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大辞典-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除中书舍人,寻以忤秦桧罢。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事迹散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宝庆四明志》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宋史翼》有传。有《猗觉寮杂记》二卷。又《灊山集》四十四卷,周必大为作序。《彊村丛书》辑有《灊山诗馀》一卷。
 
                ●点绛唇
 
                 朱翌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
 
  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
 
  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朱翌词作鉴赏
 
  这首词另题为“雪中看西湖梅花作”。作者雪中游湖观梅,雅兴不浅。他看到了一段画意,又赏到几分春意,信手拈来似的作成此词,“不为雕琢,自然大雅”(《词林纪事》卷九引《词苑》)据说朱敦儒拜访作者之父不遇,于几案间见此词,遂书于扇而去(陈鹄《耆旧续闻》)。由此可见它为人所爱赏。
 
  上片写作者看的画面,其中渗透春意。虽然“春”字出得很晚,但第一句“流水泠泠”,如鸣佩环的描写,已全无冰泉冷涩之感,从而逗漏出春的消息。由闻水声过渡到看梅花,是渐入佳境的写法。“断桥横路梅枝亚”,断桥名段家桥,在孤山路上,而孤山梅花极盛。梅枝横伸路上,相倚相交。这里的“横”、“亚”二字,俱重空间显现,已具画意。而梅之异于百花,在其傲干奇枝,迎霜斗雪之姿,故卢梅坡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雪梅》)。可见三句“雪花飞下”绝非凑句,而是用来烘托梅花神韵的笔墨。“飞下”二字写出江南雪的特点,是静谧无声的雪花。它成灯词中盛开的梅花生动的背景。至此,读者已产生“人在画图中”之感,“浑似江南画”一句恰如其分地道出这种感受。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下片写出了作者感悟到的春意和赏梅回来其乐也融融的心情。处在隆冬的人,会特别觉得春日可爱,那真是有钱难买的。“白璧”乃贵重玉器,“青钱”乃通用货币。不管是专钱,或是价值连城的白璧,都是有价的。而春天却是“无价”的。“白璧青钱”二句,隐有深意,读者须细细体会。那就是“春无价”又意味着“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李白),欲买不来,来的不是买的。下句“归来也”,三字大有意味。如果用“归去也”三字,那就只能理解为赏梅者兴尽而返。但“归来也”,既可作词人游过归来讲,连上句也可作“春”已归来讲,这一点很关紧要。能体会到这一层,则末二句“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便全是“春风得意马啼疾”之感了。“一点香随马”,造句清新俊逸,它既使人联想到“更无一点尘随马”和“踏花归去马蹄香”。然而“马蹄香”只能是春深之境,而“一点香随马”确是早春之意。那暗香紧随的情况,非梅莫属。人的心情如何,这里已不言自明。
 
  通过分析可知,此词“自然”“不事雕琢”,而且作者在驱遣语言有很强分寸感。用意十分,但在措语时,他只肯说到三四分;由于造句考究而富于启发性,读者领略到的意趣很丰富的。词的上片主景语,下片纯属情语。不管是写景抒情,都用疏淡笔墨,空白较多,耐人寻味,有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同咏梅题材相称。 


 

                                                        


鲁逸仲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鲁逸仲」孔夷的隐名,字方平,汝州龙兴(今属河南)人。孔旼之子。元祐间,隐居阳,与李廌为诗酒侣,自号皋渔父。词存三首。
 
                 ●南浦
 
                 鲁逸仲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
 
  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
 
  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
 
  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
 
  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
 
  算翠屏应是,两眉余恨倚黄昏。
 
               鲁逸仲词作鉴赏
 
  本首词写的是在旅途中思乡的感情。
 
  上片通过听觉和视觉构成各具特色的四幅画面,即“画角谯门”、“飞雪孤村”、“冷落酒市”和“寒夜惊雁”。首句“风悲”两字刻画风声风势。风中伴随着阵阵角声,那是谯门上有人在吹《小单于》乐曲吧。
 
  画角是涂有彩绘的军中乐器,其声凄厉;画角飞声,散入风中,又触动无数旅人的愁思,“风悲”两字极为灵活传神。秦观《满庭芳》中对角声之哀也曾有描写:“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掉,聊共引离尊。”一“落”字刻画出谯楼之高,风力之劲,并且还表达出旅人心头的沉重的心情。此角当是暮角。柳永《迷神引》云:“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柳词接楚江晚泊而言,此词表述投宿前的心情,引出后文夜景。
 
