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坚持一会-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你要说话算数

    你要说话算数    
    记得楠楠刚学会下象棋时很上瘾,天天晚上要下楼去和小朋友下棋,有时回来挺晚的。我想这么下去,不仅会影响他的睡眠,而且还会养成很不好的拖拉习惯。    
    所以当他又一次提出要出去时,我要他给自己规定一个回来的时间,儿子说9点,我补充了一句:“你要说话算数。”    
    儿子一口答应了,但看他当时的态度,不过是应付一下我而已。    
    果然不出所料,儿子食言了,直到9点45分才听到他上楼梯的脚步声,接着是“砰砰砰”的敲门声。我在卧室里听得仔细,耐住性子没有去给他开门。    
    “妈妈,我回来了!”儿子边喊边敲,“砰砰砰”的敲门声一阵比一阵大。    
    “妈妈出去啦?”他小声嘀咕,我还是没有动。一阵下楼的脚步声,估计他去问小卖部的高阿姨是否知道我的去处了。    
    我从阳台探出头,往下一瞅,还真如我所料,小小的个子满脸疑惑地站在小卖部前。高阿姨大概是告诉他没看见我下楼,儿子便又拖着略显疲惫的身子折回来爬楼了。看着看着我的心直发疼,但我努力克制着自己。    
    “妈妈,你在家吗?”儿子大声地喊,“砰砰砰”,又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直震得我心绪不宁。    
    儿子兴许是累了,约十多分钟我都没听到外面有动静,看看时间已是10点15分了,我才起身把门打开。    
    儿子正坐在楼梯上歇息,他一看到我,就气呼呼地爬起来责问:    
    “妈妈,你原来在家里,你刚才为什么不开门?”    
    我一言不发,只静静地看着他,他看我这样,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刚才还高昂着的头慢慢垂了下来。屋里只有挂钟滴答滴答地响着。    
    长时间的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我问他:“你说我为什么不按时开门?”我故意把“按时”两个字加重语气。    
    儿子想了一会,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没有按时回来,他不好意思地解释:因为一下棋就把时间给忘了。    
    我一字一顿:“以后如果还这样的话,我开门的时间就会更晚。”    
    儿子表示以后再也不会了。    
    以后他还真的做到准时了:无论参加什么活动,他都会先去看一下附近的钟或向旁边的叔叔阿姨打听时间,扣除掉在路上的时间,然后估计一下可以玩的时间,所以每次他都能做到按时或提前回来。    
    很多小朋友的父母都羡慕我的孩子怎么这么懂事,不用叫就自觉按时回家,说我这个当妈的真“舒服”。    
    我告诉他们,其实他们的孩子也完全可以做到,他们也可以很舒服很愉快很轻松地教养孩子。那就是:如果想要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首先要改变的是父母自己,为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而后再去要求孩子,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妈妈,你这么说人家会不高兴的

    妈妈,你这么说人家会不高兴的    
    有一位印第安哲人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任何的话都要心存善意。而我对此的感悟还得感谢我的儿子。    
    记得有一次,一位朋友带着她的女儿丫丫来我家玩,还不到一个小时,这个比我儿子大3岁的女孩就耍了好几次脾气,把鞋子也甩得老远,儿子帮她捡了回来,让她穿上,她还不依不饶的。这孩子被她母亲宠坏了。    
    等他们走了,我忍不住对儿子说:    
    “丫丫一点也不可爱,又任性又爱发脾气,我一点也不喜欢她。”    
    我满以为儿子会附和我的,不料儿子却一本正经地说:    
    “妈妈,你这么说人家会不高兴的。”    
    我的心悚然一颤,顿时感到脸红心热。儿子的话让我感到愧疚,我平时不是自诩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事实上却未必能时时遵从。    
    “楠楠,妈妈今天还要向你学习呢。以后尽量不说让别人不高兴的话了。”我终于说。    
    儿子跑过来抱住我:    
    “妈妈,我喜欢你这样有错就改。我们老师说了,有错就改的孩子是一个好孩子,我想,有错就改的妈妈也是一个好妈妈!”    
    不满5岁的儿子,居然能发现母亲的不是。儿子的提醒让我多了些约束,随时随地都尽量做到口下留情,因为指责像家鸽,它会飞回来的。    
    的确,孩子也是一本书,父母既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也是这本书的忠实读者。父母自身的革命迫在眉睫,父母持续成长,子女就会成长得好。    
    父母作为生命的个体,和孩子一样,也有一个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谁也不是圣人,谁都会犯错,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父母向孩子学习、向孩子道歉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发现这样做,做父母的不但不会失去威信,反而与孩子更贴近了,更能得到孩子的尊重、理解和支持,这样父母就可以与孩子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从不同的孩子身上学优点

