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史-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知四代人,那上面还有二十多代无踪影?”孙天俦的说法震惊了孙家全族。孙运周也不相信,来考天俦,左右盘问,天俦都答得有根有据。孙运周无奈,说:“没有家谱,始终无法相信你说的这些东西,过了多少代人都说不清的东西,你凭几个月的所谓‘研究’就得出结论,始终令人怀疑。”便转而问:“从法喇到南京多远?”天俦说:“八九千里。”孙运周大惊,说:“八九千里啊?”又问:“到南京怎么走?”天俦说:“从法喇坐汽车经乌蒙到昆明,从昆明坐火车,顶多七八天就可到南京。”众人一片惊呼:“我们以为要走几十年才能到南京啊!”天俦又说:“我们法喇村的水,就是淌到南京去的,水顺河沟流下荞麦山,流入柿花河,进入金沙江,经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就流到南京。”众人又惊:“我们这里的水都流回老家去了?”屋内如炸了营,纷纷嗟叹。惊讶、骇异各种情状,不可言喻。孙运周目光炯炯,极为难过,拐棍敲在火塘石上教育众人说:“如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我活七十几,都不如这个重孙了,平时教育你们:要读书,要读书,不信,见了吧?”孙江华等无不嫉妒得要命,把天俦从头观察到脚,从脚观察到头,似不明白这小子得吃了什么金丹妙药,厉害到这等地步。
  听说孙家小孩能把祖先到云南的时间、法喇到南京的距离算出来,便不断有人来请教。陈明贺问:“富贵,外公家也是南京高石坎来的,来云南有多少年了?”天俦说:“六百年了。”陈福英亲小舅丁家朝问:“富贵,舅外公家也是祖籍南京,是不是一样?”天俦说:“也是一样。”杜奓脚家也祖籍南京,听天俦说了,便说:“对了,不然我时常怀疑:这家祖籍高石坎柳树湾,那家祖籍柳树湾高石坎,怎么这么巧?那柳树湾高石坎能有多大,住得下这么多人?原来我们的祖先都是一起当兵来的,当时从一个村子出来,过了几百年,还在一个村子,真有缘分!”陈明德的亲表弟傅恩平抱了家谱来问天俦:“外孙,外公家也是南京,但跟你们不同的是无竹子巷、柳树湾,请你看看。”天俦看了家谱,说:“你家祖上是明初功臣、南京贵族,是建文帝党。明成祖朱棣打进南京,恼恨力主削藩、遣军北伐的南京权贵,因此将你家发配蛮荒之地云南,到云南后,又被安置到更艰苦、恶劣的乌蒙。你家就这样来的。”傅恩平仅进小学一年级,读过几天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不懂什么是建文帝、明成祖,又请教天俦,天俦把二人争夺帝位的历史讲了,他对“贵族”一词又不懂,孙运周便说:“贵族,就是当大官,掌大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穿的绫罗绸缎,坐的八抬大轿,出门有人捧,进门有人扶,其他的好处还有,我也说不出来了。反正比你现在强多了。也可能比你见到的活得最好的人强几十万倍。”傅恩平先是高兴,听说比自己强,讷讷地说:“当然,当然。绫罗绸缎肯定比我这羊毛毡衫强,我也不敢奢望有大轿坐,只要一天在山上放羊,我的羊吃得饱,我一天一背柴不打脱就行了。”在听孙运周说完后说:“干小爸,不可能吧,能比这些小学老师强几十万倍?”孙运周听了,蔑视他一眼,轻轻哼一声,就不予理睬。孙江华高声说:“哦哦哦!枉自,枉自!可惜,可惜!傅恩平啊傅恩平!你家祖上可是贵族啊!怎么贵族的子孙竟日脓到这种地步!竟拿小学教师跟贵族比!怪不得你只有命当个干农民!”
  法喇村几近一半的祖籍江西,拿谱书请天俦看时,多是清初迁入。还有两户祖籍山东,一是孔繁绍家,一是鲁成民家。孔繁绍脸上多斑,人称“孔麻子”,性格、脾气与杜奓脚一样,走到哪家火塘边,总先把火钳拿过来,边拨灰边高声大言,荒唐无稽。杜奓脚被其父称为“白儿子”,孔繁绍被其岳父称为“白姑爷”。一日二人到张家。火塘边的人要捉弄二人,先将两把火钳烧在火里。听二人声到门外,才将火钳刨出,一边摆上一把,二人进门,火塘边的人都起来让坐,将两人让到火塘两边,正对火钳。二人刚落座,就去拿火钳,一时只见青烟冒起,肉被烙的嚓嚓响,孔繁绍被烫,又跳又叫。杜奓脚强忍疼痛,装作无事,批评孔繁绍:“叫什么!”尽管肉在响,手在冒烟,仍将火钳抓了,扔出火塘。从此二人便不再抓火钳。当下孔繁绍便问天俦:“我家祖先是孔子,是圣人。也请你看看。”去拿了家谱,打开递来,众人哄然大笑,原来谱书拿倒了。杜奓脚说:“孔麻子,天天吹你是圣人的后代,怎么连个家谱正倒都认不得?‘孔’字是怎么写的?”孔繁绍说:“杜奓脚你猴哪样?我一天书没读过,不会写‘孔’字不要紧。你会写‘孔’字,也会写‘杜’字,我一样都不会,怎么你还跟我一样,一个当‘白姑爷’,一个当‘白儿子’?” 杜奓脚倒被抢白,辩说:“白不白你莫管!‘白儿子’虽然白了,但姑娘不白。我婆娘不会写她娘家的‘刘’字,我罚她三天,会写了。我姑娘,书我不准她读,但我这个‘杜’字,我教了她,她就会写,孔麻子,你是圣人之后,怎么不如我婆娘啦?”孔繁绍输了,就不理杜奓脚,而请教孙天俦:“从法喇到我老家有多远?”天俦说了,他吃一惊:“我还以为有几十万里远!”
