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
  什么?
  什么也没出现。
  故事到这里就完了吗?
  不是。它一直继续下去。但是再也没有新的事发生,只是不断地重复:云和浪,云和浪,云和浪。
  风呢?
  对。还有风。云、浪和风。
  那你现在坐的床,还有窗户、花园、你自己和我呢?
  没有。不在这个故事里。
  那在哪里?
  不在任何地方。这世界上没有陆地,有天堂。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我们叫它天堂。那时人类、动物、植物、山谷刚刚才到。它们互相打招呼。我叫夏娃。您呢?我叫亚当。您呢?我叫狮子。您呢?我叫枣椰树。您呢?我叫水母。您呢?我叫鳟鱼。您呢?我叫蜻蜓。
  亚当问夏娃:对不起,您知道我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吗?
  在天堂,夏娃回答。
  天堂?没听过,亚当喃喃自语。
  他们两个人就在一个特大的花园里散步,他们穿过长着青苔的湿地,又经过松软的沙地。他们向四周打招呼。那是一个美丽的清晨,大象们扇动着大耳朵,玫瑰花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我看,我们是这里唯一的人类,我们应该结婚,夏娃说。
  结婚的意思是说,我们两个人永远在一起。但是,我们必须先相爱。事情就是这样开始的。您赞成我们相爱吗?
  相爱?!没听过,亚当说。
  夏娃拥抱住亚当,给了他一个长吻。过了一会儿,夏娃喘息地说:这就是相爱。亚当再一次把嘴唇挪向夏娃,夏娃继续吻着亚当。
  过了很久,已经是中午了。亚当说:我赞成我们相爱,它还蛮适合我的。
  当他们再次喘息时,已经是晚上了。现在,我们可以用“你”互相称呼了,夏娃建议说。
  亚当回答:好啊!亲爱的夏娃。
  世界就这样开始了。
  结束了?
  对!我们最好在他们继续接吻的时候,把故事结束。通常,童话故事的结局都是幸福快乐的,而天堂的故事正好相反,是在开始的时候。
  好吧!我再从头开始。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都必须学习怎么生活,星星聚集排列成星座,有一些星星先试着排成长颈鹿,然后棕榈树,又试了试排成玫瑰,最后才决定排成大熊星座。同时,还有其他的星星排成摩羯座、天龙座、金牛座、天鹅座。
  石头就简单多了,它们只要不断变硬变重。它们是最先完成的东西。
  太阳开始发光,它学着怎么上山下山。它也试过做别的事,但是都没成功。譬如说唱歌,它粗糙的声音,把这个敏感的新世界吓坏了。
  月亮刚开始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好。真的要发光吗?白天的时候,它觉得这主意不好,晚上的时候,它又觉得这主意不错。它实在无法决定,所以它只好反反覆覆,一下变圆,一下又变缺。于是它学会的是不断的变化。
  水学着怎么流动。它很快就学会了,因为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一直往低的地方流,往低的地方流,往低的地方流……
  风刚开始很安静,就好像它根本不存在似的,突然,不知怎么地,它发现自己可以吹。
  那时候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每样东西只要去发掘什么事最容易做就行了。对火来说容易的事,对木头就未必;对鱼来说容易的事,对鸟就未必;对树根来说容易的事,对树枝就未必。
  世界花了很多时间来安排这一切。之后,一切几乎就自然而然地进行。雨只要从云端落下,就会掉到地面;人只要张开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只要每样东西都做它自己认为最容易的事,这世界就相当有秩序了。
  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嘘!不要继续。最好再一次从头开始,这个故事没有结局,只有开头,而且有很多开头。
  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本文摘自《读者》2007第13期P08
  从窗口望见的别人的生活●袁 倩
  著名导演伍迪。艾伦有一部黑白片《星尘回忆》,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他卡在一节车厢里动弹不得,四周的人统统板着面孔,目无表情,他只好回过头,透过车窗,看到隔壁轨道上那节车厢里热闹非凡,有人喝香槟,有人跳舞,有个媚姿如梦露般的女子还隔窗向他吹送了一个香吻。他一时迷醉,立刻对窗外的那节车厢非常神往。可近在眼前, 却远在隔窗的铁轨那边,能看见,却过不去。
  现实中,我们看别人的生活,也是如此。