  “投宿”两句写途中飘雪。“骎骎”形容飞马奔驰,又上承“投宿”,使旅人急于找个地方投宿的心情跃然纸上;下启“飞雪”,点出急于投宿是因为风雪交加行进太难。“飞”字形容雪花漫天飞,而“满”字又着力画出孤村之小。“酒市”三句是入村以后看到的景象。灯火阑珊,人迹稀少,可见雪下得大,积得深,也衬托出夜间旅舍独处之凄清,所闻者唯有落叶扑窗之声。“舞纷纷”,写叶多和风急“骎”、“飞”、“满”、“舞”都是动字:“骎骎”在句中不仅状所见之物而且还能传所感之情;由此可见字斟句酌。《白雨斋词话》极为欣赏这点:“此词遣词琢句,工绝警绝,最令人爱”。
 
  “送数声”三句是夜坐客舍所闻。雪夜风疾,忽闻雁声。群雁夜间歇宿于沙渚芦丛。遭遇外物侵袭,由守卫的雁儿报警,直扑长空。“乍离”句即是写这种情况。“嘹唳”句说的是雁群受警后横空直上青云间,鸣声高亢曼长。雁儿多在高空飞行,白天仰望可见,夜间鸣声得知。杜牧《早雁》诗有云:“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云外,言其飞得高也。而卢纶《塞下曲》写的是雁儿夜惊:“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单于黑夜逃循,途中惊动了群雁,雁儿惊飞,鸣声使追逐者得知单于的去向。本词所写的是南归的雁儿,在夜间受惊高鸣,叩动着旅人的心弦,无限乡思,油然而生,词意至此由写景转入抒情。
 
  下片另拓诗词境,由雪夜闻雁鸣转为月夜思家乡,委婉地表达了相思情致。“好在”句是说风雪虽止,云雾犹浓,朦胧中露现淡月半痕。“好在”指月色依旧。“无处不消魂”,描绘客居他乡,月色依稀,望月生情,不禁黯然消魂。“故国”两句,诉说故园之梅以及穿着绿罗裙之人,使他眷恋难忘,因此频频入梦之境。“故国”,即“故园”,周邦彦《兰陵王》中就有“登临望故国”之句。“愁损”两字,可怜梦中伊人亦为相思所苦,语意曲折。
 
  “为问”两句承接“故国”句,用设问形式将梅拟人化,把枝上蓓蕾比喻为泪珠。试问那飘动着暗香的花枝,可否也为了相思而泪痕斑斑?末两句又上承“愁损”句,设想对方,由己推人。自己在作客归梦梅花,满腹愁绪,想伊人在故园赏梅,泪滴枝头,有如牛峤《菩萨蛮》中所云:“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昼长。”日暮时分,她斜倚屏风思想远方旅人;他遥忆故园,亦是余恨绵绵,难以消除吧! 


 

                                                        


刘子翬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刘子翬(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以父任补承务郎,辟真定幕府。南渡后,通判兴化军,秩满,诏留任,以疾辞。筑室屏山,专事讲学。与胡宪、刘勉之为道义交,朱熹曾从之受业。绍兴十七年(1147)卒,年四十七,谥文靖。《宋史》有传。有《屏山集》二十卷。《彊村丛书》辑其《屏山词》一卷。
 
              ●蓦山溪·寄宝学
 
                 刘子翬
 
  浮烟冷雨,今日还重九。
 
  秋去又秋来,但黄花、年年如旧。
 
  平台戏马,无处问英雄;茅舍底,竹篱东,伫立时搔首。
 
  客来何有?
 
  草草三杯酒。
 
  一醉万缘空,莫贪伊、金印如斗。
 
  病翁老矣,谁共赋归来?
 
  芟垅麦,网溪鱼,未落他人后。
 
               刘子翬词作鉴赏
 
  这首词的两片各有中心。上片是“无处问英雄”。“平台戏马”系用项羽典故。“戏马台”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南效云龙山下,昔日项羽曾在此操练兵马。后来,刘裕也于重阳节在此大会宾客。项羽、刘裕,皆一时豪杰,但时过境迁,英雄已逝。“无处问英雄”,既是作者对已逝英雄的感叹,也是对当世英雄的寻觅,但理想的英雄又在何处呢!由于作者为没有英雄人物可报效祖国而焦虑,所以他才感到重九时节“浮烟冷雨”的压抑,才觉得“年年如旧”的只有黄花,也才“伫立时搔首”。下片的中心是“一醉万缘空”。正因为作者要在昏醉中寻找解脱与安慰,所以客来后才只有“草草三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