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派派小说_犹太人为什么优秀-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救自己。这是伦理上的利己主义,和真正的正义毫不相关。
  一个人在道德上的完全主义可能会受到周围的人的指责,这不是一件什么可怕的事情。1950年初轰动美国的麦卡锡上院议员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
  有的人大谈所谓的正义和公正,丝毫没有在上帝面前谦虚。对这些人的论调,犹太人是持怀疑态度的。
  “人将自己的眼睛变的更加明澈,以便看得更清
  耶和华却可以看到人的灵魂。”(摘自《箴言》)
  《圣经》说:“对心灵实施割礼,不能强求第二次”。三千多年以来,上帝一直教育犹太人“不能强求”。
  日本人把犹太人作为“它山之石”,可他们有没有进行反省呢?看看那些蜂拥着去海外观光的日本游客和那些在路上挤来挤去的公司职员吧。一旦加入到某个集团,日本人就变得目中无人,这是他们的集团意识作祟的结果。

心灵的割礼 

'日'手岛佑郎 
连载:犹太人为什么优秀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日'手岛佑郎  

  犹太人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身上割礼的痕迹,就会想到和上帝的约定。众所周知,割礼就是为了纪念上帝和祖先亚伯拉罕的契约,将生殖器的包皮割去的宗教仪式。
  我在纽约的时候,有一次去拜访了我的同事(也是一位进修拉比的学生)弗朗克鲁。
  “你怎么认为割礼?”

  “割礼不但在生理上起到卫生保健的作用,而且,每次我看到自己身上割礼的痕迹的时候,就会非常强烈的意识到自己是犹太人。”
  弗朗克鲁所说的可能不带代表全体犹太人的见解,但是,大部分的犹太人一看到自己身上割礼的印记,就会或多或少地在本能上意识到“不应该过放纵的生活”。本能和情欲的冲动虽然十分强烈,如果能适当地控制,就能营造出有秩序的社会生活。
  重要的是,犹太人从《圣经》中学到的是“心灵的割礼”,这是一个超越本能的﹑更高层次的课题。借用先知以西结的话,“赋予他们新的灵魂,将铁石之心从血肉之躯中取出,换上一个有血有肉的心”。这样,顽石一样的人就具有了一颗新鲜灵动的心,没有偏见和偏执的谦虚的心,也就是禅里面的“顺从的心”。
  犹太人认为,律法的根源在于对上帝的依赖,所以他们强调的是我们所不具有的“心”的重要性,而这颗心就是用来感知上帝的。摩西代表全以色列接受上帝所赐予的律法。对于摩西,有“像他这样顺从上帝的人,胜过世间所有的人”这样含蓄的评价。为什么呢?律法再完善,如果人没有顺从的心,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恶的冲动 

'日'手岛佑郎 
连载:犹太人为什么优秀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日'手岛佑郎  

  如果有一颗顺从的心,是不是就没有罪恶产生呢?不是这样的。
  被称为“上帝”的摩西接受“十戒”后,从山上下来。这时,他看到人们在他不在的时候已经造好金牛,并对它顶礼膜拜,就大为光火,打碎了那块刻有十戒的石板。因为这个罪过,在他死的时候没有被允许到和上帝约定的地方(迦南)。

  被上帝宠爱的大卫王看到部下的美貌之妻沐浴的时候,情欲泛滥,逼她与自己同寝。所以,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道路和实现没有过失的生活还有着很大的距离。无论是窃贼还是强盗都承认自己所做的是一种恶行。“罪”的问题里面,总有些是单靠人们的道德意识解决不了的。
  犹太人将这称之为“恶的冲动”(英语叫“Evil Impulse”或“Evil Inclination”)。这种“恶的冲动”的概念是犹太人特有的,我还不知道其它民族的思想文化中还有相类似的表述。
  在著名的挪亚时代,地球上暴虐横行,上帝就想用洪水将人类消灭。这个《创世记》上的故事就反映了这种概念。
  上帝对于世上罪恶曼延早有了思想准备,但他想不到每天看到的全都是恶行。上帝当初创造了人后悔莫急,说:“把我创造的人从地面上抹去!人也好,兽也好,就是天上的飞鸟,我都后悔当初造了它们。”
  洪水消退之后,挪亚为上帝设立了祭坛,在祭坛上摆上了祭品。上帝闻到祭品的香气,不禁心动,说:“人年轻时候犯了错,我就毁坏他们的土地。这种事我不会再做了。”
  “耶次艾”这个希伯来语的词实在太难翻译,如果把它作为“创造”派生出来的动词来理解就是“表象”和“意图”的意思。不管怎么说,它就像是“心象”,指突然涌在心头的意念﹑意欲和欲望。人通过“心”这个无色无形的精神机能,获取有形的对象,并使之表象化。上帝说“年轻时候”,很显然是指思春期以来,人们能感受到的肉欲或是性的欲望的时候。人类真正开始自主行事,走上恶行道路的时候就是从思春期开始的。
  事实上,“耶次艾”这个概念已经被犹太人当作肉欲﹑欲望和权利欲等的总称来使用了。它有时像火一样,在人们心中燃起,点燃人各种各样的欲望。有时,人的心没有被点燃,却仍然试图达成某种欲望。从这层意思上看,将“耶次艾”翻译为“恶的冲动”更贴切一些,更能表现出这个词所特有的意味。
  “恶的耶次艾”诱导人们享乐,让人们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犹太人把它称作是“在店门前转悠的野狗”。因为它会在店主疏忽的时候溜进店里,偷吃挂着的鱼和肉。一个十分诚实的公司员工突然会挪用公司的经费去赌马。同事们会惊讶,“这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会……。”。这是因为“恶的冲动”巧妙地潜入了他的心中。
  特别是在色情和性行为的情况下,“恶的冲动”更容易发生。在夫妻生活中,就是圣人也免不了受到“恶的耶次艾”的影响。耶稣说:“谁都有情欲。见到少女的时候,他已经把她在心中奸淫了。” 将他的这句名言和当时拉比们对“恶的耶次艾”的见解综合起来看,意义十分深刻。
  偶像崇拜也是“恶的耶次艾”作用的结果。偶像也是人的心理的产物,所以崇拜的结局只能是自己崇拜自己。