  鲁成民也拿了家谱来。天俦看后说:“你的祖先是周文王和周公,封在鲁国,号鲁周公。”鲁成民一惊:“我家原来不在中国?在外国?”天俦说:“在中国。”便细讲了。鲁成民不解:“他姓他的周,我姓我的鲁,怎么又出来个姬?”天俦说:“文王姓姬,周公也姓姬。周公的后代才姓鲁。”杜奓脚又笑鲁成民:“鲁小三啊!文王家姓姬,周公封在鲁国,后人就姓鲁,你还大言不惭‘他姓他的周,我姓我的鲁’!‘他’是谁?你是谁?‘他’姓什么?你姓什么?”引的众人大笑。鲁成民说:“杜奓脚你不要猴!你听富贵讲了吧?原来八百年的周天子,就是我家。你家被我家领导过。鲁国又是几百年!你家杜家,出了谁?”杜奓脚说:“你领导过谁?你领导得起我?你家既然以前当领导,为何现在不当了?”
  不觉就是半年,孙平玉已觉供书的艰难,说:“以前觉日子过得慢,一个星期长得很。现在发觉短得很,感觉富贵才来拿了钱去,转眼又到家要钱了。”只好又卖了两只羊。除转粮食进校外,每月要八元的伙食钱。饭是苞谷饭,菜汤上根本不见油花。大一点的学生,那饭根本不够吃,天俦个小,够吃了。但吃饭时无论怎么拼命地撑,感觉肠、胃都已塞满,快到脖子了,但次日天明,即已感觉饿。上课时只觉饿的慌,老师讲到哪里,根本不知道。大家互授抗饥之法:用裤带拼命往里勒,或用双手紧紧捏住肚子,或双手搂住桌子前面,把肠胃紧压在桌子棱上。荞麦山公社的学生还好些,耐不了饥饿,就从家里背了洋芋、锅、柴到校做饭吃。其余公社的学生,就无法了。天俦到学期要结束,也采取了背洋芋到校煮吃的办法。  
  《神史》 四 
  天俦放学回家,到爷爷家去,正碰上孙江成向县上、公社上来的工作组汇报法喇大队情况:“法喇历史起于何时,就谁也不知。全大队面积多大,也无确切数字。东西十三里,南北十八里,若沿边界走,要两天才能转一圈。如果是你们不习惯山路的同志去走,要走四天。全村共分中营、上营、下营、吊脚楼、老岩脚、尖山、横梁子、黑梁子、头道岩、二道岩、三道岩、光头坡、黄毛坡、空欢喜、洗羊塘、绿荫塘、大红山十七个生产队。人口三千三百人,全是汉族。若真要分乡,我建议划大红山、洗羊塘、绿荫塘、尖山、光头坡、黄毛坡成立一个乡。这样老法喇大队就划为新的法喇乡和大红山乡。”
  组长取地图出来看了,说:“按你的意思是东北面成立大红山村,西南仍为法喇村?”孙江成说:“对。这样大红山乡有近一千人口,法喇乡仍有二千三百人,都还是全区人口大乡。的确法喇大队太大了,无法管理,划为两村是可以的。”组长说:“划为两村的原因,地盘大、人口多只是一个因素,关键的问题是老法喇大队是我县海拔最高的大队,集高寒、贫穷、交通不便为一体。尤其大红山、洗羊塘一带更是偏僻,另立一乡,有利于老法喇大队的发展,便于三千多群众早日脱贫。”诸人又问了一些情况,就漫无边际地问起法喇的历史来了。孙江成说:“法喇村何时有人居住,无从得知了。最先进法喇来的,有的已搬走了。现在的近三十来姓人家,有的二百年前、有的一百年前、有的几十年前到法喇来。现在人口最多的是上、中营吴家,有四百多人;下营姜家,三百多人;横梁子陈家,三百多人;吊脚楼谢家,二百多人;头道岩王家,一百八十多人;老岩脚罗家,一百六十多人;二道岩岳家,一百五十多人;空欢喜安家,一百二十多人;光头坡崔家,一百多人。其余几十人不等。像我们孙家,都在黑梁子,三十多人。”
  组长说:“法喇在外工作的有多少人?”孙江成说:“前年在公社开会,荞麦山大队吹他们在外工作的多,法喇就和他们比,结果法喇在外工作的六十八人,他们六十七人,少一人。这几年我们又有几个工作,共七十三人。”组长问:“有没有大学生?”孙江成说:“有什么大学生!最早是中营的邵老师,比我大三十岁,清朝末年出去读过老章书,秀才都没考着,他是法喇第一个读书人,去时全村欢送,回来全村敲锣打鼓迎回来。以后他就在法喇教书,我都是他的学生。以后出去读书的,只有二道岩的岳昌琪和我,只读到高小毕业。解放后岳家划为地主,岳昌琪逃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