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追求卓越--个人成长版-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客户(买主、产品、设备等)的照片贴满墙壁。
  任何时间都可邀请客户来看设备;鼓励业务员带客户来参观工厂、配销中心、会计部门。
  每一周都把员工小小的客户服务表现当做英雄行为给予奖赏。
  每一期的公司或部门刊物都以一个客户服务的故事(正面负面皆可,不过正面故事至少要占九成)做为主题故事。
  每个星期四早上8点开个半小时的“得失”会议,全体共同检讨新增的订单与流失的订单。
  这份建议清单可以长达100多项。我的点子来自客厅的字典、门口的单车,也就是让你的员工不可能对“客户”一日经过多次而视而不见。你如果希望做远程的态度转变,这就是重点。
  很多心理学家都同意,行为改变态度,可是态度无法改变行为。换句话说,如果员工每天浸淫在真实的客户信息,而不是空洞的诤言中,他们就无法将自己置身事外。他们会开始想到客户,也许还会开始梦到客户。
  (附带说一句:老板,请你也开始把这一套用在自己身上。如果你想让自己对品质、服务、创意或任何理念更敏感些,在你每天会经过10次的地方或电脑屏幕上都摆上相关资料。)

  想得到就能得到

  星期五餐厅想把“气派”当做它的特点。怎么做到“气派”?简单:就去找气派。
  这家连锁餐厅的伦敦分店即将开幕时,把应征人员分成几个小组,要他们即兴创造舞步与动作,然后当着餐厅员工和其他求职者的面表演。
  启示:(1);(2)很好。

  一生受用不尽的教训

  “和老板谈一分钟,胜过和两级以下的主管谈一个月。”传统智慧是这么说的,确实有点道理。
  可是并非很有道理。
  20年前我在华盛顿工作时,学到一个大教训。有人教我:“想尽办法溜过警卫,直接去找国会议员,哪怕谈个30秒也好。”
  有时候我真的溜进去了,也谈了30秒,甚至谈了一分钟。这种事令人兴奋,可是通常效果没那么大。他们无疑都感到被打扰,然后用那种瞪视的眼光看着你。
  后来我想通了一点:议员如果对我的提案(其实在国会议程中并非优先)投了赞成票,多半是根据他们副手的意见;那些26岁的年轻助手会在适当时机为这些大人物做简报。
  我还学到,我可以轻易和那位渴望掌握消息的助手谈上半个小时,而不是30秒,而且如果我开门见山,言之有物,不眼高手低,他通常都会非常注意听。
  从那时起,我就把我宝贵的注意力(时间就是一切)从实际当家做主的人身上转向那些得以亲近他们的人。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合作投资案的合伙人。我是我这一个山头的大王,他在另一山头。我们处得很好,惺惺相惜,而且总十分及时地回对方电话。
  可是我还是花了些时间,以朋友和专业的立场,去认识他的一位幕僚,每天实际处理我们合资案的其实是这个人。慢慢地,我对这个“真人”煽风点火,把他当成合资案的灵魂人物。之后,事情才真正有了眉目。
  这个教训值得一再重温。我现在是个大人物了(相对而言),很容易“头儿对头儿”做交易——可是不见得那么管用。
  要学会投资在真正负责日常业务的人身上,投资在政治人物的小助手身上。这些人能够在大人物步向国会议坛之际,告诉他“彼得斯的提案,请投赞成票”。这样做也许不能尽情挥洒自我,但完成任务的记录却可能扶摇直上。

  世上最重要的力量

  每年8月的英仙座流星雨,都会让我联想到观星。我想到大熊星座、小熊星座、仙后座、猎户座,还想到人类渴求知识,永不满足。为了赋予它们意义,我们无论何时遇到不可理解的现象,就虚构故事。
  以哥白尼与牛顿等人的标准观之,古希腊人对宇宙运行的方式所知甚少,更别提拿爱因斯坦的标准来看了,可是他们发展出的一套精密推论,足可与现代量子力学教科书的理论相媲美。
  这对于生活上的启示显而易见。遭逢不寻常之事,比如面对新老板的不适与不安,我们会自行设想出一套应对的办法。经验与心理研究还指出,我们确知的越少,虚拟的神话就越复杂。
  对于企业上的启示也是显而易见。让顾客得到相关信息,或许是良好服务的重要因素。因此,每隔三四分钟就向他们解释延迟的原因,而且不要老是以同样的理由解释。并且估算出客户等待服务人员或银行出纳的平均时间(许多公司如迪士尼与微软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
  适用于客户的,对员工也适用。巨细靡遗地与员工讨论新的不带薪休假政策、新的健康保险计划、刚刚失去的一位重要客户对公司的影响、竞争对手在对街即将开一家分店等等。你不必对所有问题都备妥答案,只要设法在公司讨论,热烈讨论,一再讨论,那就很好了。
  这个让大家(客户、员工、供应商等)得到相关信息,了解实情的理念,其实一点也不新。我要说的是,这问题非常重要,而且可能与人类心理的动机有直接关联:人需要通过信息与解释,掌握控制权。
  如果我断言:再没有比让大家得到信息更重要的事了,这话听来荒谬吗?可是很多很好的研究支持我的观点。把员工蒙在鼓里,或是偶尔才让他们知道一点信息,不啻是浪费了大好良机。

