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体是一个最无为和最自足的系统。我们如果偏离了自然规律,是必然要生病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因天之序”,根据身体本性的原则来对待我们的身体才能达到和谐。      
  中国传统的养生智慧告诉我们,要“顺四时、调情志、节饮食”。那么谈到中医养生,中医的理论就是“八纲辨症”。哪八纲?    
  就这八个字,“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中医还将疾病因素大体分为两大类,“外感六淫”“内伤七情”。    
  一、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二、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如何理解八纲中的阴阳?阴阳最初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自然界,外为阳、内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就身体来说,气为阳、血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等。      
  表与里是相对的概念,如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为表、筋骨为里等。      
  虚实,虚假和真实,病势的真和假。    
  寒热,热属阳、寒属阴。“内热外感”,用阴阳来解释,就是患者体内阴阳处在失衡状态,是阳盛阴虚。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组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正反现象。    
  介绍完这些中医的常见基本概念,接下来我们就要跟大家好好聊聊健康的四大基石。        
※虹※桥书※吧※※    
第5节:第3章 平和的心态            
  第3章 平和的心态    
  大家现在越来越注重健康和养生了,健康才有长寿,健康来自于哪儿?一般认为,健康有以下四大基石,    
  一、平和的心态;    
  二、均衡的营养;    
  三、适量的运动;    
  四、充足的睡眠。    
  这第四条有人认为是戒烟限酒,现在研究发现,睡眠比戒烟限酒更重要,所以第四条是充足的睡眠。尤其在养生学里头,睡眠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关键的环节。    
  接下来我们就要跟大家好好聊聊这健康四大基石的第一条:平和的心态。中医学认为,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就会阴阳平和,气血畅通;反之,就会正气虚弱,抗病能力下降。      
  那么大家一定会问,平和心态有什么诀窍吗?要我说,记住这句话:“要活好,心别小”。老子说,“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就是呀,知足者常乐。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生三气:“闲气”、“怨气”和“闷气”!    
  何谓闲气?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家庭里的闲言碎语、买东西碰上了缺斤短两、小保姆干活拖拖拉拉,因为这些生气就属于闲气,没必要!    
  怨气呢?老是拿自己或是家人和别人比,比收入、比地位、比房子、比孩子……难免会生怨气,这也大可不必。要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的痛苦也不会老挂在嘴上!自己就真的那么不幸么?老这么想事儿,不幸恐怕还真的就会光顾!      
  最后就是闷气,这是最伤人,也最要不得的。闷气对健康的危害最大,特别是长时间的生闷气,常会引起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    
  这里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个老太太有俩儿子,大儿子晒盐,小儿子卖伞。老太太阴天担心大儿子的盐卖不出去,晴天担心小儿子的伞卖不出去,所以经常烦恼。一位心理医生对老太太说:“老太太,您可真有福气!晴天大儿子赚钱,雨天小儿子赚钱,您家天天有钱赚。”老太太一想有道理,便高兴起来了,病也不见了。      
  最后送给朋友们一句话:“一天笑三笑,远离病和药”。要想健康,您就天天乐乐呵呵去生活。最近电视里经常采访百岁以上的老人,我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这些百岁以上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平和的心态”。各有各的高招,但第一个全是平和的心态。      
  至于健康四大基石的其余几项,均衡的营养,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如何做到饮食均衡呢?中医认为什么才叫运动呢?我下面为您一一展开。        
◇欢◇迎◇访◇问◇◇    
第6节:第4章 均衡的营养(1)            
  第4章 均衡的营养    
