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能说中国人期望值过高。若我是村上君,村上君是林少华,且大老远跑来,敝人笃定请他去青岛最好的饭店吃满汉全席。第二天即使上午课不上下午政治学习不参加也要陪他去崂山一游。也不光我,大凡中国人都会这样。
  可是村上君没这样。见面地点是在他的事务所,隔着一张餐桌大小的圆桌相对而坐,两个算不上绝代佳人的女秘书中的一个端来清茶,我一杯他一杯,边喝边谈。他谈他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让灵魂获得自由”,谈他写作的技术是能打开想像力世界那扇门进去又能出来,谈他对“孤独”独特的诠释及其排遣方法,谈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怀有好感的根据,谈他不喜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缘由……他侃侃而谈,眼睛看着桌面,看着思维移行的轨道,看着“门”后面的世界。我则看着他,看着他随意拨去一侧的“男孩”发式,看着他执著的纯粹的表情,看着他身上的POLO花格衬衫,看着他肌肉隆起的手臂。仿佛看到了他一部部小说中作为男主人公的“我”,看到了《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他没有让我失望。从村上小说中走出来的村上只能是这样的村上,也只有这样的村上才能写出村上小说。此外我能要求他什么呢?
  后来我看了、也译了他一些随笔,得知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很少请吃,也很少吃请。或许在他看来,吃就是吃,没有更多的附加含义。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7期P15
  蔚蓝的王国'俄'屠格涅夫
  呵,蔚蓝的王国!蓝色,光明,青春和幸福的王国啊!我在梦中看见了你……
  我们几个人乘着一叶装饰华丽的小舟。一张白帆像鹅的胸脯,飘扬在随风招展的桅头旗下边。
  我不知道我的同伴是些什么人,但我浑身都感觉得到,他们全都像我一样,是这样年轻、快活和幸福!
  不错,我并没有看到他们。我眺望四周,一片茫无边际的蔚蓝的海,无数波浪闪耀着金鳞;头上,也是这样茫无边际,这样蔚蓝的海——在那儿,温柔的太阳在运行着,宛然在微笑。
  我们中间不时发出爽朗、快乐的笑声,宛若群神的欢笑!
  忽然,不知从哪个人嘴里,吐出了一些话语,一些充满灵感力量,极其美妙的诗句……仿佛天空也在对它们呼应——而且,周围的海,也若有同感地在颤鸣……随后又开始了幸福的寂静。
  _  我们快速的小舟,随着温柔的波浪,轻轻地起伏。没有风推动它,是我们欢腾跃动的心引导它前进。我们想要到什么地方,它便像一个活的东西那样,驯服地急速奔向什么地方。
  我们来到群岛,一群半透明的仙岛,各种宝石、水晶和碧玉放射着光彩。从突起的岸边,飘来令人心醉的芬芳;一些岛屿上,白蔷薇和铃兰的落英,雨也似的飘洒在我们身上。从另一些岛屿上,突然飞起了许多彩虹色的长翼鸟。6
  鸟儿在我们头上盘旋,铃兰和蔷薇消失在流过我们小舟两侧的珍珠般的浪花里。
  跟着花儿,跟着鸟儿飞来的还有美妙悦耳的声音……这里边好像有女人的声音……于是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高扬的帆,船尾水流的潺潺声——一切都像在诉说着爱情,诉说着幸福的爱情!
  但是她,我们每个人都钟爱的那个人,在那儿……在近旁,却看不见。再过一瞬间——瞧吧,她的眼睛闪烁着光辉,她的脸庞将露出微笑……她的手将拉起你的手——并且把你引到千古不灭的乐土中去!
  呵,蔚蓝的王国!我在梦中看见了你……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7期P05
  王光美:与君同舟,风雨无悔黄峥 执笔
  梨子
  那一天,二级通知我说,少奇同志要找我去谈话。我很纳闷,我刚到延安来,怎么找我谈话呢?我就说那枣园我不认得,我不知该怎么去。他们就给了我一匹老马,说这老马识途,认得枣园,认得少奇同志家在哪,你就跟着这匹马走吧读!
  就这样我到了少奇那儿。。。。。。说着说着,就到了吃中饭的时间。少奇留我吃饭。我说:“我已经吃过了,你慢慢吃。我在这里等,可以看看你吃的什么。”我看见他的饭菜很简单,好像只有两碟菜,一碗米饭,米饭上而放了一颗大蒜。我觉得奇怪,心想怎么把大蒜和米饭配着吃呢?少奇刚吃了几口,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站起来走到办公桌前,拉开下面的抽屉,拿出几个梨子,又拿了把小刀给我,意思是他吃饭让我自己削梨吃。那个梨子很难看,黑不溜秋的,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当时,我看了有点动感情,怎么中央领导同志吃的就是这样的东西呢?
