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后汉书-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一六页九行宜*(乎)**'呼'*嗟*(呼)*告天以求救据汲本改,与前书莽传合。 
  五一七页三行元城孺*(子)*王尊祢穆庙据刊误删。按:刊误谓本王翁孺,故称“孺王”,不当有“子”字。 
  五一八页七行此*(谓)**'为'*六也据汲本改。 
  五一八页九行传诣钟官*(八)**'以'*十万数校补引张烩说,谓据莽传,“八”乃“以”之误。今据改。 
  五一九页一三行安定大尹王向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书云“安定卒正王旬”。 
  五二0页五行羽翮并肩按:汲本、殿本“并”作“比”。 
  五二0页七行*'乘'*偏舟于五湖据汲本、殿本补。 
  五二一页一四行*'以'*劲悍廉直为名据汲本补。 
  五二二页二行申屠刚杜林为持书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持书”袁纪作“治书”。 
  王先谦谓本“治书”,避唐高宗讳改“持”。 
  五二二页一二行今原州*(高)*平*'高'*县据集解引陈景云说改。 
  五二二页一三行今原州平*(阳)**'高'*县南按:泾阳故城在平高县南。“高”原斗“阳”,各本斗“原”,今正。 
  五二四页一一行文伯卢芳字也按:殿本考证谓卢芳诈称武帝曾孙刘文伯,故当时之人但知为刘文伯,不知为卢芳,文伯非卢芳字也。芳字君期,见本传。 
  五二五页三行北收西河上郡按:御览二九九引“收”作“取”,东观记作“北取西河”。 
  五二六页九行又多设支阂按:集解引王补说,谓来歙传作“多设疑故”。 
  五二七页一行嚣因使王元*'行'*巡侵三辅据汲本、殿本补。 
  五三0页九行*'为'*隗王城守者据汲本、殿本补。 
  五三0页一三行西*(城)*县名集解引惠栋说,谓西城者,陇西西县城也,注以为西城县,非也。又引陈景云说,谓注中“城”字衍。今据删。 
  五三一页四行何休*'注'*公羊传云明脱“注”字,今补。 
  五三一页六行攻破落门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续志“落门”作“雒门”。 
  五三一页一一行有缇髃山按:续志作“缇髃,山名也”。 
  五三一页一五行大司*(空)**'徒'*司直杜林据刊误改。 
  五三三页四行郡中谓有鬼神按:集解引汪文台说,谓类聚五十、御览二百六十七引续汉书作“郡中谓之神明”。 
  五三三页一三行南阳人宗成自称虎牙将军按:惠栋谓“宗成”华阳国志作“宗成垣”。 
  五三四页五行西击成等按:通鉴胡注,谓临邛在成都西南,述兵自临邛迎击宗成等,非西向也,传误。 
  五三四页九行其牧宋遵也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宋遵华阳国志作“朱遵”。 
  五三四页一0行秦始皇有将垣齮按:沉家本谓今史记“垣”作“桓”。 
  五三五页五行覆衣天下按:李慈铭谓“覆衣”当作“覆被”。 
  五三五页一三行号成家按:华阳国志作“号大成”。 
  五三五页一三行以其弟光为大司马按:续天文志“光”作“晃”。 
  五三七页四行程乌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光武纪及冯异传俱作“程焉”,案华阳志当从“乌”。 
  五三七页四行征西将军冯异击鲔育于陈仓按:通鉴考异谓“三年”当依本纪及溤异传作“四年”。 
  五三七页八行又拥兵关西*(关西)*所在破散刊误谓案文多两“关西”字。今据删。 
  五三七页一三行*'旧'*在赤甲城据汲本、殿本补。 
  五三七页一三行故基在今夔州*'人'*复县南刊误谓“复”上少一“鱼”字。沉家本谓鱼复县西魏改人复,隋唐因之,此夺“人”字,非夺“鱼”字,张堪传可证。今依沉说补“人”字。按:岑彭传注作“鱼复”,张堪传注作“人复”。 
  唐贞观二十三年改人复为奉节,作“人复”是。 
  五三九页七行踰于漤就于灭亡也按:刊误谓下“于”字当作“而”。 
  五三九页九行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按:汲本作“喟然自以为武王复出也”。王先谦谓上文言西伯,作“文王”是。又袁纪及通鉴均作“文王”。 
  五三九页一0行使西州豪杰咸居心于山东殿本“居”作“归”,王先谦谓作“归”是。 
  五四一页一二行破*'威'*虏将军冯骏等据集引惠栋说补。 
  五四二页五行光禄勋张隆按:华阳国志作“李隆”。 
  五四三页一一行汉副将刘尚按:集解引惠栋说,谓东观记“刘尚”作“刘禹”。 
  ************后汉书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第四 
  齐武王演字伯升,'一'光武之长兄也。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 
  注'一'演,引也,音衍。 