  过去大家一见面,习惯性地互相问候:“您吃了么?”这几乎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国问”了。但是这个吃的背后却有很多的学问,比如说,吃什么?怎么吃?是天天变花样,还是几天不变化呢?怎样吃才会“吃走疾病,吃出健康”呢?这一讲我就要跟您讲讲“吃”的学问。这也就是健康四大基石当中的第二要素——均衡的营养。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药食同源”的理论源远流长,上古时期关于“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中华先民对食物和药物功用的探索。    
  那么,什么叫“药食同源”呢?“药食同源”理论认为许多食物同时也是药物,同药物一样能够防治疾病,这是其一;另外,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在量上要把握而已。因此,严格地说,在中医药学中,药物和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对而言的。《黄帝内经》中说,饮食“勿使过之,伤其正也”。药物也是食物,食物也是药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药物的副作用大,是“药食同源”的另一种含义。      
  接下来我想问问朋友们,您知道食物的出入原则吗?什么叫出?什么叫入?怎么出?又怎么入呢?我们研究养生这么多年了,发现现代人都把这俩字改成“入出”了,很多人注重入,没什么人注重出。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营养,现在咱们都在谈吃、喝,什么吃好的呀什么的,没一个人去谈怎么代谢,给他排泄出来,都不再谈这些东西了。所以现在这个“入”字谈得越来越多,这个“出”字则越来越少,于是现在人积累的毛病就越来越多。      
  谈到均衡的营养,大家注意,均衡在前,营养在后,做到了均衡才叫营养,“均衡”没做到,别谈“营养”这两字。    
  中国词语中字的排序都是有道理的,哪个字在头,哪个字在后,这儿为什么用这个字,都是有道理的。好,咱们从字面上来理解一下,“均”代表什么,平均,是不是只有多才能平均?“衡”代表什么?平衡。      
  怎么做到均衡?每人每天吃的食物品种尽量要多,多了才能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咱们每人每天应该吃三十种以上的食物。因为任何一种食物不可能全营养,只有靠不同的食物种类来补充达到全营养的目的。衡就是天天这么吃,营造养分,从字面上来可以这么理解。      
  参见《插图4:各色豆类及蔬菜》。    
  做不到均衡的营养,问题也就随之出来了。大家会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儿童,患有一些很严重的疾病,死亡年龄越来越低,很多家庭出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      
  什么原因啊?我想问问朋友们,人应不应该得病?其实,得病是果,有果必有因,世界上所有事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人就不应该得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就靠这五脏活着呢!这五脏您保养得好,您身体就好,您就不会有病;这五脏它有病了,您就病了。这五脏为什么有病了?因为您不保养它。什么叫养?养生养生,生命是养出来的。养哪儿,养五脏!      
  人怎么能做到不生病呢?“长生不老”是一件实现不了的奢望,但是“健康到老、无疾而终”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方法,不知道保持精气充沛、蓄养精神的重要,只顾一时之快,背离了养生之道。      
  咱们现在条件都好了,都买车了,您看见谁“光开车不保养”的?有吗?没有!车跑到五千公里准保养去,所以车老是好开的。想想我们人体这五个脏器用了多少年了,咱们谁说保养保养过?      
  您不保养它,它肯定会折腾您,也就是咱们所说的“得病”。找出得病的原因来是不是就好办了?世界卫生组织告诫我们,人类致病的原因,第一条是不良生活方式,第二条是营养不均衡。不均衡,包括“过剩”跟“缺乏”:            
※虹※桥书※吧※※    
第7节:第4章 均衡的营养(2)          
  什么过剩?脂肪过剩;    
  什么缺乏?矿物质、维生素缺乏。    
  那么很简单,您为什么得病,用老百姓一句话来讲,“病从口入”,答案这不就出来了嘛?    
  我还想问问大家,每天吃三顿饭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活着?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其实不客气地讲,有的人吃了一辈子饭了吧,吃饭的目的都不知道。咱们每天吃这三顿饭有三个目的:    
  第一个,维持生命,因为不吃就饿死了。    
  第二个目的,预防疾病,因为人难免有事,有病有灾,老百姓不讲了吗,都说防治,没说治防的。拿什么防?就拿这一日三餐呀!    
  吃饭的第三个目的,就是经过我们近二十年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了的,现在也被越来越多国家认可的观点——吃饭的目的,就是治疗疾病。    
  很多人可能又迷茫了,那我问您,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等现在这些慢性病是吃出来的,您承认不承认?那您既然有能耐把病吃出来,您为什么没能耐“把病给它吃回去”?都在喊病从口入,没人喊病从口出。您为什么不能病从口出呢?      
  中医,给咱们中国人留了一个治病的五步曲:“食”“砭”“针”“酒”“药”。第一步“食”,就是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