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企业审计手册-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重点审查“对外投资转出固定资产”是否与“固定资产”科目贷方
发生额、“累计折旧”和“长期投资”科目有关借方发生额相符。
(5)重点审查“对外投资转出无形资产”是否与“无形资产”贷方发生
额、“长期投资”借方发生额相符。
(6)重点审查“资本净增加额”,是否与“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和“盈余公积”科目有关发生额的计算相符。
(7)核对“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净增加额”项,是否与“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科目和“在建工程”科目的相关发生额相符。

《稽核与控制——企业审计手册》交通运输企业审计

《稽核与控制——企业审计手册》交通运输企业审计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国
情和行业主管部门划分的特点,交通主要划分成三大块业务:一是交通部主
管的公路、水路业务;二是铁道部主管的铁路业务;三是国家民航总局主管
的航空业务。本章所述内容仅针对交通部主管的业务而言,且与其他章节内
容相同的部分,此章不再赘述。

目前,交通部主管的业务包括公路、水路运输,海河港口,外轮代理,
航道航务施工,公路建设,仓储,附属工业以及为上述业务服务的科研设计
与大中专院校等。水路运输业务又包括内河运输、沿海运输和远洋运输。

运输是交通的主业。其生产业务特点是通过具有劳动技能的人们使用运
输工具及其设备(劳动工具),使旅客、货物(劳动对象)在空间的位置发
生移动,它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是社会生
产过程在流通过程的继续,是一个不创造新的物质产品的特殊的物质生产部
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交通运输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基
础设施较差,国家对交通的倾斜政策不够和执行不力,在当前国民经济迅速
发展的形势下,交通运输已经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瓶颈”产业。因此,
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新的课题——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
路、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

交通审计是审计按行业分类的一个分支。它是在国家审计署和交通部或
地方审计机关和地方交通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之下,由交通系统组建的独立
专职审计机构或配备的专业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一定标准,对交通企事业
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各项经济活动的财务收支、各项交通专项资金的收支
管理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监督、评价、鉴定。交通系统实行审计监督,是国家
审计法规的客观要求,也完全符合交通行业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一、成本费用审计

一、成本费用审计
营运成本是指企业营运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与运输、装卸和其他业务
等营运生产直接有关的支出。包括:

(1)在营运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燃料、材料、润料、备品配件、
轮胎、低值易耗品、动力照明等。
(2)直接从事营运生产活动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奖金、津贴和补贴。
(3)在营运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港口
费、转口倒载费、航道养护费、运输管理费、船舶检验费、季节性修理期间
的停工损失、事故净损失等支出。
上述营运成本包括直接营运费用和间接营运费用,其中直接营运费用可
直接计入有关业务成本,间接营运费用需按一定的标准和比例分摊计入各有
关业务成本。直接营运费用和间接营运费用的划分,由企业依据自身成本管
理和核算的特点确定。营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即构成营运成本审计的主要
内容。

营运成本审计的依据,主要是《企业财务通则》、《运输企业财务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运输(交通)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有关营运成本
核算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资料。

对营运成本的开支范围及费用分配原则,在《企业财务通则》、《运输
企业财务制度》中已明确规定,即上述所及的内容。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不计入营运成本,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要求成本、费用开支
范围要划分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各种业务之间的界限。对营运成本
的审查,应根据上述原则,分别各费用项目进行。

□汽车运输成本审计
汽车运输成本是按车辆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如客车、货车、大型车、
小型车、集装箱车、其他特种车辆等。审计中应注意的内容按主要成本项目
分述如下:

1。工资费用的审查
(1)司机、助手及客车乘务员是否按人员定额进行配备;
(2)工资总额与非工资总额的界限是否清楚,有无将向职工支付的医药
费、福利费、退休费等混入工资总额的情况。同时,企业是否执行有关部门
核定的工资基金指标。
(3)工资总额的计算是否正确;工资发放手续是否完备,帐务处理是否
合规;工资费用分配对象、分配标准、分配方法及分配结果是否正确。
(4)计提职工福利费的工资总额和计提比例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2。燃料的审查
(1)行车燃料的发放方法,采用满油箱制、油票制、行车路单上附领用
凭证等方法的选用,是否同企业营运过程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2)采用满油箱制,应审查核对发放燃料登记簿,行车路单实发数量是
否相符。月终油库发出燃料数量、燃料消耗定额统计的实耗量、计入运输成
本的实耗量三者之间是否完全相符。
(3)采用油票制,应审查油票发放登记簿的记录是否清楚,月终未用油
票是否按规定交回,本月发出数量减退回数量,为本月领用数量,登记簿内
计算是否正确。

