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自清评论集及序跋-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韵只居其一,不可给予太多的分量。韵部的音色固然可以帮助意义的表
现,韵部的通押也有这种作用,而后者还容易运用些。作新诗不宜全押本韵,
全押本韵嫌太谐太响。参用通押,可以哑些,所谓“不谐之谐(现代音乐里
也参用不谐的乐句,正同一理);而且通押时供选择的韵字也增多。不过现
在的新诗作者,押韵并不查诗韵,只以自己的蓝青官话为据,又常平仄通押,
倒是不谐而谐的多。不过“谐韵”也用得着。这里得提到教育部制定的《中
华新韵》。这是一部标准的国音韵书,里面注明通韵;要谐,押本韵,要不
谐,押通韵。有本韵书查查,比自己想韵方便得多。作方言诗自然可用方音
押韵,也很新鲜别致的。新诗又常用“多字韵”或带轻音字的韵,有一种轻
快利落的意味;这也在减少韵脚的重量。胡适之先生的“了字韵”创始于新
诗的“多字韵”,但他似乎用得太多。
现在举卞之琳先生《傍晚》这首短诗,显示一些不平常的押韵的样式。
倚着西山的夕阳
和呆立着的庙墙
对望着:想要说什么呢?
又怎么不说呢?
驮着老汉的瘦驴
匆忙的赶回家去,
忒忒的,足蹄鼓着道儿——
枯涩的调儿!
半空里哇的一声
一只乌鸦从树顶
飞起来,可是没有话了,
依旧息下了。
按《中华新韵》,这首诗用的全是本韵。但“驴”与“去”,“声”与“顶”
是平仄通押;“阳”“墙”“驴”“顶”都是跨句韵,“么呢”“说呢”,
“道儿”“调儿”,“话了”“下了”,都是“多字韵”。而“去”与“下”
是轻音字,和非轻音字相押,为的顺应全诗的说话调。轻音字通常只作“多
字韵”的韵尾,不宜与非轻音字押韵;但在要求轻快流利的说话的效用时,
也不妨有例外。编后记
受天津人民出版社之托,我编选了这本《朱自清书话》。在一般世人印
象中,朱自清先生是位散文家、诗人,但其实不尽然。朱自清先生也是一位
学者,而且是一位极具个人特色的学者。他写的学术论文,除了具有学者的
严谨风格外,更有着文士摇逸的风姿,读他的学术论文,是一种享受,我们
不会被那种学究气所束缚、所折磨,相反,在他那平实的叙述中,我们感到
充实,感到有无数无尽的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当然,读到精彩之处,甚至会
让人感到有一只温暖滋润的纤手,在触摸着你的神经,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说到学问,我以为可以有多种多样,但总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让人
正襟危坐式的,一种是性致所至、随意而谈式的。朱先生关涉学问的文章,
包容了这两种形式,收入这本集子中的文章,理所当然,包括这两部分内容,
以及一些评析当时新出版的学术著作的书评;另一部分,则是一些读书笔记、
点评作品的文章。由于朱先生同时兼具学者和文士的特殊身份,因此,他的
书评范围相当广,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文学和文学教学。从他的书评内容出
发,我将本集分为四部分,即对现代作家作品的评论;给自己及别人文集所
作的序跋、后记等;与读书生活有关的杂谈;对学术著作及论文的评论。
最后需要感谢的是,朱乔森先生在版权联系上,多次给予了帮助;天津
师大的高恒文同志的热情促成了本书的出版。
杨扬
1997 年9 月于上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