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城市安全警告-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成死亡的比例为80%~85%。火灾发生后到底含有哪些有害成分呢?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迪隆报告说:不同的“天然”物质如木材、羊毛以及人工生产的塑料和橡胶等在燃烧时主要是微粒碳,像阴燃的木材其含碳量可达64%~85%,而高分子材料随着焰燃温度的升高,烟雾的含碳量明显增大。现代建筑普遍使用高档装饰材料,尤其是有机高分子材料,一旦遇火灾,很容易产生有毒气体。在火灾现场,受困人员如果首先想到防止烟雾中毒,其次是防微粒碳和缺氧,很多人都可以保存自己的生命。    
    


脆弱的城市生命线电力安全,一把高悬的利剑(1)

    停电瘫痪,停水瘫痪,塞车瘫痪。劣质缆线仿佛埋在家里的地雷,城市燃气就像身边的火药库,登上可能升往天堂的飞机,坐进也许开往地狱的地铁,城市的生命线比林妹妹还弱不禁风,胆战心惊的都市人,惶恐而又无奈。    
    当前全国电煤供应很不乐观,发电机组几乎全部满负荷运行,电力供应更面临电力系统备用容量不足的安全隐患,中国的供电形势十分严峻。如果再考虑到系统的事故状态,全国电网的断电将是不可避免的,其严重程度及可恢复能力之差都会比较严重。    
    如何面对全国大停电的威胁    
    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持续增加。据权威部门预测,国内全年用电增长13%,缺口在3000万千瓦左右。由于新增供电能力跟不上需求,二、三季度全国电力供求形势总体上将比一季度更加紧张。截至目前,国内拉闸限电的省份已经扩大到24个。据业内专家披露,由电监会起草的《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是在充分评估国内电力发展的整体架构后制定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断电的等级划分以及对应的抢救措施、国内电网的统一调控以及电力的集中供给等。而这其中,一些策略和做法是参考了美加大停电的作法。电力短缺,事实上是电力危机,许多媒体早有一致结论:这主要是由于前几年我们的决策部门对电力市场总需求认知不足,从而导致对电力建设的整体压缩,造成了当前电力产能的严重不足。而按照电力建设规律,一般周期在三年。这也就是说,若是从2003年开始投资,也要等到后年方能投产见效。    
    远水解不了近渴。而要想缓解当前严峻电力供应的紧张形势,只有另辟蹊径了。2004年6月2日,北京23家奥运服务饭店,包括昆仑饭店、国际饭店、北京饭店在内,联合响应北京奥组委环境活动部发出的《空调节电倡议书》,在夏季用电高峰,将室内空调温度调高1℃时,可降低峰值负荷10%。由此,北京即可节电2。5亿至3。2亿千瓦时。    
    2004年6月6日,从深圳、南京也传来消息,两地政府出台措施降低电耗。前者发文要求,在夏季用电高峰时,公共场所空调温度设定最低不能超过25℃;后者做出新规,夏季室外温度达到32℃时,机关办公场所方能使用空调器,但室内温度必须保持在28℃以上。    
    如何解决当今中国电力危机乃至能源危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科技专家坚持认为,必须全面实施“开源和节流”并举的战略方针。有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超过9000万吨,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而在前几年,我国就进入了煤炭消耗大国的前列。油和煤这种资源不仅在国内储量有限,在全球其储量也是有限的。试想,光开源不节流,即便是将来我们能够全部进口,全球也很难为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埋单啊!     
    增效是破解全国大面积停电的良方    
    由于自2002年开始,国内相当一部分地区出现电力供给紧张的局面,国务院对“十五”后三年电力发展调整规划进行调整。“十五”规划原确定“十五”期间全国准备新开工的电源项目为6000万至8000万千瓦,调整后发展规划决定在原基础上再增加3000万千瓦。也就是说,将原定上限8000万千瓦提高到了11000万千瓦。到“十五”末的2005年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将达到4。3亿千瓦。按调整后的要求,就需要电力工业在从2003年起到2005年的3年内,每年实现新增发电装机2500万千瓦,相应需要新开工1。4亿千瓦,扣除前两年已经批准开工4450万千瓦左右规模,后三年每年需要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特别是为保持“十五”末和“十一五”初电力供需的基本平衡,2003年开工规模需要达到3300万千瓦左右,且需要尽可能在上半年开工建设。但由于电厂建设周期最快也要2~3年时间,因此,未来3年内全国电力供求偏紧的形势已成定局。    
    据国家电网公司主编出版的《中国电力市场分析与研究》中推荐方案预测:2004年新增用电量1400亿千瓦时,2005年新增用电量1340亿千瓦时,分别增长7。8%和7。0%;2005年全国发电装机将达到4。3亿千瓦,其中:水、火、核分别为1。05亿千瓦,3。15亿千瓦和860万千瓦,与2002年底相比,装机容量增长20。59%。预测2004年全国电力供需平衡总体过紧,拉闸限电时间和电量会增加,若能按计划实现开工规模和投产规模,2005年电力供需将有所缓解,电力供需平衡总体偏紧,全国主要电网电力供需形势,初步预测如下:    
    华北电网:预计2005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160亿千瓦时左右,2004年、2005年可能分别投产409万千瓦左右和495万千瓦左右。2004年全网备用容量偏低,2005年较2004年供电紧张局面有所好转。    
    东北电网:预计2005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572亿千瓦时左右,2004年、2005年可能分别投产20万千瓦左右。预计2005年以前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略有富裕的局面不会改变,若电力需求增长较快,过剩的发电能力将在2005年基本消化完毕。    
    华中电网:预计2005年全国用电量达到2776亿千瓦时左右,2004年、2005年可能分别投产495万千瓦左右和460万千瓦左右(以上含三峡投产机组容量)。2005年随着华中自身送电广东容量减少,全网电力供需平稳偏紧。    
    西北电网:预计2005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286亿千瓦时左右,2004年、2005年可能分别投产69万千瓦左右和177万千瓦左右。2004年、2005年在优化合理调度的正常情况下,全网供需基本平衡。    
    华东电网:预计2005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4255亿千瓦时左右,2004、2005年可能投产600万千瓦左右和675万千瓦左右。即使增加接收三峡水电站电力,2004年华东电网夏季高峰电力上有缺口,拉闸限电继续存在。


