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大辞典-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鲈傲趾熳彼毓滞饨垦蕖!按赫谩笔且痪浼蚪嗌钋榈脑抻铩4禾旌茫镁秃迷谏4核翊┢屏顺ぢ嗵Φ耐两祝畈叵蛏仙ぃ淮貉嗲R懦醪挠壮诨夯旱胤上瑁涣鬏汉襞笠椋恳羟∏。拖褡嘞炝艘皇资状褐闱榍!墒呛镁安怀ぃ∪缜叭说拿洹翱捷被ㄊ铝恕彼晔镜模叱币还汗媚锞鸵厝チ耍胪炝粢餐炝舨蛔 R残碚且蛭じ械酱褐淘荩檠嗖欧傻妹挥行酥拢浒肯柚Α叭酢绷讼吕矗荒切┳栽诘牧鬏海惨虼硕枭怀堑奶湟艟谷皇谷擞小扒印钡母芯酢Q嘀叭酢保褐扒印保涫刀际谴嗜烁猩舜禾煨睦淼耐饣6琳咔心鸸终馕辉尺宸缭频挠⑿廴宋镌趺椿嵴慈旧闲《纳舜焊谢常疗舱饫锉鹩新剐氖隆6杂谝桓稣卫硐肼淇铡⒃谙质瞪钪新攀艽煺鄣娜死此担汗槠癫皇窍笳髯畔M泼穑∽匀痪肮鄣谋浠图窘诘奈耷橥埔疲6舜嗜寺车某詈蓿谑撬虼禾旆⒊隽嗽狗咧铮骸拔蚀汗椤⒉豢洗罟椋ηЫ帷!闭馊溆胱髡叩拿蹲S⑻ńM泶骸返慕崤摹笆撬捍罾矗汗楹未Γ床唤狻⒋钊ァ保糜锖秃宥己芟嗨疲皇钦饫镉锏鞲贝伲馑几苯亓说币恍W髡咚圃诙钥蘸艉暗溃呵С钔蚝蓿际悄愦禾旄隼吹模蝗缃衲阕愿龆叩美鳎窗殉盍舾瞬还芰耍憧芍乙丫畛ηЫ幔薹ń饪≌庖淮勾褐铮蘩碇欢星橹俺ηЫ帷比郑饶芸湔诺乇泶锍龃嗜艘钟舨豢暗姆陈倚男鳌
 
  词的下片,具体而细致地抒写这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换头的四个三字句:“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承“肠千结”一句而来,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山的深沉悲痛。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这春山、这烟波,象征祖国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接下来“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二句,愁怀浩渺,语意悲怆,英雄的孤独感拂拂生于纸面。所谓“古今遗恨”,按字面之义自然是指从古至今的恨事,但怀古是为了伤今,因而这里的“古今”,偏重于指“今”。今之恨,莫过于中原沦陷、祖国分裂之恨。
 
  由此可见,这两句是向人们说明:词人之“恨”的内容,决非一般文人士大夫风花雪月的小恨,而是深沉悲痛的家国大恨;而词人为雪此大恨而奋斗,响应都寥寥无几,此恨几乎无处可以倾诉,这又是自己满腔愁恨之更深一层者!紧接“蝴蝶”二句,化用唐人崔涂的“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一联而变其意。《庄子》上说,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来文人就将做梦称为“蝴蝶梦”。千里梦,指自己的想家梦。子规的叫声像是在说“不如归去”。这两句,是就情造境的哀婉之笔,以深夜不寐的痛苦情景,来将上文所抒写的内容进一步向广阔的时空延伸。一个“不传”,一个“叫断”,是点铁成金之语,使得这两句比崔涂原诗更为凄切地表达出思家念远之悲。还须指出的是,从作者的生平、思想及上文的“古今遗恨”等来综合判断,这里的所谓思家,不是思念其江南地区的寓所,而是思念远在北方金人统治之下的山东济南老家。全阕的结拍云:“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声声”,承“子规叫断”而来,可谓善于呼应,构锁严密。“劝人归,归难得”二语,修辞学上称为“顶真格”,其作用在于文气贯通地倾泻自己的苦痛之怀。这里以情语结束,但由于与前面的形象描写相联系,并且语意真挚感人,所以这个结尾仍然富有韵味,令人对这位爱国志士有家难归的痛楚油然而生共鸣之感。
 
