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神隐记-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福沉吟道“今上不振,奸宦弄权,官吏残民以取私利所致。”   
柳飞点头道“即如此,你今日杀一吏,明日朝廷复立一吏,今你杀一州官,明日朝廷复立一州官。而复立之辈甚于前任,残民更甚。如此,你是救民还是害民呢?”   
顿了顿又道“况,你以一人之力,便日日杀,月月杀,一年又杀的几人,你杀完走了,百姓故得一夕之安,然前门走狼,后门进虎。你纵万人敌,终是一人,他日一旦成擒,将之奈何?到时,莫说救民,便是你老母幼弟,又有谁救之?”   
徐福只听的浑身大汗,面色苍白,最后扑通跪倒,道“还望先生教我。”   
柳飞伸手将他扶起,道“你欲以我为师,习武耳。然,人之力时有穷尽,各有不同。岂能一概论之。”   
拉起他,走至亭边,指着院中道“吾这院中景致尚能入眼否?”   
徐福不明所以,却也躬身道“先生此处,甚是幽雅。草翠花红,朱亭碧竹,当是好景致”   
柳飞微笑点头,道“然若无草竹之绿,无百花之颜色,无亭上之朱色,尽皆一色时,那又如何?”   
徐福一愣,若有所悟。   
柳飞续道“自然之道,在于和谐,在于搭配。以亭为领,以山石为纲,以绿草、红花,嫩竹为衬,方有景致。景致如此,人如此,天下之道亦如此。”   
回头看他正沉思,便又道“以元直来说,你自觉较之子义如何?便能习得子义之功,可能凭此以靖天下吗?能改变朝廷之腐败吗?”   
徐福眼中闪烁着一丝明悟。   
柳飞接着道“人贵自知,当知晓自身之长处,避自身之短处。元直敏而好学,闻一而知十,能触类旁通,不拘于方圆。此天所赐也。”   
回过头来,双眼盯着徐福,沉声道“故,以元直之才,当以更高境界为目的。折节向学,明学问,识机谋。修炼自身。待天下有变,择贤君佐之,舍匹夫之志,而就谋略。以智辅之,以忠诚侍之,使君纳其谋而行之,则治一地一地安,治一州一州安,进而以治天下。若如此,方不负世间丈夫之志耳”   
徐福直如醍醐灌顶,如梦初醒。后退两步,长揖到地,道“福自愚鲁,懵懂至今。今闻先生之语,方使清醒。他日但有所成,皆先生所赐也。请受福一礼”   
柳飞赶紧扶起,微笑道“元直能识时务,知得失,诚智者也。你我虽无师徒之缘,却也有相见之义”微微一笑,自戒内取『涤髓丹』『孕灵丹』各一颗,赠与徐福,道“这两粒丹丸于你稍有助益,权且全你我今日相见之情吧。”   
徐福大喜接过,知以柳飞身份,出手岂能是一般凡物。当即服下,片刻,便感身轻体健,浑身竟是逼出一层灰黑色的油脂。头脑中但觉一片清凉,眼中世界也是生动了起来。心知是得了大造化。忙躬身拜谢。   
柳飞颔首受之,着人给他安排沐浴。徐福既已解开心结,明了前途。心中轻松,沐浴更衣之后,便向柳飞拜辞。待问起太史慈,柳飞以言语岔开,徐福见状,也不多问。柳飞亲送徐福至门外。   
徐福躬身道“不敢劳先生玉趾,福这便去了。山高水长,先生待福之深恩厚意,容他日以报了。在此,拜别了。”   
言罢,翻身上马,在马上又回身一礼,微提马缰,轻叱一声,已是绝尘而去。这一去,却比历史上整整早了一年多。这一去,也终是造就了一个名传千古的大贤。   
待的徐福去后,柳飞自回房中。却有吴忠吴勇前来回报,所需采购之物,已是一应俱全了。   
当下,柳飞便指挥二人,将一应物事尽皆运至帽子峰『隐神谷』,半月间,已是收拾停当。   
太史慈自被柳飞训斥,于自己房中七日不出,得字万余。只累得手腕酸疼,性子却也是更显沉稳,颇有所得。   
当他于吴忠吴勇二人到得隐神谷时,亦被所见震撼,直呼乃是神仙之境。隧将老母也移了过去。柳飞自是应允。更使众人在峰顶建了许多屋舍,又选得几个伶俐的丫鬟于内使唤。自此,便居于谷内,悠然自修。   
自此,玉盘罩顶的帽子峰上,宽袖逸衫,剑影青锋。丹炉红光闪烁,香烟缭绕,风吼箫和。随后的岁月里,乡民们经常见到一位仙姿道骨的隐士穿行于山间沿海一带。随身常有一只巨大的金色巨鸟,和一只紫色小貂相伴。   
柳飞闲暇之余,也常出没于乡民渔夫之间。他知天文、晓地理,为渔民出海打鱼选择适当的气候时令。躲恶风、除蛟害,用他的岐黄之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教农人采桑养蚕,耕种五谷,承平富庶。乡人有难无不倾心相助,他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大量的好事,留下了很多有关他的传说故事。被乡人奉为神仙,传颂方圆数百里。   
若干年后,人们在大珠山帽子峰建起了柳公庙,从此香火不断,供奉达到了狂热的程度,无事不求。过往渔民和附近等地的民众皆来进香,十分敬重。象南方人出海前拜祭妈祖一样,此地人出海却是要到柳公庙叩拜了。   
第四十四章:再乱   
正文 第四十四章:再乱   