脆弱的城市生命线电力安全,一把高悬的利剑(2)

    确保电力安全是遏止全国大面积停电的关键环节    
    从目前大量分析报告看,很少有从供电可靠性及系统事故率角度去研究策略的,无论是专家还是领导都将焦点集中在节流上,以为只要将空调系统上调1~2度,便可渡过难关。其实不然,全国各大中城市要对自身的电力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及本质安全度有个新认识,系统结构的不合理、备用系统的无保障、线路老化及其隐患,都成为酿成电力系统中断供电的根源,所以绝不能只认为是一个节能问题。事实上,现在的节能观更强调供电可靠性及系统运行的完好度,没有可靠性及安全性保障的系统是没有节能可言的。    
    时刻警惕并非危言耸听。2003年,世界上相继发生了“8·14”美加大停电,“8·28”伦敦大停电,“9·1”悉尼和马来西亚大停电,“9·28”意大利大停电,现代电网的特殊性使偶然的事件、局部的事故能够迅速波及整个网络,并在相连的巨大电网间传递,大城市顷刻间陷入彻底瘫痪,经济损失难以计数。国家电监会领导指出,在现代社会,重大电力事故、特别是大面积停电事故,必然是一场深重的灾难,其损失、后果和造成的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电力安全关系国家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现代文明程度越高,对电力的需求和可靠性依赖就越大,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中国虽然没有出现美加一样大停电,但2003年停电省份在20个左右,电力安全之剑时刻高悬在我们的头上。系统地看,电力安全存在五大隐患:    
    (1)由于电力供需形势严峻,一些地方发电机组全部满负荷运行,备用容量严重不足,有的电网甚至出现了零备用,对电网安全造成威胁;输变电设备重载情况普遍,电网输送容量达到极限。在这种情况下,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电网事故。    
    (2)随着互联电网范围的迅速扩大,电网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大容量、远距离送电和跨大区电网的大规模发展,使影响安全稳定问题越来越突出。    
    (3)电网运行环境日益恶化,外力破坏十分严重,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等严重危害电力安全的情况屡禁不止。2003年以来,因外力破坏而造成的电网设备事故占全部电网设备事故的18。3%,应充分引起重视。    
    (4)一些电力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已不适应新形势。电力员工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必要安全技能等问题,往往因为常规性失误,酿成事故。    
    (5)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形势的安全生产规程亟待建立和完善。电网、电厂、用户安全管理界面和责任在法律上还不够明确,电力系统的统一调度、协调和安全管理关系亟须通过法规制度进一步界定清楚。    
    从现在起,在进一步强化可靠性节能大安全观的前提下,对于系统全面的供电应急对策,有三点思考:    
    其一,制定供电节能的可靠性准则,即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的生活供电,从建设电力系统入手,国家及国民都要为电网建设出力,尽快出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