  多数人觉得人家风光无限,几乎是风调雨顺,坐享其成,或者是少劳多获,幸运无比,心想事成。
  总是要等到有足够的生活体验和磨难之后,才会想到他人的风光和荣耀,也许是需要付出勤勉和努力才可得到的吧。
  还有这样一类人,心里明镜似的,对于透过窗口就可以窥见的别人的生活,他愣是有选择过滤的,对于过于 平凡的、灰闷的、煞风景的,他可以掉过头去,不看,不听,不想。非常坚决。
  这类人的拒绝和逃避心理,我没有深入研究过,有一点我可以猜想得出,那就是他们觉得,看了就难免会见到一些令人败兴的生活俗景:便宜的家具,杂乱的摆设,粗糙的沙发,俗艳的窗帘,蠢笨的塑料花,偶像招贴和可笑的旅游纪念品……
  这一类人,大概只对幸福的想象力是发达的,他们不愿意探望这些逼仄、粗陋的窘况,只愿意瞧一眼华美的、完整的,隔岸的幸福。
  最后要说的这一类人呢,恰恰跟上一类人相反,专看比自己生活惨的,比自己不幸的,专门向一些生活离奇曲折的人群看齐,一看,一咋舌,一惋惜,一比,心里平衡多了,再一片狼藉再闷死人的生活也不嫌弃了。
  我们所看到的,不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全部。换一个视角,换一种距离,换一个时段,我们也许会从同一个窗口看到另一场真实的风景。
  最近我很喜欢用胳膊支着窗台,眺看远近高高低低的楼宇和人家窗口闪烁的点点灯火,你觉得笼罩你的不是 夜色,是时间,是故事,是漫无边际的琐碎,是或精彩或平凡的灰烬。
  这样的生活,正是我向要的,因为它显得真实而安妥。
  本文摘自《读者》2007第13期P25
  敞开着的窗户●'英'萨 契 ○梁献章 译
  “纳托尔先生,我婶母马上就下楼来,”一位神色泰然的十五岁少女说道。“在她没下来之前,暂且由我来招待您,请多包涵。”
  弗兰普顿?纳托尔尽量地应酬几句,想在这种场合下既能恭维眼前招待他的这位侄女,又不致于冷落那位还没露面的婶母。可是心里他却更为怀疑,这种出自礼节而对一连串的陌生人的拜访,对于他当时所应治疗的神经质毛病,究竟会有多大好处?
  在他准备迁往乡间僻静所在去的时候,他姐姐曾对他说,“我知道事情会怎样,你一到那里准会找个地方躲起来,和任何活人都不来往,忧郁会使你的神经质毛病加重。我给你写几封信吧,把你介绍给我在那里的所有的熟人。在我记忆中,其中有些人是很有教养的。”
  弗兰普顿心里正在琢磨,他持信拜访的这位萨帕顿夫人,属不属于那一类有教养的人。
  “附近的人,您认识得多吗?”那位侄女问道。看来她认为他俩之间不出声的思想交流进行得够久的了。
  “几乎谁也不认识,”弗兰普顿回答说。“四年前我姐姐曾在这里呆过。您知道,就住在教区区长府上。她些了几封信,叫我拜访一些人家。”
  他说这最后一句话时,语调里带着一种十分明显的遗憾口气。
  “这么说,您一点也不知道我婶母家的情况了?”泰然自持的少女追问道。
  “只知道她的芳名和地址,”客人承认说,推测着萨帕顿夫人是有配偶呢还是孀居?屋里倒是有那么一种气氛暗示着这里有男人居住。
  “她那场大悲剧刚好是三年前发生的,”那个孩子接着说。“那该是在您姐姐走后了。”
  “她的悲剧?”弗兰普顿问道。悲剧和这一带静谧的乡间看来总有点不和谐。
  “您可能会奇怪,我们为什么在十月间还把那扇窗户敞开得那么大,尤其在午后,”那位侄女又说,指着一扇落地大长窗。窗外是一片草坪。
  “这季节天气还相当暖和,”弗兰普顿说。“可是,那扇窗户和她的悲剧有关系吗?”
  “恰好是三年前,她丈夫和她两个兄弟出去打一天猎,就是从那扇窗户出去的。他们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在穿过沼泽地到他们最爱去的打鹬场时,三个人都被一块看上去好象满结实的沼泽地吞没了。您可知道,那年夏天的雨水特别勤,往年可以安全行走的地方会突然陷下去,事前连一点也觉察不出。连他们尸体都没找到。可怕也就可怕在这儿。”说到这里,孩子讲话时的那种镇静自若的声调消失了,她的话语变得断断续续,激动起来。“可怜的婶母总认为有一天他们会回来,他们仨,还有那条和他们一起丧生的棕色长毛小狗。他们会和往常一样,从那扇窗户走进屋来。这就是为什么那扇窗户每天傍晚都开着,一直开到天色十分黑的时候。可怜的婶母,她常常给我讲他们是怎样离开家的,她丈夫手背上还搭着件白色雨衣,她的小兄弟朗尼嘴里还唱着:“伯蒂,你为何奔跑?”他总唱这支歌来逗她,因为她说这支歌叫她心烦。您知道么,有的时候,就象在今天,在这样万籁俱静的夜晚,我总会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我总觉得他们几个全会穿过那扇窗户走进来——”
  她打了个寒噤,中断了自己的话。这时她婶母匆忙走进屋来,连声道歉,说自己下来迟了。弗兰普顿不禁松了一口气。
  “薇拉对您的招待,总还可以吧?”她婶母问道。
  “啊,她挺有风趣,”弗兰普顿回答。
  “窗户开着,您不介意吧?”萨帕顿夫人轻快地说。“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