  辛弃疾的政治抒情词,就表达方式而言,可分为直抒与曲达两种。所谓直抒,是指张口畅谈,议论之声滔滔不绝,悲壮之情,慷慨豪迈之志,全盘托出,没有半点含蓄,从不凭借外物,不依靠比兴等手法。
 
  所谓曲达,是指心里有急切想说的话,但考虑到自己处境险恶,不敢将心中所想原原本本地畅快淋漓地说出来,而是凭借花鸟山水来抒发自己的忧愤。本词就是属于后类。
 
                ●满江红
 
  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
 
                 辛弃疾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
 
  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
 
  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
 
  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
 
  风采妙,凝冰玉。
 
  诗句好,馀膏馥。
 
  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
 
  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辛弃疾词作鉴赏
 
  据《铅山县志。选举志》记载:赵晋臣,名不迂,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中奉大夫,直敷文阁学士。清风峡在铅山(今属江西),峡东清风洞,是欧阳修录取的状元刘煇早年读书的地方。辛弃疾的这首《满江红》,以“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为题,主要写赵晋臣,说清风峡的词句,也是从属于人物描写的。这首词用“古今人物,一夔应足”来称颂赵晋臣,难免失之过份,但从全篇的艺术构想来看,这又很有他的道理。赵晋臣既然是个如此出众的人物,为什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却被小人算计,赋闲在穷乡僻壤呢?其实,了解辛弃疾的人不难发现,他于绍熙五年(1194)从福建安抚使岗位上下来,退居铅山农村,长达10年之久。赵晋臣此时是从江西漕使岗位上被免职,也来到铅山居住。这时,他们两人都在铅山,遭遇极为相似,所以,作者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了解到这些写作背景之后,我们再仔细欣赏这首词,便不难感悟出作者的忧愤是何等痛切、真实。
 
  起句写清风峡形势,接着便将笔锋转向赵晋臣。“清风旧筑”,指刘煇曾经读书其中的清风洞;如今归谁占领呢?不用说是和他同游的赵晋臣占领的。住在清风洞,既可眺望“两峡崭岩”,又可欣赏“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但这里人迹罕至,岂不孤寂?以下数句,即回答这个问题。“世上无人供笑傲”,还不如住在这里领略自然风光,这是第一层。即使“门前有客”来访,也大抵是些俗物,还是“休迎肃”为好,这是第二层。如果因无人作伴而感到凄凉,也不必“怕”,多栽些竹子就是了。这是第三层。层层逼进,把赵晋臣超尘拔俗、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片的“风采妙,凝冰玉。”歌颂赵晋臣冰清玉洁,乃是对上片的概括。“诗句好,馀膏馥。”则由颂扬人格进而赞美文采。《新唐书。杜甫传赞》云:“他人不足,甫乃厌馀,残膏剩馥,沾丐后人。”赵晋臣的诗“馀膏馥”,那也是可以“沾丐后人”的。进而用《韩非子。外储说》“如夔者一而足矣”的典故,把赵晋臣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须再说什么了。
 
  于是换笔换意,由感慨人、事归到留连诗、酒。人,像秋天的鸿雁,今天落到这里,明天飞向那里,住无定所。我和你都是一样。事,像飞出的弹丸,应该圆熟些,处事何必那么固执。这次同游,你既陪酒、又陪歌,真是千载难逢的见面啊!以“阳春曲”收尾,紧承“陪歌”,指赵晋臣的原唱,自然也带出自己的和章。宋玉《对楚王问》云:“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岑参《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结尾云:“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辛弃疾的这首《满江红》,是和赵晋臣的原唱的,赞原唱为《阳春曲》,则对自己的和词已含自谦之意,可谓一箭双雕。恰如其分地运用典故,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词作鉴赏
 
  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