恶的冲动的积极面 

'日'手岛佑郎 
连载:犹太人为什么优秀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日'手岛佑郎  

  人在幼小的时候是很单纯的。随着年龄增长,人就会沾染上很多欲望。这不是因为人生来就要背负原罪。对于罪和恶的问题,犹太人没有采取悲观的﹑宿命论的态度。根据犹太教的思想,“恶的冲动”的存在对人们人格的形成是必需的。
  至少,这样认为是有积极性的。食欲维持人的健康,性欲保证子孙的繁衍,所有欲让人保护自己的家庭和财产;有了权力欲政治才有可能,想在某一方面优秀的欲望促使人提高自 
己的能力;欲望的刺激让人从事生产活动。为了经营自己的基本生活,各种欲望都是需要的,而“恶的冲动”点燃了人的欲望 。从生产活动来看,“恶的冲动”的存在是被当作正当的事物得到承认的。
  反过来看,“恶的冲动”和世界上别的事物一样,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所以,人们没有理由对其进行全盘地否定。有人说撒旦是死亡之神 ,可在旧约《圣经》里面,撒旦是上帝的使者之一。他只是扮作一个恶人的角色,而不是一个和上帝相对立的异类。有这样一种积极的评价:上帝为世人创造了三种优秀的品格,即恶的冲动﹑羡慕和慈悲。 “上帝能够看到他所造的万物,这真是太好了。”(摘自《创世记》)
  这里,“恶就是善”这种思想变得可能了。当人被“恶的耶次艾”控制的时候,恶的问题便产生了。如果人能对其管理和监督,就能让生活变得更高尚。犹太教将“恶的存在”理解为对人生固有课题的选择。
  上帝说:“看啊!人们为什么都在从事恶行呢?我当初创造人的时候,给了他们恶的耶次艾,也给了他们良知,为什么他们只择恶而行呢?”。
  上帝对亚当说:“伊甸园中的果实你都可以取来吃,惟独不能采摘长在中央的智慧树的果实和生命树的果实。”最初,亚当服从了这个命令,过着顺从天意的生活。但是最后,妻子夏娃还是引诱他吃了一枚甘美的智慧之果。这并不是因为他的良知受到麻痹。对于犹太人来说,麻痹的良知是不存在的。“良知”就是什么时候都以警觉的心去判断正邪和善恶,而麻痹的良知已经不是良知了。亚当如果当时和自己的良知对话,应该能拒绝诱惑的。亚当的罪就是不遵从良知,放任心中恶的冲动。
  人有选择善或恶的自由。对这个选择,上帝是不会加以干涉的。人如果顺从良知,“恶的冲动”就会在心中萎缩。但是,如果放任“恶的冲动”,良心就会萎缩。那时,良知的呼叫微弱得连本人都听不见了。

“恶的冲动”为什么会存在? 

'日'手岛佑郎 
连载:犹太人为什么优秀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日'手岛佑郎  

  对于“恶的冲动”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问题,有如下的说法:
  “国王将自己和臣民强制性地联系在一起,控制住一切自己喜欢的东西,以此来证明自己是受尊敬和爱戴的。”在强制性的措施面前,人们伏首听命,而国王就是用强权来诠释正义和律法。这种措施本身并不一定算得上是“恶”,但将人们从正义和律法中隔离出去就是“恶”,就是“恶的耶次艾”。

  这里的“恶”就是使用强权的同时被“耶次艾”控制。上帝赋予了世间“恶的耶次艾”,就是希望看到世人克服它后择善而行。犹太人对恶的诱惑有一个基本态度:自己身上有罪的种子,自己就应该去克服。以色列人向上帝问道:“上帝啊,你赐予了我们恶的耶次艾,会把我们引向罪恶,请你把它从我们身边拿走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