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漫画三国人物-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是个热血青年,对待反董复汉的事业是无限忠诚的,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还是一心想打进洛阳去,消灭奸臣,拯救汉室江山。就看他上窜下跳地出谋划策,积极的样子让各路诸侯看不惯,要知道有一些官员看到那些把公家事当成自己事情忙活的年轻人,一般都认为他们不是别有用心想出风头就是神经不正常。估计很有一些太守在暗骂他皇帝不急太监急。 
  诸侯军里也有个和曹操一样的年轻人,就是乌程侯孙坚,不过不在酸枣。孙坚孙文台和曹操曹孟德一样是具有匪气的忠义之士,当年他就劝张温杀违抗军令的董卓,这次起兵来的路上把不提供军粮的南阳太守张咨拖出去就砍了。他的兵力有好几万,而且都是刚经历过平叛战斗洗礼的精兵。燕赵之地固然多慷慨豪侠之士,山温水暖的江南从来也不少专诸之类的勇者。这里需要纠正一下,董卓的都督华雄不是关羽杀的,是被孙坚的部队在阳人战斗中给宰了的。董卓怕遭受华雄一样的命运,就把洛阳一把火给烧掉,迁都到长安。后来革命尚未成功,孙坚就让猜忌他的袁氏兄弟给气走了。 
  在酸枣的曹操只有孤军奋战,去实践他董卓放弃天险西逃,如果赶紧追击,“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的战略思想。四五千子弟兵跟着曹孟德“宜将剩勇追穷寇”,一口气追到了荥阳,遇到了董卓部将徐荣率领的大部队。荥阳遭遇战,曹操寡不敌众,经历了平生第一场失败,肩膀中了一箭,马也丢了,要不是他堂兄弟曹洪把马让给他,然后手舞双刀杀出一条血路,曹操就壮烈了。不过徐荣也因为这一战曹操的军队虽少但是死战不退,给吓怕了,因为古代军队多半素质很差,一般看见对方人多就会溃散,一直到了明朝的时候一场大雨都能够让集合起来的军队溃散。徐荣以为诸侯军都如曹家军那样悍勇,就没有再追击。身带箭伤的曹孟德带领残兵败将回到酸枣,发现袁绍他们正开宴会,喝酒吃肉。看到愣头青曹操损兵折将,诸侯们在为自己没有追击的高明决策陶醉之余,纷纷对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慰问,请他喝压惊酒。曹操又发表了一通:“诸君听吾计,使渤海(就是袁绍)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就是袁术)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的演说,结果他发现诸侯们脸上都是笑意。有善意的笑,笑曹操还没有领略老成沉默之道,继续在这里跃跃欲试地出丑;有的是嘲弄的笑,一个小把戏兼败军之将还在这里指手画脚,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丑。曹操这对这些笑意还是理解的,愤怒和屈辱地退出了营帐。 
  喝了一夜闷酒后,曹操留下了一封去扬州募兵的信,带上患难兄弟曹洪和还没有变成独眼的夏侯惇下扬州去了。 
  扬州刺史陈温看在曹洪面子上给了他几千兵,回来的路上这些别人的兵不愿意跟曹操继续他的讨贼大业,多半他们觉得曹操更象贼,在龙亢发生了兵变,就有五百人跟着曹操走。加上曹操自己原来的部队一共只有三千人,一起进驻河内。这时候传来消息,诸侯军散伙了,导火索是兖州刺史刘岱杀了东郡太守桥瑁,各镇的太守各自引兵回去割据一方当草头王。 
  袁绍给曹操来了一封信,说要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他们就成了开国的功臣,袁绍可以成为三公第五代。看在小时候一起抢人家新娘子的份上,袁绍决定给曹操一个马上升任三公的机会,因为打算这样干的还有一个冀州牧韩馥,三个人加起来正好一个司空、一个太尉,一个司徒。本来这太尉是袁术的,但是袁术看不起袁绍,因为袁术虽然比袁绍小却是袁逢大老婆生的,袁绍是袁逢小老婆生的,袁绍过继给了袁逢没有儿子的亲哥哥袁成才成了嗣子。袁绍袁术都没有什么本事,就靠着老袁家的嗣子身份才有今日地位,不是同母倒是同行。袁绍靠着比袁术早出生几年处处压了袁术一头。袁术对此很不满,说到正宗,袁术认为袁绍是小老婆养的,抢了他这嫡出的应得利益。此刻袁术在淮南到处散布袁绍是私生子的谣言,也不怕给他死去的父亲戴绿帽子,两人已经翻脸成仇。 
  可是曹操不同意袁绍的提议,写了一封回信:“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吾等合大众、兴义兵而远近莫不响应,此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未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尤其最后一句,很有豪气,千载之下读来犹能够感到孟德公的铁骨铮铮。荥阳之败,使曹操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足,还没有西向的实力,就先东向,以剿灭黄巾来补充兵源。            
