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追求卓越--个人成长版-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改变游戏规则》(If It Aint Broke;Break it!)的作者鲍勃·克瑞格(Bob Kriegel)有一次回忆他和惠普公司企划部的经理人合作的情形。他要这些经理人就多项潜在工作的“重要性”(实质)和“使命感”打分。如果某个计划在使命感这项分数上没有达到7分(最低1分,最高10分),就表示这项计划不应实施。
  我再重复一次:你的使命感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它表示你“真的”愿意花工夫,也因为它让他人理解到你愿意奋战不懈,于是他们聪明地不和你对立。
  回别人电话,而且要快。你有信誉,是因为你是个“可以信赖”的人。得到这样的好名声有很多方式,但也许都比不上回别人电话。我打电话给劳工部长,他的秘书说:“部长和总统正在开会,半小时后回您电话。”如果他真的打来,你可以相信,我这辈子多少就会像卖给他的奴隶了。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也会立刻回电话,连秘书都不用。布鲁斯·诺思通虽是价值35亿美元的诺思通公司的大老板,你也可以直接拨电话给他。
  世上好像有两种人:一种会立刻回你电话,另一种不会。有趣的是,这和官大官小好像没什么关系。沃尔顿身价数十亿,还是能够迅速回复任何人的电话。而其他许多人,大官小官都一样,不管电话是谁打来的,一概不回。
  坦白说,我一生中这一项的得分并不是满分(也不是不及格的50分),竟然还活得下来。我就是讨厌电话,这让我很难过。因为不回电话既不礼貌,而且无疑让我不知不觉地付出很多代价。不过请你从我的错误中汲取教训,迅速回别人的电话。
  一个令人喝彩的回答:“我刚去过当地。”1973年在华盛顿工作时,只要我的责任范围(国际麻醉品管制)被纳入议程,我几乎都会做一件反常的事:出城去。我搭上飞机,飞到泰国或墨西哥,和当地的重要人物谈话。我其实并不期望得到什么新信息,可是我知道等我回到华盛顿,就可以说:“我上星期刚到泰国和大使谈过。”或是“我才问过中情局局长,他的看法不一样……”谁能打败这一招?
  没错,这表示我累积起好几万里的飞行里数,可是这一招几乎永远有效。这是飞行3 000英里来参加5分钟会议的变相做法,靠累积的里数来增进你的地位与信誉:你“实地和当事人谈过,而且就在昨天”。
  了解,就是一切;不妨设计一下!真实并不存在。世上只有被了解到的真实。杰夫·格林菲尔德(Jeff Greenfield)曾经当过博比·肯尼迪和其他政客的竞选幕僚。他提出一个忠告:如果你认为你效命的候选人只可能吸引7个人,下一个活动点就选在电话亭里;这样照片只要上了报,读者看到的都是争相要挤进去的群众。
  他说得很有道理。在我演讲生涯中,对这一点非常留意,尽量使预订的演讲会场能够容纳的观众比想进场的少得多。当然,这也表示你放弃一些现成的钞票不拿,可是,若有耳语传出,大家争相以两倍价格买黄牛票进场,它的威力胜过其他任何广告。大家会想:嘿,这家伙一定有一套!
  拟定议程。留意某件事情,自然会认为它重要,这不用脑筋都可以知道。可是这句话也表示,拟定议程的人大权在握。这人决定哪些事要列入讨论,哪些事删除,哪件事先处理,哪件事后处理。当然,这人也要顺从上意,可是很多大人物并不了解拟定议程的重要性,结果让聪明的小人物为所欲为。
  对一个老板来说,要把某议题排到议程中优先讨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反复提出。罗杰·密里根(Roger Milliken)是纺织界无可匹敌的名人,1980年起就对高品质抱有狂热。一直到今天,他问的所有问题都以品质的角度为出发点,每个会议议程都从品质问题讨论起。这样,他将一个庞大组织很快扭转了方向,方法是彻底改变内部语言:每个人对品质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再举个例。斯坦福大学教授吉姆·马奇(Jim March)认为,记录的人大权在握。这也就是说,要把握机会去做一个记录会议细节的“纯”录音机。当然,这也是有限制的,但只要在分寸之内,即使这分寸的定义很严格,对善于记录的人来说,在事后忠实记录会议的种种仍不啻易如反掌。
  穿出成功。讲出这句话几乎让我恶心。我喜欢穿着短裤或运动长裤到处跑,事实上,我在麦肯锡公司被“卡”的时候,指控我的罪名里有一项就是我穿短裤去上班。
