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第3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尝试以下操作:单击  刷新按钮,或稍后重试。
  如果您已经在地址栏中输入该网页的地址, 请确认其拼写正确。
  要检查您的网络连接,请单击工具菜单,然后单击 Internet 选项。在连接选项卡上,单击设置。 设置必须与您的局域网 (LAN) 管理员或 Internet 服务供应商 (ISP) 提供的一致。查看您的 Internet 连接设置是否正确被检测。您可能设置让 Microsoft Windows 检查您的网站并自动发现网络连接设置(如果您的网络管理员已经启用此设置)。单击工具菜单,然后单击Internet 选项。在连接选项卡上,单击LAN 设置。选择自动检测设置,然后单击确定。某些站点要求 128…位的连接安全性。单击帮助菜单,然后单击关于 Internet Explorer 可以查看您所安装的安全强度。如果您要访问某安全站点,请确保您的安全设置能够支持。请单击工具菜单,然后单击 Internet 选项。在“高级”选项卡上,滚动到“安全”部分,复选 SSL 2。0、SSL 3。0、TLS 1。0、PCT 1。0 设置。单击上一步按钮,尝试其他链接。
  找不到服务器或 DNS 错误Internet Explorer
  《读者》2007年第17期目录
  文苑?卷首语? 钝感力 渡边淳一 1?文  苑? 爱情盛宴 胡蝶 4妈妈的味道 舒 婷 6你的微笑 聂鲁达 7灰暗晨曦里唱歌的鸟 梅子涵 22战马 张鸣跃 28沃尔多 Olive Schreiner 33降临到谢菲尔德的小天使 田祥玉 36玛蒂塔的房子 莉莎?迪亚茨 41
  人  物?人  物? 在自己的道德碑上添砖 徐 风 42?名人秩事? 数学家们的生活趣事 萨 苏 10?历史一页? 将帅“战创”知多少 吴东峰 54
  社  会?杂谈随感? 我说不出 马金瑜 8生命的困惑 熊召政 12黑塞与傅聪 谢天吉 13学袍与市镇之争 许知远 18当名人是世界上最无聊的事 朱德庸 19贵族与流氓 易中天 24王小波的名字是一个接头暗号 李银河 25?社会之窗? “晒黑族”: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 蔡 敏 52You时代 袁 岳 53?今日话题? 中国人的幸福 梁 捷 38
  人  生?人世间? 21份报纸 兆 子 30你可以放心地老了 海 宁 50?青年一代? 小时候(节选) 桑格格 26人生若只如初见 Vivian 56?婚姻家庭? 以后你要和我一起辛苦啦 葛红兵 23?人生之旅? 目送 龙应台 17第一次盼望 史铁生 48掌纹 残 雪 58夜夜昙花流星雨 卢丽梅 59?两代之间? 穿蓝花棉裤的小孩 袁劲梅 14我已经是魔鬼了 张建星 46
  生  活?心理人生? 简单地活着 高建群 7天真纯朴的心 席慕容 9一场测试人性的拍卖 李丹崖 29最后一名 王文华 44悲欣交集 刘荒田 49?经营之道? 我相信 李嘉诚 45
  知  识?生物世界? 大象“少年犯” 孙道荣 20?趣味科学? 一位时间研究专家的时间观 胡一龙 62?体育之窗? 鳗鱼艾利克 田 娇 45
  看 世 界?在 国 外? 小鸟?蜗牛?银杏树 黄兴旺 32?风情录? 最愚蠢警告标语 雷起凤 55丹麦人的快乐童年 贺先蕙 60
  点  滴?漫画与幽默? 漫画与幽默   34?言 论? 言论   31?意  林? 意林 奥 古等 21?幽默小品? 饭局通知学 陈晓卿 62?补 白? 一叶呼吸在底层的肺 马 德 9什么是数学 李成廷 11慢慢来的长寿 李南衡 19用人“五视” 魏信德 21你不要我,你要等 胡 蓉 32瞬间 李汉荣 37生而为人 许永礼 40熟睡着的生命 感 动 43到底谁是谁的希望 陈 染 49不该要的奖励 苏 珊 51一个人的KTV 刘若英 57爱,只需8秒 王文献 59匆匆,更匆匆 冰 尘 61
  交 流?编读往来? 短信平台   63?封  面? 魅影(摄影)
  中国人的幸福梁捷
  追求幸福,个人的还是集体的?
