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衣装秘语-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话,是人类童年的语言;    
    象征,是艺术诞生的一种原生形态。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之成为“密语”,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斑斓夺目让人惊异,更主要的是因为它们是一件件用象征语言“写”出的神话。这些随身穿戴的“神话”,经过千百年的神秘传承,渗透了民族集体意识的“原始心象”,同时也凝固化、形式化在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约定俗成的服饰形制、图案和色彩中,成为一方美丽的“密码”,一件象征的艺术作品。    
    少数民族自述的历史,往往追溯到天地还没分开,石头会走路、树木会说话的时代,在苗族创世神话中,蜡染衣装的产生和天地的开辟一样古老而神秘;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山林里,佤族和瑶族则提及人牛或人犬相配繁衍人种的传说,他们以此解释自己民族服饰的式样(如犬头冠、有尾饰的五色衣、牛形图案等);在哈尼族的服色和挎包图案上,我们可以“读”到有关混沌初开的创世神话;在拉祜族祭司“贺爷”的“接年帽”和佤族祭司兼头人“窝朗”的包头和坎肩上,可以“读”到日月崇拜的日月神话;在佤族祭司法衣的“司岗里”图案上,可以“读”到人类起源及民族来源的神话;在佤族的筒裙和拉祜族的长衣纹饰上,可以“读”到有关衣服及万物来历的文化英雄神话……寒冷雪域的藏族先民经历过“食不种谷,着树叶衣”的日子;亚热带雨林中的傣族先民,最早是裸体,后在林中追猎,不堪荆棘,模仿锦鸡,采来三十三种木叶围在身上而变成筒裙。试看今独龙族、怒族的披麻毯、竹片绑腿、木片遮阴板,彝、藏、纳西等民族的披着皮或毛毡,壮族的草衣等,如果可视为原始披兽皮、衣木叶遗制的话,我们看到,神话与历史与现实并不遥远。    
    事实上,神话是民族文化及社会心理的一种象征化投射。在没有文字的民族中,人们将神话、历史以及他们希望记录的一切,投射在与身相随的衣装图样上,凝成一种文化的密码。景颇族谚语说:“筒裙上织着天下的事,那是祖先写下的字。”她们展开衣裙,指着精挑细绣的图案,讲出一个个神奇的故事。对于许多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服饰就是一种无字的天书,象形的史记,随身携带的百科全书。荒古的神话、始祖的业绩、家族的宗谱、民族的历史、习俗、宗教信仰及道德规范,都在衣装上一针一线“写”得清清楚楚。