  错误的事

  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在斯坦福读MBA的那两年里,可能计算过上百万个数字。可是关于面试的技巧,我却连30秒的建议都没听过。
  后来我由从事管理顾问的经验里得到一个结论:很多人计算数字和问题分析的技巧都很在行,可是,面试工作做得极好的,却少得可怜。
  我要说句坦白话:对年轻的财务分析师或是营销部门经理来说都一样,没有什么比面试技巧更重要的了。如果你分析的资料不全或错误,谁管你的分析技巧有多好?
  二流的面试官备有一份问卷(至少是开头),可是很少探究内里。而且他们对于自己一天或一周内“完成”的面试次数竟还颇为自豪。
  一流的面试官也有份清单,可是他们多半跟着灵敏的感觉走。对他们来说,一天能做两次有所收获的面试已经是了不得的成果。最好的面试官会让人在面试过程中感到心力交瘁,像是双方在激烈的职业篮球大赛中结结实实打了48分钟一样。
  我这里说的重点不是提供面试小秘诀,而是说明面试的重要性;而且,就像网球、高尔夫,或是微积分方程式一样,如果慎重以待,并且不断磨砺技巧,面试的效果也会跟着改善。

  面试技巧

  好吧,好吧。提供面试小秘诀是个好主意,所以下面是我25年来的面试经验,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都是从观察一流面试官的面试过程中精心收集的结果:
  面试次数不要排得过满。我再重复一次,这不是赛马比速度。3个扎扎实实的面试,每次连续一个多钟头,这一天的运动量就够多的了。如果你把心思全放在对方身上,一个面试就会令你精疲力竭,更何况3个。
  把来头不小的应征者放在最后。别一开始就找个主管级的人物面试,因为他可能会不耐烦,而且你心里一点底也没有。把最重要的面试留到你熟悉情势后再说。
  找个舒服的面试环境。面试环境越舒适自在越好。最糟的情况是你的座位离他远远的。最好的情况则视情形而定,包括海滩上两小时的散步,或是一个朴实温馨的房间,里面有黑板、咖啡壶、几张摇椅,冰箱里有可乐、果汁,而且没有电话。
  试着闲聊。我赞成谈一点昨晚的球赛,以放松应征者(当然更是我自己)的紧张情绪;这通常很有效。可是有两个警告:如果你不擅闲聊,别充内行。同时,有很多主管级的人厌恶闲聊(我认为那是他们自我设限的人格特质;不论什么原因,他们讨厌闲聊是事实),那么就迅速切入正题。如果他是那种马上正经谈公事的人,你就马上正经谈公事。
  事前准备。比如说,尽可能研读相关资料,可是要避免成见。你面试的目的是发掘惊奇,不是验证你原先的怀疑。请带着三四页的问卷,从一般性到特定的题目都包括,走进面试地点。从头到尾照这张洋洋洒洒的问卷进行?万万不可!问卷能给你的是一份安全感,让你给应征者一个印象,认为你准备充分——这就不容小觑了。面试的人多半很忙,你如果说“我们来谈谈天赋”,可能是个很糟的开场白。
  “请举个例子。”这是面试官袖中法宝最重要的5个字,而且怎么用都不嫌多。面试完毕后,如果你发现笔记里有一条不寻常的意见,却找不出任何支持这意见的证据,那么没有比这情形更糟的了。
  如果应征者说“我们最近的客户服务出了问题”,这句话可以自动引发一连串的问题:“这3天来贵公司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可资例证?”“这些细节我还能找贵公司哪位谈谈?”“如果我找那位被惹火的顾客谈谈,你介意吗?”
  面试的目标多半是搜集例证,好了解他们公司的运作方式(或是为什么运作不佳)。要评价你的面试效果,不妨以你挖到的“传奇故事”的数目做标准。
  注意细节。你要的是细节。“请告诉我这过程如何进行。”“请帮我画在黑板上。”(现在知道为什么房里要有黑板了吧!)“采购部门在这里介入,对吧?”“你能告诉我他们用的表格是什么样子?”
  面试第一线员工。玄机暗藏于细节,而细节通常又落在第一线上。我知道有许多顾问和营销主管一年来不曾主持过第一线员工的面试。不要以应征者资深程度来评价你的面试效果,而要以资浅为标准。
  在了解之前,别放弃刨根问底。最好的面试官会问最笨的问题。无论任何面试,你的角色都是个外国人,你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