
       
        1999年秋天,乐队“幸福大街”成立。2000年春天,遇见男友。2001年底,乐队签约。2002年9月,录音完毕。然后是学位延期,男友结婚,我苟且于国营出版社,唱片迟发,居无定所。2003年11月,《新京报》创刊,我在《新京报》;2004年4月,《南方人物周刊》创刊,我在《南方人物周刊》。2005年5月,新发的唱片两万张遍布全国,虽印制有些粗劣,但我心满意足。如是八年过去,波澜不惊。感谢工作,容我栖身,让我可以在劳累之余,转身再带乐队。我想重做一支民谣乐队,以完成我的心愿。我很怕老,怕我不能再爱。 
        
        我要感谢以下这些人: 
      《南方人物周刊》的徐列老师,杨子、万静波老师,是他们的宽容,令我有了发挥的余地;《新京报》的李多钰,是她带我入行。我从此以笔为生,真是宿命。   
        还有我的英俊的、长满青春痘的同事王年华;提供图片的娄林伟、姜晓明、郑萍萍。和他们共事,我很愉快。     
   
      第57节:书评1 越走越好       
        书评1   
        越走越好   
        陈艳   
        这个世界好些了吗?这个显得有些突兀的问题成为了一本名人访谈录的书名,由此使得这本书在这个日益彰显个性的时代有了几分异样的光彩。在大多数人都在算计自己物质获得的今天,能执着地叩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