(4)(4)
(5)对发出燃料审查是否按照规定按月计算和调整材料成本差异。
3。轮胎的审查
(1)领用内胎、垫带按实际发生数量直接计入运输分类成本,应审查是
否按领用车辆种类分别计各运输分类成本。
(2)轮胎外胎耗用计入运输成本的方法可分别采取领取时直接计入运输
成本或按轮胎实际使用里程摊提计入运输成本的方法。无论对外胎耗用采用
哪种计入运输成本的方法,必须对轮胎卡片认真进行登记,审查轮胎卡片登
记得是否完整、及时、准确。
(3)轮胎外胎采用领用时直接计入运输成本的企业,其所发生的轮胎翻
新费用同样采用发生时直接计入成本的方法。领用轮胎和发生轮胎翻新费
时,是否按照车辆领用和发生数额,正确地计入有关运输分类成本。
(4)轮胎外胎采用实际使用里程摊提的企业,第一,应审查千胎公里摊
提额的计算依据是否合理、合规。第二,轮胎摊提费用计算表中的不同规格
轮胎的本月实际里程是否与车辆运用指标统计的车辆行驶里程相一致,报废
胎的超、低定额里程是否按定额进行调整,摊提额的计算是否正确。第三,
轮胎翻新费合并在使用里程中计提千胎公里摊提额的企业,实际翻新费与计
划翻新费的差额,是否正确地直接计入有关运输分类成本;轮胎翻新费未计
入千胎公里摊提额的企业,其所发生的翻新费,是否正确地计入有关运输分
类成本。
(5)领用内胎、垫带和报废胎更换新胎以及周转领用胎,其成本差异是
否按照规定按月计算和分配发配发出轮胎的差异。
4。保修的审查
按照规定,保修、大修的费用均直接列入成本,不再提取修理基金。
(1)营运车辆较少,保修班组进行车辆保养小修,不计算辅助生产成本
的车队,其保养和小修所发生的工料费用可直接计入各运输分类成本。
各分类成本分配的工费是否按工时记录进行分配,领用的材料和汽车配
件是否按保修车辆对象分别计入各有关分类成本。

(2)计算辅助生产成本的车队保养场和企业所属保养场,按照辅助生产
成本核算的要求,分配转入各分类成本的实际成本。应核对受益对象应分配
额是否与入场车辆记录相一致,有无不合理分配辅助生产实际成本的情况。
(3)保养和小修费用的审查。对各级保养要按规定里程入场进行计划保
养,按各级保养规定的项目保养。掌握工时定额,合理使用材料,对车辆小
修,要结合保养排除小修故障、减少小修频率和降低小修费用,对材料配件
的领用要加强控制,对更换某些主要配件,按车辆行驶里程作出记录。
(4)审查领用周转用总成的支出和修复旧件费用,卸下总成的修理费
用,在各运输成本分类之间计算和分配是否合理。
(5)行车用机油定额执行情况。领用机油是否按各种车辆实行领用数分
别计入各有关分类成本。
(6)领用的材料、配件、机件是否按照规定计算和分类材料成本差异。
5。折旧的审查
(1)审查营运车辆按不同车型确定的干车公里折旧额,计算方法和依据

是否合理、合规。

是否合理、合规。
车辆折旧提取计算表中的各种车型的实际行驶里程是否与车辆运用
统计的里程相一致,提取的金额计算是否正确。
(3)特种车辆和大型车按照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其折旧率的计算方法和
依据,是否合理、合规,折旧提取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4)按照规定提足折旧额的车辆和提前报废未提足折旧的车辆,不再提
取和补提折旧。提前报废的车辆其净损失是否按规定计入营业外支出。
(5)计提的折旧费是否冲减资本金和没有计入营运成本。
6。大修的审查
发生的大修费用直接计入有关分类成本,不再提取大修理基金。
7。租费的审查
审查租赁合同的合法性和合同的执行情况,是否按照合同的规定支付租
费,有无将融资租赁费计入租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