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第5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谋求效益最大化的探索,而且方法得当,在跨国并购中屡战屡胜。
  (本刊摘编自《环球人物》总第37期)
  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
  '美'乔?维特尔
  如果你想得到金钱的话,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将你的钱布施出去。对,布施出去。
  布施,而不要期待回报,但是要坚信:回报一定会从某个地方来到你的面前,并且回报的数量会超过你的施与。
  1924年,洛克菲勒写信给他的儿子,解释了他关于布施金钱的行为。他写道:“从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起,只要我得到金钱,就一定会布施出去;随着我的收入的增加,我也同步增加我的布施。”
  有人认为,洛克菲勒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公众形象,布施一点点小钱,装装样子而已。事实并非如此。在洛克菲勒公司里负责公共关系的人是IvyLee。阅读Lee的传记《取悦公众》,我们可以知道,作为一种个人行为,洛克菲勒数十年来一直坚持布施,Lee所做的不过是让公众知道这些事情而已。
  P.T.Barnum(美国著名广告家、宣传家)也布施金钱。我曾经写了一本关于他的书——《每分钟都有一个顾客诞生》(Barnum曾有一句名言:每分钟都有一个蠢货诞生)。Barnum认为,有一种他称之为“盈利性慈善”的规律,施与必将获得回报。当然,他也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BruceBarton,著名的BBDO广告公司的创立者之一,他也相信布施原理。1927年他写道:“如果一个人一直为他人的利益服务,甚至这种善行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下意识的习惯,那么宇宙中所有的力量都会汇集到他的身后,成就他的事业。”
  Barton成为一名畅销书作者、商界精英、无数项目的捐助者,当然,他也非常富裕。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大亨们有的是钱,所以布施对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我认为,他们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钱五条件地布施出去。布施导致收获,布施导致富裕。
  如果要我说人们在布施的时候经常会犯什么错误的话,那就是人们往往布施得太少了。他们紧紧握住自己的钱,只让小小一股涓流从指缝中流出,作为布施。这也正是他们不能获得回报的原因。你必须布施,大量布施,才能进入生命的“获得”的洪流。
  我还记得当我第一次听到“布施”这个理念的时候,我认为这只是那些希望从我们手中得到些什么的人的一个小小的伎俩,他们想让我们布施,而让他们得到。因此,当我布施的时候,我表现得像一个吝啬鬼。
  直到有一天,我想真正测试一下这个理论。
  我很喜欢励志故事,我经常阅读甚至传诵这类故事。我要好好感谢MikeDooley先生,因为他每天通过电子邮件与大家分享他所收集的励志故事。我决定布施一些金钱。要是放在过去的话,我一般可能会布施5美元,因为我害怕贫困,怀疑布施原理的真实性。但是这次我决定有所改变:我拿出我的支票本,然后写了一张1000美元的支票。这是直到当时我一生当中最大数额的一次捐献。
  然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有人想找一个和他一起写书的作者。这个工作最后给我的报酬是我此前布施出去的很多倍。
  然后一个来自日本的出版商和我联系,希望买下我的一本畅销书《精神营销》的翻译版权,他们也给了我一笔数倍于我捐出的钱。
  也许你是一个怀疑论者,你会说所有这些事情都毫不相干。也许,在怀疑论者的脑子里,它们确实是没有关联的事情,但在我这里,它们是一回事。
  当我捐钱的时候,我向自己和整个世界发出了一个这样的信息:我是富有的,我在宇宙的良性循环的洪流中。同时我也建立了一个吸引金钱到我这里的磁性原则:布施,就会得到。
  布施时间,你将收获时间。
  布施产品,你将收获产品。
  布施爱,你将收获爱。
  布施金钱,你将收获金钱。
  这个小小的提示足以改变你的财务状况。想想上个星期谁曾激励了你?谁让你自我感觉良好?让你对生活、梦想、人生目标感到充实?
