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后汉书-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七0页一四行密子贱按:汲本、殿本“密”作“宓”。 
  八七一页一0行絮五百斤集解引惠栋说,谓东观记云“金五百斤”。 
  八七一页一六行东观记续汉书皆作宣德侯按:书钞五十二、类聚四十六引汉官仪,并作“宣德侯”。 
  八七二页六行不仕王莽时按:刊误谓“时”字衍。李慈铭谓“时”字本当作“世”,章怀避讳改。 
  八七三页九行其先出于鲁*(倾)**'顷'*公按:校补谓“倾”乃“顷”之误,史记鲁世家可证。今据改。 
  八七三页一二行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按:校补谓此文当有脱误,妇人不能同居太学习经也。 
  八七四页八行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治要“累”下有“年”字。 
  八七四页一四行亲瞿然而起按:王先谦谓东观记作“亲默然有顷”。 
  八七七页一行诚来有我而吉已按:刊误谓“我”当作“它”,注文甚明。 
  八七七页二行远臧于史侯河西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史侯”南匈奴传作“安侯”。 
  八七七页九行惟陛下留圣恩刊误谓“恩”当作“思”。按:惠栋云袁纪作“恩”。 
  八七八页一二行十*(二)**'三'*年代吕盖为司徒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十二年”当依和帝纪作“十三年”。今据改。 
  八七八页一六行吕盖字君*(上)**'玉'*据王先谦说改。 
  八八0页五行后以施令诰四方按:集解引钱大昕、惠栋说,谓“诰”本作“诘”,诘,止也,后人据王弼本改之耳。 
  八八二页四行易十一月汲本、殿本“一”作“二”。按:集解引王补说,谓袁纪作“十一月中孚曰”。 
  八八二页八行十一月卦也按:汲本、殿本“一”作“二”。 
  八八三页二行谦子旭官至太仆李慈铭谓“旭”三国志注作“馗”。今按:注见魏志董卓传,引张Ш杭汀!
  八八三页一三行便时移住学官按:“学官”汲本作“学宫”。 
  八八四页一四行法异者各令自说师法博观其义按:李慈铭谓“法异者”之“法”字上当有“家”字。 
  八八六页一行魏霸字乔卿按:御览五一二引谢承后汉书作“字峤卿”。王先谦谓东观记与传同,一本作“字延年”。 
  八八六页三行掾史有过*(要)**'霸'*先诲其失李慈铭谓“要”盖“霸”字之误,俗书霸作西头,故转误作“要”。今据改。 
  八八六页五行典作顺陵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殇帝纪作“慎陵”,注云俗本作“顺陵”者误。 
  八八七页一行*(隅)*角*'隅'*也据殿本改。 
  ************后汉书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第十六 
  *伏湛子隆*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也。九世祖胜,字子贱,所谓济南伏生者也。湛高祖父孺,武帝时,客授东武,因家焉。父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成帝,为高密太傅,别自名学。'一' 
  注'一'为高密王宽傅也。宽,武帝玄孙广陵王胥后也。前书儒林传曰,伏理字君游,受诗于匡衡,由是齐诗有匡伏之学。故言“别自名学”也。 
  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一'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二' 
  注'一'武帝置绣衣御史,王莽改御史曰执法,故曰“绣衣执法”也。 
  注'二'王莽改河内为后队。 
  更始立,以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一'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乃共食麤粝,'二'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时门下督素有气力,谋欲为湛起兵,湛恶其惑觽,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内以安。平原一境,湛所全也。 
  注'一'礼记曰:“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 
  注'二'粝,麤米也。九章筭术曰:“粟五十,粝率三十。一斛粟得六斗米为粝也。” 
  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一'征拜尚书,使典定旧制。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车驾每出征伐,常留镇守,总摄髃司。建武三年,遂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二' 
  注'一'干,主也。 
  注'二'阳都,县名,属城阳国,故城在今沂州沂水县东。 
  时彭宠反于渔阳,帝欲自征之,湛上疏谏曰:“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一' 
