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求生记-第4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仁点了点头,忽然想起了什么向貂婵道:“阿秀,反正我们已经到了这里,不如你再陪我去一趟颖川吧?”   
貂婵奇道:“颖川?你突然间想去颖川干什么?”   
陆仁轻叹道:“我想去拜祭一下老郭。这里离弈儿告诉我的老郭下葬的地方并不算远,走得快些来回也就是三天。醉露书院拜祭之后,我们马上就赶回夷泉去。”   
貂婵望了陆仁许久,点头道:“好吧。我陪你去。回想一下当年我们两个能够重逢,也多亏了有郭祭酒从中安排,如今离得这么近,去拜祭一下也是应该的……嗯?”   
“怎么了?”   
貂婵快步走到窗前,轻轻推开一丝窗缝向外观看。陆仁警觉地伸手去取剑,怕是他们两个出了什么纰漏被人认了出来。不过很快貂婵就转回过身来笑道:“你紧张什么?真要有什么事我会比你先取剑。”   
“那你在看什么?”   
貂婵推开了窗户。仰望天空道:“你看,下雪了。自从你到夷州之后,我已经不知有多少年没看过雪了……雪过天必晴,你想去拜祭郭祭酒。看来还真赶上了好天气。”   
——————   
此刻的许昌城中,一夜没睡的荀彧也披着棉衣站在书房门前观望雪景。身后桌几上写给曹操的书信已经写好,只等天一亮就要着人送去城。手头上的一件要紧事算是办完,荀彧一边看着雪景一边在思索着当夜和陆仁所谈的那些话,心中有着一份很深地疑虑与担忧。   
所谓的疑虑,是荀彧真的有些搞不懂陆仁长久以来到底是想干什么。荀彧很清楚陆仁是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同时又自知没有那种能力地人,或许占据三州之地当一个刘表那样的“自守之贼”。然后再扮演一个哪边势大就倒向哪边的墙头草会是最好的安生之计。但事实上陆仁从来就没有这样做过,夷州并入大汉版图之后,陆仁的手很快就伸向了泉州,紧接着整个交州又落入陆仁的手中,连带着士也被轰到海外新开了一个汶州。现在陆仁地势力范围到底有多大。荀彧根本就心中没底,天晓得陆仁是不是还有别的不为人知地海外领地(事实是陆仁已经基本上控制了整个东南亚的香料群岛)。按说陆仁如果不介入中原的诸候纷争,躲去哪个海外领地称王称霸的。相信会比中原任何一个诸候都过得逍遥自在,而且这也才符合陆仁本身的心性才对。但是陆仁显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在各方诸候之间都插一脚进去。   
初时荀彧以为陆仁这样做只是为了借诸候纷争来以商取利,但是后来荀彧知道了陆仁有一种想用自己地办法来阻制战争的打算。就实际效果而言,陆仁的做法当真有些可怕,最近三年中按荀彧地调查报告,陆仁光是从曹操的领地里前前后后就抽走了十多万的人口,而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曹操与荀彧的惊吓之余,原本与陆仁之间以人口来交换物资的交易也已经全面停止,同时加大了内政方面利民的幅度来保证移民数字的逐步减少。曹操如此,刘备与孙权那里也同样如此。可是这样一来,军需方面对陆仁夷泉商业供给的需求量也上升了不少。于是这时开始,荀彧又在猜测陆仁就是想尽可能的减少中原诸候争霸的战争数量。   
直到今天,陆仁突然又冒了出来,摆出了一副大汉忠臣的样子,想和他一起阻止曹操称公与之后可能会发生的事,荀彧就真的被陆仁搞迷糊了。说实话,荀彧看得出陆仁一直以来对汉室都并不算是很重视。前前后后做了那么多有利于汉室声威的事是不假,不过怎么看怎么像是在提升陆仁本身的名望而已,真要说陆仁一直在为汉室尽心尽力,荀彧是死都不会相信的。举个例子来说,陆仁当初还是尚书仆射的时候,就曾经在荀彧面前戏称献帝为“不懂事的小娃娃”,这种不客气的语调闹得荀彧当时都差点和陆仁翻脸。   
“这个陆仁到底是想干什么?平天下还是在乱天下?”   
这就是荀彧的疑虑,也是一个现代人与古代人之间思想观念上最根本的差异。   
至于担心就好说得多。   
荀彧回想起当初,陆仁在大事方面几乎是“言无不中”,在这方面荀彧都对陆仁有些盲从。陆仁既然赶来和荀彧说曹操称公是谁   
不了的事,那就肯定是铁定不会错了。而且荀彧自面来分析一下,确实如陆仁所说的那样,自己能够拦挡得住的机会十分之渺茫。荀彧选择留下来,除去本身对曹操还有一线希望。同时追随了曹操十几年,怎么说都有些不忍相离之外,更多的到是想尽一尽最后地努力。   
只是在陆仁临去时说的一句话着实有点让荀彧心惊:“荀公,你这样做无疑是在自寻死路。你再这样不顾一切的劝阻下去,根本就是在逼曹公杀你。当然曹公在明面上不会对你动手,应该会是用其他的方面让你自尽。对他来说这样也是给你最后的几分颜面。荀公,我最后再劝诫你一句,当哪天曹公决定对你动手时,内庭中最后的汉室力量就全完了。儿这次我不带回交州去。就留在你地身边。当你遇到那一天的时候,粲儿会有办法救你出来的。”   
不知不觉中荀彧在门前站了许久,直到天色已经全亮,早起的侍从赶来书房打扫时荀彧才回过神来。再想想陆仁提出地那个以外部力量去抑制曹操的想法,荀彧只是摇了摇头心道:“他这法子真的会管用吗?如若真的出现那么一天,天下岂不是又要乱作一团?”   