  捐钱给这些人,要发自内心地去布施,不要像一个吝啬鬼那样痛苦地布施。让你的布施发自“富足”而不是“贫乏”。不要期望从你的布施对象那里得到回报,但你可以预期,回报一定会来到。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一定会看到你的富足。这就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
  “如果你看到它,请触摸它一下;
  “当你触摸的时候,请感受一下;
  “当你感受的时候,爱它吧;
  “而当你爱它的时候,把它布施出去。”
  因为除了布施,再没有任何声音可以比它更为洪亮地向宇宙宣告你的自信、富足和爱。
  而当宇宙听到的时候,更多的美好会赋予你——不是作为奖赏,而是因为你真正相信你自己富足而且拥有爱。
  (马平摘自金城出版社《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一书)
  112年前的心灵鸡汤
  林培
  1895年5月,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游历浙江天台山,从寺院的墙壁上抄得《大补清心丸》。21年后,又将此文收入所著的《亲历晚清45年》一书中,虽是佛语禅意,但今天读来,于平衡心境,弭除烦恼,增进健康不无裨益。全文如下:
  阴阳——全体;
  好感——足量;
  慎言——足味;
  诚实——一片;
  正直——三钱;
  责任——酌量;
  正义——多多益善;
  好心肠——一个;
  小心——一点;
  投机——清洗干净;
  安宁——一块;
  快乐——大量;
  信仰——精心调配;
  宽容——完整;
  耐心——万分;
  敬畏天地——随需定量;
  清心——随需定量;
  日时——随需定量。
  以上共18味,抟自咸丸,名为智慧之方,可以清热解毒。一次108丸,温汤服下,益己益人。
  禁忌:讽刺挖苦、中伤诬陷、流言飞语。
  李提摩太附言:“本处方来自净灵山革心殿,专治世间所有男女一切疾病,如没有信仰、不孝顺、没有爱心、缺乏正义感等,服用此丸者,无不药到病除。”
  112年前的这盆“心灵鸡汤”,至今余温尚存。
  (刘年摘自《今晚报》2007年6月15日)
  国王长了驴耳朵
  叶倾城
  她离过婚,她不大提。她在文章里絮絮叨叨提的,全是儿子的童言稚语。幸福当前,那些陈芝麻烂谷子,说来干吗?何况,婚变到底是件难堪的事,我没见过离了婚还能吗前配偶做朋友的。离婚是痛事,如果离婚是幸事,那么更糟,说明婚姻是痛事。
  她不提,自有人提。原原本本,她前夫姓甚名谁,系出何门,他们由同学发展成爱人,哪一年结的婚——真是好记性,连喜糖牌子都说得出——又因为她的外遇离婚,“她当时在两个男人之间徘徊,很苦恼,经常在我面前哭。”是狠料,是猛料,还不忘了强调是第一手资料。
  如果说话的人是前夫或者前男友,“不得不说”“今生今世”,都理所当然。这段回忆是两人共同创造的,两人都有同样份额的所有权,他当然可以自由处理属于他的那一半。无论是余情未了还是因爱生恨,到底都是对她的一种依依不舍。相好过一场,她能有剩余价值给他利用,也是她的慷慨与大度。
  可是,说话的人,不过是她的“朋友”。“朋友”见证过她的过往,承接过她的泪水,也看过她跌跌撞撞地开创新生活,可能渐渐地,来往不多了,但她也应该知道她不想提那些事——谁会想,却还是说了出来,说了有人会给她钱吗?又没到写回忆录的年纪和时机。
  也许,是她们本身的友谊就有破绽。因缘际会结识的两个人,见面嘴角都微微含笑,心头大约含着一丝冷笑。一个落了地,另一个心里不知多痛快;这个居然咸鱼翻身?另一个那一腔妒火没地方去,终于逮着机会淡淡道:“其实呢……”才出了这口气。
  再或者,从来没当她是朋友,不过是一起吃饭喝茶的伴儿。传她的八卦和传所有人的八卦一样,想起来就说,说完就像风过耳。什么,对她造成伤害?不至于吧?好吧,那对不起了,若无其事。
  不,不,是我想得太龌龊。只是人之常情吧,像理发师发现了国王的秘密,不能说不能说,说了会死人,可是要说要说就是要说,不说也会死,最后找到了一根芦苇:“国王长了驴耳朵……”
  朋友可能是最危险的人,故而枭雄都没有朋友。但普通人如我们,总需要有人一起哭泣、欢笑、共同成长,需要有人默默地关心我们,也有人成为我们不弃的牵挂。五四时期的新青年曾经想废五伦,想来想去,朋友这一伦还是废不得。都希望有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然而嘻嘻哈哈间的童言无忌,会不会成为以后的定时炸弹?因此,三缄其口。一定年纪之后,心事宁愿说给聊天室里的陌生人,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亦舒的《流金岁月》里,朱锁锁问南孙的阿姨,你有朋友吗?阿姨答:从前有,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阿姨答:某些事,我急于要忘记,老朋友却处处提起,语带挑衅。南孙问:你为何要忘记?锁锁代姑姑答:她为何要提起?
  为何要提起,为何?守口如瓶,这么难吗?
  (班超摘自《北京晚报》2007年10月8日)
  流露你的真表情
  毕淑敏
  学医的时候,老师出过一道题目:人和动物,在解剖上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学生们争先恐后发言,都想由自己说出那个正确的答案。这看起来并不是个很难的问题。
  有人说,是直立行走。先生说,不对。大猩猩也是可以直立行走的。
  有人说,是懂得用火。先生不悦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