柳飞隐于琅琊,自得其乐。每日餐霞饮露,傲笑***。或游于山间寻幽探奇,或流连于乡间与百姓论农。   
及至得知当时大儒郑玄便居于高密,大喜,前往拜访。   
那郑玄字康成,其远祖名叫郑国,字子徒,是孔子的弟子。祖上曾深得当时皇帝相重,后因佞臣诬陷,惨死狱中。   
到得郑玄出生之时,家境已是贫寒。郑玄自幼天资聪颖,又性喜读书,勤奋好学。自幼便已通算术,知五经。不仅写的一手好文章,更是精研谶纬方术之学,曾经根据自己所掌握得天文知识,成功的预测到某日、某时、某地将要发生火灾。并告知官府早做预防,使得官府早有准备,没有酿成大害。被当地视为“异人”。   
郑玄曾先后师事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等大家名儒。其学问在冀、青、徐、扬诸州已是无人能出其右。偿于李膺、杜密为友。后受“党锢”之祸,被禁锢终未出仕。   
待到柳飞相访之时,郑玄时年已六十矣。郑玄自是知道本郡这位名人,知他之志,又多闻其为百姓所做之事,故得知来访,欣然出迎。   
柳飞自后世而来,对于经儒之学,虽远不及郑玄,亦是稍有涉猎,但对算学、天文地理等知识却是郑玄难以企及的。二人言语相谈下,郑玄亦是叹服,俱感相得,由是结为挚友,常常相访。   
他们这边整日风轻云淡的,外面时局却又是大起波澜。   
自中平元年,黄巾起事后,大汉遭创甚重。那汉灵帝自平定张角之乱,心中自以为天下大定了,根本没有任何反省。这且不说,所行更是荒淫奢靡。   
那汉灵帝本河间王刘开之后,父亲乃解渎亭侯刘苌,乃桓帝刘志堂兄弟,刘宏是桓帝的亲堂侄,恒帝三十六岁而终,并无子嗣。时年十二岁的刘宏,在外戚的运作下,便懵懵懂懂地由一个皇族旁支已经落魄了的亭侯子弟,摇身一变而为万乘之尊。。   
汉桓帝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外戚跃跃欲试地准备统理朝政,宦官虎视眈眈地觊觎着皇权,士人的不平之鸣,遍野的饥民之声,合奏成一曲悲哀的末世之歌。   
刘宏即位后,便是称为灵帝的了。宦官曹节被封为长安乡侯,暂时受到压制,但通过灵帝乳母赵娆及太后的身边宫女,向太后献殷勤,取得了太后的信任。   
陈蕃与窦武对此非常担忧。于是,密谋欲除去宦官,但太后一直犹豫不决,迫使陈、窦二人采取武力消灭宦官集团,但密奏事先被宦官得知,激起事变。   
永康元年九月初七日,宦官就发动了宫廷政变。并最终取得胜利。之后,灵帝被迫升任曹节为长乐卫尉,封育阳侯;升任王甫为中常侍。其他朱瑀、共普、张亮等6人封为列侯,11人封为关内侯。于是“群小得志,士大夫皆表气”。   
从刘宏做上皇帝的那天起,他的深层心理就被一个可怕的阴影笼罩着。随着灵帝在阴谋和险恶四伏的宫廷中不断长大,这个阴影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越来越厚重。渐渐地,他对皇位与皇权形成了一种异常敏感以至于脆弱的心理,总是恐惧有人图谋社社稷,觊觎王位,侵夺皇权,就像他突然得到皇位那样,又在突然间丧失。   
正是他这种心理,被宦官集团明确的把握住了,便不断的营造“谋反”“叛逆”的气氛来吓唬灵帝。进而最终导致第二次的党锢之祸。   
外戚被诛除以后,党人清廉自守,在社会上威望极高,他们为陈蕃、窦武申冤,攻击时政,与宦官集团的斗争已是不死不休了。   
面对宦官的恣意妄行和士人的激烈抗争,汉灵帝感到无能为力。既然宦官们喜欢专权用事,只要这些奴才们把自己的生活料理好了,汉灵帝也便乐得个恬然自得;既然宦官们能够放手做事,只要这些奴才们变着法让自己玩好了,汉灵帝也便只想着敛财玩乐。   
更兼一八六年,张角起事被镇压后,灵帝更是放下心事。竟在西苑兴建了『裸游馆』,引来渠水绕着各个门槛,环流过整个裸游馆。他选择玉色肌肤、身体轻盈的宫女执篙划船,摇漾在渠水中。在盛夏酷暑,他命人将船沉没在水中,观看落在水中的裸体宫娥们玉一般华艳的肌肤。   
又建『流香渠』、『宫中市』、『卖官店』三处,整日便流连其中。天下百姓死活、吏治如何,早被他抛诸脑后,不予理会了。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各地上行下效。小吏横行,残民以肥。这日,却终于太原界的休县激起了变故。   
公元一八八年初,河西太原界的一个小县――休县。   
初冬的阳光,懒洋洋的照着这个不足几十里的县城,显得很是萧条。可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却将这种萧条瞬间打破。   
一个八九岁的孩童,满面惶急的冲出城去,不多时,引着一个身长八尺,容貌魁伟的大汉跑了回来,口中只是催促“快点快点”   
那大汉此时满面铁青,一股怒气已是直透华盖。紧抿着嘴唇,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