  手表
  l948年的“三八”节前后有一次王炳南同志组织外事组舞会,少奇和朱老总都来了。他说了一句:“有空上我那儿玩。”有了少奇这句话,我决定星期天去一次者。
  那天,我一进去,少奇正在写东西。看见我来,他马上站起来,说:“你真来了!”这次谈话时间比较长,他表示了愿意跟我好的意思。他还说,他年纪比较大,工作很忙,又有孩子,要我好好考虑。我当时觉得这个人真有特点,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都愿意说自己怎么怎么好,以便取得对方好感,他却光说自己的缺点。我说:“年纪什么的我倒没往那考虑,只是在政治水平上我们差得太远,我和你在一起的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应该注意什么?而且我也不了解你过去的个人情况。”少奇回答我说:“应该注意什么的问题,你去找一趟安子文同志;如果想了解我过去的历史,你去问李克农同志。”我对这事很慎重,最后我特别问了一句:“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其他婚姻关系?”少奇就说:“如果你想知道这方而的情况,你去问一下邓大姐,她就住在旁边的院子里。”
  说着说着,我觉得时间不早了,就问:“几点了?我该回去了。”少奇手上没有戴表。他拉开抽屉,拿出一块表看了看说:“表不走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的。” 原来他的这块表早就坏了。看到这个情况,我心里又被触动了一下。我想:怎么会是这样?中央领导同志工作没日没夜,怎么连块好好的表都没有?怎么这些事没有人帮他处理?可能是心里自然冒出来的一种义不容辞的感觉,就说:“你交给我吧!我帮你去修 !”
  我觉得我和少奇同志的婚姻确实是很慎重的。 我对他很尊敬,同时对他的生活没人照顾很同情。我们是从好感到恋爱。
  蒸鸡蛋
  有时他也想照顾我。一天,他看见我因为怀孕,吃不下饭,忽然说:“今天我给你做个湖南菜。”我说:“你还会做菜?”他说:“年轻时什么都干过。”那天他给我做了个蒸鸡蛋,里而搁了醋。 他说这就是湖南人的做法,蒸鸡蛋炒鸡蛋都放醋。 在我的记忆巾,这是唯一一次他在生活上照顾我家。
  其实他不是不想照顾我,实在是顾不上。他把精力和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了。
  枕头
  1963年;我陪少奇同志去柬埔寨访问,西哈努克亲王送了我们一些床垫、枕头。回国后,送了毛主席一套,我们家留了一套。回国不久我下乡搞“四清”,少奇在家睡地铺,正好用上了这个枕头。“文革”开始后,我和少奇被分开关押,孩子们也都天各一方,家里的生活用品全部丢失,基本荡然无存园。
  1980年,中央决定为少奇平反,在举行 追悼会前夕,5月13日上午,我和孩子到河南开封去接少奇的骨灰。在他逝世的地方。一进那小屋,我一眼就见到了少奇用的枕头,不禁百感交集,它伴着少奇度过了最后的岁月。
  第二天,在郑州人民会堂隆重举行少奇同志骨灰迎送仪式。河南省委书记、省长刘杰同志,郑重地将少奇同志的骨灰交给我。我情不自禁地将脸贴在骨灰盒上,久久不想离开。在少奇同志逝世10年多以后,我和孩子们终于见到了他的骨灰……
  5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少奇同志的追悼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方面代表、首都群众一万多人出席大会。邓小平同志致悼词。追悼会进行过程中,会场上不时传来抽泣声,好多人都哭了。我看到徐帅徐向前同志胸前衣服上被泪水湿了一大片。散会时,小平同志过来,握着我的手说:“是好事,是胜利!”
  红布
  在治丧活动过程中,不少人提出,鉴于少奇同志逝世的特殊情况,应该保存他的骨灰。中国革命博物馆来人要求说:毛主席进了纪念堂,朱老总进了八宝山,周总理撒向了江河大地,少奇同志的骨灰交给我们革命博物馆保存收藏。我没有同意。首发
  少奇同志生前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他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大海里。早在1956年4月,少奇同志和毛主席、周总理等一起,第一批在提倡火葬的《倡议书》上签了名。当天回家后,少奇就向我讲了这件事,并进一步提出不保留骨灰,像恩格斯那样把骨灰撒在大海里。在“文化大革命”中最艰险的时刻,他又一次向我和孩子们作了这一遗嘱。因此,我郑重地向中央和治丧委员会提出,尊重少奇同志的遗愿,把他的骨灰撒在大海里。
  中央同意了这一要求,但具体采取什么方式,一时没有商定。刘伯承元帅得知这一情况,主动提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执行散撒少奇同志骨灰的任务。中央书记处研究同意。海军司令员叶飞同志亲自向海军某部下达了命令。
  1980年5月18日,海军司令部派了参谋长等几位军官来我们家,同我们具体商量了散撒少奇同志骨灰的时间、地点、方式等事宜。
  5月19日上午,在治丧委员会有关同志的陪同下,我们护送少奇同志的骨灰,由北京乘专机抵达青岛海军军港。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闻讯赶来的群众。在青岛,我们的车辆一度被众多的人群围住。我看到车窗外的人们含着眼泪,向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