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 猫有9条命
  美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已努力游说议员们清除有关猫能毫发无损地从高处落下的荒诞说法。专家们设计了新的短语“高楼综合症”,用以解释这些过于自信的宠物们为什么从高处坠下时会受伤。然而,虽然猫确实具有“正位反射”的能力,让它们可以在几乎一瞬间的功夫旋转,而保持身体的平衡,但猫保护联合会报告说,在猫坠落窗台导致的受伤中,最常见的是下巴和骨盆断裂。
  7。 狼总对着月亮嚎叫
  狼在妻子死后,对月长嚎的故事很悲惨。研究表明,狼嚎叫有几个原因,但没有一个是受月亮感召的。它们这样做一是为了显示在狼群中的级别—低级别的狼群成员可能会因参与“嚎叫”受到惩罚;二是为了在猎食之前和猎食过程中召集狼群。有人称,狼会在孤独和高兴的时候嚎叫,即使两种嚎叫声听起来一样的凄惨,每只狼都有自己独特的嚎叫声。但它们对着月亮嚎叫的说法还需要证实,一种推测是狼在月光皎洁的夜晚会更活跃,所以叫得更欢。
  8。 发情期的野兔也疯狂
  在英国乡下流传的传说中,野兔拥有很高的地位。它那难以捉摸的古怪行为在春季尤为显著。但飞速的追赶、暴跳和假装的“打拳”与疯狂没有任何关系。据哺乳动物协会介绍,这只是野兔一种奇特的发情期行为占优势的雄性野兔赶跑情敌,雌性野兔会“教训”对它过分友好的异性。这种“疯狂行为”不仅仅只发生在 3月。从2月到9月都是野兔的发情期。
  9。 蜉蝣只能活一天
  蜉蝣绝对能活两年,蜉蝣蛹在河岸蛰伏两年,通过微小的腮来呼吸,以小型动植物为食,之后才能拥有单薄的羽翼,汇聚成夏日一道壮观的风景。它们在傍晚配对,几个小时后产下“爱情的结晶”。到早上的时候,多数蜉蝣会死去,虽然有些能坚持活到48小时。在英国,有46种蜉蝣。它们一般出现在夏季早期,但到了 8月也能看到它们的踪影。
  10。 大象害怕老鼠
  当然不是这样。无论是圈养的还是野外的大象,对老鼠早已是司空见惯,毫无惧怕之意。除了人之外,健康的成年大象面临的敌人很少,他们只会对不熟悉的情景和声音感到害怕。这被认为是大象害怕老鼠的根本原因。在罗马时期,当大象被用作作战工具时,它们因惧怕猪的号叫声而逃走。这才产生了关于大象害怕老鼠的传说。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2期P28
  
人间自有真情在季羡林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短文:《园花寂寞红》,讲的是楼右前方住着的一对老夫妇。男的是中国人,女的是德国人。他们在德国结婚后,移居中国,到现在已将近半个世纪了。哪里想到,一夜之间,男的突然死去。他天天莳弄的小花园,失去了主人。几朵仅存的月季花,在秋风中颤抖、挣扎,苟延残喘,浑身凄凉、寂寞。
  我每天走过那个小花园,也感到凄凉、寂寞。我心里总在想:到了明年春天,小花园将日益颓败,月季花不会再开。连那些在北京只有梅兰芳家才有的大朵的牵牛花,在这里也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我的心情很沉重。
  昨天中午,我又走过这个小花园,看到那位接近米寿的德国老太太,在篱笆旁忙活着。我走近一看,她正在采集大牵牛花的种子。这可真是件新鲜事儿。我在这里住了30年,从来没有见到过她莳弄过花。我满腹疑团:德国人一般都是爱花的,这老太太真有点个别。可今天她为什么也忙着采集牵牛花的种子呢?她老态龙钟,罗锅着腰,穿一身黑衣裳,瘦得像一只螳螂。虽然采集花种不是累活,她干起来也是够呛的。我问她,采集这个干什么?她的回答极简短:“我的丈夫死了,但是他爱的牵牛花不能死!”