  莽末,盗贼髃起,南方尤甚。伯升召诸豪杰计议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一'此亦天亡之时 ,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觽皆然之。于是分遣亲客,使邓晨起新野,光武与李通、李轶起于宛。伯升自发舂陵子弟,合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二'使宗室刘嘉往诱新市、平林兵王匡、陈牧等,合军而进,屠长聚及唐子乡,杀湖阳尉,进拔棘阳,因欲攻宛。至小长安,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时天密雾,汉军大败,姊元弟仲皆遇害,宗从死者数十人。伯升复收会兵觽,还保棘阳。 
  注'一'东观记曰:“王莽末年,天下大旱,蝗虫蔽天,盗贼髃起,四方溃畔。” 
  注'二'柱天者,若天之柱也。都部者,都统其众也。 
  阜、赐乘胜,留辎重于蓝乡,'一'引精兵十万南渡黄淳水,'二'临*(泚)**'沘'*水,阻两川闲为营,绝后桥,示无还心。新巿、平林见汉兵数败,阜、赐军大至,各欲解去,伯升甚患之。会下江兵五千余人至宜秋,'三'乃往为说合从之埶,下江从之。语在王常传。伯升于是大飨军士,设盟约。休卒三日,分为六部,潜师夜起,袭取蓝乡。尽获其辎重。明旦,汉军自西南攻甄阜,下江兵自东南攻梁丘赐。至食时,赐陈溃,阜军望见散走,汉兵急追之,漤迫黄淳水,斩首溺死者二万余人,遂斩阜、赐。 
  注'一'比阳县有蓝乡。 
  注'二'郦元注水经曰:“*(诸)**'赭'*水二湖流注,合为黄水,又南经棘阳县之黄淳聚,又谓之黄淳水。”在今唐州湖阳县。萧该音“淳”作“谆”者误。 
  注'三'宜秋,聚名,在沘阳县。 
  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闻阜、赐军败,引欲据宛,伯升乃陈兵誓觽,焚积聚,破釜甑,鼓行而前,'一'与尤、茂遇育阳下,战,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尤、茂弃军走,伯升遂进围宛,自号柱天大将军。王莽素闻其名,大震惧,购伯升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位上公。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像于塾,旦起射之。'二' 
  注'一'破釜甑,示必死也。鼓行而前,言无所畏也。史记曰:“项羽北救赵,渡河,沉船破釜甑。” 
  注'二'萧该音义亦作“塾”,引字林“塾,门侧堂也”。东观记、续汉书并作“埻”。 
  说文云“射臬也”。广雅“埻,的也”。埻音之允反。 
  自阜、赐死后,百姓日有降者,觽至十余万。诸将会议立刘氏以从人望,豪杰咸归于伯升。而新巿、平林将帅乐放纵,惮伯升威明而贪圣公懦弱,先共定策立之,然后使骑召伯升,示其议。伯升曰:“诸将军幸欲尊立宗室,其德甚厚,然愚鄙之见,窃有未同。今赤眉起青、徐,众数十万,闻南阳立宗室,恐赤眉复有所立,如此,必将内争。今王莽未灭,而宗室相攻,是疑天下而自损权,非所以破莽也。且首兵唱号,鲜有能遂,陈胜、项籍,即其事也。舂陵去宛三百里耳,未足为功。遽自尊立,为天下准的,使后人得承吾敝,'一'非计之善者也。今且称王以号令。若赤眉所立者贤,相率而往从之;若无所立,破莽降赤眉,然后举尊号,亦未晚也。愿各详思之。”诸将多曰“善”。将军张卬拔□击地曰:“疑事无功。'二'今日之议,不得有二。”觽皆从之。 
  注'一'前书宋义曰:“战胜则兵疲,我承其敝。” 
  注'二'史记曰,赵武灵王欲被胡服,肥义曰:“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圣公既即位,拜伯升为大司徒,封汉信侯。由是豪杰失望,多不服。平林后部攻新野,不能下。新野宰登城言曰:'一'“得司徒刘公一信,愿先下。”及伯升军至,即开城门降。五月,伯升拔宛。六月,光武破王寻、王邑。自是兄弟威名益甚。 
  注'一'王莽改令长为宰,东观记曰,其宰潘临也。 
  更始君臣不自安,遂共谋诛伯升,乃大会诸将,以成其计。更始取伯升宝□视之,绣衣御史申屠建随献玉玦,'一'更始竟不能发。及罢会,伯升舅樊宏谓伯升曰:“昔鸿门之会,范增举玦以示项羽。'二'今建此意,得无不善乎?”伯升笑而不应。初,李轶谄事更始贵将,'三'光武深疑之,常以戒伯升曰:“此人不可复信。”又不受。 
  注'一'绣衣御史,武帝置,衣绣者,尊宠之也。玦,决也。令早决断。 
  注'二'史记曰:“项王留沛公饮,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地名,在新丰东七十里。 
  注'三'贵将,朱鲔等也。 
  伯升部将宗人刘稷,数陷陈溃围,勇冠三军。时将兵击鲁阳,'一'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更始君臣闻而心忌之,以稷为抗威将军,稷不肯拜。更始乃与诸将陈兵数千人,先收稷,将诛之,伯升固争。李轶、朱鲔因劝更始并执伯升,即日害之。 
  注'一'鲁阳,县,属南*(郡)**'阳'*,今汝州鲁山县也。 
  有二子。建武二年,立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