第一部分:神话传说与服饰象征创世的影像和色彩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有许多创世神话,大多是叙述人或某种灵物(如牛、鱼、葫芦等)化生万物的故事。出于一种类比的神话思维,生活在山野里的民族,常把山野里的物象神秘化,用它们比拟世界的诞生、世纪的初创,再把这些神化的图像和色彩,通过服饰外化为一个个象形的符号。    
    云南红河的哈尼族少女喜欢佩饰一种鱼形银坠(或用线绣)。鱼的形象在民俗中常有吉祥的含义,但也可能是用象征的语言,无声地诉说创世时代的一个神话:    
    ……远古时候,世上只有白茫茫的雾露。不知过了多少年代,雾露下现出一片大海,海里活着一条会生万事万物的神鱼。它扇动鱼鳍,把雾露扫干净,露出蓝天和黄地。后来,它张开鱼鳞,抖出太阳神、月亮神、天神、地神和男女人神。神又生神。众神合力,造天造地。他们把地柱支在神鱼身上,一根支在头上,一根支在尾上,另外两根支在神鱼两鳍(奕车女子紧身短裤上的四角和四绳,或许正与神话中四柱定地的故事相合)。神鱼不能抬头摇尾划水,地就稳了。    
    鱼创世的神话,在中国各族神话中不太多见,而保留较完整的,大约也只有哈尼族。尽管有关鱼的崇拜已逐渐淡化,鱼的崇拜及相关事象,却可能仍在某种程度上存留于民俗之中。红河等地哈尼族少女喜用金属打制的鱼装饰腰胸、挎包,女子出嫁时要用许多金属鱼装饰帽子,作为吉祥的象征。在孩子的裹背上,丰满稚拙的大鱼也是刺绣在较明显的位置,成为孩童避邪的灵物之一。用鱼作求吉避邪的象征,其间或许隐匿着一些渊源古老的文化-心理因素,它们或多或少要折射在民族传统的服饰等物化产品上。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思茅地区哈尼族服饰以佩饰丰盛而著名。不过,她们服饰的底色,却离不开红、黑两色。因为在当地流传的创世神话中,红黑是天地的颜色。传说,在有人类始祖“松咪窝”以前,女神陂皮密依摇动三块巴掌大小的红石头,让它们在摇晃中渐渐变大,升为平展展的天空。摇动三块巴掌大小的黑石头,在摆动中铺成凸凸凹凹的大地。为了感天应地,红黑二色便成为当地哈尼族服饰中必不可少的颜色。当地哈尼族妇女挎包上,还流行一种用绿、红、蓝、白、橘黄等多色丝线刺绣的图案。这些图案就像一组组象形文字,各自具有明了的符号含义:最上方的图案代表太阳和月亮,其次是老鼠和人的形象,再下面是树木与河水的图案,最末一行的蛇形图案代表鬼魂。据神话解释,天地形成以后,天神又创造了太阳和月亮。为使大地不再荒凉,天神派老鼠从乌黑的天洞窜到人间,寻来种子播撒,育出葱绿的密林。后来,人鬼相争,人分得光明的林边域地,鬼魂居于密林之中。人与鬼魂隔河分居,各占阴阳两地'1'。哈尼族妇女用她们自己理解的象征方式,在挎包上绣上了这个神话。挎包上的图案和衣服上的色彩,共同构成了一幅用象征语言描绘的有关开天辟地、世界创生和人鬼分野的神话图景。    
    象征,是艺术诞生的一种原生形态。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之成为“密语”,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斑斓夺目让人惊异,更主要的是因为它们是一件件用象征语言“写”出的神话。这些随身穿戴的“神话”,经过千百年的神秘传承,渗透了民族集体意识的“原始心象”,同时也凝固化、形式化在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约定俗成的服饰形制、图案和色彩中,成为一方美丽的“密码”,一件象征的艺术作品。    
    少数民族自述的历史,往往追溯到天地还没分开,石头会走路、树木会说话的时代,在苗族创世神话中,蜡染衣装的产生和天地的开辟一样古老而神秘;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山林里,佤族和瑶族则提及人牛或人犬相配繁衍人种的传说,他们以此解释自己民族服饰的式样(如犬头冠、有尾饰的五色衣、牛形图案等);在哈尼族的服色和挎包图案上,我们可以“读”到有关混沌初开的创世神话;在拉祜族祭司“贺爷”的“接年帽”和佤族祭司兼头人“窝朗”的包头和坎肩上,可以“读”到日月崇拜的日月神话;在佤族祭司法衣的“司岗里”图案上,可以“读”到人类起源及民族来源的神话;在佤族的筒裙和拉祜族的长衣纹饰上,可以“读”到有关衣服及万物来历的文化英雄神话……寒冷雪域的藏族先民经历过“食不种谷,着树叶衣”的日子;亚热带雨林中的傣族先民,最早是裸体,后在林中追猎,不堪荆棘,模仿锦鸡,采来三十三种木叶围在身上而变成筒裙。试看今独龙族、怒族的披麻毯、竹片绑腿、木片遮阴板,彝、藏、纳西等民族的披着皮或毛毡,壮族的草衣等,如果可视为原始披兽皮、衣木叶遗制的话,我们看到,神话与历史与现实并不遥远。    
    事实上,神话是民族文化及社会心理的一种象征化投射。在没有文字的民族中,人们将神话、历史以及他们希望记录的一切,投射在与身相随的衣装图样上,凝成一种文化的密码。景颇族谚语说:“筒裙上织着天下的事,那是祖先写下的字。”她们展开衣裙,指着精挑细绣的图案,讲出一个个神奇的故事。对于许多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服饰就是一种无字的天书,象形的史记,随身携带的百科全书。荒古的神话、始祖的业绩、家族的宗谱、民族的历史、习俗、宗教信仰及道德规范,都在衣装上一针一线“写”得清清楚楚。


第一部分:神话传说与服饰象征日月随身

    日月高悬、星空灿烂……这一可望不可即的世界,对于仰望天宇的众生来说多么神秘!它引发了多少奇思玄想,引出了多少有关它们的神话和崇拜。它们作为开天辟地创世纪时代的主角之一,不可避免地要将它们的光影,投射在各族先民心中,幻化在各族先民身上。    
    云南澜沧县拉祜族的新年是令人目眩的。其中贯穿在节日祭礼中一个象征化的服饰“情结”是对日月的崇拜。    
    除夕那天,村寨头人“卡些”的妻子,要负责为这一地区神事的“贺爷”缝制两顶“阔哈屋直”(接年帽),一顶代表太阳,一顶代表月亮。帽用白色土布做成圆形,顶上正中用黑布镶缀一有芒的圆饰,边上缀以黑齿形芒纹,代表太阳和月亮的光芒。另外,还要缝一个“阔哈买挫”(接年挎包),挎包仍用白色土布缝制,上用黑布缝两个圆饰,象征太阳和月亮;挎包口的边缘处缝上几道黑边及一些黑色齿纹,象征星辰,代表天边。接年帽和接年包底用白色,白色代表纯洁(过去,拉祜西以白衣为正宗);日月星辰用黑不用红或其他颜色,也自有一番道理,据说,用红说明心硬,用黑说明心好。接年要用黑,因为黑色在拉祜族(主要是拉祜纳)中是正色。大年初一要穿戴着它们举行接年仪式。    
    如果说,体现在拉祜族服饰上的太阳崇拜还比较含蓄(或女性化)的话,体现在佤族服饰上的太阳崇拜,就来得率真质朴多了(男性化)。    
    来到佤山,让人感受最强烈的就是太阳。佤族的主要聚居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山高谷深,丛林密布,植物好像吸足了太阳精华似的一个劲疯长。阿佤山的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