  我心里一亮,一下子顿悟出了一个道理。她男人死了,一儿一女都在德国。老太太在中国可以说是举目无亲。虽然说是入了中国籍,但是在中国将近半个世纪,中国话说不了十句,中国饭吃不惯。她好像是中国社会水面上的一滴油,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平常只同几个外国人和中国留德学生来往,显得很孤单。我常开玩笑说:她是组织上入了籍,思想上并没有入。到了此时,老头已去,儿女在外,返回德国,正其时矣。然而她却偏偏不走。道理何在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现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她采集大牵牛花的种子。我一下子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死去的丈夫。
  丈夫虽然走了,但是小花园还在,十分简陋的小房子还在。这小花园和小房子拴住了她那古老的回忆,长达半个世纪的甜蜜的回忆。这是他俩共同生活过的地方。为了忠诚于对丈夫的回忆,她不肯离开,不忍离开。我能够想象,她在夜深人静时,独对孤灯。窗外小竹林的窸窣声,穿窗而入。屋后土山上草丛中秋虫哀鸣。此外就是一片寂静。丈夫在时,她知道对面小屋里还睡着一个亲人,自己不会感到孤独。然而现在呢,那个人突然离开自己,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茫茫天地,好像只剩下自己孤零一人。人生至此,将何以堪!设身处地,如果我处在她的地位上,我一定会马上离开这里,回到自己的祖国,同儿女在一起,度过余年。
  然而,这一位瘦得像螳螂似的老太太却偏偏不走,偏偏死守空房,死守这一个小花园。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死去的丈夫。
  这一位看似柔弱实极坚强的老太太,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一点恐怕她比谁都明白。然而她并未绝望,并未消沉。她还是浑身洋溢着生命力,在心中对未来还抱满了希望。她还想到明年春天,她还想到牵牛花,她眼前一定不时闪过春天小花园杂花竞芳的景象。谁看到这种情况会不受到感动呢?我想,牵牛花而有知,到了明年春天,虽然男主人已经不在了,一定会精神抖擞,花朵一定会开得更大,更大;颜色一定会更鲜艳,更鲜艳。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2期P06
  
青海湖畔说危羊赵瑜
  普氏羚羊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1996年国际上有关组织出台《IUCN红皮书》;把它列入极濒危等级。我国也将它列为13种极危级动物之一。其余12种动物物种是:鹤类、雉类、麝类、鹿类、长臂猴、金丝猴、扬子鳄、大象、藏羚羊、朱鹮、东北虎、大熊猫。2004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组织推举若干作家出任这些动物的代言人;分配我专为普氏羚羊生存繁衍而摇旗呐喊。
  普氏羚羊很绅士
  此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普氏羚羊所知甚少;倒是对藏羚羊钟爱有加;甚至误以为普氏羚羊和藏羚羊差不多是一回事;其实大谬不然。普氏羚羊要比藏羚羊稀罕得多。后者目前有五万只存活;而前者仅存三百只左右。它们同在高原居所;两者生存海拔高度却相差1000米;更不能交配串种。
  几十年前;普氏羚羊在内蒙古、新疆和青海省大片地区均有发现;而目前;却只有在我国青海湖周边地区;才幽灵般地显现它的倩影。和其它珍稀物种一样;普氏羚羊一胎只生一只羊羔。它的奔跑姿态;它的体形;它特有的内钩犄角;更优美于藏羚羊。个头比藏羚羊也大些。尤其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爱情观。它们竟然为了爱情而不顾性命。雄羊在寻觅爱侣时;它总是选择一个高出沙漠或草滩的土坡;在坡顶上;它昂首独立;毫无顾忌地向爱人显示其身姿;于是成为猎手们轻而易举的射杀目标。多年来;子弹一次次穿透了雄羊们的胸膛;而它们并不改悔;又一次次昂然伫立在高坡之巅;为爱情奋不顾身。来吧;野蛮的猎人;来吧;狗日的子弹!
  不仅如此。动物专家蒋志刚先生还深情地告诉我;雄性羚羊往往选择糟糕的草地进食;而把优质草滩主动让位于母羊和小羊。雄羊们坚韧不拔;总是放弃与妻儿们的生存竞争。每当此刻;雄羊常常在侧旁为母羊和后代们放哨警戒;一旦危险来临;雄羊们立即报警;并且把臀部洁白尾毛竖起外翻;在绿色或黄色草地上以其格外醒目而警示同类;这醒目漂亮的白色体斑;便招来了更多枪弹;或者成为天敌们竞相追逐捕猎的目标。于是;荒漠中一次次出现了草原狼夺命羚羊的集体狂奔:白色体斑在前头波浪式飞舞;血盆大口在后面无情地扑咬……
  羚羊至爱;令人肃然。
  老故事
  蒋志刚先生为研究普氏羚羊;已经奉献了十多个年头;占据了他毕生科研工作三分之一时光。他从容而清晰地向我阐述种种问题;使我对这种中华特有的高贵动物产生出强烈敬意来。他反复强调与国际上许多国家日趋深入的野生动物保护工程相比较;我国明显处于落后状态。就说普氏羚羊的命名;居然还是洋人们给确立的。在中国野生羊群身上;居然也有着令人哀伤惆怅的老故事:
  130多年前;一支由俄国人率领的骆驼队;在晨霜中出了北京西直门。为首一名沙俄职业谍报军官;生一脸大胡子;要踏过上万公里漫漫荒野;纵深到中国西部高原青海湖那里去。大胡子名叫尼古拉?普热瓦斯基。此前;这个精力无比充沛的家伙已经在1867年至1869年间;踏勘了中国黑龙江、乌苏里江等大片地区; 返回其国内做出了举世震惊的学术报告。俄国皇家地理学会因此授予他一枚银质奖章。这一回;他和他的探险队衣衫褴褛一路西进;靠着射杀大量野生动物来维持生命。肉块富有营养;务必吃掉;而皮张和骨骼则可以带回国内制作成标本。他们走过了内蒙古高原;走过了阿拉善草原;走过了河西走廊;最终登上了蓝天丽日绿草无边的青藏高原。也就是在这里;他们猎取到了这种稀世羚羊;并在1875年;把羚羊标本竖立在了俄国。普热瓦斯基此行收获异常丰厚;内中包括中国特有的 40多种哺乳动物的130张兽皮和头骨标本;230种近千只鸟类标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