第六 厚积方可发     
  初平元年的曹操可以说是处处碰壁,以前虽说也曾经罢官可不久就又成了议郎,以前虽说也曾经辞官可还是被朝廷再三征召,而此刻的曹操成了通缉犯,军事上大败,政治上无望,带着三千多带伤兵马,寄居河内,强邻四处,随时有被消灭的可能。登高必赋的曹操的此时没有能够写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好文章,的确是文学史上的遗憾。在以前从来都是顺境,突然面临逆境的毁灭性打击的时候才最能够鉴定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好汉,真的英雄,他是颓废了、绝望了;还是重新审视自己,痛定思痛,而奋起。曹操是后者,失败使三十五岁的曹操真正地成熟起来,开始脚踏实地地积聚自己的力量。厚积薄发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成果之一,象曹操这样权变之才有余的人,能够暂时放弃眼前权变带来的快感,转而去默默的积聚实力,所隐含的力量是相当可怕的。权变气质的人不同于脚踏实地的人,后者爆发是一种被动的宣泄,前者的爆发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前者通过有意识地积聚使自己的实力基本上等于后者的时候,其权变的优势就会让后者无可与抗。曹孟德做的不是千古文章,而是千古政治,从此开始了他的由小变大,由弱若变强。 
  初平二年,袁绍和韩馥谋立刘虞为皇帝,但是这位幽州牧没有同意,一方面因为他为人比较老实,另外一方面可能也看出袁绍不是好人,说不定当了三公第五代以后就会找机会改当王莽第二代。刘虞看出来了,韩馥没有看出来,就活该他倒霉,冀州是给他的故人之子兼革命同志袁绍给夺了。韩馥的手下荀彧荀文若没有跟郭图、辛评之类的谋士一样就势跟着袁绍混,因为荀彧是个正直的人,就来投奔当时看起来不是很强大的曹操。曹操见到荀彧以后肯定是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因为荀彧不但是三公的后代,更是清流的后代,这次用脚来选举了曹孟德罢免了袁绍,他当然是得意。两人估计在抵足夜眠的时候谈到了荀彧的爸爸也当过一任的济南相,格外的亲切。这时候那个接替倒霉鬼桥瑁被兖州刺史刘岱任命为东郡太守的王肱被土匪于毒、白绕等人给打跑了,原先曹操没有干的东郡太守事实出缺。曹、荀两个人决定打回第二故乡去,建立根据地。 
  人对于回头草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吃,当初没有吃是错误的固然要纠正错误;当时做没有利的事情,现在做有利就未必不可再做。曹操的回头草吃得不错,把白绕从濮阳地面上给赶了出去。不一定是因为这个土匪的名字起得不好,听不明白还以为是白饶,而是自古土匪大部分都是没有粮食吃的农民,战斗力不是很强。那时候流行荒年出去当土匪,丰年就回来当良民,很多皇帝赈灾倒不是有什么好心,是害怕老百姓没有粮食了出来当土匪。中国的历届政府都拿土匪没有办法,但是就是让共产党给治了,原因就是毛泽东思想抓住了中国几千年的土匪大多数就是因为没有饭吃的关键。当年在东北,松花江南边是杜聿铭的王牌部队,北面是成群连日本关东军都没有办法的东北土匪,就是一个简单的土地改革,就把土匪给剿光了。 
  袁绍为了建立和袁术、陶谦集团的缓冲区,一心对付北面的公孙瓒就上表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这时候所谓上表都是假的,反正皇帝说话也不算。就是袁绍对曹操的外交承认。 
  初平三年,曹操在他当第一任地方长官的顿丘驻军,土匪于毒这时候大举进攻东武阳。曹操的打了一场精彩的围点打援的战役,他没有如常规的战法那样去回救武阳——大概当时武阳有荀彧驻守,至少可保一时无虞———而是围魏救赵地去山区剿灭于毒的老巢,然后再在于毒回援的路上设伏兵,获得大胜。围点打援的前提是攻敌所必救,然后在对方的回救路线上进行阻击,不但可以以逸待劳,更在于战场由自己选择,且不必进行伤亡很大的攻坚战,充分把握战争的主动权,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 
  这年的农历四月传来消息,王允和吕布合伙把董卓给宰了,董卓的部下李催等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又杀进长安,关中一片大乱。而此时的曹操没有心情去管关中的闲事。因为近在咫尺的兖州刺史刘岱被从青州流窜来的黄巾军给解决了,州里的济北相鲍信一向是曹操的崇拜者,派人来请曹操去当兖州牧。 
  曹操到兖州上任之后第一件事情是给刘岱报仇,树立政治形象,头脑发热在寿张硬碰硬地和黄巾军大战,取得了惨胜,鲍信战死。受到了挫败的曹操这才清醒,对待人数众多的黄巾军硬碰硬是得不偿失的。黄巾军这种到处流窜式的作战,缺乏必要的后勤供应,只要采取坚壁清野、画地为牢等手段,阻止黄巾军获取给养就能够不战而胜。就好像你要分离出一杯水里的泥,手越进去搅和水就越浑浊,老子说:“静之徐清”,把水澄一会,泥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