两头为难间苦思无计。荀彧看看天,大声吩咐道:“来人。速将信函送去城!”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已经到了建安十七年的春二月。荀彧一如既往的在许昌尚书府衙里准备着司隶各地地春耕大计,忽然曹操派来的信使至,要求荀彧马上准备好一大批地粮草先行送往郡,曹操要出兵合肥攻打孙权。   
同时还要求荀彧离开许昌。随军参丞相军事。   
这本来并不算是什么大事,往年曹操要出兵哪里,大军所需的粮草都是由荀彧来主理的。不过这一次。荀彧在听到后面要他随军参谋军事的时候,心中猛然一紧,暗想道:“真没想到啊!这事会来得这么快!”   
荀彧常年坐镇在后方主理内政,曹操出征哪里从来就没有带上过他。现在突然一下要荀彧离开常年坐镇的要地许昌,还要随军参务荀彧并不擅长地军务,这能说明什么!?   
用力的攥紧了双拳,荀彧恭敬领命,发付信使先行归还后荀彧便在府衙中开始准备粮草的事,同时唤过陈群,把尚书府中所有地权力都移交给陈群来主理。交待妥当,荀彧回到家中书房,看了看书房中众多的书籍绣简,长叹数声之后把荀粲唤到了身边道:“粲儿,你师傅交待过你些什么?”   
荀粲低声把陆仁的定计说了一遍,荀彧点头道:“为父要先去郡送粮劳军,你暂留在家中……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晚一些再赶去郡不迟。为父再交待你一句,待为父离开许昌的第三天,你……把这书房中的书简全数焚毁,一卷不留!”   
荀粲大惊道:“这里都是父亲十数年来的心血之作,为何要如此?”   
荀彧摇头道:“留之无用,反误国矣。此乃父命,汝断不可违!”   
荀粲扁了扁小嘴,点头应下。   
荀彧抬头望望天,心道:“义浩说的那个东西,是不是我一到郡就会收到?曹孟德,我一生阅人无数,可谓从未看走过眼,没想到唯独会在你这里犯下大错……也罢,如果不逼我,你我主臣如故;若你真的逼我,就不要怪我不念旧情。我荀文若是大汉臣子,不是魏吏!”   
建安十七年春三月,荀彧押运着大批的粮草来到郡,才到不久就病倒在床上。曹操要征讨合肥并不须要经过郡,取道寿春比较近,因此郡的粮草只要运到寿春就可以了。听闻荀彧病倒之讯后,曹操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快马赶来探望,只是派了个近侍过来问候一下而已。当近侍回报曹操说荀彧似乎病得很重,曹操只是冷冷的哼了一声,令人取过一物交给近侍道:“兵贵神速,孤统领大军不可轻离,不能亲自探望文若,只能馈以珍食聊表心意。汝带此食盒,再赶去文若那里一趟,为孤传递心意。”   
这个食盒没过几天便传递到了荀彧的手上。挥退近侍,荀彧在病榻上打开了这个盒子,里面却空无一物,荀彧摇头苦笑道:“君臣十数载,至今日却不想如此!曹孟德,你既以我为无用之物,我又何必再苦心强求?也罢,你我君臣之缘,就此恩断义绝吧……想不到义浩竟然会料得这么准。或许他口中之策,真的能有机会达成,那我还担心什么?”   
一念至此,荀彧缓缓的自病床上坐起身,向门外唤道:“来人,去把儿唤来!”此刻的荀彧,并不像是有半分的疾病在身……   
第三卷   
第八十三回 … 惊略   
国县,曹操出生的地方。醉露书院历史上曹操在官渡之战是不遗余力全面支持曹操的大后方,史书上亦有“青壮执兵,老幼负粮”这一说法。曹操在统一北方,实力日渐雄厚之后,对这块生土总是会免税免役,也因此县相比别处,百姓的生活要富庶不少,相对来说也要安定得多。只是在某个深夜,一阵阵凌乱的马蹄声打破了这里应有的和谐。   
“启禀丞相,荀令君已不知所踪!于其床榻上有留书一封,请丞相过目!”   
一路疾驰而来的曹操在马上犹自喘着气,一旁的许褚从侍从手中接过信函再转交给曹操。曹操展开借着火光细看过后,暴怒中把信函扯得粉碎,指着跪在荀彧在县暂居的驿馆门前的几个侍从大骂道:“你们这些混帐!孤当时是如何交待于你们的,嗯!?你们这些无能的废物,留之何用!许仲康!”   
许褚楞了一下望向曹操。只见曹操冷冷的比了个杀的手势,许褚这才会意,带了几个人把那几个侍人拖了下去。   
曹操仍在暴怒之中,一旁一个三十来岁相貌阴沉的谋士凑了上来低声道:“主公,吾料荀文若定然尚未走远,若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