  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髃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二'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其诗曰:‘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嚰,以伐崇庸。’'三'崇国城守,先退后伐,'四'所以重人命,俟时而动,故参分天下而有其二。陛下承大乱之极,受命而帝,兴明祖宗,出入四年,而灭□乡,制五校,降铜马,破赤眉,诛邓奉之属,不为无功。今京师空匮,资用不足,未能服近而先事边外;且渔阳之地,逼接北狄,黠虏困迫,必求其助。又今所过县邑,尤为困乏。种麦之家,多在城郭,闻官兵将至,当已收之矣。大军远涉二千余里,士马罢劳,转粮艰阻。今兖、豫、青、冀,中国之都,而寇贼从横,未及从化。 
  渔阳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而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 
  复愿远览文王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顾问有司,使极愚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中土为忧念。”帝览其奏,竟不亲征。 
  注'一'五国谓西伯受命伐犬夷,伐密须,伐耆,伐邗,伐崇。见史记。 
  注'二'书曰:“谋及卿士,谋及卜筮。”又曰:“文王唯卜用,克绥受兹命。” 
  诗大雅曰:“爰始爰谋,爰契我龟。” 
  注'三'诗大雅也。仇,匹也。钩援,梯所引上城也。临,临车也。嚰,嚰车也。 
  庸,城也。崇侯倡纣为无道,故伐焉。 
  注'四'左氏传曰:“文王闻崇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修政而复伐之,因垒而降。” 
  时贼徐异卿等'一'万余人据富平,连攻之不下,'二'唯云“愿降司徒伏公”。帝知湛为青、徐所信向,遣到平原,异卿等即日归降,护送洛阳。 
  注'一'异卿即获索贼帅徐少也。 
  注'二'富平,县名,属平原郡,故城今棣州厌次县也。 
  湛虽在仓卒,造次必于文德,以为礼乐政化之首,颠沛犹不可违。'一'是岁奏行乡饮酒礼,遂施行也。 
  注'一'颠沛犹僵仆也。 
  其冬,车驾征张步,留湛居守。时蒸祭高庙,'一'而河南尹、司隶校尉于庙中争论,湛不举奏,坐策免。六年,徙封不其侯,邑三千六百户,遣就国。'二' 
  后南阳太守杜诗上疏荐湛曰:“臣闻唐、虞以股肱康,文王以多士宁,是故诗称‘济济’,书曰‘良哉’。'三'臣诗窃见故大司徒阳都侯伏湛,自行束修,讫无毁玷,'四'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经为人师,行为仪表。前在河内朝歌及居平原,'五'吏人畏爱,则而象之。遭时反复,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陛下深知其能,显以宰相之重,觽贤百姓,仰望德义。微过斥退,久不复用,有识所惜,儒士痛心,臣窃伤之。湛容貌堂堂,国之光晖;'六'智略谋虑,朝之渊薮。髫发厉志,白首不衰。'七'实足以先后王室,名足以光示远人。'八' 
  古者选擢诸侯以为公卿,是故四方回首,仰望京师。'九'柱石之臣,宜居辅弼,'一0'出入禁门,补缺拾遗。臣诗愚戆,不足以知宰相之才,窃怀区区,敢不自竭。臣前为侍御史,上封事,言湛公廉爱下,好恶分明,累世儒学,素持名信,经明行修,通达国政,尤宜近侍,纳言左右,旧制九州五尚书,令一郡二人,'一一'可以湛代。颇为执事所非。但臣诗蒙恩深渥,所言诚有益于国,虽死无恨,故复越职触冒以闻。” 
  注'一'冬祭曰蒸也。 
  注'二'不其,县名,属琅邪郡。其音基。 
  注'三'大雅诗曰:“济济多士。”尚书曰:“股肱良哉。” 
  注'四'讫,竟也。玷,缺也。自行束修谓年十五以上。 
  注'五'朝歌,河内县名也,故城在今恚е蓓'县西。王莽改河内为后队,谓湛为*'后'*队属正也。 
  注'六'堂堂,盛威仪也。 
  注'七'埤苍曰:“髫,髦也。”髫发谓童子垂发。 
  注'八'先后,相导也。诗大雅曰:“予*(则)**'曰'*有先后。”先音先见反。后音胡豆反。 
  注'九'左传曰:“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东观记曰:“诗上书:‘武公、庄公所以砥砺蕃屏,劝进忠信,令四方诸侯咸乐回首,仰望京师。’”注'一0'柱石,承栋梁也。前书田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尚书大传曰:“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承,左曰辅,右曰弼。天子有问无以对,责之疑;可志而不志,责之承;可正而不正,责之辅;可扬而不扬,责之弼。” 
  注'一一'盖旧制九州共选五人以任尚书,令则一郡乃有二人,故欲以湛代一人之处。 
  十三年夏,征,□尚书择拜吏日,未及就位,因燕见中暑,病卒。赐秘器,帝亲吊祠,遣使者送丧修頉。 
  二子:隆,翕。 
  翕嗣爵,卒,子光嗣。光卒,子晨嗣。'一'晨谦敬博爱,好学尤笃,以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卒,子无忌嗣,亦传家学,博物多识,顺帝时,为侍中屯骑校尉。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蓺术。'二'元嘉中,桓帝复诏无忌与黄景、崔寔等共撰汉记。又自采集古今,删着事要,号曰伏侯注。'三'无忌卒,子质嗣,官至大司农。质卒,子完嗣,尚桓帝女阳安长公主。女为孝献皇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