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海流水-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对“那一时代”的诗歌及其背景的全面分析,令人叹为观止。 
  和小磊在电话中讨论这个人以及《王夫人之死》的作者史景迁。忽然想到,《此地是他乡》也许应该是一首长诗。我忘了,它本来应该是一首诗? 
  写《此地是他乡》五十三行。 
二月十六日 
  徐峥夫妇宴请。姚克明老师寄赠《海上洋泾浜》一册。 
二月十八日 
  下午和小磊、徐峥夫妇去浦东新浦江城一游。傍晚抓来张宁,饭后去 SENS AND BUND 喝酒。从高处的露台上看,风雪中的外滩,寒冷、苍茫、寂寞。 
二月十九日 
  前几日看完法国影片《漫长的婚约》,可以和今日所看《杯酒人生》做一个小对比。前者是沉痛浪漫的诗篇,而后者沉痛而毫不浪漫,但依然是诗篇。《漫长的婚约》乃漫长的一生为短暂的一瞬所定义,《杯酒人生》则是短暂的旅程布满了终身的苦涩;前者以婚约歌颂承诺,后者以品酒寄寓着放弃——一次婚前去各个酒庄挑选葡萄酒的旅行,遍尝加州的美酒,而且因为过度的沉溺其中,而丧失了鉴赏品味它的能力。主人公总是在黑屋子里被激烈的敲门声叫醒,然后,让你在两块蛋糕中作选择。影片朴实无华,具有恰当的喜剧性,蕴含着对生活的丰富体会和绵长眷恋——很多时候,生活就像是一部未能出版的小说,不论写得怎样,你总是由于它不被接受而沮丧。实际上,你需要的只是一个读者,一个能真正领会、欣赏、认同它的人。这细节也来自这部影片。 
  正如它的片名《sideways》,令人联想起美国大诗人佛罗斯特的一首名作。实际上,影片确有美国诗歌之风,对日常生活的如实描绘,叙事平实而又充满了微言大义:“我喜欢思考酒的生命,它的成长。我喜欢思考葡萄生长那年发生的事情,阳光的照耀、是否下雨。我喜欢想到照管它、摘葡萄的人。如果酒是陈的,许多人都已经死了。我喜欢酒继续在进化。如果我今天打开一瓶酒,将和在其他的日子打开味道不同,因为酒是活的,它不停地进化,越来越细腻,直到达它的顶点。然后它就开始无法避免地缓慢衰落。它的味道实在是他妈的太好了。” 
  教科书一般的台词。剧作的教科书,品酒的教科书,最后,如你所知,它也教你如何看待你在过往的生活中失去的一切。 
二月二十一日 
  上午去作协开会。会后在作家书店购沃伦、菲利普·拉金、保罗·策兰诗集各一册,及后女权主义图文读物一本。 
二月二十五日 
  龚容寄赠她责编的《少女渔猎手册》一本。收到选载《少女群像》之二月号《小说选刊》一册。刘挺邮来二月号《大都市》杂志。看见了年前被请去和心理医生林贻真女士作关于现代城市婚姻问题的讨论专题。完全的纸上谈兵,婚姻的妙处和不堪我哪里知道?下午接z的长途电话,她父亲在与她母亲离异多年之后,想要再婚,这件事使她备受困扰。 
二月二十八日 


昨日午间,宝爷再次在妈煮妙招宴,这回钱文中亲自出马点菜,味道果然有所不同。陆灏老师点名批评我有关奈保尔《半生》的作业未交,子善老师为松老师依然是笑容可掬。毛尖老师赠自选集《慢慢微笑》一册。见沈双,言在纽约就听说张昭要为某人做媒的传闻,吃惊不小。说到坊间争颂《孔雀》,周忱夫妇观感截然相反。饭后,毛尖老师立马在隔壁小店买下《孔雀》光碟,归去鉴定。日前,扎西多自纽约履新归来,来电说及《孔雀》,认为很好之余,似乎就缺那么一点什么。是什么?都没想好。说是《纽约客》约了要她写专栏,够忙乎一阵的了。下午在机关听报告,吴亮拿来一摞戏票,乃顾长卫晚上在影城请众人观摩《孔雀》,在下已经为影片票房略尽绵薄,托吴亮老师捎去一点看法:《孔雀》使中国电影及电影中的人物获得了内心生活,不是潜台词或者欲言又止的那类东西,而是涉及了中国人精神中无法言说的那个世界,使之成为可以感知的的存在。不小的贡献。其中第一部分姐姐的戏令人心碎。散会前沈善增老师赠新作《还吾老子》一册。 
  昨日下午陈村老师来电说及张远山老师之夫人,撰文批评若干作家之陈腔滥调。临时抱佛脚,立刻捧读《慢慢微笑》,学习毛尖老师的精湛文笔及卓越见解。 
《上海流水》
孙甘露
之七
三月一日
  天气渐暖。下午去作协参加《上海文学》的颁奖会。按吴俊的说法,是观礼去了。如孙颙在会上所言,《上海文学》对我们有知遇之恩。那些年轻获奖者怯生生地模样,大约就是二十年前我初次见到杨晓敏、周介人两位老师时的样子。陈思和问起《少女群像》的出版事宜时说:你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其实是一样的。此话意味深长。得赠译文版四卷本《卡夫卡文集》及翻译小说数种。 
三月三日
  中午张水舟来电话,讨论《少女群像》出版事宜。晚上和张昭通电话,约了四月初去北京。 