  悲哀的是,那些坏蛋还真逮到我了。不管你喜不喜欢,权力自有它的模样与气味。有些人的模样犹如大权在握,这不是天赋,而是他们肯用心装扮,有些人则不。穿上象征权力的服装,一方面可能被看做华而不实,矫揉造作,但另一方面,卡特总统穿着羊毛夹克谈论全球大事,美国人民也不怎么喜欢。
  这问题并不单纯;适合你办公室的打扮拿到我的办公室来可能就不搭调。基本准则是:做你自己,培养自己的独特风格。表现关心,表现信心。走路抬头挺胸,衣着合身讲究的人,比较容易受他人注目。如果你不相信,去问问你认识的最棒的律师,看她会对委托人的出庭衣着提出什么样的忠告:“穿出成功”的重要性,在这个场合最见真义。
  别拍马屁。说感谢的话,穿着讲究,都非常重要。可是也有人虚情假意,谄媚奉承,每每装成可怜兮兮的模样。这是大错特错的。
  这不是说,好人会最后一个完蛋(他们往往最先完蛋);而是说,“弱者”往往会因逢迎而露出太多马脚。
  参加演讲协会。口头沟通技巧非常重要。很多经理人的公众演讲技巧不错。可是,如果你聪明,就知道“不错”还不够好,尤其年年跟同一批老面孔演讲的事情在今天已经很少见了。身高发色也许和基因有关,公开演讲则不然。这是能够研究、磨炼,多多少少臻于完美的技巧。(像克林顿,1988年民主党大会的演讲催人欲眠,而1993年强有力的就职演说就赢得两党一致赞誉,进步可观。)你的演讲技巧不但可以变得很好,更可以变得极好。两者之间差别甚大。
  我做过多次演说,在这方面似乎非常擅长。让我告诉你公开演讲的真相:只要你存有一点点的心虚,它就会把你吓破胆。曾有几次,我使得观众完全言听计从,这才是真正的力量。丘吉尔掷地有声的雄辩口才,是他在二次大战中带领英国人民度过艰苦岁月不可或缺的利器。他那位隔着海峡,曾经做过裱糊工人的大名鼎鼎的对手,本身也是个可畏的演说家(即希特勒)。
  解决公开演讲问题的对策之一就是参加演讲协会。这种社团在帮助他人改进沟通技巧方面,功效卓著。如果你对自己的演说能力有任何疑问,不妨考虑加入演讲协会。
  (如果你是老板,可以考虑让所有员工参加演讲协会或卡耐基沟通课程;水电公司主管赖利·哈门就是后者。你会在本书第76则里读到他的故事。)
  注意礼节!以下几点的性质,多半是防御重于攻击。要把事情做好,通常需要积极进取,四处兜售一种不见得会受欢迎的观念。最好的策略之一,就是把你粗鄙的一面(我们多数人都有)包装起来。
  我在麦肯锡公司开始进行某个项目(该项目后来造就了《追求卓越》这本书)时,公司里一位资深合伙人给了我一些很好的忠告:“你将来会推销一些这里的人不愿接触的观念。所以,你要确定自己在‘小事’上绝无争议之处,比如参加会议要准时或早到,穿着保守等等。”这是个绝佳的忠告,我谨守了好些年。
  我知道我的意见让公司里某些人耿耿于怀,于是越发像个军人般认真工作,尤其当公司里的“敌人”觉得我可以为他的客户提供些东西时(因而“顺便”忽略了彼此的敌对立场)。我愿意排除万难去达到他的期望,甚至提早完成,为了他的客户没命地准备。我做的这些,正是麦肯锡同事间礼节的重点,因此让我的意见有被采纳的可能——这才真正重要。
  (附注:到了最后,应付这些令我渐失敬意的同事的代价却变得太高;知道何时该逃离也是权力实践者保持武力的重要部分。)
  别做个自作聪明的浑蛋;绝不当众给人难堪。我知道有许多顾问和企管硕士,由于肆无忌惮地卖弄自己的学识(也就是当个自作聪明的浑蛋),尤其当面使他人甚至客户难堪,反而弄巧成拙。其实这些客户比他们还聪明,虽然他们反应不那么快,智商没那么高,分析能力没那么强。这种致命的弱点(蔑视他人足以致命)比你想象的要普遍得多。
  你必须学会闭嘴。只要参加会议,就默诵:我不要做个自作聪明的浑蛋,我不要做个自作聪明的浑蛋……
  只要行得正(一半正也行),这辈子可以避免很多的倒霉事。好人可能最后完蛋,也可能不。可是混账东西最后必定会自食恶果。
  没错,我在讲粗话。可是我讲粗话的原因是为了让你明白我的论点。如果你要推销的观念荒诞离谱,那就等于一上场就面临困境,眼看就要出局。可是如果你很正直,至少行事正派,这场仗你就已赢了一半。
  我靠“推销”不受欢迎的观念为生。而且我真心喜欢我的同事;我同情他们,了解他们的立场处境,关心他们,因此他们能感觉到我跟他们是站在一起的。而我推销苦口的良药是因为我认为这药很重要,不是因为我引以为乐。
  如果你连行事正派都做不到,至少伪装伪装——不过我不认为这可以装得出来。人的谎话探测器在14岁左右就发育得相当完善了。
  得意时胡说八道伤不到你,可是请拒绝这诱惑,因为失意时这些胡说八道都会回来找你算账。诺曼·施瓦茨科夫(Norman Schwarzkopf)在自传中说到他被晋升为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