  追求幸福,永远是人的天性;或者说本能。可是对于幸福的界定,幸福的表达,幸福的实现,各人却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在中国文化中,常常把直接追求幸福的动机称为逐利,功利,而间接求利的动机才可能是求义。所以过去的主流思想很忌讳谈个人幸福。
  德国汉学家鲍吾刚在《中国人的幸福观》里指出,这种压抑个人幸福而追求集体幸福的潮流,背后隐藏着另一个关键问题,幸福是此岸的还是彼岸的?许多神秘主义者都描绘过放弃小我、同时进入一个更大的自我的愉悦感,个体灵魂的藩篱消解,自我从中脱身而出,获得强烈自由感。所以,当我们不再谈论“社会进步”,转而谈论“人民幸福”,就意味着从彼岸回到了此岸。著名的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曾这样解释“邓小平理论”:“啥叫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100个人里面,有98个人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剩下的那两个人,是自己不要幸福,没办法。”
  个人幸福少了很多“超越”的精神快乐,但多了实在的身体快乐。鲍吾刚认为,谈论中国人的幸福观应该着重谈论社会幸福,可这似乎又与我们常说的“中国人缺乏宗教情怀、缺乏终极关怀”的判断相悖。其实中国人从来没有忘记追求身体的幸福。眼下,幸福和“幸福指数”已经成为国内极热门的话题。除了内在追求和谐的必然逻辑以外,从外部似乎也有一些支持。在西方的发展经济学里,GDP统计多年来一直遭受批判,因为GDP中不包括资源利用,不包括儿童教育,不包括妇女压迫,也不包括环境保护。从阿尔曼到诺德豪斯到阿玛蒂亚。森,都纷纷提出修正性的或者替代性的统计方案,比如“绿色GDP”,比如“能源GDP”。不丹国王的办法则是“国民幸福指数”,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政府治理,经济增长,文化发展与环境保护。这种指标的思想与GDP其实一脉相承,只是补充了不少内容。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最近开始制定“国民幸福指数”,就循着一条完全不同的思路。卡尼曼的讨论基于问卷,基于抽样调查,每一个样本都直接取自个人,都与身体感受有关,而不是从集体幸福里去推测。
  小穆勒在200多年前就区分过“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这两种幸福,分别表示精神上超越的幸福和身体上快乐的幸福。诺齐克的“体验机”和普特南的“缸中之脑”假想则把这个命题推向极至。人体(甚至只要大脑)漂浮在巨大容器的营养液中,由一台“体验机“为我们提供刺激。如果机器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切快感,那么,你愿意选择这种幸福生活吗?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你是否认为幸福只与自己的身体有关?
  边沁就是这样认为的,原教旨的功利主义就支持这种观点,到了小穆勒,幸福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偏差。大家要把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联系起来,其中有几个经济学关节是不得不打通的。
  这里面富有争议的地方是,个人幸福可以做总量上的比较,还是只能做边际上的比较。前者可以推导出“基数效用论”,后者是目前主流的“序数效用论”。如果我们有了“基数效用”,那么统计社会福利将大大地简化。但它也会导致悖论。功利主义的基本观念是边沁所谓“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那么是人就有一定量的幸福,我们应该努力把地球上的人数增加到200亿,塞满每一个角落。虽然每个人都不那么幸福,但我们如此确实做到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谁之幸福?何种快乐?
  幸福一旦被指数化甚至数量化,那么我们很自然地会拿它做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比较。在当下,哪里的人最幸福?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城市人还是农村人?英国“新经济基金会”真的做了这样一份调查,满足了人们攀比的欲望。
  这份名为《幸福星球指数》报告,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次“幸福”大排名。排名榜里,中国人民的幸福程度排在第31位,在亚洲国家里仅仅排在越南(第12位)的后面,比日本(第95位)、韩国(第102位)和新加坡(第131位)人民要幸福得多。美国只有第150位。这个结果让国内很多人感觉愤怒。中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要比日本、韩国低得多,可是报告竟说中国人比他们感觉更幸福。我们大可以从统计方法和调查手段等诸多方面质疑这份报告。不过我们不妨和排在更前面的越南做一下对比。要知道,越南的人均GDP刚刚超过650美元,而中国是1700美元。
  最新的关于“快乐经济学”的调查研究,至少可以证明一个“假说”,即快乐与收入无关,不是正相关,也不是负相关,而是不相关。这可以叫“跑步机效应”,即经济发展了半天,到头来,幸福水平还在原地,甚至还可能倒退。我们无需为收入远低于发达国家而感觉比他们快乐而愤怒。快乐只是身体感觉,与收入不见得有关。《论语》里不就说过,“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是一种横向的比较,同一时间不同人的快乐比较。可是虽然是同一时间,但不同人脑子里对幸福的判断可能大相径庭。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判断同一个词语,结果自然就没有意义了。
  另一种比较可以是纵向的、历史的。我们现代人比起古代人来看,是更幸福吗?后一代人总比前一代人幸福吗?一个人往后的日子总比以前幸福吗?“进步论者”一般持这样的观点。认为至少总的来说,社会在发展,人们总会更幸福的。但反例举不胜举,晚景凄凉更是常态。黄有光教授的实证研究表明,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水平似乎呈U型,中年以后逐步上升,正与生命周期内倒U型的收入水平相反。但即使这个命题成立,也只能适用于当前稳定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永远如此。要知道,社会制度一直在变,人们对社会制度的认知也一直在变,故而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框架也一直在变。这不仅与诺奖得主海萨尼所强调的“信息充分的幸福”有关(我们确实远比古人多知道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