  在黄金城道的音像店购唱片两张,马友友演奏约翰·威廉姆斯的电影音乐,《四海兄弟》等等,大师之慢板动人之极。朗朗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这个天生的演奏家,奔放、细腻、炫技。综合了殷承忠、刘诗昆、李云迪等几代演奏家的激情、克制、浪漫和感性,令一个中国爱乐者对钢琴作品的东方式演绎心驰神往。相形之下,吾辈外行在此地见到的若干弹钢琴的人倒像是在灶台上演奏。 
三月七日
  母亲六十九岁生日,甘霖昨日从新加坡回来。上午母亲原先学校的一些退休老师来,中午在小区对面的添彩酒楼为她祝寿。 
三月九日
  读完《拉维尔斯坦》——索尔·贝娄认为书是“定时的语言食品”。对我们又有益又有害——我的没有多少创见的看法。由于“人是这样一种造物,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有话说。”而此地有另一种相异其趣的传统,如苏轼的诗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或者我在五台山塔院寺文殊发塔所见的楹联:“瓶中甘露常偏酒,手中杨枝不计秋。” 
  天色渐亮。想起索尔·贝娄的另一部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那本书里的人物上火时会大叫:“我是修油表的,别拿里程表来烦我。”时隔多年,《拉维尔斯坦》的年事渐高的叙事者齐克对于“心”有了新的解释:“科学技术近来所提供的——如今人们可以到消化系统或心脏去观光。而心脏——归根结底只是一组肌肉罢了。” 
三月十日
  在罗森便利店看到今年的《书城》,立马抓来翻阅。去年岁末,风传它将停刊。在货架旁一气读完翟(由页di)写田纳西·威廉斯的文章,翟(由页di)称你到了新奥尔良,就是踏上了欲望号街车。文中援引剧作家在他的第一个同性恋人kip离他而去时写的信和日记:“我会像懒散的浪花那样好好地度过余生,在大浪下打盹,并梦见交织跳、单脚旋转和不可思议的足尖站立。”一瞬间似乎对他的主题、方法和文笔的了解深了一层。 
  kip是个舞蹈演员,田纳西·威廉斯写道:“如果他回来,我再也不会让他离开我。”伤痛至此,令人黯然。 
  令人黯然的还有年前辞世的马龙·白兰度。彼时,沪上一周刊来电希望写点什么。马龙·白兰度的表演由我们这些外行来点评,实属多余。睁大眼睛,好好享受他的演出,大概才是我们该做的事。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看得见的唯一的东西。 
  至于他的私生活,只是媒体在引导公众的视听。首日的消息说:他身后留下巨额债务;次日又有消息说:他的各类子女开始争夺他的遗产,诸如此类。如果媒体是有逻辑的,这就是说他的子女在争夺巨额债务。 
  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国中媒体只是在“援引”外电的消息,如此,真实性是在此首先需要质疑的。我们假设得到的二手资讯都是可靠的。那么人们就必须面对这样的困境:马龙·白兰度成功塑造的众多丰富、复杂的形象,是人们热爱他的原因——如果人们不只是热爱明星的话。而如果马龙·白兰度本人是一个他所塑造的人物式的人——特立独行、复杂多变——那人们似乎无法接受。 
  人们究竟爱什么?从反面看,也许在公众的无意识中,从来就弥漫着惊世骇俗的意愿?就像菲利普·约翰逊在为他的建筑设计作辩护时所使用的比喻:“高级妓女有什么不好?只要她够高级。”或者如苏珊·桑塔格温婉柔情时所说的:“尊重彼此的疯狂和出错的权利”? 
  在现实层面上,道德“假设”是一种幻觉,是意识形态面具。 
三月十一日
  七级风,气温骤降。 
  电脑又坏了,无法上网,变回一台打字机。 
  下午f来电话,说及《孔雀》,觉得诸般皆好,只是觉得缺了点什么,使其未臻完美,f的意见是——不令人神往,人间最悲惨的故事也应有一抹神性的光辉超乎其上——艺术作品应该因其凄美而使人心向往之。这古典的尺度对《孔雀》已近乎酷评。 
  兴安与贺鹏飞来沪办事,晚间约了赵武平在徐家汇小聚。赵武平赠他的译作——肯尼斯·格雷厄姆的儿童读物《杨柳风》,另有耶利内克《死亡与少女》一册。后去la ville houge小饮。 
三月十四日
  在陈村的小众菜园读到毛尖老师的《宝爷的故事》,新聊斋,乃大事记,笑翻。李锐对张炜的批评和张炜的回应,非小事。哑然。 
三月十五日
  自己动手重装WINDOWS,把个电脑给彻底弄趴下了。 
  Pam dunn在雍福会设宴,招待琳达等四位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过来的作家。雍福会此前乃英国领事馆租用的宅子,餐厅光线昏暗,家具店风格。安忆笑说适合爱涂脂抹粉的人,看不清脸上的褶子。 
  琳达乃张献参加爱荷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