    从不同的孩子身上学优点    
    我刚开始看家庭教育之类的书籍时,有时会找不到方向,因为不同书上的观点常常是相左的,可乍一看,又都挺有道理,很难分清谁对谁错。比如说人际交往方面:有的作者主张孩子要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而有的作者则认为为了孩子不沾染上“坏孩子”的恶习,主张孩子只和那些他们认为优秀的孩子交往;有的干脆主张别和同龄人来往,只和那些上了年纪的且有成就的人来往,这样的话孩子就不会有什么坏习惯了……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一时被弄糊涂了,不知道究竟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引导。    
    我仔细琢磨,人们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孩子呢?如果只让孩子和那些现在看起来优秀的人来往,那么孩子的圈子不是很窄吗?不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灌输了一种等级观念吗?    
    在天真无邪的孩子眼里,人们之间的相处应该是不分肤色、种族、等级的。因为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本身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优劣是后人对生命的涂鸦。    
    但是我也在提醒自己:和那些恶习较多的孩子在一起的确会受不好的影响,毕竟近墨者黑呀。    
    该怎么办才能解决这个让我头疼的问题呢?    
    直到有一天看到中谷彰宏的一篇文章《学校里老师不教的几件事》,我才找到了方向。文中提到:    
    怎样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呢?只要能遇到好老师。所谓遇到好老师,其实就是要以周围所有的人为师,应该每天都能在遇到的人中觉得有一位,“跟着他能学到这些”或是“跟着他能学到不少东西”。因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而我们过去则习惯看别人的缺点,所以人际交往才会衍生出那么多的矛盾。    
    对啊,我们能够赏识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为什么就不能以这种胸怀来赏识我们周围被称作万物之灵的人呢?有人说,一个日本人是条虫,三个日本人是一条龙;相反,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就变成一条虫了。为什么呢?不就是相互间缺乏赏识吗?    
    有了这个认识,我对孩子的引导就变得轻松多了,我不再限制他和哪个小朋友交往,但有一条必须做到:要有分辨力,从这些小朋友身上找优点,然后努力去学。    
    这一招还真有效,儿子很快从玩伴中找到了他们的优点,如全勇涛不随便吃人家的东西,陈昌捷喜欢学习新东西,阿强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赖业鹏能做到按时睡觉等等。儿子在找他们优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改了自己不少缺点,如比以往睡得早啦,学会保护自己啦,等等。我发现他在交往能力提高的同时,观察及思考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很庆幸自己找到了比较满意的教育孩子与人交往的方法,这也成为我后来的为人处世之道。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人就图个愿意

    人就图个愿意    
    由赏识孩子我又发现赏识单位同事同样重要。我知道了,我原来一直感到工作吃力,不就是因为我以前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吗?而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原因就在于我以前老喜欢关注她们的缺点,以致我和同事之间互相排斥、互相抱怨,在有些领导安排不明的工作上互相推诿,从而使我们的关系越来越不和谐。    
    我不能一直寄望于其他人对我的接纳,不能事事都等到自己或别人做得完美才行动啊。    
    我想,既然要求儿子学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我自己就也应该做到和大人友好相处。    
    想通了,我把以前惹我恼火的同事一一在脑海中像放电影似地过了一遍。我尽量找她们的优点:常会计虽爱唠叨,但她办事认真,脑子好使;许出纳精明能干,很识时务,人缘甚好;魏质检很懂人情世故,深得领导器重……    
    如果我对她们的优点加以肯定,并且尽可能地融合到自己身上,那么,这样不但改善了人际关系,自己也进步了,工作起来不就得心应手了吗?    
    想到这,我竟有些兴奋起来,对,明天我就按这种方式去和同事们相处。    
    也真奇怪,换个思路,以前心里恼火的同事一个个可爱起来。    
    也真巧了,第二天科室安排我外出,没能按时领职工的工资,因为我当时负责预结算统计兼任部门出纳。    
    回来听科室的人说,常会计当时是很不情愿地去领工资回来发给职工的,还说真是倒霉,摊上我这么一个事多的人。    
    此时的我已能理解她对我的那份不满。因为她有她的工作,会计平时是不需要代领工资的,除非领每月奖金或年终奖等大额款项时,才须她亲自出马。    
    我回单位以后,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